臺北市雙語教育白皮書上,預計在2026年,全北市的國中小、全中學都要轉型成為雙語課程,採兩種的教學模式,以1/3課程進行雙語教學,或是每週至少增加1節以英語融入領域課程,目前北市一共有51間學校已經推動,111學年度會增加到79所,要推動雙語課程,而教育局也坦言,要推動雙語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師資。該怎麼解決?帶您一塊來看。

北市長安國小老師:「空格的地方是什麼?水循環」

英文老師播放音樂,讓學生分組作答,用邊玩邊互動的英文教學,讓學生更能理解英文詞彙運用。

記者劉俐均:「像這樣透過互動,讓小朋友從小就培養在,全英文式的教學環境中,這是未來的教育趨勢。根據臺北市雙語教育白皮書中,預計到2026年,全臺北市的國中小學還有完全中學,總共有210間學校,將會轉型成為雙語課程學校。」

除了正規的英文課,在體育、美術、還有臺灣文化教材上,融入更多的英文,從低年級開始實行,將近三分之一的課程都採用雙語教學。已經實施三年的長安國小,學生的英文的確有明顯進步。

北市長安國小學生Sabrina:「跟外師也可以溝通,然後如果查資料或什麼的,用英文才可以拿到更多的資料。」

圖/TVBS
在110學年度北市已經有51校推動雙語課程,到111學年度將增加到79所學校,而要轉型成為雙語,第一關就是要有足夠師資。

北市長安國小美術老師:「是以課本的內容為主,但是課本都是中文的,所以要自己先把課本內容瞭解以後再消化,再轉換成英文去教學,整個過程會拉的比較長,就是自己還有很多單字要去查,比如說教版畫,版畫的那些東西的用詞、英文的單字這些,全部都要再自己花時間去查。」

在樓梯間、走廊上,貼滿生活中常常使用的英文單字、要營造更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位在西門町的福星國小,從111學年度開始,也要加入雙語課程,得事先做好準備。

北市福星國小教務主任吳雅慧:「有關於申請雙語師資的時候,校長跟我一開始,就是我們要先盤點學校的師資,那在目前我們學校大概五十幾位的師資裡面呢,我們有八位是具有英語專長認證的老師,那這些老師裡面有涵蓋了,語文領域跟藝術領域的老師。那另外還有八位的老師是,他們英語讀寫、聽說讀寫都很流利,只是還沒有去做認證,那這些涵蓋到了自然健康,還有藝術領域的老師,那這些師資其實大家都很樂意,投入雙語領域的這個教學。」

臺北市國小校長協會理事長陳清義:「那所有的學校因為它也不是全學科,不是全英文的教學,是雙語的教學,所以大家應該把這個雙語的教學,不能看待等同於全部用英文教學這樣子,雙語的教學應該是,讓學生習慣於另外一種語言。」

圖/TVBS
鄰近的新加坡、花28年推動雙語教育,臺北市預計花10年,在2026年達成100%公立國中小雙語課程學校的目標。但最大的難關師資該怎麼來?

北市長安國小校長嚴淑珠:「那實際上師資的部分就是,陸陸續續很多的師培單位就已經開始,在協助我們做教師的培訓。以我們來講我們每一年新進來的老師,我們大概都在領域裡面的雙語,就除了他英文之外,還有他的專長領域的部分,都是要給這個雙語,所以未來臺北市來講,我是覺得在實施上來講,我比較樂觀一點。」

臺北市教育局專委諶亦聰:「目前現在這個學期,我們有四百多個老師,每年大概會增加需要四百個老師,每年每年就是新的110學年度,我會再多增加需要四百個老師,那每年大概都多需要四百個,一直到最後我們大概會需要3800個老師,所以離現在的四百多個老師呢,大概還有3400個老師的差距,但是我們有十年的時間可以補足,因為我一直到115學年度,雖然全部都做推動,但你全部都做推動,是從一年級開始,就是國中是從七年級開始。」

教育局強調,要轉型雙語課程學校,硬體設備不是問題,最大重點應該在師資培訓上,還有教材編列的步伐都得跟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