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的思想極度自負,不敢也不願面對現實,痛苦著的一個人。


真的,給那些自稱虛無主義者的青年一個建議。你們都不知道虛無主義指的是什麼,自稱虛無主義者豈不是太過於自以為是的表現……

簡單地說下虛無主義(nihilism)到底是什麼意思吧。從詞源來看,nihilism是虛無主義,nihil來自於拉丁語,這個詞有兩種意義(1.無 2.將事物變為無)在此處表示將事物變為無,ism是後綴表示某種主義。nihilism即將事物變成無的主義/對價值體系的摧毀而非對無的追求,無論哪種nihilism都以此為基礎。

無論「虛無主義」在哪種語境裏被使用,它所指的都是指:對一種價值與體系的摧毀。而不是一種無病呻吟的對空的追求。

心理有問題去知乎搜下心理學方面的答主,幾塊錢就能聊聊,何必藉助一羣沒涉足相關領域還對你評頭論足說三道四的人呢?我們都知道打鐵要去找鐵匠而非牙醫,強行拉來一羣不懂的人指點江山就能解決你的困惑了嗎?你們對待醫治自己身體的醫生是那麼挑剔,對待自己的日常喫喝玩樂也總抱著欲求不滿的態度,對待醫治精神頑疾的人卻得過且過來者不拒。這種觀念是時候重新審視一下了,選擇是誰來醫治你們的精神這個問題同樣值得你們認真對待。

席勒有首詩非常適合那些只懂隻言片語完全審視不清自己幾斤幾兩還要去大動筆墨的庸俗之輩:

Was sie gestern gelernt, das wollen sie heute schon lehren.

Ach! was haben die Herrn doch für ein kurzes Ged?rm!昨晚學來的東西今天就想教給別人啊,這位先生的短腸子裏裝的到底是些什麼東西!


能說出這些話的人,之前大概是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吧,而在所有理想都破滅後才陷入了虛無。

你是聰明的,可惜還不夠聰明。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會成為理想主義者。

你可能也沒想過,是夢總會醒,理想都是會破的。只要經歷和反思足夠多,不論成敗,理想都會破滅。不同的是,如果理想換來了成就,那麼可以轉為享樂主義;不幸的是,大部分人都會失敗,而且陷入虛無主義。而幻滅的過程或許都是相似的: 經歷各種失敗,發現人生本沒有意義,也會看清自己,認清人性和現實……

現在人們不是都喜歡說,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就是成功嗎?那麼,幻滅的理想主義者能把自己熱愛的方向都提前探索完,是不是更大的成功呢?

其實,不需要對抗所謂的虛無主義,因為你僅僅是把那些不存在的理想打破了而已。你應該慶幸自己活明白了。

來到這人世間,能成為理想主義者大概是最賺的: 前期,能拼盡全力去追求自己的熱愛;後期,還能明明白白過正常人的普通生活。

努力追求的過程,其實就是為了揭開障目的葉子啊,然後才能清清楚楚看清這世界。

最後,建議不要走向享樂主義,因為那會很辜負你之前所承受的苦難。去做有價值的事,並且給他人帶去快樂,至少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幸福,甚至是在不需要夢想的情況下清醒地成就自己!


既然痛苦,說明還沒有通透。面對生命中的虛無,你大可不必煩惱和焦慮,與之共存即可。虛無是宇宙的本質,從虛無中來,到虛無中去。在虛無中創造意義,在荒誕中發現樂趣。

自在,獨行,求知、審美和創造

前兩者,活得通透。後三者,能源源不斷地創造有生命力的瞬間,讓我遠離「無意義感」和虛無。

這是我能想到的一種靠自己抵抗生命無意義感的方式。順著這條路走,你纔有可能獲得生命的瞬間之美,纔有可能自發地獲得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使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莊子 齊物論)

解釋:古人智慧達到最高的層次,就是道「未使有物」。從來不曾有萬物存在過。世界的根本存在是「無」而不是「有」。這是最高的境界,完備的境界,不能超過他的境界。如果「未使有物」的話,就是萬法皆空,一切都是虛無。人生沒有什麼可爭吵可執著的。但是這樣會不會就會太消極?不會,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欣賞當下萬物存在之美。


有思想深度的虛無主義者無須任何人的拯救,就會自己走出虛無主義,否則就無思想深度。


拯救是針對靈魂而言的詞。

跋涉中的思想者和無知的庸俗生存者,誰更需要拯救?

我沒有見到過一個真正的虛無主義者。人的虛無如果是真相,那剩下的本質中唯是「物」,而這是每個人在「慎獨」時一定斷然否認的。

任何智慧心靈不會甘於虛無,虛無只是暫時被欺騙的幻象,自由心靈本能抵抗虛無感。心靈一旦選擇虛無,也就同時證否了虛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