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一个人联系他说自己准备吞汞自杀,由此展开的思考。

个人不太理解这种想法,是每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不一样吗?

活著不是很幸福的事情吗?难道饭不好吃,觉睡不好?还是阳光不够灿烂,花香不够迷人?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解决方法的,没有试过全部的为什么就要放弃呢?(突然想到「钢铁侠」试了很多元素,一直没有放弃,最后通过父亲留给他的模型造出了维持他生命的新元素。)

当然有的人可能不是因为事情解决不了。

自杀的人到底是想开了还是想不开了呢?

想了解一下,希望得到解答,谢谢!

(别喷我,这个话题好像有点敏感,不懂才问的。)


(图中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生病的大脑:重新认识抑郁症

Daisy

你真的了解抑郁症吗?

¥9.99 会员免费

发布于 2019-06-24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大鱼心理咨询工作室大鱼心理咨询工作室?

已认证的官方帐号

在写完这个回答的时候,得知又一位韩国女星具荷拉自杀的消息,在她的闺蜜崔雪莉结束自己生命一个多月之后。背后推手不论是韩国娱乐圈、财阀、键盘侠还是抑郁症,可能都各自的因素。无论如何,自杀的发生总归是一个令人感到惋惜、不舒服的事情。

————————————————————————————————————

从未想过自杀的人,或许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自杀。活著不好吗?还有什么比死更痛苦的吗?

有,就是当你的世界里,真的饭变得不再好吃,觉也无法睡著或者无法睡醒,感觉不到阳光的灿烂,不会去在乎花到底香不香的时候。

自杀背后的因素跟人的内心一样复杂,没法说明白,只能以偏概全,大致分类。

1、冲动型自杀,也称情绪型自杀。在遭遇一些负面事件时,个体体验到极度的悲伤、绝望、压抑、狂躁等情绪后无限放大,最后采取了极端的自杀行为。

有研究表明,此类型自杀的冲动一般持续时间为13秒,也有数据统计,超过一半的自杀是在10分钟内决定并实施的。总的来说,就是从想法到行动之间的时间非常的短。如果他熬过了这段时间没有实施自杀,他也许会对当时的自杀念头感到唏嘘。

一位17岁的少年,突然从轿车里下来,不顾川流不息的车流,身后紧追的母亲,从高架桥上一跃而下。母亲跪地痛哭,随后而来的医护人员当场宣布其死亡。从孩子冲出车到跃下高架桥,前后没有超过5秒。

  网上的报道是这样的:4月17日晚上10点左右,上海卢浦大桥发生了一起跳桥事故。据调查,跳桥者为一名17岁在校高二男生,经120确认当场死亡。据男孩的母亲反映,儿子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到了她的批评。当她开车行驶至卢浦大桥时,儿子突然跑出车门纵身跳桥...

也许只是在常人看来没什么的口角,但是却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急性的情感痛苦下,不顾后果的「一了百了」成了他们摆脱当时剧烈负面情绪的最极端且最迅速的方法。

2、计划型自杀。我觉得也可以称为「理性「自杀。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这种类型的自杀者,多半都是抑郁症患者,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很多抑郁症患者不曾自杀,很多自杀的人也并非有抑郁症,二者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只是当这两者同时发生的时候,一个常常影响另外一个。

为什么称之为「理性」,因为他们往往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这么做会引起的后果,经过了反复的思考和挣扎,多半也做了一个详尽的计划。

9月28日中午11点30分,一条由新浪网友「@风不喧嚣」发布的微博,很快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震惊。

这条微博的内容是——一天多前我自杀了,烧炭,这条是定时微博,麻烦看到的人帮我报个警,地址是南京市浦口区旭日上城小区XX栋XX单元XXX室最靠近门的一间小出租屋,谢谢咯,这不是开玩笑……多谢帮我收尸了。起初,有人以为这是个玩笑。但结果让网友们痛惜并震惊:这名网友利用微博定时功能,在自杀前写好这条微博,一天以后发出,只为了通知他的亲友帮他去「收尸」。他,最后真的自杀了。南京江北警方证实了案情属实。

可能是一个人经历了长期的或者实在无法忍受的负面情绪(比如孤独感、绝望感、自我累赘感、空虚感等等)、反复经历痛苦和刺激性事件等,同时在他看来,已经走投无路,所有方法都不能缓解负面的情绪、摆脱他正遭受著的痛苦或者得到他想要的,他才选择了「压箱底」的最后一个办法——自杀。当苦恼愈来愈庞大沉重,难以负荷,无助带来的疲惫和失去理智思考的能力,逼得只想斩除痛苦,而不是拯救自己

对于以上2种自杀类型,有这样一个理论提出了解释:自杀逃跑理论。

自杀逃跑理论认为:个体尝试自杀是为了逃避当前负性情绪带来的痛苦,个体体验到强烈的痛苦,从而将死亡作为解决强烈痛苦的方法,因为他们想不到其它有效的方法。

自杀并不是自杀者的目的,以自杀逃避存在的问题才是自杀的本质。

或是为了解脱、或是为了逃避,也有可能是报复。

之前听过一个报复的案列:

一个女生被男朋友甩了,女生悲痛欲绝,要在男朋友学校大门前的树上上吊自杀,让他以后经过校门的时候,都想起自己,让他内疚自责,活在罪恶感之中。所幸,成功的危机干预了。因为往往你的「杀手锏」起不到你想要的作用,而由于自杀的不可挽回性,通常也没有办法验证结果。

题主还问了,是否跟心理韧性有关系呢?

根据一些研究结果,心理韧性和自杀意念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心理韧性越好的个体,在困境中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所以确实是呈现正相关的。但是这不能拿来作为攻击自杀者「矫情」、「脆弱」、「一点小事就想不开」的武器。

叔本华说,「生存的恐怖一旦大于死亡的恐怖,一个人就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们不应该绝对地去谴责自杀,自杀可以是人们的一种选择,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最后的选择

死亡的那一头或许有光明、平和、恐怖或虚无,但我们不知道那边到底是什么,因此最好把赌注放在我们活著的世界上。

子非鱼,无法知道鱼在水里是乐是苦。所以当有人跟你说他想结束生命,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美好和期待的时候,像题主这种善意的想法或者劝告——为什么要自杀呢?人生没什么坎是过不去的,想开点——也许会推开他。这个时候不如说一句,我不知道原来你忍受了这么多痛苦,不知道我可以做些什么能让你感觉好一点。也许别人的一丝善意,就会成为他世界的一缕阳光。

最后,想起之前听一位老师说过:其实任何事情都会过去,只是 是不是以你希望的方式


非正规格式的参考文献:

1. 青少年_「以人为本」首先要以生命为本——青少年冲动型自杀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 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对单相及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

3. 情绪易变性对自杀的影响

4. 情绪反应性、情绪调节困难与自杀的关系

5.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人格特征、死亡态度的关系

6. 一位重度忧郁症患者的自杀独白!

发布于 2019-11-30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猫千岁猫千岁来都来了,先活著吧……

一种是实在无法承受某些痛苦,肉体上的如癌症晚期患者,尿毒症晚期患者等等,精神上的如失独的父母,失恋的男女等等。

这个「无法承受」的程度,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你能承受的,别人未必能。不要以己度人,在自杀者已经故去的情况下,不要再指责他们不负责任,承受力差,甚至说他们有病,不正常。

有的姑娘不幸遭到一次强暴,就想不开自杀了,有的女人自愿去卖淫,都不觉得有什么羞耻;有些人因为欠了十几万就去自杀,有些人欠了几十万仍然恬不知耻当老赖,你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居然可以这么大。

如果有人硬要说自杀的姑娘和债务人承受力差,那就差吧,反正比起后者来,承受力差总好过不知廉耻。

还有一种自杀者,看上去似乎并没有承受什么痛苦,活的好好的,突然就自杀了,令人匪夷所思。

其实也很简单,就像我们玩一款游戏,有些人非常沉迷,每天打副本,PVP,刷装备,赚钱,练小号……玩得乐此不疲,但有些人开个账号体验一下之后,觉得不好玩,那些任务奖励,副本装备,游戏成就等等等等,统统提不起他去追求的欲望,于是他退出了游戏,下线,关机,睡觉。

只不过,在人类社会这个游戏当中,下线的过程略显惨烈。

以前记不得在哪里看过,关于一辈子单身的那些人最后的结局,有个人写他家邻居,一位老先生,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六十多岁的时候自杀了。有人评论说,他就是因为不肯生儿育女,才落得这样的下场。我以为不然。

一个玩家不会因为「不肯练小号」而告别一款游戏,如果一款游戏对他毫无吸引力,他连大号都不怎么想玩了,怎么可能还有心思开小号呢?

对于这种人来说,游戏无聊还是次要的,最无奈的地方在于,就连他自己这个大号,也并非经过他自己同意才注册开通的。


提起抑郁症,也许很多人想到心情沮丧、失眠,你可能并不会将它与自杀联系在一起吧。


梵高曾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脾气暴躁时把自己的耳朵割掉,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张国荣在抑郁症的折磨下跳楼;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抑郁到想自杀;诗人海子患上抑郁症,最后卧轨自杀而死……


从全球发生的自杀人群来看,精神疾病患者如人格障碍、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等最容易导致自杀,而在所有造成自杀的原因中,抑郁症占据首位。其中,15~24 岁的年轻患者和 65 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容易出现自杀倾向,抑郁症患者的朋友或家人发生过自杀行为的,也会较容易产生自杀的想法。


一位抑郁症患者曾说:「自杀的想法出现时,这股驱动力非常强烈,你甚至都没来得及思考清楚,既不会想到你的亲人和朋友,也不会思考活著的理由,所有的痛苦和其它感受汇在一起,使身体有一股力量迫使自己非要这么做,就像鼻子很痒必须通过打喷嚏才能缓解一样。」


也就在我写这本书时,林肯公园的主唱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网上到处可见抑郁症与自杀的字眼,抑郁症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人们为频频发生的明星自杀事件感到惋惜之时,也在诧异:抑郁症真的这么可怕?抑郁症为什么会导致自杀?是的,人们并不能理解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


研究者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的特殊形式,通过在活体上追踪水分子弥散运动,呈现出神经细胞的连接图),检测抑郁症患者大脑的神经联系,发现自杀念头的产生与大脑左半球前额叶部位的神经网路结构有关。


研究发现,那些具有强烈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该部位的神经联系减少。健康人群和无自杀想法的抑郁症患者,该处的神经联系上没有太大差别,而患者的自杀想法越强烈,该处神经联系就越少。



(图中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生病的大脑:重新认识抑郁症

Daisy

你真的了解抑郁症吗?

¥9.99 会员免费

发布于 2019-06-24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大鱼心理咨询工作室大鱼心理咨询工作室?

已认证的官方帐号

在写完这个回答的时候,得知又一位韩国女星具荷拉自杀的消息,在她的闺蜜崔雪莉结束自己生命一个多月之后。背后推手不论是韩国娱乐圈、财阀、键盘侠还是抑郁症,可能都各自的因素。无论如何,自杀的发生总归是一个令人感到惋惜、不舒服的事情。

————————————————————————————————————

从未想过自杀的人,或许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自杀。活著不好吗?还有什么比死更痛苦的吗?

有,就是当你的世界里,真的饭变得不再好吃,觉也无法睡著或者无法睡醒,感觉不到阳光的灿烂,不会去在乎花到底香不香的时候。

自杀背后的因素跟人的内心一样复杂,没法说明白,只能以偏概全,大致分类。

1、冲动型自杀,也称情绪型自杀。在遭遇一些负面事件时,个体体验到极度的悲伤、绝望、压抑、狂躁等情绪后无限放大,最后采取了极端的自杀行为。

有研究表明,此类型自杀的冲动一般持续时间为13秒,也有数据统计,超过一半的自杀是在10分钟内决定并实施的。总的来说,就是从想法到行动之间的时间非常的短。如果他熬过了这段时间没有实施自杀,他也许会对当时的自杀念头感到唏嘘。

一位17岁的少年,突然从轿车里下来,不顾川流不息的车流,身后紧追的母亲,从高架桥上一跃而下。母亲跪地痛哭,随后而来的医护人员当场宣布其死亡。从孩子冲出车到跃下高架桥,前后没有超过5秒。

  网上的报道是这样的:4月17日晚上10点左右,上海卢浦大桥发生了一起跳桥事故。据调查,跳桥者为一名17岁在校高二男生,经120确认当场死亡。据男孩的母亲反映,儿子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到了她的批评。当她开车行驶至卢浦大桥时,儿子突然跑出车门纵身跳桥...

也许只是在常人看来没什么的口角,但是却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急性的情感痛苦下,不顾后果的「一了百了」成了他们摆脱当时剧烈负面情绪的最极端且最迅速的方法。

2、计划型自杀。我觉得也可以称为「理性「自杀。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这种类型的自杀者,多半都是抑郁症患者,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很多抑郁症患者不曾自杀,很多自杀的人也并非有抑郁症,二者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只是当这两者同时发生的时候,一个常常影响另外一个。

为什么称之为「理性」,因为他们往往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这么做会引起的后果,经过了反复的思考和挣扎,多半也做了一个详尽的计划。

9月28日中午11点30分,一条由新浪网友「@风不喧嚣」发布的微博,很快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震惊。

这条微博的内容是——一天多前我自杀了,烧炭,这条是定时微博,麻烦看到的人帮我报个警,地址是南京市浦口区旭日上城小区XX栋XX单元XXX室最靠近门的一间小出租屋,谢谢咯,这不是开玩笑……多谢帮我收尸了。起初,有人以为这是个玩笑。但结果让网友们痛惜并震惊:这名网友利用微博定时功能,在自杀前写好这条微博,一天以后发出,只为了通知他的亲友帮他去「收尸」。他,最后真的自杀了。南京江北警方证实了案情属实。

可能是一个人经历了长期的或者实在无法忍受的负面情绪(比如孤独感、绝望感、自我累赘感、空虚感等等)、反复经历痛苦和刺激性事件等,同时在他看来,已经走投无路,所有方法都不能缓解负面的情绪、摆脱他正遭受著的痛苦或者得到他想要的,他才选择了「压箱底」的最后一个办法——自杀。当苦恼愈来愈庞大沉重,难以负荷,无助带来的疲惫和失去理智思考的能力,逼得只想斩除痛苦,而不是拯救自己

对于以上2种自杀类型,有这样一个理论提出了解释:自杀逃跑理论。

自杀逃跑理论认为:个体尝试自杀是为了逃避当前负性情绪带来的痛苦,个体体验到强烈的痛苦,从而将死亡作为解决强烈痛苦的方法,因为他们想不到其它有效的方法。

自杀并不是自杀者的目的,以自杀逃避存在的问题才是自杀的本质。

或是为了解脱、或是为了逃避,也有可能是报复。

之前听过一个报复的案列:

一个女生被男朋友甩了,女生悲痛欲绝,要在男朋友学校大门前的树上上吊自杀,让他以后经过校门的时候,都想起自己,让他内疚自责,活在罪恶感之中。所幸,成功的危机干预了。因为往往你的「杀手锏」起不到你想要的作用,而由于自杀的不可挽回性,通常也没有办法验证结果。

题主还问了,是否跟心理韧性有关系呢?

根据一些研究结果,心理韧性和自杀意念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心理韧性越好的个体,在困境中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所以确实是呈现正相关的。但是这不能拿来作为攻击自杀者「矫情」、「脆弱」、「一点小事就想不开」的武器。

叔本华说,「生存的恐怖一旦大于死亡的恐怖,一个人就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们不应该绝对地去谴责自杀,自杀可以是人们的一种选择,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最后的选择

死亡的那一头或许有光明、平和、恐怖或虚无,但我们不知道那边到底是什么,因此最好把赌注放在我们活著的世界上。

子非鱼,无法知道鱼在水里是乐是苦。所以当有人跟你说他想结束生命,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美好和期待的时候,像题主这种善意的想法或者劝告——为什么要自杀呢?人生没什么坎是过不去的,想开点——也许会推开他。这个时候不如说一句,我不知道原来你忍受了这么多痛苦,不知道我可以做些什么能让你感觉好一点。也许别人的一丝善意,就会成为他世界的一缕阳光。

最后,想起之前听一位老师说过:其实任何事情都会过去,只是 是不是以你希望的方式


非正规格式的参考文献:

1. 青少年_「以人为本」首先要以生命为本——青少年冲动型自杀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 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对单相及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

3. 情绪易变性对自杀的影响

4. 情绪反应性、情绪调节困难与自杀的关系

5.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人格特征、死亡态度的关系

6. 一位重度忧郁症患者的自杀独白!

发布于 2019-11-30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猫千岁猫千岁来都来了,先活著吧……

一种是实在无法承受某些痛苦,肉体上的如癌症晚期患者,尿毒症晚期患者等等,精神上的如失独的父母,失恋的男女等等。

这个「无法承受」的程度,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你能承受的,别人未必能。不要以己度人,在自杀者已经故去的情况下,不要再指责他们不负责任,承受力差,甚至说他们有病,不正常。

有的姑娘不幸遭到一次强暴,就想不开自杀了,有的女人自愿去卖淫,都不觉得有什么羞耻;有些人因为欠了十几万就去自杀,有些人欠了几十万仍然恬不知耻当老赖,你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居然可以这么大。

如果有人硬要说自杀的姑娘和债务人承受力差,那就差吧,反正比起后者来,承受力差总好过不知廉耻。

还有一种自杀者,看上去似乎并没有承受什么痛苦,活的好好的,突然就自杀了,令人匪夷所思。

其实也很简单,就像我们玩一款游戏,有些人非常沉迷,每天打副本,PVP,刷装备,赚钱,练小号……玩得乐此不疲,但有些人开个账号体验一下之后,觉得不好玩,那些任务奖励,副本装备,游戏成就等等等等,统统提不起他去追求的欲望,于是他退出了游戏,下线,关机,睡觉。

只不过,在人类社会这个游戏当中,下线的过程略显惨烈。

以前记不得在哪里看过,关于一辈子单身的那些人最后的结局,有个人写他家邻居,一位老先生,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六十多岁的时候自杀了。有人评论说,他就是因为不肯生儿育女,才落得这样的下场。我以为不然。

一个玩家不会因为「不肯练小号」而告别一款游戏,如果一款游戏对他毫无吸引力,他连大号都不怎么想玩了,怎么可能还有心思开小号呢?

对于这种人来说,游戏无聊还是次要的,最无奈的地方在于,就连他自己这个大号,也并非经过他自己同意才注册开通的。


在写完这个回答的时候,得知又一位韩国女星具荷拉自杀的消息,在她的闺蜜崔雪莉结束自己生命一个多月之后。背后推手不论是韩国娱乐圈、财阀、键盘侠还是抑郁症,可能都各自的因素。无论如何,自杀的发生总归是一个令人感到惋惜、不舒服的事情。

————————————————————————————————————

从未想过自杀的人,或许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自杀。活著不好吗?还有什么比死更痛苦的吗?

有,就是当你的世界里,真的饭变得不再好吃,觉也无法睡著或者无法睡醒,感觉不到阳光的灿烂,不会去在乎花到底香不香的时候。

自杀背后的因素跟人的内心一样复杂,没法说明白,只能以偏概全,大致分类。

1、冲动型自杀,也称情绪型自杀。在遭遇一些负面事件时,个体体验到极度的悲伤、绝望、压抑、狂躁等情绪后无限放大,最后采取了极端的自杀行为。

有研究表明,此类型自杀的冲动一般持续时间为13秒,也有数据统计,超过一半的自杀是在10分钟内决定并实施的。总的来说,就是从想法到行动之间的时间非常的短。如果他熬过了这段时间没有实施自杀,他也许会对当时的自杀念头感到唏嘘。

一位17岁的少年,突然从轿车里下来,不顾川流不息的车流,身后紧追的母亲,从高架桥上一跃而下。母亲跪地痛哭,随后而来的医护人员当场宣布其死亡。从孩子冲出车到跃下高架桥,前后没有超过5秒。

  网上的报道是这样的:4月17日晚上10点左右,上海卢浦大桥发生了一起跳桥事故。据调查,跳桥者为一名17岁在校高二男生,经120确认当场死亡。据男孩的母亲反映,儿子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到了她的批评。当她开车行驶至卢浦大桥时,儿子突然跑出车门纵身跳桥...

也许只是在常人看来没什么的口角,但是却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急性的情感痛苦下,不顾后果的「一了百了」成了他们摆脱当时剧烈负面情绪的最极端且最迅速的方法。

2、计划型自杀。我觉得也可以称为「理性「自杀。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这种类型的自杀者,多半都是抑郁症患者,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很多抑郁症患者不曾自杀,很多自杀的人也并非有抑郁症,二者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只是当这两者同时发生的时候,一个常常影响另外一个。

为什么称之为「理性」,因为他们往往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这么做会引起的后果,经过了反复的思考和挣扎,多半也做了一个详尽的计划。

9月28日中午11点30分,一条由新浪网友「@风不喧嚣」发布的微博,很快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震惊。

这条微博的内容是——一天多前我自杀了,烧炭,这条是定时微博,麻烦看到的人帮我报个警,地址是南京市浦口区旭日上城小区XX栋XX单元XXX室最靠近门的一间小出租屋,谢谢咯,这不是开玩笑……多谢帮我收尸了。起初,有人以为这是个玩笑。但结果让网友们痛惜并震惊:这名网友利用微博定时功能,在自杀前写好这条微博,一天以后发出,只为了通知他的亲友帮他去「收尸」。他,最后真的自杀了。南京江北警方证实了案情属实。

可能是一个人经历了长期的或者实在无法忍受的负面情绪(比如孤独感、绝望感、自我累赘感、空虚感等等)、反复经历痛苦和刺激性事件等,同时在他看来,已经走投无路,所有方法都不能缓解负面的情绪、摆脱他正遭受著的痛苦或者得到他想要的,他才选择了「压箱底」的最后一个办法——自杀。当苦恼愈来愈庞大沉重,难以负荷,无助带来的疲惫和失去理智思考的能力,逼得只想斩除痛苦,而不是拯救自己

对于以上2种自杀类型,有这样一个理论提出了解释:自杀逃跑理论。

自杀逃跑理论认为:个体尝试自杀是为了逃避当前负性情绪带来的痛苦,个体体验到强烈的痛苦,从而将死亡作为解决强烈痛苦的方法,因为他们想不到其它有效的方法。

自杀并不是自杀者的目的,以自杀逃避存在的问题才是自杀的本质。

或是为了解脱、或是为了逃避,也有可能是报复。

之前听过一个报复的案列:

一个女生被男朋友甩了,女生悲痛欲绝,要在男朋友学校大门前的树上上吊自杀,让他以后经过校门的时候,都想起自己,让他内疚自责,活在罪恶感之中。所幸,成功的危机干预了。因为往往你的「杀手锏」起不到你想要的作用,而由于自杀的不可挽回性,通常也没有办法验证结果。

题主还问了,是否跟心理韧性有关系呢?

根据一些研究结果,心理韧性和自杀意念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心理韧性越好的个体,在困境中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所以确实是呈现正相关的。但是这不能拿来作为攻击自杀者「矫情」、「脆弱」、「一点小事就想不开」的武器。

叔本华说,「生存的恐怖一旦大于死亡的恐怖,一个人就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们不应该绝对地去谴责自杀,自杀可以是人们的一种选择,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最后的选择

死亡的那一头或许有光明、平和、恐怖或虚无,但我们不知道那边到底是什么,因此最好把赌注放在我们活著的世界上。

子非鱼,无法知道鱼在水里是乐是苦。所以当有人跟你说他想结束生命,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美好和期待的时候,像题主这种善意的想法或者劝告——为什么要自杀呢?人生没什么坎是过不去的,想开点——也许会推开他。这个时候不如说一句,我不知道原来你忍受了这么多痛苦,不知道我可以做些什么能让你感觉好一点。也许别人的一丝善意,就会成为他世界的一缕阳光。

最后,想起之前听一位老师说过:其实任何事情都会过去,只是 是不是以你希望的方式


非正规格式的参考文献:

1. 青少年_「以人为本」首先要以生命为本——青少年冲动型自杀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 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对单相及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

3. 情绪易变性对自杀的影响

4. 情绪反应性、情绪调节困难与自杀的关系

5.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人格特征、死亡态度的关系

6. 一位重度忧郁症患者的自杀独白!

发布于 2019-11-30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猫千岁猫千岁来都来了,先活著吧……

一种是实在无法承受某些痛苦,肉体上的如癌症晚期患者,尿毒症晚期患者等等,精神上的如失独的父母,失恋的男女等等。

这个「无法承受」的程度,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你能承受的,别人未必能。不要以己度人,在自杀者已经故去的情况下,不要再指责他们不负责任,承受力差,甚至说他们有病,不正常。

有的姑娘不幸遭到一次强暴,就想不开自杀了,有的女人自愿去卖淫,都不觉得有什么羞耻;有些人因为欠了十几万就去自杀,有些人欠了几十万仍然恬不知耻当老赖,你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居然可以这么大。

如果有人硬要说自杀的姑娘和债务人承受力差,那就差吧,反正比起后者来,承受力差总好过不知廉耻。

还有一种自杀者,看上去似乎并没有承受什么痛苦,活的好好的,突然就自杀了,令人匪夷所思。

其实也很简单,就像我们玩一款游戏,有些人非常沉迷,每天打副本,PVP,刷装备,赚钱,练小号……玩得乐此不疲,但有些人开个账号体验一下之后,觉得不好玩,那些任务奖励,副本装备,游戏成就等等等等,统统提不起他去追求的欲望,于是他退出了游戏,下线,关机,睡觉。

只不过,在人类社会这个游戏当中,下线的过程略显惨烈。

以前记不得在哪里看过,关于一辈子单身的那些人最后的结局,有个人写他家邻居,一位老先生,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六十多岁的时候自杀了。有人评论说,他就是因为不肯生儿育女,才落得这样的下场。我以为不然。

一个玩家不会因为「不肯练小号」而告别一款游戏,如果一款游戏对他毫无吸引力,他连大号都不怎么想玩了,怎么可能还有心思开小号呢?

对于这种人来说,游戏无聊还是次要的,最无奈的地方在于,就连他自己这个大号,也并非经过他自己同意才注册开通的。


一种是实在无法承受某些痛苦,肉体上的如癌症晚期患者,尿毒症晚期患者等等,精神上的如失独的父母,失恋的男女等等。

这个「无法承受」的程度,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你能承受的,别人未必能。不要以己度人,在自杀者已经故去的情况下,不要再指责他们不负责任,承受力差,甚至说他们有病,不正常。

有的姑娘不幸遭到一次强暴,就想不开自杀了,有的女人自愿去卖淫,都不觉得有什么羞耻;有些人因为欠了十几万就去自杀,有些人欠了几十万仍然恬不知耻当老赖,你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居然可以这么大。

如果有人硬要说自杀的姑娘和债务人承受力差,那就差吧,反正比起后者来,承受力差总好过不知廉耻。

还有一种自杀者,看上去似乎并没有承受什么痛苦,活的好好的,突然就自杀了,令人匪夷所思。

其实也很简单,就像我们玩一款游戏,有些人非常沉迷,每天打副本,PVP,刷装备,赚钱,练小号……玩得乐此不疲,但有些人开个账号体验一下之后,觉得不好玩,那些任务奖励,副本装备,游戏成就等等等等,统统提不起他去追求的欲望,于是他退出了游戏,下线,关机,睡觉。

只不过,在人类社会这个游戏当中,下线的过程略显惨烈。

以前记不得在哪里看过,关于一辈子单身的那些人最后的结局,有个人写他家邻居,一位老先生,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六十多岁的时候自杀了。有人评论说,他就是因为不肯生儿育女,才落得这样的下场。我以为不然。

一个玩家不会因为「不肯练小号」而告别一款游戏,如果一款游戏对他毫无吸引力,他连大号都不怎么想玩了,怎么可能还有心思开小号呢?

对于这种人来说,游戏无聊还是次要的,最无奈的地方在于,就连他自己这个大号,也并非经过他自己同意才注册开通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