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能夠愛,也要夠狠;要耐心地引導,也要勇敢地放手。孩子從依附走向獨立是漸進式的過程,需要學習,孩子能解決問題與承擔後果,才能真正獨立!暢銷書《剛剛好的管教》接著說到..

有天中午,先生下班回家,在二樓喊我下樓吃飯。當時我正在三樓書房,手機響了,是娘家的事。手機還沒說完,家裡的電話也響了,是公公打來的。

娘家的事,夫家的事,都匯集成我的事。那天中午就這樣二樓三樓跑上跑下,電話一直接、一直打。短短不到半個小時,聯絡了公公、嫂嫂、看護、姊姊、弟弟和姪子,總算是讓兩方的事件都暫時平息,告一段落。

當眾多事情突然不約而同蜂擁而至時,我發現身邊總是有一些人會很好心地想幫你解決問題,但是他們的善意,常常不但派不上用場,反而是來添亂的,因為他們沒看清楚問題的原委與重點,就只急著想要提出意見,而當事者還得跟對方解釋及說明狀況。這不但會耗損原本可以解決事情的能力和時間,也常讓人被這樣的狀況弄得筋疲力盡。

拜託,請暫停好嗎?如果沒把問題弄清楚,卻一直提出意見,只是愈幫愈忙。

換個角度看,我們面對孩子時,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盲點?我們常常急著幫孩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卻連他們眞正遇上的問題都還沒聽淸楚或是沒聽懂。問題不是問題,該如何應對,才是問題。其實不論是大人或是孩子,每當遇到問題時,都應該要先冷靜下來想一想,問題是什麼、起因是什麼,接著再想可以怎麼解決。

有一次週五夜裡,當時讀國二的祐亨突然說:「媽嗎,明天卡把迪比賽要穿學校的運動服,有乾淨的運動服嗎?」

我說:「沒有!我明天早上才會洗衣服。」

他哀怨地叫一聲後就衝下樓去洗運動服。原本剛睡覺的我一度心軟要起床幫他洗,但我想我教過他洗衣服,而且他這麼晚才說,於是還是忍住,必須讓孩子自己去承擔這個結果。

成長不是變魔術,需要歲歲年年的累積經驗與實力。父母要夠愛也夠狠,用包容的愛去引導孩子學習,用耐心等孩子學會;但也要讓孩子知道成長是自己的責任時,該放手的時候要夠狠心。想一想,如果我們當初捨不得孩子剛學走路時會跌倒,他要如何學會走路呢?在陪著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我也會常常想著現階段的教養任務是什麼,界線又何在,這麼做對孩子到底好不好、適不適合。

祐亨在國二時有次去校外受訓,幾個同學相約一同先坐火車再換公車前往目的地。

當火車到站,一行人下車走到公車站換車的途中卻看見公車剛開走,他們六個人商量後分成兩組三人,各搭兩台計程車,結果兩台車資相差了二十元,讓他們發現有些計程車司機不老實,會繞路。這個經歷,為這群半大不小的孩子們上了一堂最真實的生活教育課。

世界有各式各樣的工作與百態的人生,不要只把孩子關在家裡和補習班,要多帶孩子跟社會互動產生連結,也要常常討論生活經驗。像現在家裡如果臨時需要買東西,我常常讓孩子幫忙外出代購。我們全家出外旅遊時,也大多靠孩子們看地圖找路。當孩子發現有興趣想嘗試的餐廳,我也會讓高一的哥哥打電話預約。

不管孩子現在幾歲,都需要隨時、隨地、隨處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需要大人在旁引領他們多做冷靜的沉澱與思考,我們可以多跟孩子分享自己經歷過或聽過的事情和狀況,問問他們會怎麼做,這樣會刺激孩子做深度的思考。

此外,無論是在閱讀時獲得的知識,或是在生活實務經驗中親身體驗的經歷,都可以累積並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的智慧,進而成為我們解決問題的養分,然後在解決問題之後又帶給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成長,這樣孩子的生命就走在正向成長中。當孩子有更多的能力與自信,面對生命中的考驗與挑戰時,才能產生隨機應變的機制,和懂得轉換隨遇而安的心境。

剛剛好的管教!要幫助,但不要過度介入

教養孩子長大是父母的義務與責任,但獨立、自信、可以自己解決問題,卻是孩子該學習的課題。自從我不再幫孩子們送忘記帶的東西到學校後,他們偶爾還是會丟三落四。那時他們想到可以跟同學借,有時自己也會多準備幾份上課的用品幫助臨時需要的同學。他們發現,在學校發生問題時,要透過同學或老師的幫忙才可以解決,而自己也可以提供協助。這樣,他們減少了對家庭的依賴,也知道跟外界產生連結的重要,同時也慢慢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他們明白自己的事自己要負責。習慣幫孩子善後並不是「幫助」,而會讓他們一直處於幼齡化而對父母「過度依賴」。

剩下的就自己去看書囉~《剛剛好的管教 》這本書推薦給你。
》博客來連結(79折)
》金石堂連結(79折)

(編取自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一書 /作者:尚瑞君 /本文經 時報出版 授權刊載)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一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