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討厭計算機,但水平不行,也知道現在社會的形勢,但自己喜歡機械,喜歡研究型的工作(就是不想996),未來希望從事以機械為核心的人工智慧研究。


看到這個問題我既驚又喜。

驚:竟然在全網勸退機械的浪潮中聽到了逆行者的腳步聲!而且還是來自全網力捧的CS從業者?真是像極了歐亨利式的劇情啊!

喜:看來題主是喜歡機械,渴望研發,這讓我一個機械從業者倍感欣喜。也讓我看到了自己專業的魅力,竟能把CS的人員吸引至此,頗為自豪。

再來說說題主的疑惑:轉專業,好嗎?我想說好與不好,要看指標。

指標1:勞動強度

如果是因為工作強度大,不適應996的IT,那我想機械大廠的886和大小休你也可能不適應。通常生產任務急迫,讓你加班加到懷疑人生。而且,機械加班的回報比低。如果真的想圖清閑,建議去老牌國有機械大廠,他們那裡也許能夠滿足這種需求。

所以,如果為了勞動強度降低而選擇機械,我覺得不好。

指標2:工資收入性價比

機械的收入,同知乎的意識形態一致,普遍偏低,同等條件下是無法與計算機行業相比的。如果已經買房買車,經濟壓力較小,倒是可以考慮在機械行業裏尋求穩定的生活方式和正常的作息時間。

所以,按工資收入的性價比來說,我覺得不好。

指標3:專業知識難易度

機械涉及的專業知識廣而多,且短時間無法快速掌握,學習成本較高。如果想要從偏向代碼的專業轉入多學科綜合型的機械專業,其難度可想而知。換言之,機械轉計算機易,計算機轉機械難,兩者具有明顯的不可逆性。

所以,從機械專業從業的准入門檻而言,我覺得不好。

指標4:工作環境

對於機械設計人員而言,與計算機從業者的辦公環境沒多大區別,一臺電腦足以。但是機械的專業屬性是需要及時和車間溝通的,所以工作場合(廠子)多在郊區,在車間旁邊一幢小樓中。以便於車間有問題可以快速找到技術人員解決。可想而知這樣的工作環境有多嘈雜,你可能連個午覺都睡不好。

所以,從工作環境優劣來看,我覺得不好。

指標5:出差頻率

機械設計人員的功夫不只是在圖上,更在現場,因而出差不可避免。你需要奔赴現場測繪尺寸,需要與客戶溝通方案,需要尋找價格和技術都合適的供應商,需要確定熱處理、機加工工藝等。你要頻繁切換於不同場合之間,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因而需要多次出差,以定設計方案。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機械是一眼看穿的窗戶紙,多去看才會有更多的設計思路。

所以,從出差頻率高低而論,我覺得不好。

指標6:扯皮功力

機械產品的製造涉及很多環節,從方案設計、總體設計、零部件設計、加工工藝設計、加工、裝配、調試大致環節。如果其中一環出錯了,而且錯誤原因不是很明確。那麼八成會把錯誤原因歸到設計人員身上。他們大致的話術是:你看,這圖紙沒表達清楚,圖畫那麼小,怎麼看得清?遇到這種情形,你要好好發揮自己的扯皮能力,據理力爭,不然年終獎又要被扣上一筆。

所以,從扯皮的頻度和難度上來看,我覺得不好。

指標7:崗位社會認可度

說到崗位就有意思了。一問到你是做什麼工作的,你說我是做機械的。那麼大部分人會想到:苦力、油污、大廠房,鄙夷之情難以掩飾。但是如果說你是做IT的,那麼大部分人會想到:高薪、乾淨、CBD,羨慕之情溢於言表。看吧,這就是社會對崗位的看法。不能說有歧視,而是專業屬性確實有別。這個對比如果放到相親的場合,那就更明顯了。

所以,從崗位的社會認可度而言,我覺得不好。

指標8:壓力指數

壓力指數,我想機械就沒有程序員更大了。比如客戶說:我想實現這樣一個XXX的小功能,應該不難辦吧?此時的程序員內心OS:MMP!你說難不難?你這一個小功能,我可能就是上萬行代碼輸出!而且更讓人崩潰的是調試時候出錯了,查找起來會讓人一臉茫然,生無可戀。這樣的壓力下,也怪不得會有髮際線不斷撤退的趨勢了

所以,從壓力指數高低的層面講,我覺得好。

指標9:成就感

從這個層面講,機械人的成就感可能很單一:圖紙畫完了,印表機開始唰唰出圖。圖紙下發了,實物加工完沒問題。實物回來了,裝配起來沒毛病。裝配完成了,測試起來沒問題。投入生產了,到了現場評價好。我所說的這些環節,成就感是逐一上升的。那麼對程序員而言,成就感可能是程序調試下來非常順利,基本能實現既定功能,沒有大問題。雖然從環節上看起來沒有機械的成就感有層次,但兩者的喜悅程度應該相差無幾,因為都是著實解決了一個問題。

所以,從成就感的角度看,兩者區別不大,平分秋色。


現在,回到轉專業的話題上來。我覺得這裡兩個問題需要當事人好好想想:一是為何而轉,二是能否轉型。

為何而轉?

我想多數人是為「前途」,少數人是為興趣或其他目的。不管從哪一個出發點,都沒有錯,畢竟我們都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平凡人,都渴望工作能為自己帶來豐厚的回報。

如果只是為了收入,那就要關注自己的動力來源了。如果達到了自己的財富預期了,之後的工作還會讓自己快樂嗎?這一點要好好思考。

如果是為了興趣,確實是在目前從事的專業中找不到興趣點或動力源,想要去往自己喜歡的專業發展,那我贊同。畢竟人只活一世,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業並為之全力奮鬥。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果你是這類人,那我為你高興,祝你成功。

能否轉型?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能力匹配。你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轉型成功的,還要看自己的擅長點。在轉專業之前,要充分了解這個專業所需要的知識儲備和所需的智力因素。

如果對比下來,發現自己合適,那麼可以在回答完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大膽放手一試。說不定前面就會有更加美麗的風景等待自己。

如果調研結果對自己不利,發現以自己的儲備和學習能力而言,去進軍一個陌生領域需要付出很多代價。而且付出代價之後換來的還是一個不確定的答案。那這個時候就要好好考慮一下第一個問題,是否因一時興起,沒有明確答案呢?

最後,不管在哪個領域,從事何種工作,都希望大家可以在工作中找尋到自我的價值。也希望所有打算轉專業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堅持不懈,力爭上遊。不管轉型之路是苦是甜,成功與否,希望當晚輩們問起時,你都可以自豪地說:人生遺憾何其多,至少曾經我試過!


本人機械轉計算機,很後悔

後悔幹了四年機械沒早點轉計算機


你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一位大佬,知乎ID叫YY碩。可以知乎搜索一下他寫的一些關於回答,或許能讓你對於計算機和機械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有更多的一些認識。

這位大佬,大一入學的時候也是就讀的計算機專業。根據他本人說,當時覺得計算機課程太難了,沒有天賦。所以轉專業到了自動化,後來接觸到了機器人。然後就入了機器人的坑,成了優秀的機器人工程師,現在正攻讀機器人學博士,天天和各種形狀的機器人打交道。

所以我覺得,在你沒有完全考慮清楚的情況下,是不是也可以考慮瞭解一下自動化方向,或者也入坑一下機器人,瞭解一下robocon,robomaster?哈哈…

另外,你說喜歡機械,喜歡研究。機械的研究可能和你想像的不一樣。機械的研究,除了理論研究外,需要花大力氣在搞設備,搭檯子,做工程,做實驗上面。挺費力氣的。

綜上,如果考慮清楚了,計算機轉其他專業也挺好,代碼基礎好,可以當個很好的複合型人才。但是,如果沒想清楚,只是不喜歡計算機,轉方向還是跨度別太大。


本科讀計算機,碩士讀機電


很好。機械牛逼,加入機械,大國工匠,為國盡忠。機械核心,人工智慧。起夜級理解。時代的先鋒,未來在召喚!

你看計科996,35歲,還修福報,不好。

來機械,好!

我們學校機械可是王牌專業!

學機械,有前途。

學機械,中華好男兒。

學機械,實現中華復興。

學機械,綻放人生彼岸花。

你真的是好人,洗刷我的原罪。

這樣我跨考計科的時候又少了個競爭者

雷峯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