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同類型的知識


大多數情況還是需要的。

知識點內部無規律的,必須記。比如:中醫裏的經脈穴位,理解得再好,該背還是得背。

類似知識特別多的,必須記,不記容易亂。比如:像中醫裏的《皇帝內經》等醫學古籍,即使有歌訣,記得也不要太酸爽了。

不能馬上運用的知識:雖然理解了,沒有運用內化,還不主動去記憶,忘得會很快,渣都剩不下哪種。

上面說的是一般情況。具體要不要記,還是要看實際需求和效果。不想記可以先不記。等發現不記不行了(考試寫不出來 、不記運用不了)再針對性記憶也行。


對於已經完全理解的知識,不需要再刻意去記憶,但如果該知識後來再沒有用到沒有想過,你的大腦會選擇性的忘記,不過既然用不著忘了就忘了,如果以後還會用得著那就不會忘記


讀書的時候我也有和提問者相同的困惑,為什麼很多學習到的知識,在我已經理解的基礎上還要強迫我記憶。所以我在唸書的時候總是很抵觸記憶,我會反感為什麼理解了還要背,會覺得這不就是死記硬背嗎?但是現在我逐漸發現有些知識確實需要記憶,記憶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們把記憶分成兩類,一類是沒有理解的記憶,機械記憶,一個是理解了後的記憶,理解記憶。打個比方,我們喫東西,把東西喫到肚子裏是機械記憶,理解是消化吸收,理解記憶則是將吸收到的營養傳遞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顯然,不能只記憶不理解,不瞭解知識背後的邏輯應用這個知識會變得非常生硬機械。而只是理解不記憶也不行。因為我們的大腦是會遺忘的,理解了一個東西,過一段時間不用就會忘了他,自然無從談起應用。當然你可以指望我需要運用知識的時候再重新去理解一遍,顯然這是重複工作,而且不去理解記憶,我們也無法隨時隨地自如地運用理解到的知識。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為什麼要背九九乘法表。很顯然我們能理解一個二等於二,四乘二相當於四個二相加,但我們會在每次計算的時候都去理解一遍這個過程嗎?但是背過了,我們就能很自如地在計算中運用了,也能在此基礎上加上很多自己的思考與創新,當然,這就是後話了。

所以在理解的基礎上也需要記憶,讓他們內化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才能得到最高層級的應用。才能更好地強化並拓展自己的知識網,用通過理解記憶加固在自己知識網裡內容再去理解,和理解記憶。


大腦會自動幫我們歸類的,記憶肯定是存在的,只是我們不需要刻意去做「記憶」這個動作。


理解也不過一些經驗信息,忘了就變得不理解了


理解和記憶同時進行不可分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