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因为父母都外出工作,我常常一个人在家,养成我很喜欢自己问自己问题的习惯,好处是我很能忍受孤独,只要给我一本书一杯茶,我就可以边看书边在内心自问自答一整天,坏处是我很容易在自问中给自己不必要的打击,而落入自我的窠臼之中而不可拔,每当如此我内心仿佛有个小孩在那耍赖般地充满了负面情绪,当时的我就常在想「是否每个成年人的躯壳里都住著一个充满焦虑长不大的小孩呢?」 面对内心那焦虑的小孩 直到我遇到了许皓宜老师的书「即使家庭会伤人,爱依然存在」,透过书中虚拟的母女交换日记带领我面对内心那个焦虑的小孩,在很多时候透过书中的对话,好几次都带我到那最深处的自己,每次都让我不禁要停下来暂停一段时间才能继续看下去,毕竟当习惯于面对外在的世界,并在那大染缸奋斗对抗著外面的风雨吹残,已经把自己武装到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厚的心防,因此当要回过头向内面对寻找自己,那真的不是件易事!   爱与恨都是爱 大部分的人都误以为爱的背后就是恨,但看完书后可以明白,其实恨是来自于那份爱的深重,因为爱所以恨,恨为何我爱的父母无法尊重我的想法,只要我遵从他们?无法倾听我说什么,只是不断地打断我的述说?无法相信我可以做得到,总是打击我的自信?这些都是为人父母对子女的「自以为期待」和「我是为他好」的要求!忽略了对方也是独立个体也是有情绪及自己的想法,让这份本来是生命中最棒礼物的爱变成了压迫不能让人呼吸的沉重负担。 面对自己,爱从来不曾离开 面对伤痕,大家都以为推卸责任是最快的方式,但对于爱这却是最糟糕的方式,我们都把错误丢给父母丢给老师丢给朋友丢给外在环境,只要不是丢回给自己就好,然后还在那边强调「我未来才不要和我父母一样」,孰不知这价值观的连结是这样的强,却因为逃避而无法发现,非要到某些事件,才突然领悟到:「天呀!原来我还是很像我爸妈」。问题不会不见,只会随著时间而不断放大,到底何时我们才愿意如此清楚明白、没有包装的看见自己? 面对自己才是最快的疗愈 我明白「每个人生都是难得,没有缘份来得容易」,透过阅读「即使家庭会伤人,爱依然存在」这本书,在字里行间中,我不自觉地放下自我防卫的高墙,开始看见并与心中的父母以及那焦虑的小孩和解,当这些我一直假装没看到的痛点被解决了之后,我发现在面对我的宝贝儿子时,那份不明的焦虑消失了!在面对工作上的会议,当客户有质疑时,我更冷静了,与家人对话时,那莫名的不耐烦渐渐消失了。 人生因为累积而拥有奇迹 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来看「即使家庭会伤人,爱依然存在」这本书,唯有明白症结所在,与自己和解,在家庭或工作以及生活上才能真正看见自己并让自己与身旁的众人更好,我相信「每份爱都可以创造新的开始,每段陪伴的路都是难忘的回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