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當下有痛苦,困惑,看看這篇文章還不算晚。

佛家說:人生,是一場修行

這句話在我熬過了無數至暗時光後,有了更深層次的領悟。

成熟是個不斷被完善的過程,無論在哪個方面,當我們的認知不足以支撐我們做出最正確的決定時候,就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也就是佛家裡經常說的因果。

用一種更科學的方法來解釋就是說,我們不被發覺的潛意識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思維決定了選擇,選擇決定了行為,而行為最終決定了命運。

也就是說,真正操縱我們命運的實際上是我們未被發覺的潛意識。

舉一顆栗子,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態度來解決,就像有些人永遠在感情問題上卡在某一個環節結束,即使時代變得更包容,我們可以無限制的更換身邊那個人,但是最終結果都沒有朝著我們預期的方向駛去,好像導致結束的問題大差不差總是那一個點?

人生的修行意義在於你要向內思索,意識到自己的潛意識在哪裡出了問題,去解決它,而非不斷逃避,令自己深陷輪迴,仔細思索你會發現我們在處理的往往都是以往懸而未決的問題。

工作問題依然也適用,同一個艱巨的任務,為何別人會認為是自己的機遇,而自己總想偷懶或是逃避?

當你能意識到我們現在所有的困惑很可能都來自於被我們忽略的潛意識時,這是解決問題最關鍵的第一步。

而極少有人能夠從中得悟,而在不斷抱怨。

細品我這句話,

其實是我們選擇了去經歷痛苦與困惑,而非痛苦與困惑選擇了我們。

所以最終我要說的是不要被困在這裡,不要再去逃避,你要走出去。

如果你對類似的問題比較感興趣,可以去看看我的

草莓公會:大家都是如何面對自己的平庸並且改變它的?

草莓公會:未來人生該選擇哪種工作?

看了這麼久了不點個贊,或分享給你身邊用的到的人嗎?

關注我才能隨時看到噢~


我們生活中,不僅僅是書本上的那些固定的知識比如數學,物理,英語,種地等是需要系統性學習的,很多軟性的知識和技能,比如人際關係,處理親密關係,如何溝通,如何表達,如何理解別人,如何認識自我,如何更有自信,這些都其實應該是學校開設的一門課程,應該按照科學的方式去分解原理,讓人們一步一步的學習並掌握這些技能,而不是像動物一樣,僅僅靠著本能去在社會熔爐中,不斷地走向自己心裡上,可能偏頗的方向,就像我有些人內心自卑與自尊的掙扎一樣,他為什麼有時候會表現得擰巴,那是因為他不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他也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接納和安全感,所以沒有勇氣表達真實的自己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家裡,被粗暴的對待,沒有給到他足夠的愛和接納,那他就學不會表達真實的自我,甚至會壓抑,掩蓋真實的自我,不斷地否定內心真實自我的訴求,然後渴望塑造一個,別人認為的理想的自我,從此以後一生就在這之間掙扎和扭曲著,這樣是很可悲的,需要用一生,治癒同年,慢慢治癒自己,才能找到自我,接納自我,在這個世界上,活出自己的價值,而不是活成一個別人評價的自我


最大教訓是不自知,進而無法自悟。

自悟之後,才有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輕鬆上陣的可能。在這之前,都是彎路。

而自悟只能通過打臉體驗與自尊自愛要求來實現。

書生意氣。單一的思維模型,知行割裂。

在崇尚知識就是力量的社會裡,讀書時211、985是學生時代最高榮譽。沒被生活毒打過的優秀學生,習慣了高分就如馬太效應一般吸引一切的資源。出來工作後一如既往的天真,還是以單維評價體系去衡量自己是否成長起來的唯一標準,那就是高學習力,以考證和各種技能耍帥就是王,這些玩得666,憑什麼聽你bb,看到沒學歷某些人就是憑張不爛之舌上位的認定是只是個會拍馬繡花枕頭,打心底看不上。

誰不知,能說會道多贏的背後就是社會需要的,比如情商高可實現多方協調,自信力擁有影響別人的領導氣場,能說自洽的人邏輯性強且有靈活應對的能力。能擁有口舌蓮花,不能說有多少閱讀量,但肯定經過思考,閱讀只是獲得學問的一方面,世事洞明皆學問。

說到閱讀是知識分子命脈,以為看了一堆書就能象吃了菠菜大力水手,擁有無窮神力開天闢地,比方說閱讀關於好習慣養成一系列相關書籍就以為能擁有好習慣。實在無知,在自己眼裡的一堆書只能是優秀的人眼中的熱身賽或打牙齋,且不說這丁點的閱讀量能不能熱身就以為自己掌握了再應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

直到現實啪啪打臉,不是已經通過讀書掌握了養成好習慣了嗎?為什麼一次次因為時間管理問題導致工作因時間不足一再出錯,為什麼讀過的書只記住書名而再也說不上來內容?

知行不合一,知識永遠只能是空中樓閣。獲得知識的最好方法是實踐實踐再實踐,知行合一。

非黑即白。什麼都要求唯一答案。因為懶惰,習慣用學生時代單一思維看問題,總認為好人就該好報,生病看了醫生就能治癒。

多麼可怕的真空思維。好心人幫忙,有可能是別人不需要的,也可能會好心辦壞事。孩子不想喝湯,老人非得大聲斥喝孩子硬喝,結果鬧得大家都不愉快。

老人腰腿疼看中醫。問了醫生大概四周有效起碼能緩解,可四周過去沒能得到自己想要效果,於是開罵。

好心人幫忙之所以有好結果,是滿足了你需要正好我力所能及,天時地利人和。

見了醫生沒能治癒,也可能自己休息太晚,或是體質見效慢,又或者天氣太多變。

條件不是唯一,故無法一加一等於二。

從今起,多思自悟,面對問題將各種途徑獲取的知識應用在解決問題上,不會太遲。


你和一個錯的人在一起,他是錯的就是錯的,絕對不會因為你能忍,能遷就,能苦熬,錯的人就會變成對的!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條件只是普通,但由於種種原因,你的家人在你人生的每個階段幾乎都給你提供了高於你身邊圈子同齡人的生活水平的生活及學習條件,你一定要清醒、維持自律、保持努力。

同理,如果由於工作環境,你過早接觸了不屬於你圈層的生活方式,切記,不要迷失,他們厲害,不是你厲害,客戶有錢,不是你有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