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從來沒有神,所謂神,只是塑造出來的,迎合了某些階層宣傳的需要。魯迅的上位亦然,魯迅身上永不妥協的特徵,很適合用來做抗戰榜樣,儘管這並非他的初衷。大先生泉下有知,也不會樂意此等奉承吧,捧殺與扼殺皆不為先生所能接受。

撇開這些不提,魯迅依然是不簡單的,在那個年代種種賣身求榮,苟且吞聲與忍氣偷生選擇面前,他選擇了棄醫從文,拿起文章的匕首喚醒麻木的國人,他選擇成為了魯迅,橫眉怒對千夫子,俯首甘為孺子牛。

讀懂魯迅,感受真實的魯迅,他有他的難,他有他的憤懣,他有他的無助,他有他的不能言,他有他的局限

盡量我們不是上帝,沒有能力對任何一個靈魂進行巨細無遺的審察,然而這不影響結論: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一個抗爭著的人。

羅丹有一個雕塑,叫做思想者,在民族面臨地獄之門的艱難時世,魯迅先生先經彷徨繼而奮起吶喊,實在無愧于思想者尊榮。

PS:針對@吳小生的觀感,附加如下:

其實那是教材方通過再行刪改刻意塑造的,突出了他的抗爭,而削弱他作為人溫情的一面。一如江青女王指定的樣板戲一樣,別的都不許上演,只能上演那幾齣,以便達到輿論傳播鉗制思想認識的作用。

他首先是一個人,有血有肉的人。我們看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藤野先生》他就如同在我們旁邊的兄長,告訴我們他的童年,他的苦與樂,他的留學故事。 至於那些雜文,都是有所指的,就跟我們在針對時政發表的幾篇博客一樣,弄懂了彼時艱危的國際國內形勢歷史背景和立場,即可感同身受了。 不過,有一點也對,他的文風確實很冷峻,很有一種難以親近的感覺。他是孤獨的,一個人在橫眉,一個人在冷對,一個人在俯首,正因如此更顯他的孤獨與落寞。這是一個時代的不屈反抗的聲音,被歷史車轆滾滾碾過的餘音。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歷史塑造的,他也是歷史連累的。


那要看你是喜歡魯迅還是喜歡那個被神化的魯迅


不再把魯迅神話,說社會在進步。進步的社會不依靠某個神,當人群的知識進步後就會發現,誰都不是神,那些偉大的人周圍,還有很多偉大的人,他們是活生生的,曾在歷史的舞台,光耀照人的人,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冷漠的標籤與名字而已。

淡化魯迅,去魯迅化,讓那個時代的其他人露出真面目,讓世人更加了解他們的風雲事迹,他們的文採風流,他們獨立人格的偉大,他們待人接物的懿範,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當絕大多數被採訪的學生,說出他們的偶像不是魯迅,而是形形色色的各種文學家、科學家、軍事家、歷史學家等等後,我們的教育就大大的進步了。
只是一個人而已 有喜怒哀樂 有好惡 有缺點 有優點 誰不是這樣的呢?

魯迅算一位比較高級的噴子——勝在看問題看的比較精準,敗在看到問題,但沒有切實付之行動,拿出解決的辦法。


魯迅先生解剖國民靈魂之深

值得敬仰

然而現代部分學者對魯迅先生的部分否定可能是否定過度解讀吧

攤手/jpg


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