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重要的話題—已經是成年人的你,要如何改變自己和父母的親子關係。 分享來自《樊登給過度努力父母的教養課》書中提到和父母關係不好如何改善修復..

到目前為止,我們分享的都是我們如何做父母,或者為將來可能和孩子之間出現的一切狀況做了充足的準備。但是,如果一個人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是僵持的,是沒有真正改變的,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從一個感受不到愛的孩子,變成一個更加健康的人?改變的步驟是什麼?

成年人有各式各樣的苦惱,有拖延症、焦慮症、強迫症,改變不了是因為我們改變的方法錯了。我們通常用的改變方法就是自責、自責、自責。不斷自責的結果就是不改變,因為你在自責的過程中已經把能量消耗殆盡了。而且在自責的過程中,你的自尊標準持續不斷地下降,對自己越來越不認可,覺得自己越來越很差勁,覺得自己沒有控制力;自尊標準不斷下降到最後,就是認定自己確實不行,就是沒有自律性。當以上這些過程走完,你就會開始出現拖延症、焦慮症、強迫症。

要想正確地改善親子關係,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叫作「覺知」。

覺知就是透過閱讀和學習「對孩子好一點」,突然覺知到,原來潛意識是存在的,我想起來了,我小時候,父母就是這樣對我的,我延續了這個模式;原來我總和別人辯論、吵架,是因為我曾經也是被這樣對待的。

第二步是不自責,學會接納。

雖然我有這麼多的缺點,但我接納這樣的自己;雖然我爸媽這樣對待過我,但是我接納自己成長中的一切;雖然他們沒有用正確的方式對待我,但我還是對他們心存感謝。

但是,如果你不是接納,而是覺得父母應該向你道歉,一旦出現這種反彈情緒,你就不會改變,因為你找不到可以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覺,也沒有找到自己是自由的、有選擇性的、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的感覺。

第三步是改變。

當我們做任何改變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不管是創業、工作還是對待家庭,都可以用到以上三個步驟。

這三步驟當中,覺知是很重要的,不覺知的人不可能改變,因為他根本不覺得自己有錯,他覺得一切都很美好,這個世界就是按照他自己固有的想法來運轉的,這樣的人容易帶給周圍的人大量的傷害。

覺知其實得來不易。

有一天,一個年輕人和我聊天。他說:「我特別討厭我們那個地方的社會風氣。」看他憤怒的樣子,我有點費解,因為很少有人對自己的家鄉有這麼大的不滿。

我說:「你為什麼對你的家鄉這麼憤怒?」

他說:「社會風氣太糟糕了,所有的人都唯利是圖,一天到晚只談錢……」

聽他說完,我問:「你跟你爸媽的關係怎麼樣?」

他愣了一下,說:「很糟糕。」

我說:「有多糟糕?」

他說:「我爸爸在外面又建立了一個家庭。」接著他又補充了一下媽媽的情況。

他的媽媽是一個很強悍的人,可以跟整條街的人打架,脾氣來了敢拚命的那種,所有的鄰居都不敢惹他。媽媽對待孩子也很兇,這個家的情況就是媽媽很兇,爸爸已經放棄了這個家。

說完這些情況,他趕緊說:「雖然這樣,但我很愛父母。我和父母之間沒有任何問題,我就是覺得社會風氣很壞。」

他說自己雖然已經到了適婚年齡了,但是沒有結婚,就是因為社會風氣的問題。

我內心充滿了對這個孩子的心疼,因為這個孩子的內心是多麼無助。他不想責怪自己的父親,也不想責怪自己的母親,更不想責怪自己,他找到了一個發洩的對象—責怪這個社會。他這麼多年來,沒有做成過什麼事情,做事情不順的時候,他的總結就是社會風氣不好,周圍的人都是壞人。

我告訴他:「有可能真的遇到的人不好,不負責任,讓你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真相是,你最大的問題是你跟你父母的關係沒有處理融洽。這導致你充滿了憤怒,但你又不想恨他們,你只能恨這個社會。如果你一直懷著對這個社會的恨,你的人生就更艱難了,因為你可以永遠恨下去,但這個社會不會為了你而改變,你要去看看這個社會好的地方。」

我把自己的感慨和一個心理學家朋友交流了,這個心理學家朋友告訴我:「樊老師,你這樣點醒他,還是幫不到他。」

我說:「為什麼?」

他說:「他以前怪社會,今後怪父母。」

我一想,果然很有道理。

所以,我要在


(編取自 樊登給過度努力父母的教養課:面對焦慮時代,與孩子一起學習正向思考,培養終身學習態度,創造樂觀自信人生 一書 /作者:樊登 /本文經 高寶書版 授權刊載)

編取自 樊登給過度努力父母的教養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