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留學


我大齡留學兩次:

28歲時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讀碩士;然後31歲時,也就是今年疫情期間,我來到歐洲,拿著歐洲大學給的全額工資開始讀博。

這幾年裡,我有過失魂落魄,也有過意氣風發,感觸良多…為什麼我"荒唐"一次不夠,還要繼續"荒唐"?

(註:「荒唐」是網上不少旁觀者給大齡留學人士打的標籤)

-----------------------------------------------------------------------

更新:為了避免有些無腦噴子繼續亂給我潑髒水。我先聲明,這只是我個人對自己的想法,我沒有教唆任何人也一定要去讀研讀博的意思,留學/讀博風險也不小。只不過我自己一路走來,壓力巨大,很多時候孤獨,茫然,沒有參照,所以分享我的真實經歷給有這方面意願但迷茫的朋友略作參考,唉…真是心累

衷心祝願所有和我一樣還在大齡追夢的朋友心想事成,過上自己嚮往的生活。


第一次留學時,真的是有點孤注一擲的感覺。

我當時有一份外人看來非常好非常穩定的工作,在一所頂尖中學做老師。已經幹了幾年了,在社會上受人尊重,節假日與培訓機構合作賺外快的收入也挺可觀,家裡人和我老婆(那時還是女朋友)都比較滿意。但我自己幹著不喜歡,不願意被束縛在這方圓之地,也無法忍受一眼可以預見到今後數十年工作情況的生活。於是我毅然決然地拋棄了編製,辭了職。

然後我該幹什麼呢?老實說,當時我沒有很清晰的規劃,辭職後不久去了一家國內科技巨頭幹了一段,發現996福報也不是我心中所願,然後七七八八地搗鼓了一些事情,也沒有多大進展。而且這時候我發現我可能需要提升一下自己,而不只是單純地更換環境。於是,我萌生了去留學的念頭,也就是想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剛辭職後換了個工作時,雖有反對但整體還好。此時以28歲的「高齡」纔想要出國留學,周圍的人大都一片反對和質疑,也不乏諷刺和非議。

印象最深的是,之前一位一直很認可我的朋友當著我的面在一次聚會上嘲笑道:「都奔三的人了,還想東想西的不靠譜!」

然後我爸是體制內的人,他一直的希望就是我和他當年一樣,在單位提供的不錯平臺上一步步做起,最後能混個一官半職,對我的決定也是極其反對。

剛剛和我結婚,和我感情一直很好的女友也對我的決定表達了不認同,我們爆發了多次爭吵…

當時我可以說是四面楚歌也毫不為過…

但我最終沒有妥協,因為我執著地認為這可能是在30歲之前我最後機會了,我不甘心一輩子就如此定格,不管是冒險也罷,追夢也罷,我都想搏上一搏。通過反覆溝通和承諾,我暫時穩住了家人,父母雖然仍不贊成但至少勉強默認了,妻子也相對支持了一些…其他更遠一些的人暫時就顧不上了。

於是我先是裸考了得了雅思7.5,然後想考上8,每天去旁邊大學的階梯教室自習,然後接著考了兩次,可每次還是7.5,那就這樣吧.....然後自己從零開始DIY申請,期間有過忐忑,有過驚喜,有過迷茫,也有過痛苦,最後申到了多所學校的 offer。

這個時候我陷入了更大的迷茫,有了好多選擇之後反而比沒有選擇更讓我無所適從,那段時間老是有點患得患失,生怕選擇錯誤,喪失大好機會。我一直覺得,留學,尤其是大齡人士的留學其實就像是一種投資,有前景,但收益不確定,那麼我只能從穩妥出發,選擇投入儘可能小,回報預期相對較大的那個。最終,反覆權衡之後,學費最低,排名最高的南洋理工就成了我最後的去向。

於是,我在三伏天踏上了去熱帶新加坡的飛機。可能很多英本美本的朋友在之後讀研讀博時早已習以為常,但對於大多數像我這樣第一次出國留學的人們來說,南洋理工用與世界接軌的教育和開放創新的姿態接納了我,幫助我打開了一扇不一樣的人生大門。

在新加坡,儘管我自己專業的同學很多都是本地職場精英人士,年齡偏大,最大的一位甚至已經65歲了,但另一方面,周圍比較親近的很多國內的朋友都是剛剛本科畢業或者最多1到2兩年工作經驗的人,21-25歲之間,所以在國內一直被稱為"小A"的人我瞬間變成了"老A"。不過和更年輕的朋友們交流相處同樣也是樂趣滿滿,我們在蘭卡威跳島遊,在仙本那浮潛,在吉隆坡登頂雙塔......只不過背負著家庭和年齡的壓力,確實沒辦法像他們那樣過得自由灑脫,很多時候不由自主地會想得多,會思想包袱重,會猶豫不決,但我覺得我仍然可以努力,可以追尋。在他們仍然有年輕的資本可以慢慢來,可以追求哪門課好過,哪門課給分高,哪裡好玩兒的時候,我一直在反覆思考,到底從碩士的學習中我能為我今後的人生準備好什麼?

於是在南洋理工,我主要全身心地做了三件事:一是接納和學習了國外那種開放的心態,我是我這個專業這麼些年來極罕見的跨專業成功入讀的學生,我不再過於糾結自己的年齡,逐漸開始解放思想,更加敢於去嘗試和追求全新的,未知的東西,不再被一些過去的條條框框束縛;二是極大地提升了自己的語言溝通能力,雖然英語一直是我的強項,去新加坡前我裸考雅思7.5,但缺乏說英語的機會仍然導致我開口時很有些磕磕跘跘,畏畏縮縮,在全英語的學習環境中強迫自己大膽開口讓我的表達能力脫胎換骨;第三,我從零基礎開始學習編程,學習數據分析,為之後的工作學習奠定了基礎。一開始,儘管新加坡每天艷陽高照,我的心情卻常常充滿陰霾,但堅持下來並持續努力之後,我成了幾門相關課程上的"學霸",沒人相信我之前毫無基礎,反而都認為我是在藏拙...我的表現也讓我得到了任課教授的高度認可,我熟悉了那個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一生的老師。


畢業之後,雖然留在新加坡也是可能的,但出於家庭和長久的打算,我還是一門心思回了國。在回國找工作的時候,確實也遇上過一些麻煩,主要就是29歲的碩士,在國內的環境下確實顯得有些偏大了。不過好在這仍然是一個充滿機會的時代,不會因為僅僅年齡就毫無機會,憑著學校的知名度,我之前的經驗以及我的綜合素質,我順利進入了帝都一所上位985從事科研工作。

這是全新的學科,和我之前熟悉的專業以及碩士的領域完全不同,但是經歷了一系列"洗禮"的我已經不再彷徨,很快我就成為了科研骨幹,破格在單位裏拿到了碩士中最高,和其他博士一樣的不錯的薪資待遇,靠著我的數據分析能力和英語能力,以及靠譜的綜合談吐,開始主持科研項目,負責包括在本單位就讀的碩士生和其他專職科研人員的小團隊,並負責與相關海外學者對接,洽談和合作。

此時的生活看上去一切都顯得有條不紊,但是工作一年半之後,由於高校的特殊性,周圍的同事大都是博士畢業,少數碩士也在積極準備深造,一個現實的問題又擺在了我的面前:我還要讀博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同樣猶豫,不是因為自身能力,也不是沒有信心,因為之前的經歷已經極大地鍛煉了我,而是因為我不確定讀博對我自己未來人生的價值到底如何,尤其是在我已經年過30歲的情況下。

多少個深夜裡反反覆復地思考,輾轉反側。然後也和很多有經驗的朋友的溝通交流,讓我逐漸認清了一個事實,那就是:

就算我在一家單位裡面順風順水,做骨幹,升職,加薪,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接近30或者30+)和碩士學歷的貶值,職業發展的不確定性確實會大大增加,未來的人生風險在不斷加大。也許換個職位,也許換個領導,也許換個單位,你之前的積累就無人認可了。但是讀了博,只要學校不錯,在平均線以上,那麼不管去了世界哪裡都有個博士的title,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這個是伴隨我終身的。

於是,我最終決定繼續讀博。老實說,大部分人在我這種情況下都會在本校本單位讀博,風險更小而且之前的積累可以保留,而且我們單位大佬,在我這個領域屬於國內頂尖專家的教授明確表示願意收我做他的博士生。而且在國內還更安全,畢竟特殊時期,歐美國家疫情仍然嚴重,這看起來很不錯!

但最終我決定再次整裝出發,尋求去海外讀博的機會。因為已經留學過一次的我,靠著那次留學改變了人生軌跡。海外的月亮並不一定圓,出國代價很大但能有國內無法實現的全新開始,國內雖好但卻不過是現有狀態的延續,我很希望再次去國外探尋人生中更多的可能!都說35歲是人生一道大坎,我希望在這最後的一點兒時間窗口裡再拼一次,不想在猶猶豫豫中留下終身遺憾…

當然了,這邊良好的社會和學術環境,豐厚的讀博工資,配偶可以免費讀研以及博士畢業後可以拿綠卡的條件也同樣吸引了我。

畢竟大齡留學的人很都是已經有幾年工作經驗和職場積累,或者是已經有家庭有孩子的,未來的目標以及肩上的責任不同,光是到國外拿一個學位然後又回國以"高齡"的狀態來繼續參與內卷可能並不是很好的選擇。

雖然我不一定會留在這邊,未來會如何也不完全清楚,但是多一個選擇多一條路,多一些選擇的空間總是沒錯的。能夠有提升學歷的同時還改變自己和家人的人生軌跡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31歲的再次出發,可能真的是我人生中最後的一次"荒唐"了,儘管來的時候歐洲疫情肆掠,但家裡人這一次也不再懷疑我,因為我已經證明過自己,我也知道我不害怕,也不後悔,我對自己有信心,對人生仍然有期待。


回過頭來看,我最大的感觸是,我TM之前這麼多年幹嘛去了?為啥不早點勇敢地出來呢?拖到現在已經錯過了最好的年華…這幾乎成了我的一個心結,然後耿耿於懷地想了很久,我漸漸明白,正是這麼些年的經歷和磨練讓我明白了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才逐漸萌生了出國的想法並一路堅持走了過來。否則要是自己沒想清楚,沒有較強的內源性動力的話,哪怕是當年本科一畢業就出來,結果也不見得能有多好…

其實剛畢業不久時我曾經在本科學校在職讀過碩,讀了小一個月實在受不了,覺得太水了,休學了,然後就沒有再管過。我都忘了這茬了,直到幾個月前學校發了郵件來,說是已經超過最高培養年限,把我退學了…但那時只是不想繼續讀這種水貨,卻沒多考慮過其他選擇。

也許,這就是人生吧


不少有類似想法和追求的朋友給我留言或者私信,我感慨良多,一路走來,大齡留學人的苦樂與悲歡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關於我邊工作邊申博的歷程和心路思考,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我在另一問題下的詳細回答:

這種情況是不是應該放棄讀博,懇求大家點開介紹看看??

www.zhihu.com圖標

如果確實有相關意願的朋友,條件也比較適合的話,關於適合有外語基礎,有科研/職場經驗的大齡人士的北歐碩士/崗位制帶薪博士申請,可以關注我的專欄文章和其他相關回答,如果有用的話,歡迎點贊,關注和留言討論。

實力白嫖!不花錢還高工資的崗位制帶薪博士?

www.zhihu.com圖標

先上結論:算是人生經歷的寶貴財富吧~

啥也不說,直接說兩個案例:

一個是我自己,我出去讀書的時候是26歲,讀博要4~5年;對於家境一般的女生來說,這個年齡算是比較大的了。畢竟30歲畢業以後,我還居無定所,三十不能而立。當時很多至親的人反對我出國,主要是覺得我年齡大,還是女生。在牛津度過了女生三十歲之前的黃金4年。但是現在回頭看,我仍然覺得當時的決定是對的。因為在牛津我所經歷的人和事情,以及對於自我的探索,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雖然三十沒有而立,作為窮苦的博士生,沒有辦法像國內同學一樣結婚生子賺錢,但是我通過在英國的不斷的嘗試,終於找到了可以讓自己立業的事業。所以現在更懂得如何去提高人生的幸福度。

另一個案例是我朋友。她是top 級別德國車企品牌CEO助理。有著光鮮亮麗的工作,穩定的收入,獨立的經濟來源。但是就在她30歲的時候,辭去了工作,去了澳洲某頂尖大學讀書,重新回歸校園。最近和她交談中,我發現,她並沒有因為辭去工作而患得患失;也沒有因為自己大齡單身而焦慮。她在重新回歸校園的時候,她告訴了我同樣的話:她覺得這段時間是她深入探索自己的寶貴時光。原來工作時候的腳步走得太匆忙,來不及去思考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什麼。而出國留學讓她開始探索自己,並且更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目標。

這只是我接觸到大量的大齡留學案例中的一些。更多的大齡留學生們,出國留學都是為了更好的探索自己,讓自己的人生更豐富起來。

畢竟人生那麼短,世界那麼大,學海那麼廣;我們只是想努力提高自己的人生幸福感,讓自己的生活不被淹沒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

作者:Maggie

作者背景:牛津大學歷史系博士,國家公派csc獎學金獲得者,主要負責【九牛問津團隊】社科人文類文書、面試、網申、套磁、選校定位、CSC指導以及雅思語言培訓

更多留學、碩博士、教育類乾貨請關註:

知乎專欄牛津公派博士小課堂

知乎企業號九牛問津

喜馬拉雅號牛津學長說留學


我去留學時候,好像是26歲吧,雖然沒有29+,但怎麼說也是大齡了。因為我26歲去讀的,是本科

當時在國內本科畢業,學的是工科,但是並不喜歡這個行業,花了幾年去思考我到底喜歡的是什麼,我的未來到底在哪裡。雖然現在很清楚,在我的自尊結構裏,幫助他人與被需求感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當時並不明白,只是隱約覺得,醫生、律師這些直接和人接觸,幫他們解決問題的工作,會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是讓我喜歡的工作。但這兩個工作都不能跨專業考研,我就只能從本科讀起,國內重新參加高考也太不方便了,最後就只能去申請國外的大學。

這個過程真是一波三折,就不細說了,總之直到26歲才成功出國,之後的發展也和我預想的不同。由於學習壓力、文化衝突和孤獨感等等,時常一個人在晚上偷偷哭,到了節假日這種感覺特別嚴重。周圍的氣氛越溫馨快樂,我就覺得自己越悲涼。一年後慢慢開始懷疑起自己,為什麼要在這裡受這個罪?在這裡呆個快10年,然後去醫院裡工作,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一旦開始自我懷疑,那就學不下去了,不想複習,不想考試,就想「逃回」中國。醫學這個領域太大了,由於自己的這些經歷,我漸漸把注意力集中到精神病學上。很想知道,自己內心為什麼有這麼多衝突,經常受到煎熬,做什麼事情都磕磕絆絆,總是不順利。

在國內那段時間,我終於下決心要去了解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就花時間找了心理諮詢師,每週接受兩次諮詢,精神動力學取向的。一開始我對心理諮詢,尤其是精神分析這個領域很懷疑,總感覺它很不靠譜,沒臨牀實證。可實在沒辦法了,我又不是抑鬱,去醫院藥物治療也解決不了問題。值得慶幸的是,最終我得到了自己滿意的結果。

這次心理諮詢不僅讓我解決了自己的內心問題,進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認知,更讓我愛上了這個行業。相比精神科醫生,心理諮詢師雖然收入不如,但是時間安排更加自由,工作關係簡單,不需要在醫院那種龐大的系統裏工作,處理複雜的上下級和同事關係。也不用考慮發論文,評職稱,可以安心做諮詢。更主要的,這種幫人自我探索的過程,讓我覺得非常美好。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囚徒,自己為自己建了一座牢籠,困在了裡面。對這些人,藥物治療毫無效果,只能通過心理諮詢的辦法,去給他們帶來真實的轉變。

明白了自己想要的工作,渴望的生活後,我就退掉了外國的學業,回國開始認真學心理諮詢,希望能像我的諮詢師幫助我那樣去幫助他人。

感覺我花了那麼多時間、精力與金錢,在國外逛了一圈,什麼都沒學到。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人的認知是建立在對自身經歷的解讀上的,如果我沒有這段經歷,可能也就不會感到這樣的艱難,不會堅持不下去而去做心理諮詢,不會仔細對自己進行反思,可能最終就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至於這條道路是更好還是更差,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現在,我過得挺好。有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不,它不是工作...有一份自己滿意的事業,可以耕耘一生,知道怎麼在這個領域持續進步,看得到未來,有一個自己愛的女孩,她也正好愛我。如果沒有這段「失敗」的留學經歷,可能這些事情都不會發生,我都不曾擁有。

我當然覺得,現在做的事情,如果早5年甚至10年我就去做,那會成功得多。可是人的心理發展,是有規律的,沒有這些挫折與困境,沒有這些經歷,我必然不可能去思考這些問題。人的一生,可以說是各種偶然和必然共同導演的結果,沒辦法像計算機一樣按照既定的程序進入輸入輸出。

所以回過頭看,感觸很多,耽誤了很多時間,但,我不後悔。

或許以後我還可以寫一篇,大齡考研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我,妹紙,出國那年28歲半,回過頭看,我當時真的操作夠騷,走位夠飄。。。。。

我從小到大都不屬於聽話懂事愛學習的孩子,成績長年吊車尾,別說名校,重點班也沒進過,家裡是三線小城市,沒人指望我能讀書,考大學,我爸媽對我的期望就是開開心心快快樂樂,能找個穩定的工作呆在他們身邊最好。我爸媽都是普通人,不經商不投資房地產普通下崗職工。。。

我人生唯一一次超常發揮是在高考。。比平時模擬考的成績高了100多分。。。當時我連選大學的書都沒買,成績出來的時候,我還跑去同學家借了書在家看了兩天,發現沒啥好選的,就家門口吧,不用擠火車,反正我這麼菜,學校好壞對我的作用也沒多大了,安安心心別受罪就行。

畢業以後找工作,就一個要求,雙休,第一份工作就在家鄉,工資超級低,但我還是幹了三年,因為當時進公司的時候,領導說如果你要幹就要幹滿三年,我說好。。於是這樣我就幹滿了三年,到期就離職了,(沒錯我是那個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的人)我離職後揹包旅行從雲南一路北上玩到新疆(身上大概只有8000塊錢,工作三年存的)。。。 然後那時候25了,背井離鄉跑到廣東找工作了。(我爸媽當時抱著,我這個性格出門感受下社會的毒打,馬上就會回來的態度,欣然放我離開)

面試了好幾家,都被拒了,因為廣東需要996, 我要 965,很難滿足我佛系的基本要求。。不過最後運氣好,稀里糊塗被外企錄用了(面試的時候問我會說粵語麼,我說不會,我可能只會唱,會說英語麼,我說也不會,英語四級都沒過,能接受加班麼,我說偶爾可以,但是長期加班說明領導人裏有問題,分配不合理,專業問題一問三不知。。我覺得我當時的表現像個智障,並且長得也一般,但是還是被我領導(外籍華人)看上錄取了。)後來我留完學,問我領導當時為啥選我,他說因為我拿到公司產品時展現出來的態度,雖然啥都不知道,但是會不停地擺弄去找問題分析問題。。還有我的工資開得低(自己腦補理由)

再後來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三年多,我工作表現還不錯,獨當一面沒啥問題,北歐集團底下的澳企,做事不要求勤奮,邏輯通順就行,還滿足我佛系的人生觀,我哥在我出國留學前跟我喫飯,還說我這人一眼就能看出沒挨過社會的毒打,一臉的天真。

出國留學這個事,我從小到大都沒想過,主要是家庭條件就這樣,成績也不靠譜。。完全沒有硬性條件支撐我往那方面想。。。。留學的念頭產生於我27歲。。。因為澳洲企業有事沒事要用英語,我上司也是個土生土長的外國人,工作三年多我慢慢就從英語4級沒過的狀態,變成跟外國人簡單溝通沒問題了。。然後我就想考個試看看我到底啥水平。。沒法考46級了。。我就去考個雅思。。。然後考出來成績還可以,就去問我領導,澳洲啥學校性價比比較高,然後就找了個最便宜的中介公司幫我投申請,就申請一個學校。。。後來offer來了,我就辭職去讀書了。。

去澳洲讀書的時候碰見我現在的老公,然後就戀愛了結婚了,畢業準備回國的時候疫情了,等到2020年底纔回國。。回國的現狀就是,大齡已婚未育,工作經驗斷層3年多,找工作又是各種被拒。並且國內996 007太多了,不符合我人生追求。。。

最後還是被北歐的外企撿走了。。。。。。。

感觸,現在回想著,我這算是屌絲逆襲麼? 我也就是個普通人,沒有外貌加持,小眼睛塌鼻子齙牙還胖。沒有祖業加持,沒田沒地沒房沒其他資產,從小到大沒有展現出一絲絲優質的狀態,一看就是個不上進不勤奮不努力還天真的死肥宅。可能真是運氣夠好。


這個話題我可太有權利發言了,咋也沒人邀請我呢?32歲,巴黎藝術留學生在讀,很慚愧,還有兩年才畢業,還只是研究生,不是博士。國內是三本畢業的,(雖然從小畫畫,專業不錯,但是數學差到髮指,直接把我拖累到三本)畢業以後三線省會城市工作了很多年,換了無數工作,中間也很慘,有公司倒閉,遇到職場PUA老闆。幾年前,家裡發生些事情,不是什麼生老病死的大事,但是卻讓我明白了,這個社會就是拜高踩低,我家是最普通的城市工薪階層,周圍一起長大朋友也只有我這個留學生,所以大家能明白我家家境了吧?那段時間正好看了一個博主在法國生活的帖子,看得我心癢癢,那是我兒時的夢想,可我知道,我再也實現不了了,雖然動了心,但是卻沒有真正付出行動,在家裡發生了那件事之後,我知道我必須為我的人生做點什麼了,我直接去我之前查好的語言機構一下交了五百課時的學費一萬多,從那之後,一年多,風霜雪雨,我一節課沒有缺席,人有了目標就會特別耐得住苦,還背著家裡脫產了一段時間,每天裝著去上班,其實去了圖書館,那時心裡壓力太大了呀,每天扯謊心裡也不好受,也沒有收入,那真是人生的至暗時刻,每一秒都是咬著牙熬過來的。為了省錢,我沒有找中介,全程自己DIY申請學校,我加了很多羣和留法的朋友,大家都很樂於幫助,我家人一直以為我學法語只是給自己找點事做,後來我需要給大使館提交材料了,才和家裡說,我需要父母的資金證明,我面簽了兩次,第一次也是因為自己太自負了,DIY也有很多自己弄錯的地方,遇到了北京領區的魔鬼亞裔,拒簽了,那時覺得自己可能這輩子都出不去了,因為年齡太大,法高教屬可能覺得動機不純。約了拒簽面談明白了自己被拒的原因後,準備二戰,換了新學校,然後課程結束了,自己在家自學,練口語,也很運氣的遇到了一個法國網友,純學習目的,這點很難得,我們友誼純潔偉大,經常打電話換語言交流,我的口語也成為我二簽成功的關鍵,還記得二簽那天天氣很好,十二月的北京難得沒有寒風刺骨,面簽官很帥,一米九幾的大個兒,很友善,問題也都沒有為難我,那時我就知道我十拿九穩了,但是遞簽後的日子依然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四天後,我拿到了簽證,拆密封信的時候手都在抖,當晚,爸媽睡後,我聽著愛樂之城的原聲音樂泣不成聲,我十幾年的夢想就要實現了。

來到法國後,和國內內心的煎熬的生活不一樣,這邊多了身體的苦,我來了四個月以後就開始找工作了,打工啊,我不是博士,沒有工資,家裡又是工薪家庭,頭一年我是沒問家裡要過錢的,打工很辛苦,但是很幸運,這個工作很舒心很穩定,老闆人超好,雖然有時候累,可是我養活的了自己了,說實話比那時候遇到PUA老闆的工作舒心多了。進入專業後,我學了插畫,學校還不錯,但是剛進入法國大學,我真是被這邊的強度嚇得差點退學,我又賺錢養活自己,然後還得應對高強度作業,那時候長居還出問題了,抱著同學痛哭,但是這邊人文關懷真到位,老師看見我哭,立刻給我約了心理諮詢和系主任談話,後來法國開始二次封城,我不用通勤了,有了更多的時間畫畫,我成績開始上來,老師開始總誇我,能得到我們魔鬼老師的誇獎不容易,我選學校選的太對了,這學校的老師都年輕,沒有種族歧視,對我非常友好,因為全班都是法國人,他們講課自然也不會照顧我,但是講完之後還會特意給我再單獨解釋一遍,我也真的很感謝老師們,無以為報,我也只能在比賽中賣力畫畫,拿個名詞啥的 讓他得瑟得瑟。

這邊的生活無疑要比國內苦很多,也可能只是因為我窮吧,有錢人家的留學生上那些水學校,也很哈皮的,沒有學業壓力,每天點外賣下館子,遊走於巴黎街頭買小眾設計師的衣服。我沒權利評論別人的留學生活,我對得起我這些年的付出就好了。去年夏天還去了普羅旺斯,那些年在電腦裏存著的照片,如今,我成了拍攝者,無限感慨。雖然日子過得有點苦,可是在這裡我卻很快樂,自由,有時候經常提著酒瓶子去塞納河邊看看夕陽,喝一杯,又覺得人間值得。

住的地方很滿意,在一間別墅裏的獨立套房,有陽臺,陽面家,不在市區,但是我喜歡這裡物價便宜,藝術家的職業病讓我一直在完善我家,裝飾的越來越舒服。雖然窮,但大多數時候我活得還算是比較精緻

其實到現在我也迷茫的很,我畢業後就35了,我的人生軌跡和同學差了十年,畢業後何去何從,我面臨的是和00後拼工作,回國還是留在這邊,我真的不知道,我發過誓絕不讓我父母過老來無子陪的生活。那些年曾經用全力單戀過一個人,在2020年徹底放下了,可我也耽誤了自己的大好年華,我也經常不住的後悔,為什麼沒有大學期間就學法語,一畢業就過來,我也想了很久,沒法原諒自己,沒法和過去的自己和解。但就像樓裏高贊的答主,以那時候的心境和態度,做的絕不會比現在好。其實有時候就經常害怕自己孤獨終老,可是我大概也只能是孤獨終老了,不是不相信愛情,是我不相信自己還能遇到愛情了,就是覺得對不起父母,別的也都還好。

其實孤注一擲,背水一戰的人,也不見得就是多麼篤定未來,我們也都只是為了不留遺憾,憑藉的無非是一種信仰和一口氣,答案是這個決定絕不會是錯的,一直努力下去是對的,人只有一直處於那個狀態,才能無限接近可能。如果我當初還是在那個三線城市,估計剛過完年,又在找新的工作了吧。也許未來不會好過多少,但是不會比過去更差。

有時候,走在巴黎街頭,看著這個網紅城市,我依然記得當初剛剛落地的不真實感,我一個普通工薪階層的女孩,竟然憑藉一己之力來到這裡留學,人生啊,一定要給自己做點什麼,現在想起來那些年申請留學的經歷,我都依然忍不住叉會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