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以为有钱人家的孩子就一定会自带价值感,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如果爸爸、妈妈一直在贬低他们的人格,他们照样会丧失价值感。

香港电影里常常有这样的情节:员警去抓捕一群高官的孩子,这群孩子的独白就非常符合无价值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员警说:「你们天天骂我们是垃圾,骂我们一事无成。我今天就做给你看,我就是什么都不行!」这时,自己主动迎合别人辱骂的情况就出现了。

很多人是社会上优秀的人才,但是如果不懂得教育,他们的孩子并不会变得像父母一样优秀,反而因为父母的见识足够多,更让孩子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

有的父母总会把孩子拿来和最高标准做比较,进而指责孩子「你要是有别人一半就好了」、「别人比你好太多了」,这样的话,会导致孩子的价值感一点一点地下降,直到低到谷底。

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是不敢在大众面前展现领导能力的,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是不敢承担责任的,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是不敢去努力地学习、改变自己的。

怎样才能让孩子有价值感?你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有很多家庭的孩子根本不会做家务,父母不让孩子做事情。他们说,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把考试成绩弄好就好,其他的事都不用管。

父母为孩子创造了只能学习的条件,孩子都不用洗碗、拖地!孩子只需要跟著父母把补习班和才艺班「上好上满」,有的孩子甚至一个周末能去六、七个才艺班报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的成绩出现一点起伏,父母责备孩子的理由就更加充分了:「在我们家,有让你做别的事情了吗?有叫你买菜吗?有让你煮饭吗?有叫你赚钱吗?就让你专心读书,你的成绩还是这么差。」

这就是把孩子的整个人格全部否定了,孩子等于什么事都没有做,没有为这个家庭做出任何贡献。

很多人都曾经被自己的父母讲过这样的话,我到现在都记得这样的画面。我看到有位家长问孩子:「你为这个家做过什么贡献?」孩子没话说。再问:「我们对你提什么要求了吗?」孩子还是没话说。最后,总结来了:「你有把自己的读书本分做好了吗?」

在孩子说「没做好」的时候,他看起来什么价值都没有。在我看来,一个孩子对家庭的贡献是全方位的。比如,孩子完全可以参与家里的打扫事项,他的成长本身就能带给大家欢笑,他的存在就足以成为家庭气氛的调节者。

  

让孩子充分参与家庭生活,并在孩子表现出对家庭有所贡献的时候,表达一下你的感受,告诉孩子:「你这件事做得很好,有照顾到身边其他人的情绪,带给我们美好的回忆。」这就是孩子为家庭做的贡献。但是,有时候父母会忽略,他们会觉得这不重要,丧失了让孩子逐渐形成价值感的机会。

嘟嘟在家里非常喜欢打扫、整理环境,他喜欢擦楼梯,常常把楼梯从头到尾擦一遍,还帮家里的人做事,吃饭之前帮忙包饺子,吃完饭帮忙洗碗,关于家里的任何事情,他什么都喜欢参与。

我们没有跟他交换任何条件,不会告诉他帮忙包饺子可以少写几题作业,而是告诉他全家一起参与事情,欢乐会倍数增加;我们告诉他打扫会带给大家很大的方便,比如阿姨(保姆)的打扫工作就轻松了很多。

只要让他意识到他所做的事真正有价值,让他意识到他有能力透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改变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状况,这时候,他对自我的评价就会很高。

这种对自我的评价,我通常叫作「自尊标准」。一个人的自律性来自他的自尊标准,自律性越高的孩子,自尊标准就会越高。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自尊标准低,他觉得自己就是没用的,就会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去干坏事。

从严重的角度来说,惯性偷窃就是如此。当他偷了一个钱包被人发现时,会不好意思吗?你有没有看过特别内疚、不敢看人的那种惯犯小偷?惯犯小偷的表现是,被发现了,就毫无愧疚地把东西扔给你,然后快速消失。

他不觉得偷东西很丢人,因为他的自尊标准很低。当一个人的自尊标准很低的时候,他会认为偷东西被抓到叫作「运气不好」,他不觉得丢人,自己只是在混口饭吃。

但一个正常的人,如果去偷东西,要克服的根本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自己心里过不去这个坎,会对这样的行为感到羞耻,对行为的结果感到内疚。

一个人如果有自我约束力,就不会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自己偷偷摸摸去做一些事,因为他具备足够高的自尊标准。但是,如果父母意识不到重要性,就有可能打击到孩子的自尊心。

本文选自高宝书版《樊登给过度努力父母的教养课:面对焦虑时代,与孩子一起学习正向思考,培养终身学习态度,创造乐观自信人生》一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