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必須翻譯成『對象』,臺灣就把object翻譯為『物件』。

至少這給大陸程序員帶來一個笑話:程序員並不缺對象,需要對象的時候new一個就是了。


專業名詞 其實翻譯不翻譯意義不大,翻了還容易造成很大的誤解。object按照定義應該是 帶有一定抽象行為方法與數據結構組成的抽象概念,說實在的這東西看不到,摸不著,完全就是抽象概念,在實體計算機中映射為內存數據與代碼,因為類可以繼承,所以對象還帶有派生屬性跟轉型的特性,總而言之,怎麼翻譯都不對,至少在英文原意中object 也不是原生髮明被用來描述 軟體代碼中 對象這個概念的。編程語言中的這個object 完全是人抽象出來的概念,例如老子能幹的事情,兒子也一定能幹好,顯然現實世界中是沒有這個概念的,而object的設計 就是遵循里氏替換原則 ,老子能幹活,那麼就假設兒子也一定能幹好,很顯然現實中有很多敗家子。


《只能被無限逼近的真值》

真值

真值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你能想像,在測量中,你永遠也無法獲得物體本身的真實測量值嗎?

只能無限逼近那個被測物體的真實值。

也許有那麼一瞬間,二者相等了,但卻轉瞬即逝。

語言描述也是想達到這樣一個目的,無限逼近事情本身的真實含義。

在亂七八糟的可選漢字中,隨便選了對象這個詞,比較接近那個意思的真實含義。

其實隨便選個別的辭彙也完全沒問題的。

道,不遠,而難及也


不然叫啥呢

物體

實體

目標

客體

東西

感覺都不咋樣

叫對象也沒啥問題

相比之下,robust 翻譯成魯棒性,就真無法理解了。


當然是為了讓程序員好找對象啊。


在臺灣,對象叫物件,模塊叫模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