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善良的一面,已经记录在人类的基因里,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然在孤独无助的时候,人的善良本性可能表现得少一些。毕竟,人的是精力有限的,而且人的表现会受到情绪左右,即随著情绪的波动而变化。但人不会因此而失去善良本性。不过人如果长时间处在孤独无助的状态下,则有可能会因为压力或抑郁而出现不良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所以需要想办法让自己走出孤独与无助状态。在此,提三点建议:第一,学会放下。人之所以会觉得孤独无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包揽了太多的事情,确定了过高的目标,或是把未来多少年的压力集中到眼前来了,以致一下子应接不暇。事实上,时间是最好的稀释剂,能稀释掉太多的烦恼与困惑,把以后的事情先放下,把过高的要求先降低,一定会会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第二,学会借力。社会上好人总比坏人多,乐于助人的人还是很多人。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很多事情,只因缺少一个点拨或碰撞。当感到无人倾诉的时候,不妨改变一个思路,转化成为寻求对策的问题,或许可以很快能借得智慧,借得助力,借得援手;第三,学会欣赏。生活中从来不缺美好,缺的是懂得欣赏的眼睛。只要不聚焦在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上,就可以发现更多风光与美景。无论这些风光与美景属于谁,只要用心去欣赏,收获一定是属于自己的。


孤独是一种感觉,无助是一种状态,善良却是一种选择。

三者本可无关联。

有的人讨厌孤独,有的人享受孤独。讨厌孤独的人抓住每一个与外界连接的机会,享受孤独的人即使在狂欢中也安于一隅。讨厌和享受都无可厚非,但事实是「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我们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没有人的内心如同商店的橱窗一样可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和被人理解。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所以讨厌也好,享受也罢,孤独如同快乐、悲伤一样,体验就是了。让它来随它去,品味它带给你的感受,探索其中你获得的对自己和世界的新知。

无助是一种状态,生活中有高光时刻,也就有无助低谷。分解「需助」事情的来龙去脉,将无助变成自助。人的一生,除了不可选的家人,其他的人都是贵人。有难相助是情分,有难不助是本分。即使是家人,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有为难和无法帮助的时候。困难时刻,第一想到的应该是自助,然后才求互助。

亚当斯密说:「以遵从自己的心做利他的行,是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思想和行为的结合,也是最大的善良」。既要「遵从自己的心」,又要「做利他的行」,行善并不容易。所以善良是人性中最美的部分,一个人行善并不是完全是为了让别人安心,也是让自己安心,让自己感受人性的灵动,感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美好。所以才会有歌德的《浮士德》,「善良的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待他回归。」因为只要在迷失中还有一丝人性,脑中就有善良带来的光,那是正途,那是可以创造美好的地方,那是迷途的羔羊回家的地方。


任何人都是孤独的。三毛说的话:终究还是我们一个人的开处。 面对种种经历,一个人熬,我们可以变的冷漠,但不能失去善良和对待强弱的态度,希望你体验万千后,仍然对某些东西上,保持善良之心,上天总会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回报给你。当然更是权衡利弊的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


不能说消失,

只能说很难再被触动了。

像孔子先生说得,吾日三省吾身。

和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时间的阶段性问题。你只是没有经验。趁年轻吧所有的事情多经历,多交流,多谈恋爱,你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不会困惑了。

你只是觉得不值了。而不是没有了。

最简单的解决方式,你只是太闲了。忙起来!就不会有时间胡思乱想了。


孤独是长大的标配,以前不懂得热闹是别人的这句话,后来终于懂得了,那些热闹也回不去了。成年人的世界里哪里有地方可以倾诉,活著真的就很不容易了,你想倾诉的那些苦恼说不定在别人那根本不算什么事情,没有可比性,善良是不会因为经历而没有的,经历的多了,我们都成长了,无畏的善良只是不付出了,千万不要把天真和善良混淆了。


还是会有的,但是懂得了克制 不像从前那样单纯好骗,学会一个消化,在深夜里思考自己的得失有所作为


世界和我爱著你 总要心存善意 我们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艰难的活下去


不,人之初,性本善


没有啊,我还在坚持自己的底线


内心的强大等于没有善良?这啥逻辑


谢邀,经历的越多,越懂得善良为何物,你的心就越大,也祝你越来越善良


我想,可能是吧,沉默的大多数


孤独和无助并不意味著失去善良。

实际上并不是没有人和地方可以倾诉,而是每一次倾诉都得不到对方的理解和包容,没有人的人生经历会完全一样。

即便有著相似的经历,也会因为个人的人格不同,而存在不小的认知差异。这种差异注定造就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孤独与无助,甚至是善良,在不同的人的身上展现形式也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坏人有时候并不认为自己是坏人一样,有时候好人也并不觉得自己是好人。

心中存善的证明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还时常惦记著自己的善良。

不用怀疑自己的善良是不是已经没有了,只要心里闪现出这个词,善良便一直存在。


孤独和善良是没有关系的,你这是在强迫自己变得不喜欢。


要不它成就自己,要不它堕落了你


这就叫做成长!


这一点我可能不比那些小说电视上的人物悲惨,但是还是触及内心。

先讲经历,我三岁半母亲就去世了,可能因为那时候见了母亲遗体导致被吓坏了,从小也内向,一直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在高二之前没有一个真心朋友,每天靠打游戏研究游戏和看动漫保持仅有的欢乐。家庭也是不乐观,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亲一人扶持我和姐姐,其他亲戚皆是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的人。

十几二十年几乎是噩耗和坏消息不断:家里被盗窃,父亲肠胃问题高血压,学业不顺,车祸等等。加上父亲的催化,我一直对整个世界都怀有敌意,看谁都是坏人的眼光。这些年遇到什么事也都是自己憋著,重来没向其他人倾诉过。可是我自己内心知道,即便如此,即便我处于极端愤怒的状态,我也做不出伤害别人的事情,特别是见到老人和小孩。我一直内心是烦这一类还未或者已经无法生活自理的人群的,可是哪怕他们投来一点目光,哪怕不带任何祈求怜悯,只要并非愤怒鄙视,我一看也会莫名心疼。

我憎恨这个世界,甚至所有人,但是这和我对他们的关心怜悯并不冲突。


有一点???


不是心底没有善良了,善良是有的,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痛苦与绝望之后再难以慈悲之心去面对人和事物了,看到别人痛苦自己也会痛苦,可时间一长,或许自己也就麻痹了,毕竟人的本性就是如此,世界上不幸福的人有很多,却难以找人倾诉


大概是被深藏起来,很难在触动了。何况善良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谁来定的,该从谁的立场看?这说不清楚,人是受环境影响的受主观影响的,像所知的行凶者大多有个无法言表的往事,人们在经历这些的时候,大多数的底线都会提高,结果就是变得冷漠而礼貌,很难在被触动了,就是所谓的十年血冷长生孤寂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