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颜色(しきさい)还有多一个(カラー)还不是一个半个,很多很多都是这样!这样不麻烦么!是什么让日本人那么喜欢外来语


不同词语的使用场景和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你需要自己找例文去感受。有些东西人家约定俗成就是这么用你也没办法。

你学英语其实也有外来词(可能这么叫不一定合适)。一个类似的表达可能就有不同的词源供你选择,同样能烦死你。比如 colour

比如口语里你说颜色你不会随便一开口就说しきさい,但书面语就能用。日常生活你穿的衣服什么颜色用いろ,但如果是化妆品上色卡的颜色你就说什么什么カラー。他们各自有不同的使用场景


原因有这么几个:

1,越来越国际化的社会大环境

连中国都这样了,更何况辞汇量不怎么多的日本。

你发没发现,你小时候吃的「饼干」现在叫「曲奇」了?你发没发现,你吃的「乳酪」现在叫「芝士」了?你发没发现你小时候吃的「蛋糕」现在叫「慕斯」(或者更新鲜的玩意)了?

中文也有很多「本来」能对应的辞汇,但是现在非得叫洋人的名字(音译)。

2、刚才提到,日本的辞汇量并不多,虽然在明治维新的时期,大量翻译了国外的文献,也产生了大量的,乃至对中国有影响的「汉字」辞汇,物理,化学,哲学,经济等等。

但是很多日本专家,在很早的时期提出过,摆脱「汉字」的言论,因为他们发现隔壁的韩国做的很好,没了汉字一样过的很好(其实只是没看见贼挨打),因为没有汉字,韩国人确实很苦恼,现在还讨论恢复汉字制度呢。

从那会开始,崇洋媚外的日本(大正时期最严重),开始大量使用外来语,虽然听不懂,但是至少显得洋气(想想你第一次听到「吐司」这个词,你脑海里浮现的是啥?就会理解日本的感觉了)

3,日本人在交流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了音译词的好处。

其实这还得说第1条,因为日本国力确实很强大,即便是战败之后,经济一直也是亚洲第一,直到现在中国的崛起……

所以他们有更多国际上的资源,国际交流的机会,这样他们虽然操著一口本土风味特别浓烈的外来语英语,但是还是马马虎虎能糊弄过去。往小了说,百姓生活中也亏著他们的外来语辞汇多,才能还算很顺利的应对各种到日本的外国人。

中国人在这个方面其实做的不太好

往大了说,元素周期表这种的,日本采用的是音译,中国采用的是意译,在国际交流中就很吃亏,你还要去查元素的英文说法,当然,能去参加国际性交流的都是大神级别的人,这点专业术语对他们来讲并不算什么,但是至少他们需要做额外的努力。

小了说,国外的电影,小说,中国还是意译的多,海底总动员啊,玩具总动员啊,这动员,那动员的,日本全是音译过来的,他们很容易和外国人达成一致,我们呢,甚至这个片子的英文名字都不知道叫啥?

以上


只是辞汇的多样性罢了,而且汉语不也有颜色,色彩,彩色等很相似的说法吗?题主举的第一个例子在日语中汉字是写做 色彩しきさい 的,后面外来语是从日语颜色过来的,都可以啊。

还要注意一点,颜色,色彩怎么区分汉语咱们也得想想,但是我们不会用错,为什么?因为说得多见得多读得多,知道怎么应用了。那日语也是同样的,日本人可能解释不了具体的区别,但他知道这样用不自然,那样用很地道~


一来通常外来语显得洋气些,

二是写来简单(因为相对于假名,汉字读写起来还是用难度的。虽然我们觉得片假名难背,但是日本人是觉得假名简单),

等原因,

起初汉语词多,但外来语用起来了之后,用著方便的,好用的,有人就渐渐偏向于用那个词的外来语了。汉语词也不会消失,还有人在使用。就出现了汉语词和外来语同时存在的现象。


国际化的原因很多答主有讲,就不提了

题主要想想看日语从古至今吸纳外来语(别忘了汉字和汉语词其实广义上也是外来语)的规模都是很大的,日本文化里就有博采众长的底色

而说回麻不麻烦这件事,就算一组不同语源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也能作为替换表达来丰富言语环境,绝不能说是无意义

况且,日语里「不是一个半个」的「和语-汉语-外来语」组合,各自有各自的语体しきさい和使用场景,一时难以删减

说到底,作为学习者,把它们记清楚麻不麻烦?——麻烦,题主的情绪很正常

但是繁琐多样的背后,是表情达意的精准,这是任何一门自然语言的可贵之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