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一直沒有做到這一點。但是以後真的會全力去做,因為就我家的情況,父母屬於專制管制型,之前在一個回答里看過的,隔離、情緒暴力、貶低打擊斥責,就是幾十年里的常態,包括平時說話幾乎都是否定句,更可怕的是說話的語氣,一句簡單的話那種語氣能瞬間粉碎任何好心情。我在旁任何人眼裡都是超級平常心淡定的人,唯獨我媽,一個句子,我就爆了。但是,奔三的年紀了,前幾年由於逼找對象這件事上我的徹底反抗,加上我跟自己喜歡的人戀愛關係的破裂和結束,以及這期間所有磨人的細節,我無數次地跟我媽互相竭斯底里,彼此嘶吼哭訴,都沒用。完全不解決任何問題,她是因為著急各種刺傷我,我是因為心累心涼而爆炸。什麼難聽的話都聽過了,每天被親媽以死相逼也經歷過了。

但是現在,確實決定不再為任何事爭吵了。交流都是雞同鴨講,三觀實在不同,就不勉強了。我之前想過的,跑到全新的地方,不再回來,想過很多次,但這不是好辦法,我要的是我自己內心的安寧平靜,逃避並不能達到。那就來說一下我自己的打算吧。不管今後做什麼事,都尊重自己的選擇,把自己的意願放在主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那麼就要好好工作起碼實現基本的經濟獨立。然後是擺脫心理陰影和精神壓迫,這個需要持續終身的自我治癒,配合新的習慣養成。少回家,遇到人和事不再試圖逃避,也不暴露內心的脆弱,實現真正有效的內在自我激勵。側面方法是解決核心問題,讀書旅行拓展朋友圈子,有可交心的朋友,不放棄尋找靈魂伴侶。

在不跟家人吵架這件事上,我只能採取這種消極的處理方式。我內心是希望避免衝突,一定要轉變之前的一句話就爆炸。我只能冷處理。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知道你是遇到哪種問題。以上僅供參考


把家人當成你暗戀的人,你最心動的人,你的領導,你最尊敬的人……

總之不要把他們對你的善好視做理所當然。

父母永遠不是我們的出氣筒。我們要用溫柔呵護的態度對待他們。


過於執著怎麼才叫「好」的標準必然會有情緒的大起大落。需破解掉這個內心執著的標準,體會到好有無數種好。好不是固定的。看見每一刻發生的「價值」那是大智慧。讓每個發生都產生價值,生命才能每時每刻得到滋養,從而體驗到幸福。

所以容易痛苦、生氣的原因不是那人那事,而是自我設限的價值觀。

【第一點,外求模式】容易痛苦、生氣的原因不是那人那事,而是因為內心的匱乏低自我價值感驅動的向別人身上抓取愛和認同的心理模式。其實在人事物發生之前,預先就有把快樂建立在別人身上的心理模式。如果您把感覺「生氣、憤怒」的原因歸因於環境中外在的人事物上,比如妻子、丈夫、孩子、同事、領導、父母等人際關係上,這種向外歸因的思路在您遇到這個人之前或事情發生之前,您就已經形成了。您小時候會有過希望別人成為您朋友對您好,從而渴望友誼害怕失去友情的經歷吧?或在老師提 問的時候害怕自己答錯而心情忐忑的體驗吧?您遇到這個人之前就有希望別人愛你、認同你,希望從外界獲得他人的愛與認同的心理需求吧?所以在遇見他之前您就已經有了向外歸因的心理習慣。這種這種從兒童期形成的把責任要外界來承擔的心智模式不進行重新的 梳理,就像幼兒園的孩子爭搶玩具一樣的爭執,在情緒上就成了外界環境的奴隸,感情就很被動。

這種外求的心理模式不破,即便當前的這個人改變了態度對自己很好,然而,在下一件事情、下一個人際關係上,依然會等待別人改變,自己才開心。這樣的人生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是有力量的還是無力的?別人可以給予愛也可以不給,有哪個人可以永遠抓住別人的愛不變呢?這世界上有永恆不變的狀態存在嗎?

只有真正的不但生理上是成年人、在心智模式上我們要建構成年人的自我勝任感,把愛的責任擔當在自己身上,替代兒童的外抓別人愛或認同的模式,才會真正的有自在感。破解這種外因的假因果,而重新梳理看清晰我們的情緒不取決於外界發生的人事物,而是取決於自己的想法 ,進一步說是取決於自己內心的智慧,既如果歸因於外,這個人會在人生的諸多事情上不斷的認為這是阻礙那是阻礙。當回歸內心 的智慧維度的提升的時候,所有外在發生的都是幫助自己打開格局,提升心智成熟度,讓自己超越現在的心智,成為更有智慧的人 的台階。用高維度的智慧應對人生的人事物,沒有局限都是禮物。

《論語》: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歸因於外,歸責於外,沒有擔當、建設和推動事情的解決和良性發展,而只是抱怨,不但事情沒有解決,反而增加了不和諧。

君子會把遇到的事情做為提升自己智慧的機會,從而看見價值,發現價值,甚至創造價值。

比如很多走進婚姻的婚後人士,認為結婚後發現了伴侶的很多缺點,不能接受這些「缺點」,慢慢就沒有愛了。婚姻只是因為孩子的存在而無奈的維持。由於看不慣伴侶的某些言行,經常發生爭執。比如有人說,他沒有結婚前那麼對我好,呵護我了。看上去的確很合理的理由。這個「我需要別人愛我,我才感覺到自己足夠好,才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我才開心。」是慾望的習性還是真相呢?

如果把這個外求愛欲的想法當真,您的感覺是自在的還是不自在的?而且這類三觀是在結婚前就有的還是遇到伴侶之前就有的?遇到伴侶之前是否在人際關係中有過類似的外求愛而患得患失的糾結呢?比如面對父母,老師,同學的時候,您是帶著「我足夠好」的自我認知去愛人,還是帶著「我不夠好」的認知渴望別人的愛呢?

飢餓的人和飽腹的人,哪個會渴望吃?

所以,所以您是否覺察到在內心深處,在您遇到當前的人事之前,您內心中的「我不夠好」的自我低價值的認知才是真正導致您拚命向別人身上抓愛、抓認同的因呢?

【第二點,匱乏價值觀】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於自己當下把「不好」、「不對」、「沒有價值」這些自己頭腦中的價值觀給當真了。「應該這樣」、「這是不對的」、「這是不好的」、「這樣做太糟糕了」,這些價值觀是真的嗎?您認為不好,不對的事情,所有人都這樣認為的嗎?

執著於固定不變的標準的人必然會痛苦。因為人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的。

這個「我不夠好」是很多人內心中深深的價值觀。不破解掉這個價值觀,即便得到愛會恐懼愛的失去。依然會患得患失,內心會真正的踏實、幸福嗎?我遇到有些咨客已經結婚,甚至孩子都很大了。然而特別在意自己的伴侶跟異性交往,要麼是很擔心,要麼是很生氣,甚至不允許伴侶跟任何異性有接觸。所以只要帶著「我不夠好」的潛在的這種自我價值觀,種下匱乏的種子,收穫的依然是痛苦的果。無論對方是否有外遇行為,內心中依然是痛苦糾結的。

有這樣一個笑話意味深刻:有一位丈夫下班回家,妻子翻看丈夫上衣的口袋,發現有一根長頭髮,就大哭大鬧,責怪丈夫「你竟然跟長頭髮女人在一起,說,你倆有什麼不軌」。忠厚的丈夫有口難辯,以後上班只有離長頭髮的女士遠一些。

過了一段時間後,有一天下班回家,妻子在他上衣口袋發現了一根短頭髮,又鬧騰了起來:「說,這個短頭髮的女人是誰?」丈夫無語,以後跟任何異性都距離遠遠的不敢接近。

某天丈夫進家門後,這位妻子翻過他所有的衣服口袋沒有找到任何頭髮,這次她徹底的歇斯底里的摔東西,鬧著要離婚,大哭大鬧「你搞有頭髮的就算了,沒頭髮的你也搞,難道我還不如沒頭髮的女人?」

所有人際關係的煩惱是基於事實還是自己內心中「什麼或某某不夠好」的三觀?

一個人內心中有越多的「他不好」、「我不夠好」、「事不好」這三觀越多,是越容易開心還是越不容易開心?

家庭、單位只是我們生活的外在環境,種苦瓜種子得苦瓜,種甜瓜種子得甜瓜。有其因必有其果。一個人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是取決於環境中發生的人事物還是他腦海中的三觀呢?

所以有道德有智慧的君子是修的自己的內心,不是修理別人。同時他也是最大的獲益者。

一個人內心中需要的條件越多,是越容易開心還是越不容易開心?

君子修的是自己的心,無欲則剛,知止而後有定。當你沒有我需要別人愛的想法時候,感覺是自在的還是不自在的?所以,你需要別人的愛,是真的嗎?

身體成年而心智上沒有覺知力的人,如不拓展自己的心智,把「我不夠好」、「我需要某某標準」給當真了,一旦外界變化,他就難受。不變化,左手摸右手產生了厭煩感,活的無趣無聊,也難受。所執著的一堆的標準、要求,是讓自己更幸福了還是更痛苦了呢?

【第三轉匱乏為富足,喚醒光明心】君子修養自己的光明心。破掉自己內心中一個個「這不好」、「那不好」的標準,他看誰都美,看什麼事都好,看到自己的伴侶就像第一天看見一樣的美,苟日新日日新,天天都是初戀般的感覺。遇到任何人都是生命中的貴人,無論發生任何人事物,都是來滋養自己的,讓自己心靈看清自己本自就有的自由和富足的。活出富足狀態的人,剩下的就是自然而然的喜悅,自然流淌出愛從而溫暖世界。微信QQ362890071


謝邀。往往很多人都會拒絕在家人面前保持一個冷靜的心態處理事情,因為畢竟家人是你最親近的人,就算再怎麼傷害他們,他們都會包容都會理解,但是當經歷了一些事,或許隨著你的成長,你慢慢的會懂得家人為我們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是無限的愛。家人,父母包括你自己,尊重是基本!


謝邀,還真對這個問題感觸頗深,在這個大家都在等待看世界盃的夜裡,我決定呆在書房些一篇文章,也許更能讓自己平靜。(若有興趣 可移步)


在我看來,越是親近的人,越不應該朝他們隨便發脾氣,親人是用來保護的,不是用來隨便傷害的。是,可能是因為親人,他們一般不會在乎,他們會覺得,都是親人,沒關係的,可是,他們的寬容不是我們朝他們隨便發火的理由。

我小時候,母親很寵我,相比較而言,我的姐姐覺得我媽實在太偏心。所以,我小的時候,非常任性,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亂髮脾氣,長大了,覺得自己實在太不對,母親對我疼愛,可我卻只會傷害她。

前幾天回家,姐姐同我一起,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同姐姐以及姐姐的孩子在一個床上,坐車累了一天,晚上很困,可是外甥女一直在鬧,很生氣,嚇唬了外甥女一下。她哭了,除了哭聲,空氣顯得安靜了許多,可是,姐姐卻要去安慰嚎啕大哭的外甥女,姐姐也很累,卻要被迫「接受」我給TA額外增加的任務,很內疚,如果我忍耐一下,姐姐也就不用承擔那額外的任務。

家人面前,如何克制?

多替他們想一想就好了!


有時候就是因為是家人,我們才會把自己真正的情緒在他們面前宣洩;

但有些不好的態度,其實真不應該在家人面前表現出來,雖然可能家人會理解;

想一想什麼是家人,家人對你的意義?可能就不會那麼衝動了。


我可能會在在乎自己的人面前來表現自己的痛苦和難過,家人的話,很少在他們面前展露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