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高看哲學的意義了,哲學就是個普通的學科,只是一個哲學家正好患有腦部疾病罷了[1]

尼采本身的發瘋可能患病是長期後眼部的腦膜瘤導致,而不是所謂的梅毒或者學哲學學瘋了。能撐這麼多年,他的哲學一定是起到很大幫助的,這個哲學本身就是一種抗爭,尼采瘋了不是因為哲學,而是病啊,而且這個病不可能是傳言的梅毒,而可能是一種先天的腦部疾病,接下來從生理因素來分析一下。

首先來說一下家族史,他家族本身可能就有腦部疾病的先例,尼采他的家庭中就有好幾個輕微的心理的(psychological)或神經病(neurological)病例。

尼採的母親有兩個妹妹患有精神疾病(psychiatric illnesses)(其中一個還自殺了);

尼采母親有一個兄弟在六歲的時候就患有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另一個兄弟則可能死在收容所。

尼採的父親罹患癲癇突發症(petit-mal-type)好幾年,後來就說話喫力,逝世前也失明瞭,去世時也只有 35 歲。屍檢發現,由於組織軟化,他四分之一的大腦已經功能失調。[2]

先說一下尼採的病情情況:[2]

他自幼年以來就一直被嚴重的頭痛所困擾,還經常伴隨著尖銳的眼痛和嘔吐。他的頭痛大體上被定為在右眼上方。無論在何處,這些癥狀通常每次會持續2—9天,每2—3周就會發作一次。終其一生,其他的毛病還包括各種腸道不適和左臂風濕痛。先前,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他就已經感染並治療過淋病( gonorrhea )(二次)、痢疾( dysentery )、白喉症( diphtheria )。在巴塞爾演講的時候,尼采表現出無方向感( disorientation)、妄想症( grandiose delusions)、渲染症( megalomania )、聒噪( loquacity )。他的右眼瞳孔比左瞳大(雖然在他小時候,人們就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他的右眼已經功能性失明,也不能向右邊轉動它。各方面反應總體是正常的,言說能力也未受到影響,他的舌頭也沒有經常顫抖。他的書寫能力亦屬正常。當他走路的時候,他傾向於拉高左肩,而放低右肩。當他用力提腿時,他的左腿會節奏性地抖動(即左腳踝抽筋)。

而那時醫學尚不發達的診斷就把尼采診斷成了梅毒,但尼采真實的情況並不可能是梅毒,從典型性上說,梅毒患者在崩潰之前頭痛幾天、幾星期、幾個月,而尼採的頭痛幾乎伴隨終生。梅毒通常勻稱地影響身體,但是尼採的癥狀是單側性的 :他的頭痛在右邊,他的手臂疼痛(他的腳踝抽筋)在左邊,他特有的步態朝向左側。他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三期梅毒病人典型地表現出來的總體性顫抖或突然發作,事實上,據說在他崩潰後一年或者更長時間內,他彈鋼琴都彈得相當不錯。[2]

而尼採的情況實際上應該可以診斷為腦膜瘤。

尼采十分可能罹患後眼部腦膜瘤( retro-orbitalmeningioma )。腦膜瘤是一種腦表面腫瘤。如果置之不治的話,它會與人相伴終身,一直生長,將大腦擠進顱腔其餘的地方。如果尼采患有這樣的腫瘤並且它恰好長在右眼後方,那麼我們會預見一系列類似的癥狀:右眼後部週期性的間歇性的頭痛、尖銳的右眼疼痛(最終可能失明)、明顯的行為錯亂、身體左側零星的損傷,以及——在某個臨界點,這個瘤會使右側大腦額葉( frontal lobe)發生位移——癡呆。腦膜瘤也可以引發躁狂行為和極端的焦慮、偏執猜疑等等。[2]

我們應該佩服尼采這種在病痛中還堅持閱讀和哲學思考的精神,他的頭痛通常每二週或三週就要發作好幾天,這使得他帶著悲慘與嘔吐疲憊不堪。在 1875 年他估算說 :「每兩到三週,我就在牀上躺 36 小時,真折磨人。」[3]

在 1879 年,這些頭痛有加劇到九天的傾向,並且他估計他因之失去了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時間[4]。此外,他經常遭受各種各樣的消化道疾病帶來的痛苦,因為 19 世紀的治療技術給他帶來的痛苦(包括:化學浸浴、灌腸、水蛭治療、極其異數的節食等等)。

就算是這樣的尼采,在當時還依舊被誹謗以梅毒,在各種勾欄裏流連忘返(但其實尼采出生於牧師家庭,是比較保守的),在各種誹謗和敵意的攻擊之中,尼采還是依舊在做自己的哲學,直到腦膜瘤爆發,但時至今日,尼采還因為他的哲學和他的病痛承擔著不屬於他的「污名」。最後用尼採的一句話結束這篇文章吧。或許正是因為尼採的病痛,西方哲學和思想史也翻過了一個篇章。

最後,唯恐最重要的問題祕而不宣 :從這樣的深淵中,從這樣嚴重的疾病中,也從這樣嚴重的懷疑病中,帶著對喜悅更雅緻的體會,帶著品嘗一切美好事物的更柔和的舌頭,帶著愉快的感知,帶著喜悅之中的又一種危險的單純,更加孩子氣地並且比以前靈巧一百倍地蛻去更敏感、更有害的舊皮,人們必定走向新生。[5]

參考

  1. ^全文基本來源《尼採的疾病》查理·許內曼
  2. ^abcd《THE OXFORD HANDBOOK OF NIETZSCHE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年, KEN GEMES and JOHN RICHARDSON 編輯,第 63-80 頁。
  3. ^致羅德 ( Rohde),1875 年 12 月 8 日。
  4. ^致伊麗莎白 · 尼采(Elizabeth Nietzsche),1879 年 12 月 29 日。
  5. ^《快樂的科學》


人信尼采瘋,國信尼采亡。

(doge)


恕我冒昧,看來題目覺得題主可能對哲學是什麼並不是很清晰。

哲學並不是真的或者對的。哲學存在的意義,在與通過排除謬誤的方法接近真理。哲學無法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真的,因為分類的知識都源自於自己的感官經驗,有限的經歷無法掌握事物的真相,得不出真理。我們可以做的,是在感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深度思考,理性批判,排除一個又一個的錯誤,讓自己更加接近事物的真相,這纔是哲學的本意。如果有人宣稱自己得到、掌握了永恆的真理,在哲學上與科學上都不會認同。人類的科學也好,哲學也罷,都源自於人類對宇宙現象有限的歸納總結演繹推理,有太多的侷限性與不準確性。我們的科學與哲學,只是一個目前最接近宇宙事物真相的「偽真理」。

只有不斷地質疑與推翻前人的理論,哲學與科學才得以進步與發展。所以哲學只能告訴我們什麼是錯的,至於什麼是真的對的,這就是古往今來無數哲學家與科學家畢生尋找的答案。這樣的行為,在現在和將來依然會得以延續。尼採的思想在他的時期,乃至之後的相當長時間內,都是最接近事物真相的答案。然而,他也一樣沒有掌握真理。他的哲學思想,也為後人批判與推翻。這就是哲學的進步,哲學的魅力。


如果xx(填入任意一個科學家數學家的名字)的學說真的是對的,真的對Ta有用,Ta怎麼會死?

看叭,問題的荒謬程度不言而喻了。

對於尼采以及對他的質疑還想再說一句: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最簡單的道理,「醫者不自醫」。

如果再深究下去,你會發現教師的子女更容易叛逆,警察的子女更容易犯法,心理醫生的子女更容易得心理疾病,難道是教育無用,司法無用,醫療無用?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裏寫到:「有些人無法解開他們自身的枷鎖,然而卻可以救贖他們的朋友。」

如果以上尚不足夠解開你的疑問,大可以去讀讀《當尼采哭泣》,雖然這本書只是借用了尼采、佈雷爾,弗洛伊德、路·莎樂美、安娜·歐這些歷史名人的歷史背景,但是同樣足以深刻地反映人性之根本,他們的特別之處,也並未超越普遍規律而存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