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立足雙循環 開啟新格局 廣東中行出台服務實體經濟專項方案

  來源:南方日報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廣東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第一個五年。當前,廣東正通過製造升級、科技創新、物流建設等構建強大市場,努力打造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支點。

  立足雙循環,開啟新格局。為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確保「十四五」良好開局,近日,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下稱「廣東中行」)立足大循環謀篇「雙循環」,率先出台《促發展、強擔當,把實體經濟服務好」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圍繞10個方面細化26條措施,以全量思維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為廣東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一攬子的金融服務,推動廣東區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擴有效信貸

  「力挺」廣東實體經濟發展

  南沙四期碼頭前沿弔橋林立,隨著船舶裝箱作業開始,一輛輛裝載著集裝箱的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按照車隊管理系統為其智慧規劃好的最優路徑,按照系統下發的指令,精準對位、起吊裝船……整個作業流程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這是融合了北鬥導航、5G通信、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的廣州港南沙四期進行實船聯合調試的一幕。金融「活水」支持著千年的東方古港再次升級引領全球——廣東中行為該項目提供了6.56億元的授信支持。該項目建成后,南沙港區每年集裝箱吞吐量將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應對百年變局、開拓發展新局的主動調整。廣東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並且擁有1億人口的大市場,正通過製造升級、科技創新、物流建設等構建強大市場,努力打造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支點。

  金融在助力雙循環開啟新格局注入新力量的同時,新格局也對金融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是經濟運行的血液,廣東中行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發揮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應有功能。」廣東中行相關負責人說。「十四五」規劃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金融業是實體經濟之水,肩負著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的使命。廣東中行一直緊隨時代步伐,為服務國家戰略、支持經濟發展,貢獻作為國有大行的金融力量。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需要金融圍繞實體經濟需求,優化金融供給的結構和效率。在《方案》中,廣東中行提出擴有效信貸,支撐實體經濟發展。具體包括:推動省級重大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挖掘重點新基建信貸機會、推動先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抓普惠金融信貸支持覆蓋面、創新融資模式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及服務鄉村振興等多方面。

  以推動省級重大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為例,廣東中行明確重點支持央企在粵成員主導的交通類項目,加快對接鐵路沿線站點交通樞紐綜合開發項目及高速服務區升級改造需求;加大對新能源項目的支持力度。同時在挖掘重點新基建信貸機會方面,該行將針對5G基礎設備企業建立產業鏈批量授信情景模式,簡化授信准入手續,加大對5G上游材料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共同參與「5G+N」場景建設,為新產業商用轉化提供信貸支持;持續關注省內大數據中心布局,積極支持一線城市及周邊區域大數據中心建設。

  廣東中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將聚焦綠色金融、縣域金融、科技金融等八大金融,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先進位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農業建設等領域,加大優質信貸投放力度,為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提供金融支撐。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廣東中行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投放創歷史新高。截至6月末,廣東中行本外幣廣義公司貸款餘額超6550億元,較年初新增約600億元,增速10.07%。

  打出「組合拳」

  助力廣東「智」造飛躍

  幾十個零部件在轉盤上高速轉動,照相機連續高速拍攝,從中檢測出肉眼難以觀察到的有缺陷的零部件。這是慧眼自動化科技(廣州)有限公司人工智慧體驗區的一景。

  這是廣東「智」造的新生力量。慧眼科技的5000多套慧眼設備服務著特斯拉、華星光電、高露潔、寶潔、莫仕、華為等一眾世界500強企業。在成長的道路上,廣東中行以科技信貸產品給予其500萬元貸款支持。

  「雙循環」要求產業鏈重構。廣東啟動實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強核」「立柱」「強鏈」「優化布局」「品質」「培土」六大工程。同時,出爐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繪出高質量發展的產業路線圖。

  作為一直緊跟廣東戰略性產業發展的商業銀行,廣東中行持續以金融力量推動廣東「智」造躍升:2019年5月,廣東中行與廣東省工信廳聯合推出「專精特新成長貸」產品;2020年9月,廣東中行再次聯手省工信廳發佈首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專屬融資服務方案,計劃五年內為廣東省戰略性產業集群企業新增5000億元貸款支持,促進產業鏈主導型企業做大做強,支持產業鏈企業上下游整合,助力特色產業集群中小企業加快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升級,構建核心技術全產業生態。

  數據顯示,自2020年9月以來,廣東中行已在全省範圍內累計為超2000家戰略性產業集群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超800億元,助力產業集群企業創新創業。

  在《方案》中,為進一步支持廣東製造業發展,廣東中行對廣東製造業發展提供系統性支持,明確提出積極順應行業轉型升級趨勢,聚焦廣東省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主攻方向,為各地市優勢製造行業企業的生產線轉型升級、行業整合併購重組提供支持;利用併購、銀團、供應鏈融資及普惠金融等產品,協助製造業企業延伸完善產業鏈融資服務。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廣東中行相關負責人稱,廣東中行將豐富和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促進廣東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

  筆者看到,針對企業多樣化的金融需求,《方案》打出一整套的「組合拳」:「優」融資組合,完善行業服務體系;「推」跨境便捷,改善客戶服務體驗;「抓」量價平衡,助力企業資金增值;「提」營銷質效,優化客戶對私服務;「揚」特色優勢,探索融智服務模式;「強」行司聯動,提升綜合服務效能;「通」融資渠道,打造優質全球品牌等舉措。

  系列「組合拳」是廣東中行對製造業大省、外貿大省廣東製造業金融服務需求洞察而進行的一次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廣東中行對產業集群金融服務需求的深入洞察,以全產業鏈思維推動融資方式迭代。《方案》提出,拓寬供應鏈產品行業適配性,結合區域經濟特點,為工程建築及製造業客戶提供融易達服務,滿足其供應鏈上下游融資需求。

  系列「組合拳」也是廣東中行抓緊政策紅利、秉承傳統業務優勢,發揮綜合化、全球化經營優勢,進一步提升廣東中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服務能力的集中表現。如《方案》提出,緊抓粵港澳大灣區、自貿區FT賬戶體系建設等市場機遇,通過全球視通、雙向通、跨境資金池、FT全功能資金池、本外幣合一資金池等產品,為實體經濟資金管理保駕護航。打通境內外融資渠道,密切與海外聯行和代理行合作,及時獲取境內外市場信息,提升支持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撮合能力,運用跨境融資、內保外貸、海外直貸等跨境聯動產品,為客戶提供低成本、多渠道的融資支持。今年以來,廣東中行一方面快速響應便利化政策,實現7項跨境人民幣「330」新政業務首發落地,前6月累計為超120家企業辦理近135億元跨境人民幣便利化業務,領先市場同業,切實降低企業「腳底成本」。另一方面上線FT(自由貿易)賬戶業務,打通兩個金融市場,為廣東企業提供專業化、一體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跨境金融服務,實現「一點接入、全球響應」。

  系列「組合拳」,是廣東中行助力實體經濟的經驗總結,有著豐富的案例支撐。以FT賬戶(自由貿易賬戶)業務為例,廣東中行圍繞廣東自貿區戰略定位,充分發揮中銀集團融通全球的服務網路和多元化平台優勢,加強與港澳聯動為大灣區企業提供更加開放的跨境金融服務。截至2021年6月末,廣東中行累計開立FT項下人民幣主賬戶887戶,同時陸續落地資金匯划、即期結售匯、遠期售匯簽約及交割、定期存款、公司流貸放款、信用證開立、租賃保理、出口商業發票貼現等產品,為自貿區客戶提供多樣化,一站式綜合服務方案,以實際行動助力灣區轉型升級,展現灣區新作為。

  在抗疫的艱難時刻,一系列案例顯示,廣東中行在做好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有效促進了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健康發展。6月初,中行廣州天河支行公司僅用1個工作日,就將4000萬元貸款閃電發放至重點醫療服務企業,讓承擔了合計超千萬人次核酸檢測工作的公司獲得金融「糧草」。在佛山從事衛浴生產銷售的易先生,同樣獲得中行佛山分行發放的個人經營貸款420萬元,成功接下下游企業「618」電商促銷活動的訂單,保證後續生產經營。據悉,5月20日以來,廣東中行已累計為657位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投放「戰『疫』復工貸」5.56億元。

  金融為民

  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肇明高速公路施工現場,數台挖掘機緊張作業,拉土車來往穿梭,一派繁忙施工景象。肇慶至高明(機場西部)高速公路一旦建成,肇慶及以西地區將快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成為珠三角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因此這條路被稱為「肇慶的振興大道、發展大道、騰飛大道」。來自廣東中行的資金是這條「騰飛大道」暢通大灣區的澎湃動力之一——廣東是成為葛洲壩集團肇慶至高明高速公路項目銀團聯合牽頭行。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當前,廣東正以更大力度統籌區域協調發展,高質量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廣東「十四五」規劃提出,優化區域金融資源配置,推動形成協調有序、錯位發展的金融空間布局。

  廣東中行緊跟政策,強化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支持力度,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案》提出了「助」重點城市,樹立高速發展標杆。廣東中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明確區域發展重點,制訂了《廣東省分行關於加快推動重點地區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通過加強區域協調統籌、加大資源傾斜等措施,努力將重點地區機構打造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同時,該行積極開展對重點區域差異化考核改革,結合區域特點,在轄內機構KPI考核中設置重點城市機構指標,充分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推動重點城市機構高質量發展。

  城市的更新工作,一頭聯繫著發展,一頭連接著民生。廣州市黃埔區火村位於蘿崗區南部,600年古村火村正在經歷一場蝶變——從前這裏建築布局凌亂,治安衛生環境條件差、基礎設施嚴重不足;而今這裏加速改造,一張全新的城市生活藍圖已經鋪設在村民的眼前。這是廣東中行城市更新項目服務帶來的新改變——2019年12月,廣東中行牽頭的火村項目正式完成銀團籌組,銀團總額161億元,廣東中行佔比50億元,截至6月末,已投放約16億元。在改造啟動並注入充足資金后,村民生活富裕了,就業機會多了,生活質量大大提升。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廣東中行立足地方,緊扣社會民生服務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積極踐行著金融為民理念,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金融生活的嚮往。

  「全國最富的地方在廣東,最窮的地方也在廣東」是廣東區域發展失衡的寫照。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以與碧桂園聯合推出「碧農貸」融資方案為契機,廣東中行持續擴大「涉農」領域的貸款合作。近期,兩筆授信總量2000萬元的中銀惠農貸款,助力碧桂園全資子公司廣東順德碧優選布局大灣區,助力農產品打開銷路。

  「碧農貸」專屬定製個人普惠產品則著眼於助力農戶生產。通過政府和碧桂園白名單准入,廣東中行創新「公司+農戶+銀行」的金融支農模式,為產業鏈上下游農戶、村集體經濟組織、鄉鎮企業負責人等提供貸款資金支持。「廣東中行積極探索金融助力『三農』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做法,持續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金融支撐。」廣東中行方面介紹。

  這是廣東中行創新融資模式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及服務鄉村振興的體現。《方案》把服務鄉村振興作為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方面,提出「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等客群的全產業鏈發展,提供項目貸款、貿易融資及『助農貸』『新農貸』『特產貸』『供應鏈貸』『扶貧貸』『扶農貸』等中銀惠農通寶特色信貸產品。」

  如今,嶺南大地上,水果、蔬菜、生豬、水產、飼料等產業集群,南葯、花卉種植、林下經濟、海洋漁業等特色農業產業,農墾集團、溫氏集團等龍頭企業,背後都有著廣東金融「活水「的澆灌。「2021年,廣東行成為中行系統內第三個涉農貸款餘額超千億的省級分行。」廣東中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1年6月末,涉農貸款餘額1070.73億元,較年初新增13.96%。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項目在南粵遍地紮根開花,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廣東中行在金融同業首發專屬融資服務方案,精準服務技能人才,促進城鄉勞動者技能就業、技能致富。截至目前,共投放「三項工程」個人貸款13.31億元,累計為1723戶技能人才提供授信資金支持。

  廣東中行提出,滿足各級各類高技能人才及相關服務機構創新創業的資金需求,實現年內三項工程業務達100億元。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金融服務連接千行百業、千家萬戶,銀行在彌補民生建設融資缺口、促進民生改善等方面具備優勢。方案借力科技,在「便利化」與「智能化」上下功夫,推動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26條措施中,廣東中行提出「耕」行政事業,推動重點項目落地。2019年11月11日,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與廣東中行簽署了《粵港澳大灣區住房公積金領域戰略合作協議》,並於12月30日投產上線了粵港澳大灣區住房公積金信息共享平台,廣東中行成為該平台唯一合作銀行。共享平台上線后,大大縮減了業務辦理時間,通過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截至2021年6月末,通過粵港澳大灣區住房公積金信息共享平台,各中心共發起數據查詢約29.23萬筆。

  觀察

  讓金融與實體經濟

  良性互動循環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血脈暢通,才能肢體強健。107年前,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正式開業。此後,廣東中行的每一個腳步、每一次變革,都與國家、人民、實體經濟同頻共振,在南粵大地上銘刻下奮鬥的足跡。

  在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上,廣東中行是廣東經濟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廣東高度」拔地而起,見證了廣東中行為城市建設提供建設、改造貸款的故事;「廣東速度」飛馳前行,廣東中行人以金融「引擎」助力提速;「廣東製造」壯闊征程,廣東中行與之搏浪同行。

  實體經濟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葉茂。當前,我國提出「雙循環」不僅是百年變局下修復經濟均衡的應對之策,更是長遠驅動內外經濟均衡水平的躍升,成為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關鍵一步。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之下,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際大循環的重要樞紐。在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廣東中行立足本土,提出26條措施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循環,再次與南粵實體經濟並肩前行,為精準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新發展格局主動作為。

  一圖讀懂

  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

  「促發展、強擔當,把實體經濟服務好」行動方案

  一、「擴」有效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推動省級重大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

  ●挖掘重點新基建信貸機會。

  ●推動先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

  ●抓普惠金融信貸支持覆蓋面。

  ●創新融資模式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及服務鄉村振興。

  二、「助」重點城市發展,樹立高速發展標杆

  ●加大重點城市機構發展支持力度。

  ●助力重點城市行主營業務保持領先。

  三、「耕」行政事業,推動重點項目落地

  ●積极參與廣東省地方政府債券承銷。

  ●強化教育、醫療全產業鏈拓展。

  ●深化智慧住房項目建設。

  四、「優」融資組合,完善行業服務體系

  ●拓寬供應鏈產品行業適配性。

  ●強化票據福費廷服務支持。

  五、「推」跨境便捷,改善客戶服務體驗

  ●推廣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業務。

  ●精準服務跨境結算重點客群。

  ●抓FT業務機會便利自貿區客戶結算。

  六、「抓」量價平衡,助力企業資金增值

  ●推動存款量價平衡發展。

  ●運用衍生產品助力客戶資金保值增值。

  ●引導客戶養成新型理財理念。

  七、「提」營銷質效,優化客戶對私服務

  ●提供「1+4」創新專業服務模式。

  ●支持涉外企業的個人跨境金融需求。

  八、「揚」特色優勢,探索融智服務模式

  ●用好普惠金融三大特色服務平台。

  ●加強內外部培訓,培養「融智」人才。

  九、「強」行司聯動,提升綜合服務效能

  ●依託多元化平台提供「商行+投行」服務。

  ●密切行司聯動豐富綜合化服務。

  十、「通」融資渠道,打造優質全球品牌

  ●打通境內外融資渠道。

  ●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海內外一體化現金管理服務。

  撰文:陳穎

  編輯統籌:甘韻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