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這篇文章覺得余光中先生對於朱自清先生是否太過苛刻,又看了幾遍覺得朱自清先生善用女性意象確實很突出,只是對兩位大家作品的了解就僅僅只限於課文中的那幾篇,想請大家談談對於這篇文章和余朱兩位先生的看法


說真的朱先生是有點絮絮叨叨,格局不夠,可是我覺得讀書風格應該多元化一點,大家平頭百姓哪來那麼多大格局?除卻少部分人,其它讀書人和名人只是不把自己的真實寫進去罷了。

讀罷朱自清散文集,覺得如此鮮活的民國文人彷彿在眼前,一點也不怕自己失了形象。

貪生怕死(遊行被槍擊逃命)雞毛蒜皮(父親背影)又才高八斗憂國憂民(留學歐洲)毫不畏懼,脫離不了低級趣味卻也不失高級品格。

人嘛,矛盾,又不矛盾,不是攻擊別人,只是正視問題。


我覺得他說的一些缺點確實有道理。

但評價朱先生的散文,不看後期作品,只盯著前期的清麗之作,從根子上已經跑偏了……


今天晚上突然悟到自己為什麼不喜歡朱自清的散文,特意找這個話題來答一發。余光中(台灣某大師一直稱之為「馬屁詩人」,導致我對此人印象不好)的分析,我看還是沒有毛病的,包括對他荷塘月色的分析,對背影的分析,指出了很多技術上的毛病,朱的散文的確是不大符合某些文藝的原則的,或者說的再堂皇一些,是不大符合美學心理學的,這是重要的一個毛病。但我以為,他的最大毛病是出在寫作內容上的,他寫的東西,大多是自己的情緒、內心,像是一個人對自己心靈的囈語,既不反映社會現實,又不包藏智慧哲理,甚至都不能很好的傳播知識(比如寫個景吧寫到最後烏七八糟都沒有個清晰的影像)。一個人的情緒宣洩誰會感興趣呢?作為伯蘭特羅素的信徒,我認為這是他散文缺乏魅力的主要問題。余光中作品沒怎麼讀過,印象里有一首關於什麼船票的詩,感覺不錯的。以上。

余光中後期從古文吸取了大量的辭彙和句式,用來裝點他的散文,他自以為使散文變得更具中文之美,實際上卻是取巧。他越到後來,睫蔭眼堤,余怒尤熾之類的生造詞語滿篇,使得文章過於匠氣,充滿斧鑿痕迹。在這一點上,朱老老實實用白話,工筆白描,反而清新淡然。

回到這篇文章,余對荷塘月色的解讀近乎刻薄,尤其他認為朱提起妻不提名字,又不帶妻子去賞月之類的話。


余光中所指摘的那些缺陷,偏偏就是我喜愛朱自清的理由。所以問我如何看待?不想看待。人各有所好罷了。

散文上,朱是名家,不是大家。余勉為名家,更非大家。但就語言上的功夫,余雖瞧不上朱,實際上不及朱甚矣。


余光中的散文批評不乏尖銳鋒芒和真知灼見,但也有固執排他性,那就是「既有他站在詩人立場上以詩對散文的苛求,又有他站在今人立場上對昔日的散文家的苛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