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學的。2020年開始,誰學外語誰傻子,現在5G時代學外語,就好比汽車被發明瞭,而你還在孜孜不倦學騎馬。

在未來,所有人耳朵裏都會配一個微型藍牙耳機,內附5G無線上網模塊。當你聽到對方開始說話,他的聲音就會被0.1秒內上傳到雲端的同傳AI進行分析,在線匹配好語料庫零時延翻譯輸出,現在科大訊飛這項「5G自由同傳耳機」技術已經基本成熟,最近兩年應該就會商用,大規模上市了。以後,不論對方是講英語,愛斯基摩語,還是溫州話,你耳內藍牙耳機潺潺流出的都是溫柔易懂的標準普通話。屆時這個世界將消除所有語言的障礙,實現真正的天地大同。

題主可能會問,這聽起來也太牛x了吧?5G世界真這麼理想?聽起來這個場景好像有很多技術難題啊?

但作為一個同傳行業的內幕專業人士,我拍著胸脯向你保證,以上這些設想,確實都是我臨時瞎編的。

不想學外語的時候還是別找藉口了,加油吧騷年。


先區分下問題涉及的概念:

學外語≠學翻譯→外語能力≠翻譯能力

翻譯能力≈邏輯鏈拆解重建再表達能力(making sense)+對源語目的語語言共性與差異性的把控力+足夠彌合源語目的語天然差異的創造力

同聲傳譯能力≈翻譯能力+記憶力+反應速度

再具體一些,

邏輯鏈拆解能力≈源語語言駕馭能力(支撐完成意義sense信息分析輸入的能力); 評價標準是輸入信息精準正確

邏輯鏈重建≈在各輸入信息間建立聯繫的能力(making sense);評價衡量標準是信息組織的邏輯嚴謹合理

邏輯鏈再表達≈目的語的駕馭能力(支撐完成意義sense信息輸出的能力);評價標準是輸出的完整達意

回到問題,如果AI實現了同聲傳譯,AI擁有了水平不低的邏輯鏈拆解重建再表達能力是必要條件,鑒於邏輯鏈拆解重建再表達是基於概念整合這一底層認知理論理論發展出來的,可視為人類認知世界方式的一個認知學解釋模型,意味著AI有了至少同傳譯員相當的認知能力。

個人經驗顯示,合格同傳譯員沒有特別傻,理解能力特別差的。AI實現了同聲傳譯,基本就是至少達到了人類認知水平均值。

考慮到AI的存儲寫入(記憶力)和計算速度(反應力)都是人類不可及的,在認知情況持平的情況下,人類同傳譯員將沒什麼競爭力。如果學外語是為了做同傳,那確實在這種情況下不用學外語了。

但問題也來了,如果AI已經有了人類的認知能力,也許不需要學的就不只是外語了,問題應該變成還有什麼是我們需要學的?

在AI技術沒有get人類邏輯鏈拆解重建再表達的技能前,我還是建議不管什麼專業,都好好學。


先保證你的發音字正腔圓,沒有口音;

先保證你說話語法無誤,沒有歧義;

先保證你說話永遠不緊不慢,從不語無倫次;

先保證你說話的音量適中,動態範圍保持在一定區間內,不會聲音忽大忽小;

先保證你說話語速適中,且不卡殼,話沒說完之前不給機器插話的機會;

先保證你說話時像演話劇一樣,身體語言和表情誇張到位,好讓攝像頭能準確識別你的標籤情緒;

……

做到這些,你確實不用學外語了。

否則就是我用百度語音導航的遭遇——

一個很簡單的指令,用我最清晰平和的語言講出來,得到的回應卻是「對不起,小度沒明白……」

我相信科技,但不相信那些剛剛完成「一二三」就敢吹成「百千萬」的科技公司。

搞個嚇唬人的發布會很容易, 也很合理,哪個賣瓜的不自誇呢?

人心浮躁可以理解,畢竟你先宣稱你的技術達到了什麼什麼程度你就似乎成了業內No.1。

但你說說,我聽聽,聽完就完了。

機器短期內能完全替代簡單重複的工作我信,機器能在一些主要靠邏輯、計算和重複經驗的領域取得比人類更高的水準我更信,深度學習的前景我信,機器在短期內在那些變化不多、已經高度程式化的領域替代人類翻譯我也信,但我不信在我有生之年機器能完全替代人類翻譯。

真到那一天,豈止不用學外語?

開車、做飯都不用學了,甚至連健身都不用自己出力了,找個自動健身器,哪裡肥胖點哪裡就好了。我還真的希望那一天早點到來。

不是我覺得語言領域有多麼特殊,而是恰恰因為人類語言有先天缺陷,比如不講邏輯、比如歧義頻繁、比如隨意變化、比如嚴重依賴語境、比如運用大量的非語言輔助。

我十分同情碼農,他們的工作很偉大,需要把模糊、概念化、抽象化的人類語言承載的思想敲成精確、嚴謹、機器能懂的語言,他們纔是真正的「外語學習者」和「翻譯」!


不是的,因為英文世界的信息量更大,

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決定,做好決定,影響你做決定的2個因素,第一是你所處的信息環境,第二是你的決策模型。

信息環境就是你平時都在看什麼信息?你所在的公司是怎麼傳遞交流信息的?你看到一些事情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樣的?你會不會聽別人的分析評論來校正自己的觀點?

你還不知道吧?英文媒體裏滿天飛的1個重要信號?

mp.weixin.qq.com圖標

▲我手機中的主要信息來源,RSS需要你主動尋找篩選,newsletter是外媒的精選文章推送,英文播客推薦點這裡

增加信息入口,是使人突破成長的最好辦法。

常見的信息入口比如,閱讀經典書籍,互聯網信息資源等等,更難獲得的信息入口其實在人羣中,也就是人際關係和貴人指路。 ????

現在英語非常好的人太多了,會讓人覺得學英語專業,沒什麼競爭力,就好像別人大學學了一個很專業、很獨門的祕籍,英語專業好像人人都能說能寫,別人也會覺得沒什麼好奇心,沒什麼祕密。

我是保送到復旦外語系的,保送之後,我開始自學英語-中文口譯,高三下學期,我一次性通過了上海高級口譯的筆試和麪試,後來自己申請轉學到了香港大學,現在香港工作。

有時候,我們看上去是在繞遠路,看上去是偶然的、未曾規劃的際遇,直到抵達目的地之後,我們才會瞭解,是這條未經計劃、不可思議的路,把我們帶到了這裡,這是我理解的connect the dots,連點成線。

學習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可遷移能力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兩種能力在知識結構、認知規律上具有相似點。

跨領域地遷移知識和技能,能夠把一種能力運用在很多場景中,是這個日新月異世界的必備技能。

高三自學口譯的時候,我沒有想到這些技能潛移默化地影響我,讓我遷移到了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只有回頭看的時候,你才能連點成線,connect the dots。工號搜「雨荷」,留言【轉學】,【英語】提取走心故事。

口譯讓我遷移到金融行業的3個技能?

mp.weixin.qq.com

  • 工號搜【雨荷】:保送復旦→轉學港大→香港職場,1周寫1篇2.5年;
  • 提取走心故事:留言【轉學】 【港大】【復旦】【手帳】
  • 提取香港職場經歷:留言【香港】【人脈】【信息源】【面試】
  • 名校朋友聊困惑:網易雲音樂:1/4危機快閃喜馬拉雅:1/4危機快閃;蘋果自帶App播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