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沒了這碗甜醅子,西北人可怎麼過端午?

-風物君語-

比起端午喫糉子

這碗麥子更「西北」!

西北人的端午節,喫個糉子可遠遠不夠。

麥子不磨成麵粉也能直接喫?看著像是麥粒兌水的甜醅子,沒喫過的人覺得絲毫不起眼,只有西北人,一聽名字就止不住流口水。

不是主食卻勝似主食,不是酒卻充滿酒香,喫碗甜醅,西北人才算過了端午。它究竟是有什麼神仙魔力,讓喫過它的人慾罷不能?

西北人有多愛喫麪

就有多愛喫甜醅

在甘肅,做甜醅多用莜麥和小麥,在青海的高原和山地,耐寒、高產早熟的青稞(高原大麥)成為了甜醅原料的首選。

喫小麥甜醅,更要掌握住麥粒煮沸的火候與時間。煮得太軟,一發酵幾乎成了湯水;煮得太硬,又會喫起來如嚼石子,沒有軟糯的口感。看到麥子剛好「開花」,疏鬆而不爛,露出白嫩飽滿的麥仁,說明煮好了。

不磨成麵粉,喫麥粒也能喫得過癮。西北有句順口溜說:「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兩碗能開胃,三碗四碗頂頓飯。」一碗甜醅,喫的是西北人的性情,是對「面」最淳樸,最直接的理解。即使是小喫,西北人也能喫出主食的份量。

西北人能喝酒?

都是從小喫甜醅練出來的

麥粒從粗糙到甜美精緻,只需撒一把酒麴即可。

發酵中,麥粒裏的澱粉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接著少量的酵母又將葡糖糖經糖酵解途徑轉化成酒精,這便是甜醅的酒香和名字裏「甜」的由來。大概三天左右時間,瓷盆周圍聞到清香酒味,發酵就差不多了。但什麼時候啟封,還是要看當時的氣候和溫度,稍有偏差也會影響甜醅的口感。

雖然甜醅的酒精度很低,但幹喫幾碗,不勝酒力的人也容易「飄」起來。在蘭州,甜醅大多會加水喝,這就更像是米酒了。不過,麥子喫起來比米更加筋道耐嚼。

西北的端午

有點甜,有點醉

端午前後,是西北最美的時節。

小孩子戴著五彩的「手款」(手繩)到處炫耀,大人們採來艾草柳枝插到門上祈福。等玩夠了忙完了,回到家裡喫一碗甜醅,「給嘴解饞,甜醅當先」,沒有其他食物更能慰藉過節的心情。

家裡如果沒做的話,就去街上的甜醅攤喫一碗吧。那一根扁擔兩隻籮筐,走街串巷的小販,會舀來滿滿高高一碗的甜醅,甘甜如飴,喫得人滿嘴生津。

甜醅還可以跟現在流行的奶茶結合,在蘭州喝一杯甜醅子奶茶,Q彈的麥粒搭配絲滑的奶茶,滿福滴很!

對於在外地的甘肅人來說,喫了甜醅,彷彿又回到家鄉,回到記憶中那個飄著濃鬱甜香酒香的初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