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應該是孩子養愈大,父母愈快樂, 因為孩子不但變得更好溝通,也更有能力。親權需要保持界線與彈性, 家人才能在愛的空間裡互動與成長。不只現代的父母工作忙,連孩子也很忙,在親子有限的相處時間下,有效的親子溝通就顯得更重要。希望下面這五個溝通小秘訣,能對大家的親子關係帶來幫助..

親子溝通一、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也要察覺自身的情緒

孩子是透過觀察父母來學習,父母有好的EQ,才能讓孩子有高的EQ

當孩子情緒不佳,可以先「接住孩子的情緒」後再進行溝通。要如何「接住情緒」呢?當孩子哭鬧、生氣、撒嬌時,也許你正在忙,會覺得煩,你可以跟他說:「我知道你現在心情不好,在生氣。你可以生一下氣,等我忙完這件事,我們再來看看要繼續生氣,還是可以怎麼辦。」

讓孩子感受到他的情緒被同理與接納了,也許待會他自己就不生氣了。這麼做除了會讓孩子知道你不是只喜歡表現好的乖孩子,你能接受鬧脾氣的他,而他也可以接受這樣的自己。

再比方說,當孩子生氣時摔東西,這行為雖然不好,但如果當下你只想到東西會摔壞,卻沒想到孩子可能在摔東西時弄傷自己,孩子就可能會以為你愛東西勝過愛他,那你不是很冤枉嗎?比較好的做法是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但摔東西可能會讓你自己受傷。你真的想發洩憤怒,就摔不會讓自己受傷的枕頭或絨毛玩偶吧!」有效的親子溝通要給孩子正向的提示或選擇,永遠勝過批評與辱罵

當我們接受各種面向表現的孩子,孩子才會有安全感,進而願意跟父母表達真實的自己,而不用懷疑或擔心父母會不會不愛他,同時也會學習慢慢去轉化自己的情緒,這些過程都需要父母的引導,不會隨著長大在一夕之間就會了。特別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他還會被突然變化的荷爾蒙所影響,如果讓孩子學習對自己的情緒能有敏銳的覺知,比較可以減少親子衝突和降低衝突的力道。

大人也可以試著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緒。像我心情不好或很累時,會告訴孩子,暫時不想幫忙他們的請求。所以孩子們都很瞭解我處於負面情緒狀態時需要先獨自靜一靜,之後就會恢復平靜,而不用花時間去擔心或猜測我的心情。

親子溝通二、知道何時要「解決問題」,何時該「發現問題」

孩子丟出問題時,父母不但要能接住,還要能分析:現在是該解決問題,還是要發現出更多潛藏的問題。

例如,孩子打翻東西時,大人的第一個反應可能都會覺得很煩躁、很生氣,但生氣之後呢?我們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事件,只能改變這些事件對我們的影響。如果我們是要先解決問題,就要練習轉換自己的情緒,把生氣的時間用來帶領孩子一起收拾善後。

另一種狀況,是我們要發現出更多或潛藏的問題,並加以探究。比方孩子跟你說誰喜歡誰、誰跟誰在談戀愛之類的,你千萬不要板起臉孔教訓他說小孩子談什麼戀愛,要好好讀書,這樣孩子就會關起心門,不再跟你談感情的事。親子溝通,你要樂於傾聽,甚至是引導出他的想法,問問他有沒有喜歡的人或是有沒有人喜歡他

不論是喜歡別人或是被人喜歡,都是很正常的事,多跟孩子分享這方面的經驗和感受,孩子才不會因為過度好奇而輕易嘗試,或是因為不懂得保護自己而被傷害。

有一次去代四年級的課,遇上畢業典禮,班導師說有幾個女生在廁所,好像在哭,於是我進廁所關切。只見一個女生指著另一個淚眼婆娑的同學說:「她喜歡的人畢業了!」

我說:「這樣啊!難怪妳那麼難過!但是沒關係,喜歡的人會變來變去的,也許以後妳還會遇到他,如果沒遇上就記得這份喜歡的感覺也很好,這樣想是不是就不那麼難過了?現在,妳可以進教室了嗎?」她點點頭。

當我跟她說喜歡的人會改變時,那個小四的女生突然眼睛一亮,就不哭了。她心儀的人應該也換過好幾個人了,只是她在傷心難過的當下全然忘了這件事。

親子溝通三、溝通時要分聽事、聽情、說事、說情

孩子愈小時,愈要即時回應孩子的需求,孩子在安全與安心中,才可以安穩成長。但當孩子愈來愈大時,孩子需要的是尊重與信任,要多聽孩子說與多放手讓孩子做,學習信任與賞識,撐起孩子可以自由探索與成長的空間,而不是壓縮與限制他們的發展。

祐亨在國一時,有次他們幾個同學相約要騎單車到外地去練習舞蹈,有個同學的媽媽傳訊息問我這件事,她說因為同學裡面有祐亨,她才願意讓她孩子去。後來,我把同學媽媽這份對他的信任也分享給他知道,他聽到了「這件事」,也領受了這份心情裡的「信任」。

此外,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要專注聆聽孩子說,並幫助他釐清在他話語裡的「事」和「情」。像前面提到那個小四女孩的故事,我聽到她因為喜歡的人畢業而難過這件事,同時也感受到她的情緒低落。我接受她的低落,但也告訴她「喜歡」的這種感覺常會改變,鼓勵她從自己的內在經驗去找資源,果然觸動她內心經驗的感受與自癒能力。

像這樣,常引導孩子練習區分「事」與「情」的不同,孩子才不會總是被情緒混淆或沉溺其中,變成只會耍脾氣卻無法說道理的情緒傀儡。

親子溝通四、多跟孩子產生正向連結,儲蓄愛的存款

父母從小要跟孩子養成談天說話的習慣,多透過對談、擁抱、按摩、寫鼓勵的話語等接觸方式,讓孩子覺得在父母面前可以放鬆地展現自己,這樣,「家」才會是孩子身心靈的養護所。

平常父母也可以多想想孩子可愛的地方,讓自己心中有很多愛的畫面與感受,當孩子惹你生氣了,在情緒爆發前想想孩子跟你連結時那些愛的時刻,這就像是提取愛的存款,才不會讓愛的連結突然斷裂。

也可以問問孩子在心情不好時都用什麼方法讓自己心情變好,引導孩子多察覺內心的感受,並且盡量表達出來,如此親子才容易做溝通與交流。

親子溝通五、跟家人好好說話

語言是人類溝通最便捷的路徑,卻也是最容易拿來傷害人的武器,特別是親子發生衝突時,家長很容易就劈哩啪啦地亂罵一通先出氣,然後呢?

打罵是落伍的教養,不但無效還浪費時間,選擇跟家人好好說話,孩子就可以有樣學樣地進入良好溝通的文明世界

我的原生家庭有六個孩子,但從小到大幾乎沒有被父母打罵過的印象,他們都是跟小孩好好地溝通、以說故事的方式取代講大道理,對照其他同年代成長的孩子,我算是很幸運的,也希望把這份幸運傳遞給你。

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話,你的教養就成功了第一步,以後也會愈來愈進步。

「說」出親子好關係

成為母親之後,我常常思考著要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教養。在這樣不停試誤與修正中,我變得更了解自己、更會溝通,更愛孩子,也更愛家人和自己。親子溝通要好,一定需要良善的雙向溝通。孩子的溝通能力大多是跟父母學習的,只要父母有覺知的進化溝通能力,家庭裡的氛圍即便偶有風雨,但大多還是會風和日麗的閃亮而溫馨。教養難免也會犯錯,但只要保持學習與彈性,一定是孩子養愈大,父母愈輕鬆自在,走上正確與正向的教養之路。

剩下的就自己去看書囉~《剛剛好的管教 》這本書推薦給你。
》博客來連結(79折)
》金石堂連結(79折)

(編取自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一書 /作者:尚瑞君 /本文經 時報出版 授權刊載)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一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