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權力和情慾流動隨處可見:邁向關係極限的新版《花邊教主》

撰文:巫健豪

/tmp/phpUcXmU3

「我覺得(婚姻或伴侶)關係要建立在誠信上……​

只要彼此需要對方支持的時候,對方能夠互挺到底,這樣就可以了嗎?」

前幾周的深夜和好友討論到了何謂「婚姻」時,她這樣問我。

而我則回以這張劇照。

/tmp/phpZR4nPl

新版《花邊教主》已於九月續訂第二季,而第一季的下半季即將在本週回歸,想必不是隻有我這麼覺得吧?下半季的預告充滿幽微魅力,令人著迷。諸多新角色雨後春筍般登場,主角羣們更加緊湊的自我探索,相當期待他們會如何搗亂、扭曲、伸展,最後流動到新的關係平衡上。 

/tmp/phpTJJuRR 

身為一個舊版《花邊教主》(Gossip Girl, 2007-2012)的「邪教信徒」——如果你跟我一樣體驗過當時青春懵懂的國高中時期,每週話題一定不乏誰「又」跟誰「發生關係」,對你沒看錯,舊 GG 主角們的感情線極為錯綜複雜,不禁讓人懷疑遠在地球彼端的那些白菁英高中生整天荒唐度日、心機謀略耍賤大賽到底在幹嘛?現在回想起來,總覺得對一個國高中生來說,這些腥羶色的內容似乎一次又一次地挑戰當時我們對出軌和性愛關係的價值判斷——我們當時甚至也還沒學會直截了當地用「那就只是上牀而已」來表達這些內容。以至於我很難不在看新版《花邊教主》(Gossip Girl, 2021)時,卸下舊有濾鏡,這也導致目前許多認為新 GG 相當難看、一點都不刺激、不夠「白人式」的愚蠢、不夠格延續舊 GG 的風采等論述出現。

但真的是這樣嗎?

/tmp/phpQDSPl3

GG 我直到第六集才恍然大悟:原來我不斷想要在新 GG、一個屬於 Gen Z 世代的 GG 中找到某種舊 GG 遺風的觀影視角,反而讓我認為新 GG 毫無衝突、劇本空洞——然而實際上,新 GG 與舊 GG 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文本,完全沒必要並置分析。當然,你可以說新 GG 開門見山就告訴我們誰是 Gossip Girl 的操作,匱乏了舊 GG 將「Gossip Girl 幕後主使者到底是誰?」的疑問不斷推延了六季最後才揭曉的這種神祕感;你也可以說新 GG Aki 的父親 Roger Menzies 可以和舊 GG Chuck 的叔叔 Jack Bass 相互對照;你甚至也可以覺得新 GG 不夠放縱——但時至 2021 年的今日,我想我們應該都知道「性正向」(sex-positivity)和打著某種灰色道德、情慾高漲大旗而性解放這兩者間的微妙差異,對吧?

嘗試解構到最後,我們同樣在酷兒化、「有色」的新 GG 中可見舊 GG 的本質:儘管新 GG 試圖把 LGBTQ+ ​的色彩搬上檯面,卻仍捍衛著某種「白人菁英」所象徵的權力意識,那些恣意妄為的「因為我有權力這樣做」。例如當 Gossip Girl IG 帳號開始發揮影響力、大舉肆虐,家長僱用了「偵探軍隊」監管學校,試圖找出消息源頭時,「新 GG 教師聯盟」第一個想要找的帶罪羔羊(a fall gay)就是「非異性戀」男老師 Rafa,而最後也是「有色」女老師 Reema 遭陷害出局;抑或是兩個同母異父的「非白人」姊妹因為誤解而催生了一連串令人揪心的互鬥霸凌場面。這樣看來其實新 GG 也是滿「白」的吧?

/tmp/phpYmTauQ

然而另一方面,新 GG 好像又顯得不夠「白」:這次的幕後主使好像長出了良心的翅膀,不如過往舊 GG 般聳動,大多數主角們的行為舉止也不夠無腦、衝突也不夠深刻,一切人物好像就已經豎立在那邊,沒有什麼好讓人深入挖掘的祕辛(或者正等待著劇情發展、逐一揭露)。但我想正是如此「白非白」的對立衝突,讓新 GG 著實新鮮,我們無法再用舊 GG 的視角來解讀新 GG 的劇情安排和細節鋪成了。這種感覺就像是,我們都知道詹姆士龐德的經典形象早已深烙於我們腦海,但當有人跳出來說他們也要一個「有色非異性戀」的「女」龐德時,我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一樣——難道只有「本真的白人」做蠢事纔是 GG 的可看點嗎?

橋接舊有文本與文本重塑的意識拮抗最好的方法便是對話再對話,而非為了政確而政確。而處處都是對話的新 GG 扎實做到了這點。

某種程度來說舊 GG 其實滿性本質主義的,除了那些性愛與青少年荒唐事之外,我們還能探索什麼?然而在新 GG 中,我們看到了新一代的青少年如何收縮膨脹、相互凝視、渴望彼此,嘗試跳脫性導向的敘事——嘛,不過裡面還有一個極為迷人好像永遠性慾高漲的 Max——探索既有關係邊界的同時,我們也可一窺乃至於想像關係的極限到底在哪裡。

/tmp/phpWK9ioG

前半季裡面我覺得最值得著重的關係非 AudreyAki 以及 Max 的三人能動性莫屬:

It is a thank you to my two men. ​

I do not know what I would have done without you two this week.

​Audrey 說出的這句話堪稱誠信典範。揭穿父親的謊言後,崩潰且自我放逐的 Max 所幸有不離不棄的 Aki 一旁守護;對自己的性向捉摸不定的 Aki 好在有 Audrey 的全然面對不指責,任何事情只要講開來好像就變成了非議題;Audrey 自己家裡事情烏煙瘴氣時,Max 還早起做早餐、幫忙帶咖啡。在最高原則的誠信之下,彼此在受挫需要幫忙時,彼此都能夠互挺到底的關係,又是什麼關係?我們到底是先對關係有標籤化的具體想像(或妄想),再去找到符合這樣條件的人,還是我們應該像這三人動態般不預先畫地自限,在相處中不斷流動,時而延展時而緊繃,達到另一個新平衡,一種與性脫鉤的「愛」的價值體現?

這樣就可以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