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是外部歸因和內部歸因的問題。 外部歸因,就是把原因推給外界。

內部歸因,就是將事情的原因,歸於個人內在的特質。

在選擇歸因方式時,每個人幾乎都是雙重標準,一件壞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就會傾向於外部歸因,但如果發生在別人身上,我們則更喜歡內部歸因。 不同歸因方式所帶來的雙重標準,常會造成一種效果,那就是當我們在回憶過往時,很容易就會只記得那些成就所帶來的證明,而忽略了失敗所代表的意義。 人是一種必須心安理得的動物,可是在追尋理由的時候,由於外部歸因和內部歸因的雙重標準,很容易創造出有利於自己的解釋,從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死不認錯。

所以,當你發現有人死不認錯的時候,要知道他們不一定是罔顧事實,而是對事實有一套自己的歸因套路。


要麼是他界限不清,不明白誰的事情誰負責,一有問題就知道怪別人,這種人一般多少有點心理問題,不可交,時間長了麻煩大著呢。如果能教他怎麼為自己的事情負責最好,但大多數情況這種人都是無賴,根本不聽別人的,腦袋裡一團漿糊,你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是錯的。如果是這種情況就不要再多說,離遠遠的,不要有交集,否則一有大事真的會把你麻煩死。

要麼就是可能你也需要檢討一下。


因為這種人太孤傲了,太固執,太倔強,死要面子活受罪,長期這樣下去,都會讓身邊的人反感,只能說經歷太少,智商低。


當我發現我媽、我爸,和一些年長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固執 的時候。我在想,是否固執跟人的年齡有關。我漸漸發現,自己很多時候犯錯了都無法立即做到坦然接受,會想出很多理由為自己辯解,儘可能地把造成原因從自己身上移開。我知道這樣很不好,是逃避和自欺欺人。後來我認真想了想為什麼我不能坦然接受呢?就像小孩子那樣知道錯了,不去想那麼多,只要改過來就好了。可是我又想到,小孩子自己是不知道對錯的,也許可以因此說,成人都有自己的對錯觀念(聽說,成人只講利益,小孩才分對錯)。還有小孩子犯的錯,很多時候不需要小孩子承擔責任,所以小孩子不會在乎犯錯,而成人犯錯了,就該承擔相應的責任了。

我還很年輕,我也有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我希望自己以後不會是一個固執的人。文不對題,抱歉。


人到羣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雖然感覺用這段話有點文不對題,但是還是覺得有微妙的聯繫。其中含義,自行領會吧。


分情景,在某些情景裏要求道歉,或者同意道歉本身就是一種妥協,一種退讓,不然大可以轉身不理,或者更極端的手段不是沒有。到底意難平,誰也不知道雙方到底發生什麼,不好評判。


很可能因為你們的是價值觀不同。

好比一個家庭,一個賺錢的,和一個顧家的,如果看不到彼此的犧牲和付出,相互只想指責的話。顧家的可以怪賺錢的不顧家不疼惜自己,賺錢的可以怪顧家的,整天在家呆著不幫忙負擔。怎麼都能找出自己的道理,並且講的很清楚。

誰錯了呢?另一個非不承認?


去年年底遇到這個情形,很特麼操蛋,但是卻無可奈何……只能說,遠離這些人吧


我是真的佩服這種人睜眼說瞎話的魄力。別人都看見是你做的就是死不賴賬,說反正不是我。除非裝個監控拍下來,但一般不計較也就過去了,明知道她是什麼人趕盡殺絕逼的她下不來臺也抹不開情面顯得太計較。不過生活中與這種人相處真的是太氣人了。我一個室友兼同事就是這樣,第一次是工作中當著我的面把工具摔了,然後給我說那個東西怎麼用不了,我一看卡在上面的一個東西摔掉了當然用不了了,然後就狡辯說自己又沒摔,瞬間好像想起自己剛剛摔過又改口說拿的時候就是壞的,想著別人剛來就算了,反正公司報修就行了。事實上這個東西是個新的,才用過幾次,因為比較貴重我每次用完都上油裝回原包裝盒的,前一天才用過。第二次宿舍做完飯剩飯剩菜倒在池子裏也沒攔地漏就堵的一塌糊塗,鍋碗瓢盆用過別人的也不洗,然後就死不承認說又不是自己倒的,事後又是老子買的東西通的下水道。第三次她泡完腳水桶裏加的各種中草藥的料就往浴缸裏一倒也不清理就回去睡覺了,然後就又堵了,衛生間滿地水,然後就叫了專門通下水道的,自己墊付了事後找大家要錢,領導就說她泡完腳的東西不清弄堵了,然後就又狡辯說沒人叫她去清理,不叫她去清理就去洗澡肯定就堵了,瞧瞧,真是特麼什麼人都有。諸如此類的事等等等等,不勝枚舉。不曉得是我太事逼矯情還是這個人生活習慣太差了,一天天能氣到爆炸


如果是別人做錯了,你沒必要生氣。反之如果你做錯了,你沒資格生氣。每個人的視角都不同,在那個人眼裡就是你錯了,在你眼裡就是那個錯,其實對錯都是在於個人的主觀意念而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