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洩漏之後,DJI 也像是放棄掙扎一般,在 MIMO app 直接放上「Action 2」的支援更新字樣。而這臺全面改進一代有了防震就沒有廣角缺點(這我覺得是致命傷)的運動相機。這次化身為加大感光元件版,圍繞在超好拆裝磁吸配件為中心,可與第二螢幕與電池透過模組化分離的「GoPro Session」小方塊運動相機。繼續閱讀小還能更小的 DJI Action 2 登場:終於有更廣鏡頭+比 GoPro 更大感光元件(同場加映 DJI MIC 無線麥克風)報導內文。
DJI Action 2
▲本篇圖片來源:DJI

小還能更小的 DJI Action 2 登場:終於有更廣鏡頭+比 GoPro 更大感光元件(同場加映 DJI MIC 無線麥克風)

如果問我擁有前後雙螢幕的 DJI OSMO Action 有什麼關鍵問題,鏡頭視野不夠廣,大概會是它之所以還是無法完全取代 GoPro 的最大重點。

來到也去掉 OSMO 之名的 Action 2,DJI 不僅提供了看起來已經超越 GoPro 引以為傲的 SuperView 的超廣角 155 度視野表現(雖然據目前首批的測試看來,但太廣角防震效果會衰減);稍微犧牲一些廣角效果則是可以提供類似 360 相機的水平鎖定功能。重點是價格也依然算香。

相對於萬年不加大感光元件的 GoPro,來到二代的 DJI 運動相機展現的是極強的野心,直接從原本的 1/2.3 吋感光元件,升級到了 1/1.7 吋、錄影流量提升到了 130Mbps、最高感度倒是有提升到了 ISO 6400(不過光圈與畫素都保持在 F2.8 與 12MP 就是了)。錄影畫質雖然沒能追上 GoPro Hero 10 的 5K,但也有 4K 120fps 的最高表現;1080p 則是有 240fps。

簡單的講,如果你先前也有購入同為 1/1.7 吋感光元件的 Pocket 2 的話,這個「2」世代的 DJI 便攜相機組合,搭配 D-Cinelike 的色彩科學,應該能提供你相當一致的拍攝素材體驗。

機身的配置方面大概只有兩個字可以講,就是「簡潔」。本體支援 10 公尺防水、僅有一片十分滿版的 1.76 吋方型 OLED 觸控螢幕與一顆按鈕的 Action 2 的金屬主機。其底盤具備有磁吸的能力與接點,兩側還有固定用的扣點,並且只有一個麥克風孔。

除了接點有外露以外,可說是完全封閉式設計的 Action 2 本體,內建約 22GB 可用的儲存空間與 70 分鐘標準續航的電池。大家應該會好奇鏡頭旁邊的灰色圓圈是什麼,那個是色溫感應器。鏡頭本體其實也支援類似 Pocket 2 的磁吸濾鏡功能。

是說,機身上缺少的記憶卡槽與連接埠等硬體,其實可以透過前螢幕模組或是可視為外接電池的電池模組來獲得,也能提供額外的電力續航 – 螢幕模組還多了可提供模擬指向功能的三個麥克風孔與揚聲器(當然還有多一個自拍螢幕 XD,但如果可以翻轉拼成一個大螢幕我覺得不錯 XD);相對於螢幕模組的 160 分鐘總續航,沒有外掛螢幕的續航模組則是能將續航時間直升到 180 分鐘。

以上是在 1080p 30fps 節電模式下、關閉電子防震的實驗室數據。但根據目前網路上眾多首發測試來看,如果開啟比較進階的畫質,像是 4K 120fps 就會遭遇數分鐘就過熱的問題(即便把溫度寬容開到「高」也一樣)。具體來說,如果你要長時間錄影的話,記得除了要撞風以外,透過外接模組的電池來分散熱源也會是很必要的措施,應該可延後過熱問題至少一倍的時間。

透過磁吸+快拆扣的設計,DJI Action 2 要說是「把運動相機分兩半」又或者是「模組化的方塊運動相機」都說得通。但個人覺得它最創新的地方,是將原本橫向使用的運動相機,改為中心軸可以更對準第一視野正中央的直式排列(單機的話因為是方形的就沒有橫直的問題 – 開啟「地平線增穩(HorizonSteady)」更是,但僅支援到最高 2.7K 16:9 的畫質比例)。

所以如果說 DJI 加入超廣角是企圖成為 GoPro 殺手的話。那配合這次兩個套裝都標配,可以隨時磁吸在胸前的磁力掛繩配件,要說他們也想伸手進 Insta360 Go 系列的創新 POV/FPV 拍攝領域也不為過(模組化的話,好像還是 Insta360 One R 厲害就是了)。

內建儲存空間與螢幕的它,可以透過僅有 56g 的羽量級相機重量,磁吸在身上或者是金屬表面上。雖說真的要很穩固的話,還是要倚賴具備卡扣的 GoPro 通用轉接座。但整體來說,只要不是太過激烈的拍攝,這個磁吸的底座應該可以應付大多數的創意拍攝場景。而且小小方方的機身,也不會有太大的存在感。

雖說機身感覺因為太緊湊所以不太耐摔 – YouTuber Potato Jet 實測空拍就直接摔爛測試機,就耐用度這點大概還是 GoPro 比較強大(吧),但如果你有買了 DJI Care 隨心換,也許就不用這麼擔心了(咦)。但單機用摔爆故障的話要怎麼從內建儲存空間找出資料這點,其實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不過整體來說,Action 2 算是在 GoPro 與 Insta360 所佔據的市場中,找到了自己在運動相機界的獨特定位。

當然,它的缺點也不是沒有。在多數測試中,都有提到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 Action 2 目前的兩個模組都不支援防水(記憶卡與 USB-C 接口都是外露的)。雖說可以透過可以更深水使用的防水殼就能解決(裝上應該也能更耐摔,應該…),但這樣的使用方式也就失去了這樣可快速拆裝的磁吸介面的優勢了。關於這點,有雙倍電量大電池可選,防水也支援模組化的 Insta360 One R 還是有其優勢存在。

另一方面,如果你跟小編心裡打著差不多的算盤,想著要用主機的電量來撐過外掛模組沒電後用行動電源充電的時間,進而達到連續使用的可能。遺憾的是,官方並沒有提供快充能力,僅有提到「主相機+螢幕模組」充電時間將耗時 90 分鐘。加上實際主機續航時間可能更短,所以大致上來看,需要連續長時間錄影的話,就可能還是得要多買一顆要價近兩千的續航模組比較實在。

此外,主機獨立運作時你也只剩下存入最高 22GB 的內建空間的這個選擇,所以真的要連續錄的話,也必須要算進「下次」充電時,必須要將影片花時間轉入外接模組的耗時。這也是使用 Action 2 拍攝可能需要注意的問題。然後配件的部分,目前官方僅有提到可以透過 USB-C 轉接 3.5mm 麥克風來使用,但並沒有提到與前代或 Pocket 的配件是否通用。這點在目前網路的測試也還沒辦法得知…(更新:確認可以使用一般手機的 USB-C 轉 3.5mm 音訊轉接頭)

同場加映:DJI MIC


雖然麥克風外接的支援還未知,不過 DJI 倒是有點循著「演而優則唱(?)」的路線。感覺是將 Pocket 2 上表現不錯的無線麥克風系統給延伸出新的產品,推出了可支援最遠 250 公尺,內建可儲存 14 小時語音儲存空間、具備雙無線麥克風與監聽、監看音量功能的 DJI MIC。

這個配件可以透過 USB-C 的方式外接在 Action 2 使用,更能以 TRS 3.5mm 外接給其他相機當作進階收音器材。並支援搭配充電盒最長 15 小時續航 – 接收器與發射器單機續航都有至少 5 小時。

必須說以 Pocket 2 的使用體驗來講,DJI MIC 的音質與體驗應該是可以期待的。但它 10,150 元起的售價,說真的效果應該要真的很不錯纔可能吸引到人入手了…(特別是在這個無線麥克風百花齊放的時代)。

結語

雖然 Action 2 仍然有著像是不耐摔、傳輸防水的小麻煩與充電等不少缺點。但必須要講,自 Pocket 開始暖身,一路到 DJI Ronin 4D乃至於這次的 Action 2,DJI 的確持續給人在影像領域十分創新甚至是革新市場的印象。這次的 Action 2 雖然價格上升到了 13,700 元起(續航套裝。雙螢幕套裝貴更多),但整體光是更廣角以及可大可小的應用場景而言,也算是提供了相當好的運動相機拍攝解決方案。至少,當初因為不夠廣而對初代 DJI OSMO Action 下不了手的人們,這次可以考慮了。

延伸閱讀:

宏佳騰 Ai-2 Gather 試駕體驗:靈活電動小三輪,又能「載很多」

Apple Watch Series 7 開箱評測:水面禪意帶來的滿滿正念(還有爽度)

您也許會喜歡:

【推爆】終身$0月租 打電話只要1元/分

立達合法徵信社-讓您安心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