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共富」文章均衡著墨:三個主攻點解題「為何是浙江」

中新網杭州6月10日電 題:「共富」文章均衡著墨:三個主攻點解題「為何是浙江」

  作者:柴燕菲 趙曄嬌 錢晨菲 郭其鈺

  「十四五」啟程,「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為推動共同富裕提供省域範例」成為新發展階段浙江的重大歷史機遇和重大政治任務。

  共同富裕美好社會是社會結構更優化、體制機制更完善的社會形態,是一場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為標誌的社會變革。根據中共中央的文件,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示範區的戰略定位是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先行區、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引領區、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試驗區、文明和諧美麗家園展示區。

  此背景下,從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三個主攻點探究浙江的解題思路,或可讀懂該省緣何能先行先試。

「1.64」背後的「山海協作曲」

  共同富裕,重在「共同」,難在「共同」。

  於浙江而言,既要城市繁榮,又要鄉村振興;既要陸海統籌,又要區域協調……「均衡」底色鋪就在「山」與「海」之間。

湖州妙西山坡上「種」起的度假村。 陳永 攝

  「十三五」期間,該省經濟總量躍上6萬億元臺階,年均增長6.5%,是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11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與最低市倍差降至1.64,是全國區域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當武義縣車門村的宣蓮苗種,種在了海寧經濟開發區的「武蓮海種」示範基地裏;當景寧畲族自治縣的高山生態農特產品,通過「飛櫃平臺」運送到上虞、寧海等地百姓的餐桌上……這是浙江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個生動畫面。

  區域間的發展溝壑是如何消弭的?一首「山海協作曲」給出浙江答案。

  2003年,浙江省委提出面向未來的「八八戰略」。其中擘畫的「進一步發揮山海資源優勢,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藍圖為區域協調發展夯實基礎。

  山有所呼,海有所應。海風跨海越山,為浙西南山區帶來全新的生機。

  軒德皇菊、魚躍醬油、古堰畫鄉酒……在義烏副食品市場的麗水蓮都生態農產品精品館裏,百餘種獨具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廣受當地顧客青睞,讓蓮都的綠水青山與義烏的廣闊市場完美「聯姻」。

  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在商貿、市場、電商等方面有著天然優勢。結合「山」的特色與「海」的優勢,2012年蓮都與義烏建立山海協作關係,從共建山海協作產業園,到不斷推進各領域項目,再到搭上「義新歐」班列快車,蓮都打開山門、問海借力,將更多好產品推向世界。

  區域協調發展是兼顧效率與公平的發展,公共服務均等化亦是題中之義。在此方面,浙江率先探索,是全省域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省份之一。

  「幾天前因腹部不適我來到到蘇莊衛生院,並受到了開化縣人民醫院下沉醫生的會診,現在在鄉鎮就能得到縣級醫院專家診治,十分方便。」衢州市開化縣蘇莊鎮方坡村村民黃某某向為其診治的開化縣人民醫院內三科專家黃軍霞表示感謝。

  這已成為鄉鎮居民就醫選擇的新常態。自醫共體建設以來,「專家跑」代替了「病人跑」,一些簡單就診在當地即可完成,為村民節約時間、節省費用。目前,浙江208家縣級醫院、1063家鄉鎮衛生院整合成161家醫共體,基層首診率不斷提升。

杭州未來科技城。餘杭宣傳部提供

  區域協調發展的好故事正不斷湧現。

  著名經濟學家、浙江大學共享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實認為,過去二十年,浙江區域差距處於一個不斷縮小的趨勢,這背後有改革基因,也有發展因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浙江接下來如何進一步實現區域發展一體化,區域間既相互協作又相互幫助,將在區域發展方面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

「1.96」背後的「城鄉共富路」

  「1.96」,一個數字的背後大有深意。

  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十三五」時期,該省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從2.07倍縮小至1.96倍。「共同富裕示範區」主戰場在「三農」、短板在「三農」、品牌亮點也在「三農」。從「三農」角度解讀「1.96」頗具代表性。

  以人為核心,以改革為動力,浙江久久為功,跑出城鄉均衡加速度。

  本世紀初的浙江,經歷了20多年的改革開放發展,出現發展不平衡的「成長煩惱」,「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是農村常態。痛定思痛,2003年,把「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作為內容之一的「八八戰略」落地生根;「千萬工程」於同年啟動,開啟了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核心的村莊整治建設大行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亦在浙江提出,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之間的辯證關係不斷上演。

  去年春節前夕,「浙江的農村能有多豪華」登上熱搜,白牆黛瓦的江南建築映襯如黛遠山,網友稱之為「嚮往的生活」。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這樣的鄉村在浙江並不少見。作為嵊州唯一的整村搬遷異址重建村,前巖新村村民開荒山、種果樹、修建路、開民宿,靠雙手因地制宜蹚出一條致富路。「村裡現已形成竹筍、水果、花木三大產業,其中水果種植面積約700畝,是遠近聞名的『果木專業村』。」該村黨總支書記趙志軍介紹,村民人均收入達14500元左右,比最初翻了20多倍。

  正如農業農村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浙江省農辦原副主任顧益康所認為的,浙江通過尊重農民首創精神,給予農民自由發展權利,激發了農民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

  不僅是著眼鄉村的內生驅動力,浙江農村亦在城鄉要素的雙向流動中充滿生機。

  分析該省農村的成功案例,浙江「兩山」理念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景新認為,領頭人和農民羣體是延長鄉村活力之關鍵,人氣是農村最大的生產力。

  其觀點與浙江「兩進兩回」機制不謀而合。在「科技進鄉村、資金進鄉村、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的熱潮下,上海人李耀強坦言自己是被吸引來浙江農村紮根的一員。

  「2016年我第一次走進湖州妙西鎮妙山村時,就一見鍾情了。」李耀強說,依託綠水青山,他嘗試在山坡上「種」房子,在不佔用耕地、發展生態經濟的情況下,萬餘平方米的度假村在11餘畝點狀供地和流轉租用的300多畝林地上建起。

  不僅是上述度假村,妙西鎮通過點狀供地撬動社會資本超60億元,與各地遊客一同紛至沓來的,還有返鄉創業青年及項目。放眼浙江全省,覈准試點的「坡地村鎮」項目共129個,分佈在38個縣(市、區),吸引總投資882億元,通過「用地上山」累計節省9800餘畝建設用地指標。

  為打開農村資源要素優化配置通道,浙江時下還實施了新時代鄉村集成改革行動,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金融體制、「三位一體」農合聯等改革,旨在推動農村改革在政策取向上協同配合、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實際成效上同向疊加。

816萬戶背後的「努力構建橄欖型社會結構」

  「浙江一方面將收入差距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一方面繼續保持相對比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是非常難得的」。李實認為,浙江可以成為共同富裕示範區,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該省積極擴大中等收入羣體的規模,在這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有一組生動的數據可以成為佐證:截至3月底,浙江省共有各類市場主體816萬戶,大數是企業有300萬戶,個體工商戶500萬戶。按照常住人口的規模來看,8個浙江人裏面就有1個是老闆。

  李實分析認為,中等收入羣體的規模的擴大、橄欖型社會結構的努力構建,源動力是浙江在「八八戰略」引領下推進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十三五」時期,浙江經濟結構調整呈現積極變化,形成「三、二、一」的現代化產業格局,提質增效態勢良好。此外,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引領,浙江在充分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基礎上,以民營經濟的發展帶動經濟的騰飛,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揮作用,形成鮮明特色的「浙江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民營經濟作為「浙江經濟」最靚麗的金名片,持續釋放巨大的經濟活力。來自浙江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民營經濟增加值42800億元(初步預計數),佔GDP的66.3%,三分之二經濟體量的民營企業貢獻了60%的固定資產投資、74%的稅收收入、82%的外貿出口和88%的就業崗位,對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作出了越來越多的貢獻。

  「浙江的營商環境好,黨委政府真心實意地幫我們解決問題」。這是浙江企業家普遍的共識,也正是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激活了一池池春水。

  2014年,抱著「要打造一個在亞太地區航空數字智能化最強品牌」的信念,杭州派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單曉韻離開奮鬥了20多年的美國,回國創業。經投資人引薦,通過答辯,作為重點項目成功入駐杭州未來科技城並註冊企業。

  「未來科技城對人才企業、對人才非常重視,有各種各樣的項目可以申請,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可以去創新發展;黨委政府也非常專業,在聽完我的商業計劃後,會給予精準地幫扶。」單曉韻覺得自己的選擇非常正確。

  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鄭柵潔此前公開表示,浙江高度重視營商環境的建設,尤其是對標最高最先進的標準,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在營商環境的加持下,浙江市場主體積極搶抓機遇,積極參與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開浙江一季度經濟報表可以看到,經濟運行持續恢復、穩中向好,主要經濟指標全面較快增長,實現「開門紅」,一季度全省生產總值16347億元,同比增長19.5%,兩年平均增長6.2%。

  這樣的正向循環,讓蛋糕越做越大,讓蛋糕越分越好,助推著浙江向「到2035年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羣體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不斷前進。

  船帆已然揚起,目標業已謀定。

  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此前公開表示,要把實施共同富裕示範區綜合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謀劃推出一系列創新性、引領性、標誌性的改革舉措,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率先探索走出一條具有普遍性意義的共同富裕新路子。(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