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晚,上海,一位爸爸在輔導孩子作業時情緒失控,點燃孩子作業本,並將它扔下樓,差點把鄰居家燒了。這位爸爸表示,當時把點燃的本子放陽台,以為燒完了就扔下了樓,沒想到風太大復燃了。這位父親已寫下保證書並道歉。


今天的壞消息真是接二連三,先有暴躁爸爸點燃作業本,後有煩惱媽媽頭疼入院。這真是: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爸爸之怒,點燃課本,險燒芳鄰

媽媽之怒,焦慮煩躁,頭疼入院

輔導功課真的是一個高危職業,是時候開發一個「輔導功課第三者責任險」了!

其實,這事的重點不在於輔導功課有多「上頭」,而是給這些我們做父母的提出了一個很嚴肅的課題:

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應該如何做好情緒控制?

不解決「控制情緒」這個根本問題,養娃的過程中隨時都可能遇到以下這些情況而面臨爆發:

嬰兒期孩子半夜啼哭,

幼兒期早上孩子鬧著不肯上幼兒園,上學以後成績差被叫家長……

作為一個四歲孩子的媽,結合我的成長經歷和帶娃的經歷,我總結了出了以下幾個控制情緒的方法。在過去四年中,它至少避免了99次我想沖史包包發火的行為,非常實用。

1、正視現狀,合理預期

說來慚愧,我在「家長輔導孩子功課」方面心得體會還挺多的,當然不是正面的,是反面案例

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每次假期都磨磨蹭蹭,直到要開學還沒寫完作業,我媽就幫我一起寫,還抓著來我家玩的表姐幫我抄鋼楷。我以前回憶這段的時候簡直是「母慈子孝,其樂融融」。直到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今天特地採訪了我媽,問她為啥以前幫我寫作業。她非常簡潔的回復我說:

幫你寫作業是出於人道主義的同情,怕你交不上作業被罰站。

你以為我沒試過揍你嗎?但是發現揍你一頓你寫作業更磨蹭了,還不如我自己寫起來快。

所以對於我媽來說,沒有氣到住院或者火燒作業本不是因為我做作業省心,而是她意識到這兩招對我沒用。所以她乾脆找了一個省心的辦法,也就是直接幫我做作業,高效省力(偷懶)。

我舉這個例子並不是鼓勵家長去替孩子做作業(我甚至懷疑我們現在這批家長能不能做明白四年級的作業),而是想說明,在輔導孩子功課這件事情上,如果能夠先對孩子的水平做出一個客觀的評估,知道自己能把孩子引導到什麼地步,明白孩子的接受能力在哪裡,對輔導功課的結果有一個相對理性的預估,就不至於走到火燒作業本這一步。

這在心理學上叫做預期效應,說的是動物和人類的行為不是受他們行為的直接結果的影響,而是受他們預期行為將會帶來什麼結果所支配。在新聞的這個例子里,孩子爸爸對自己輔導作業的成果明顯預期過高,當他發現結果讓自己大失所望的時候,情緒就無法抑制的爆發了。

2、剝離情緒再看這事,你會發現事情也沒有那麼糟糕

育兒過程中有兩個階段特別容易情緒失控,一是剛成為新手媽媽,要不眠不休的照顧小嬰兒的時候,那時候你會感覺換尿布、餵奶、哄睡這些瑣事無休無止,最容易讓媽媽們的情緒耗盡,心情崩潰。我記得身邊的朋友就和我說過:

我剛掃完地,一轉身就被孩子把飯菜扔地上了,氣得我揍了他兩下。

今天孩子穿著紙尿褲還漏到了床上,這周已經換了3次床單,我一下就崩潰了,沖孩子吼了半天,吼到最後自己都哭了,又覺得對孩子太凶了。

二是孩子上學以後,一旦孩子的學習狀況和自己的期待相差太大,那種恐慌和不甘人後的心勁兒也很容易讓家長分分鐘把自己的心態逼瘋,情不自禁的對孩子大吼大叫。這兩年,每到期中期末考試的時候就各地頻現輔導孩子功課陪出工傷的爸爸媽媽,可見大家的情緒都是相通的。

英語有一句「I told you so」和中文的「事後諸葛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很多事情其實過後想想,其實也算不得什麼大事。4年級的某一個功課不會做,其實對孩子的成長影響並沒有很大:這個考點未必會考,以後長大也不一定會用得上。

我自己長期育兒保持心態非常積極樂觀的秘訣就是:不帶感情的處理這些破事兒。

每次遇到孩子各種狀況的時候心裡默念:我是一個莫得感情的機器仁兒。

張惠妹有一首《開門見山》我覺得唱的很好,雖然說的是愛情,但是道理是相通的:

那是個月亮 就是個月亮 並不是地上霜

什麼風景 就怎麼看 何必要拐彎打開門 就見山 我見山 就是山本來就 很簡單 不找自己麻煩

對待這些育兒的事情也是一樣,孩子吐了就打掃,孩子髒了就洗澡,孩子學習成績差積極想辦法,哪個知識點不會就解決哪個問題,這和你今天工作壓力大不大、陪孩子時間多不多、孩子上的是什麼學校、是不是比別人聰明沒有一毛錢關係,沒必要再聯想發散,進而感慨命運悲慘導致情緒失控。

剝離情緒去處理日常瑣事,可以成為大家育兒路上的重要法寶。

3、情緒平復以後,要和孩子談一談,溝通是非常好的情緒排解方式

這則新聞的結局,是爸爸向公眾手寫了一封誠懇的道歉信。但是我更關心的是,爸爸有沒有和孩子正式的溝通過,以下三件事應該是爸爸和孩子溝通的重點:

是什麼觸發了爸爸「燒作業本」這個過激行為

爸爸如何向孩子解釋自己的行為

孩子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對於爸爸來說,做好情緒控制,就得找出自己這方面的「不可控」因素。如果觸發「燒作業本」的理由是工作壓力大,那就應該做好情緒的剝離;如果是因為反覆講了多次孩子還是不懂,可以適當降低心理預期,對症下藥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但是更重要的是,爸爸需要給孩子一個解釋,不僅心平氣和的把前因後果聊一遍,還應該把自己該承擔的那部分責任劃分清晰:

開始你沒有認真聽講,確實讓爸爸非常生氣,

但是後面燒你作業本、差點點著鄰居陽台、導致消防員出動、去派出所都是我闖的禍。

溝通的重點在於,不是因為孩子功課不好才導致了火災,而是因為爸爸沒有控制好自己行為。對於孩子來說,如果家長不出面把事情梳理清楚,他恐怕一輩子都會有心理陰影,覺得內疚。

但是如果爸爸能夠開誠布公的說出自己的問題,孩子反而能夠更好的理解:

爸爸也是普通人,也會生氣發火,也會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後面就是需要爸爸和孩子一起溝通的,讓孩子參與進「情緒控制」這部分來,也很重要:

我們下次輔導功課怎麼才能避免這種事情

有什麼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尤其是第二點,不光要溝通到位,有改善未來行動的意願,還要有具體的行動,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式。

情緒控制對於父母來說,真的是一門值得深入探討的學問。我自己的期待就是,不要讓情緒宣洩在這些無足輕鬆的瑣事上,卻和孩子最好的時光失之交臂。


昨天晚上練琴的時候,這頁譜子有一段怎麼也處理不好。反覆的出錯,他去老師那回課的時候,基本上是全程錄視頻,我翻看視頻,上課時候是沒有問題的。繼續練繼續錯,繼續錯繼續練,石頭有點憋憋嘴。我說咱們換本書彈吧,大概40分鐘左右另外兩本作業彈完之,回去再彈這個,還錯。

接下來我的操作是——蓋上琴,書整理好。跟孩子開始聊天:兒子,今天上學都學什麼了呀?兒子告訴我,他們今天進行了英語考試,拼音聽寫…………聽到這,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孩子應該是累了,這種累不是體力上的累,而是精神高度緊張之後的那種累,我們大人應該都有過這種經歷,在一段高強度的腦力勞動之後,那種疲憊特別不好緩解………這時候兒子還在說:媽媽,今天我英語考了滿分呢,都忘了跟你說了…………我抱抱他說:好兒子,今天你累了,咱們不彈了,去玩吧!孩子喃喃自語:可是我今天沒練好,那段總是錯,不練可以嗎………

昨天晚上是7點半停止的練琴,接下來他吃了水果零食,看繪本,畫畫,捏橡皮泥…一直玩到了9點多才洗漱睡覺。

今早吃早飯的時候,孩子說:媽媽,我覺得我咋這麼精神呢?今天放學回來一我肯定不會再彈錯音了。

我家的教育理念,放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健康」。這個健康包含心理和身體。如果哪件事情影響到了健康,那麼就必須停止。

現在石頭在上幼小銜接,每天也有家庭作業,大概是語文2-4頁練習冊,數學2-4頁練習冊,英語是指讀一篇小課文,寫6個單詞。他從今年9月1號開學開始,這些作業要磨蹭1個多小時,到現在每天半小時不到就能獨立完成,我是有一點點小經驗是可以分享的。

第一、要讓孩子養成上課認真好習慣,老師留的家庭作業一定是他自己記得是什麼。

第二、做作業的時候,不要看著孩子寫,他不認識那麼多的字,幫他讀題理解了就走開,要讓他自己獨立完成作業。

第三、家長只看他完成的情況,錯了也不要指正,家長不懂教學,不要把自己代入老師的位置。很可能從家長嘴裡說的孩子根本沒法理解。尤其是數學。

第四、從開始就讓孩子明白,做作業是有時間限制的,不能隨意拖延時間。一件做完再去做另外一件事。

我們當父母的陪伴孩子成長,不光是小時候輔導他們學習,還是長大了幫他們選擇。我覺得最最核心的問題是要以孩子為主。尤其是在兒童時期,我們不能以大人的想法和做法去代入到孩子身上。要尊重和理解孩子,要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要知道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父母的。

扶養孩子長大很難,當孩子長大之後,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是其樂融融充滿愛的原生家庭,還是充滿著火藥味的苛責父母?

解決問題,解決困難,靠暴力永遠是最下策。

當然,我也有暴躁和焦慮以及要情緒要控制不住的時候,我解決自己情緒的辦法就是………登錄他爸的支付寶,給自己轉一筆錢!


同為學生家長忍不住來答一波,我想說學習本來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這其中的主要矛盾在於家長認為孩子的進步該是火箭速度,而我們的孩子則騎著自己心愛的小摩托晃晃悠悠地前進著。

說完這句話,感覺自己比這位爸爸境界高出不少。哈哈哈,仰天長嘯三聲。

但是,三月前,我也和此爸的行為如出一轍,但好在及時剎車,孩子也回歸他自己。總結出一點小經驗,歡迎參考:

一、適當放手、發展孩子的自主性。

佛洛伊德先生曾曰過: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組成的。

對於孩子來說,

本我肯定是追求快樂、不想寫作業。

自我:適應現實、回家先寫完作業再玩耍。

超我:遵守規範、不寫作業就會被家長和老師批評。認為自己不是合格的小學生。

年齡越小的孩子,本我越強大、超我和自我的力量都比較弱小。

所以,我們干著什麼急啊。

我們要求孩子寫作業的原則應該是這樣的:規定時間內完成要求的作業。

至於,其他那些知識點不牢的,再想辦法和孩子解決。

二、允許孩子犯錯

我們大人的關注點在那裡,孩子的成長就在那裡。這句話請牢記啊

你只看到孩子錯的地方,那這個錯誤可能屢教不改。

你說他動作慢,不停催促,那他可能越來越慢。

「你看,我說了多少遍了還是不動。」

「趕緊去吧」

「誰讓你這樣寫的?」

家長的眼睛和注意力就像一個探照燈,照到哪裡哪裡亮。你照到孩子的優點上,則優點發光發亮。你照到缺點上,孩子的缺點也會「發光發亮」啊~

三、降低孩子對寫作業的恐懼感

如果親子間的對話是這樣的:

「我都講了多少遍了,還是不會,你腦子到底有沒有在聽?」

「你一天腦子裡在想什麼啊,這麼小的錯誤記不住嗎?」

。。。。。。

如果,親子間輔導作業是這樣的畫風,充滿了指責、埋怨。那孩子肯定會把學習寫作業和恐懼建立聯繫,形成條件反射。

再者,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的注意力只能在媽媽、爸爸的情緒上,擔心會不會被批評。無法集中注意力到學習上。長此以往,聰明的孩子可能真的就變笨了。


家長的作用是來幫助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獨立人格。

怎麼幫助呢?就像我記得有位專家說過: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迷茫的眼睛帶來光明。

我們應該以引導、激發孩子興趣出發點,用鼓勵、適當獎勵的方式贏得孩子的尊重,然後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個學習的小目標,一點一點獲得成就感,慢慢形成良性循環,沒準就收穫一個優秀的孩子。

看到爸爸已經寫了保證書,很是欣慰。相信你們的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其他相關問題回答請參考:

老公讓孩子收拾書不聽,就直接當面把書撕了,我該怎麼做去改變他的教育方式呢?

小孩上一年級,考三四十分,我天天輔導他學習,自己都有點接受不了,該怎麼教孩子學習呢?


工作中什麼樣的領導最可怕?就是平時對你不聞不問,不傳授你工作經驗,不關心你工作進度,甚至都不知道你平時做什麼,在月底突然找你要業績的領導。

沒有過度,沒有先兆,沒有過程,甚至沒有計劃突然要你拿出結果,你說你怕不怕,你拿得出來嗎?你需要多麼天才,多麼擅長自我管理,多麼有學習能力,多麼認真負責才能做得到?

我們回想一下自己的工作,如果是那樣的情況自己交的出作業嗎?

所以一個好的企業過程管理至關重要,為什麼要有早會晚會?那是在給你做職業培訓,幫你做日常管理,省的你月底拿不出業績,那時候沒人燒你的作業本,更沒人打你屁股,但懲罰措施更加殘酷,直接讓你沒飯吃。

其實我們青少年時期一切學習訓練都是為成年後做準備,跟貓媽媽帶回一隻活老鼠給小貓練習捕獵的道理一樣,那是一個長期的,無數細節疊加的工作,小貓需要花很長時間才會殺死老鼠,期間媽媽要教它很多細節,平時更會帶它做大量模擬訓練。

扯遠了,從我的體會和跟大量家長交流來看,往往功夫在詩外,到寫作業那步的時候已經是月底要業績了,如果沒有平時的寫字練習,計算練習,閱讀理解,日常知識點積累,效率訓練等的鋪墊,直接跳到寫作業這個環節,那完全就是犯了數學裡不寫過程直接寫結果的大忌。

所以我個人的體會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寫作業已經是上台那一分鐘了,不要以為高考才算是那一分鐘,有點晚了。


我想起了18年的新聞,江蘇南京孩子寫作業太墨跡 33歲媽媽氣到腦梗住院。

今年9月深圳一男子輔導作業突然暈倒,入院搶救

輔導孩子作業不是上頭,是要命。

是別人的快樂源泉,自己的痛苦深淵。

為了孩子真是操碎了心

沒辦法,讀書這事,越來越難了。

孩子也很無奈呀,明明跟誠實的回答了

孩子們有時候也回答得沒毛病,

就是不大符合標準答案。

家長太難了

作業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買好救心丸,備好降壓藥。

誰輔導作業,誰才能體會個中的艱辛萬苦。

也許,需要一個滅火器,

車載滅火器私家車家用店用滅火器1kg2kg3kg4kg小型便攜京東¥ 156.00去購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