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寶媽照顧,寶爸下班比較晚,幾乎不管,周末在家要麼玩遊戲要麼看電視,要麼出去健身,不做任何家務,並且不陪孩子玩,不跟孩子交流,跟孩子說的話,僅限於叫孩子的名字,就沒有了。偶爾其他人幫不過來讓他幫忙抱一下,不超過五分鐘就把孩子單獨放在床上或圍欄里讓孩子自己玩去了。寶媽跟寶爸提過好幾次希望他多陪陪孩子玩,多跟孩子互動,寶爸都以工作忙和工作壓力大需要玩遊戲解壓為理由拒絕,寶媽與寶爸為此吵架。寶媽認為寶爸從不對孩子上心,從懷孕開始寶媽給寶爸買的育兒書和app之類的,寶爸一眼都沒看過,從孩子生下來到現在,寶爸也從來沒有主動關心過孩子的需求和成長情況,為此寶媽報了早教中心的課程,希望寶爸周末能夠陪孩子一起上,目的是跟孩子多互動,也學習怎麼跟孩子相處。寶爸也不太情願,說什麼等孩子大了,三歲以後再跟他交流。寶媽說孩子三歲之前是他人生的關鍵期,需要爸爸的陪伴,不然長大後會對性格和心理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寶爸讓寶媽舉出實例。所以,寶媽請求各位知友,有男孩三歲內父親缺位對孩子成長帶來不良影響的實例,麻煩幫忙回答一下。PS:寶爸讓寶媽舉出實例的時候,寶媽很生氣,發脾氣罵了寶爸一頓,仍不解氣。


謝邀。 @知乎親子

「相關性」和「因果性」是有區別的。

在育兒這件事上呢,這兩者的區別是:爸爸是否參與育兒肯定是對妻子、孩子,進而是家庭整體有影響的,即,爸爸的參與度與家庭幸福度、孩子健康成長有很強的相關性,但很難說有什麼明確的因果性——比如說,因為爸爸不參與育兒,所以一定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具體影響。

雖然這樣是在回答題主的提問焦點,但這樣的答案不一定是題主想要的,真的是抱歉。求慢點反對,容我換個方式再答一遍。

我們假設題主會問:你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啊,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各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相關變數太多,所以我們不能隨便歸因。但父母無疑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親的缺席自然是會對孩子造成很深的影響的,有外顯的,有隱形的,同時父親在家的一言一行、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從近期來看,會被孩子模仿(比如也注意到電子遊戲並且想像爸爸那樣打遊戲),會給孩子帶來不易察覺的失落(比如說孩子撲向爸爸,爸爸敷衍推脫),次數多了,孩子就不再依戀爸爸,遇到事也不再尋求爸爸的支持和幫助(即,爸爸不再是他的心理安全基地,爸爸不是那個能給他帶來心理支持、愛、鼓勵、溫暖和快樂的人,爸爸對他來說可有可無……父子之間缺乏情感上的深層聯結——這個你可以放心地告訴你老公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孩子小的時候大人嫌孩子煩,孩子也懂眼色的,就不願意來煩他了。時間久了,自己親生的孩子卻跟自己不親,年輕時可能沒感覺,人上了年紀時不少人後悔了,可長大後的孩子買不買帳呢,我們可以參考其他知乎樹洞題)……

從遠期看呢,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身份認知、性別認知、家庭責任感和幸福感知力…… 說成大白話就是,他成年後可能會努力做一個「不像自己父親那樣***」的男人,以修正幼時刻畫在自己心目中的那個「淡漠的父親」(以及「對父親不滿的母親,和幼年無助的自己」),也可能成年後變得和父親一樣(多麼令人傷心的代際複製)。

如果題主丈夫一直這麼下去,孩子因為缺失部分的愛和安全感(雖然母親和其他親屬給的足夠多),可能對性格產生的影響是敏感、低自尊等(注意,是可能)。甚至影響到成年後的親密關係,這一點對缺乏父愛的女孩尤其明顯。

而對各位父親/准父親來說,父親參與育兒最重大的影響力之一是:待孩子成長了一定年齡階段,通過父親的恰當引導,有效弱化母親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在有些討論中,也被稱為「母愛的羈絆」……接地氣的說法也許可以對應「媽寶」嘻嘻),幫助孩子更深入地認知世界,發展更獨立、健全的人格。


謝謝題主一直看到這裡,我這裡想說的是:這道題表面上是親子關係題,實際上是親密關係題

怎麼理解呢?表面上題主求助的是如何讓爸爸多參與育兒,但從題主的描述中,感覺夫妻關係融洽默契度不夠。題主也別慌,據我生活觀察,20多歲早早生孩子的一些男性,有你老公這樣的育兒表現其實挺正常的,我覺得呢,你現在可以從另一個思路來解題,就是琢磨琢磨如何提升夫妻關係的親密度:在孩子出生的頭幾年,是對夫妻間親密關係的最大挑戰期,女性天然地把更多精力和時間用在哺育幼兒上,並自然地以育兒為中心對周圍人提出各種要求……而不夠成熟的男性有時候在育兒問題上感覺到無處插手,小嬰兒不會交流、只會任性地啊哦亂叫、亂抓亂咬,自己本來就不擅長偶爾參與一下哪一毫做得不對被老婆一通猛批……當爹的與成熟理智的工作夥伴打交道習慣了,很容易就不耐煩帶孩子了,與此同時妻子和家人都在圍著孩子轉,有的年輕爹還覺得自己受到冷落了呢(題主家正是有外公外婆媽媽這一育兒團隊)。

你可能會說,那我該怎麼做呢?

這個每家有每家的解法,因為每個家庭的情況太不相同了,但我們知道:怨氣和不滿是可以理解的,但通常不能解決問題

我有以下可能不合適的建議:

1、平時注意安排一些二人世界,以輕鬆愉快的方式與老公聊聊天、談談心、撒個嬌,這個期間讓外公外婆照顧幾個小時寶寶,恢復戀愛或生育前的夫妻感情。

2、日常多與孩子父親交流孩子的點滴進步和趣事,在孩子父親工作休息時發些孩子的短視頻,重點在「可愛」「有趣」「好玩」「成長」「get 新技能」「New Look」……我家孩子爹現在都熱衷於翻看孩子小時候的視頻,小寶寶一歲多時其實是很可愛的啦,超治癒的,親生親養的效果加倍,啊不,簡直是宇宙無敵

3、幫助父子之間建立聯結,爸爸下班,抱著寶寶去接他,見面就讓寶寶親他,塗口水,教寶寶求抱抱,求親親,對寶寶說「爸爸媽媽愛寶寶,爸爸愛寶寶,寶寶愛爸爸」。

這個呀,效果簡直了,我家的四歲,這段時間熱衷於求證:我好愛爸爸(or 媽媽),爸爸你愛不愛我?你想哪個親爹會黑著臉說:我不愛你?—— 唉呀我的個天,孩子這通神發揮,我們夫妻其實整體上比較內斂,還真沒有這麼直白教過。

4、主動教爸爸怎麼和孩子玩。和孩子玩是要學習的,你轉資料呀,給他大段文字呀,不如一家三口一起享受一下愉快的親子時間。

一歲多可以一家人玩的遊戲,最簡單的是「藏貓貓」啦,你不知道孩子們的笑點有多低,有多容易滿足,有多笨拙又有多憨厚聰明……總之會帶給爸爸們多大的歡樂點和成就感

我們那會兒還玩一個降龍十八掌的自創遊戲,就是隔空打一掌,教孩子佯裝被掌風推倒,仰面躺床上。別提孩子演得有多有趣了。這一點好好琢磨琢磨,市面上有各種親子遊戲書賣的,再不成網上找一點視頻。帶孩子不是正兒八經地帶,而是融入生活中,好玩了也就投入了,融合了,凝聚了。

5、周末擺脫老人們的影響力,一家三口帶著孩子出門浪

孩子的小覺怎麼辦?推車上睡呀。吃飯怎麼辦?保溫杯帶點輔食,或是找親子餐廳/對嬰幼兒就餐友善的餐廳吃(比如南方的早茶)。

也許離開老人的幫助,有心愛的妻兒在旁,更能激發一名丈夫/父親的生活責任心、保護欲,對吧?周末就讓小家庭自己做主吧。一家人一起晃晃時間,遇到育兒上的小挑戰一起面對一下,也有利於感情。大的假期,甚至可以一家三口出遊了,一起過個七八天十來天,保證孩子爹對孩子的作息和性情大為了解——知子莫若父,不帶怎麼「知」呢?孩子是越帶越心裡惦記的。

6、在育兒問題上,妻子要學會正面鼓勵,而不是負面強化

題主說:寶爸讓寶媽舉出實例的時候,寶媽很生氣,發脾氣罵了寶爸一頓,仍不解氣。

有時候呀,不妨幽默一點,別那麼較真嘛。寶爸說讓舉出實例,有好多種應對,委屈巴拉地裝哭:老公,咱這不是水平低,要靠您點撥嘛;或是:舉舉舉,舉你一個大頭鬼……示弱是一種方法。求助是一種方法。搞笑是一種方法。

我們誰喜歡數落和責罵啊?反人性啊是不是,當然了,忍不住罵了就罵了,偶爾為之誰都可能會有。以後呢,你的目標不只是解氣啊,假如可以,就圓潤一點,對抗的方式你老公已經用上了,你就繞個彎、迂迴一下,一齊把日子過好才是真正目的,對不?

最後,別用嚇唬的方式綁架老公(不陪孩子就有滔天的後果了),也別嚇唬/過度暗示自己和孩子——通常我們說,3歲前,媽媽狀態好對孩子的影響最大,但爸爸的態度/支持往往對媽媽的狀態有很深的影響。爸爸現在開始更多參與育兒來得及,等3-6歲開始了性別認知,爸爸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但沒有前期的父子情感基礎,孩子不一定吃爸爸那一套啊,讓你老公抓住介入孩子生命前期的黃金檔啊,育兒是真的沒有回頭路可走的哦。

就這樣吧,其實陪孩子玩可比電腦遊戲釋壓多了。


回來推薦給題主一本書:《非暴力溝通》,或者會對你目前的困惑有所幫助,這本書很易讀。

非暴力溝通(珍藏版)京東¥ 39.50去購買?

你在本題中想要的答案,《親密關係》(米勒·羅蘭)中有,這本書比較學術,如果你有興趣看,會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深遠影響遠比父母自己能意識到的大得多。你可以拍某些章節在你老公面前,告訴他一個孩子「如何看待自我、如何看待世界」正是父母教會他們的,一個父親不及時在孩子成長中施加影響力,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親密關係 第5版 羅蘭米勒 兩性關係心理學百科圖書京東¥ 38.00去購買?

祝好。


1

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可以說是永恆的老話題了。

「爸爸不陪寶寶玩,弄得我很氣很想離婚。」與「為了孩子,我忍住不離婚。」這兩句話有什麼好大的差別嗎?

實際上是沒有的。

都是親子關係超越了夫妻關係。

實際上傷害孩子的,永遠不會是爸爸不陪我不愛我,而是媽媽把爸爸變成了一個「不顧家、不理人、不想陪我」的人。

簡單講,就是媽媽太過於吐槽爸爸,以至於孩子認為爸爸就是媽媽說的那樣。

這後果是:

一、孩子會認為親密關係中,吐槽另一半是可以且正確的。

二、孩子會越來越難和父親建立更好的關係。

三、孩子會很難去欣賞異性的優點,處理好自己的親密關係。

四、孩子可能會面臨一個經常爭吵的家庭。

五、孩子會認為,家庭就該是這樣的。

而且事實也是,不管女性在婚姻中處在什麼地位,該不該離婚等等,一個沒有能力讓自己在婚姻里幸福的女人,是很難給孩子幸福力的。

我見過一些有抑鬱傾向的孩子,他們的母親,都有一些難溝通,表現為或者過於壓抑自己,或者過於吐槽老公。

母親的情緒障礙,會直接影響到孩子。

2

不可否認,我很羨慕天生會照顧孩子的爸爸,為了孩子的大小事宜,操心到不行,但我並不希望我男人是這樣的。

我私心認為,在孩子的事情上,一個家裡面有一個人換孩子尿片就夠了,另一個人去賺錢,去做好事業、搞好關係,不用為家庭瑣事麻煩。

我會在白天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時間和健身時間,到了晚上,孩子回家以後,我會好好陪孩子。

我支持老公出去應酬、健身,去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如果他值班、出差,不在家的情況下,我也基本不苛責,我能管好孩子,安安靜靜帶孩子做完作業,早點睡覺。

這樣的結果是,老公處理好了自己,在帶孩子的時候,更有耐心,也更容易帶孩子帶得哈哈大笑。

而且,孩子周末都是黏在爸爸身上的,根本不要我,我就會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做工作,或者健身、學習。

我的孩子現在五歲,但是孩子爸爸三歲前的確不怎麼管孩子。

後來我知道的是,他很擔心自己粗手笨腳,把孩子碰疼了。

孩子和爸爸的親密感是在孩子有溝通能力以後才慢慢和爸爸建立起來的,孩子會說,爸爸會聽,這是先決條件。

3

如何讓孩子和爸爸更親密呢?

首先,要有足夠的耐心。

的確孩子需要到一定年齡,才能和爸爸建立起感情來。

咱們是一個封建大王朝,千年的歷史決定了父親得是一個相當有威嚴的存在,男人給孩子換尿片,陪孩子玩,那不行,太不男人了。

儘管進入現代社會,各種育兒理念在湧入,可是新中國成立也還沒有百年呢,有些思想還固著在血脈里,慢慢才能改變。

就好像西方文化里,看起來父親是帶孩子的,然而女孩子仇視母親,從百年前弗洛伊德就開始講了,到現在依然,且看起來他們也不打算扭轉這種想法。

但中國的母親不一樣的,《紅樓夢》里賈政大老爺見到娘都是要跪的,後院所有事宜靠母親來權衡統一,國內賦予母親的地位是相當不一樣的。

如果碰巧嫁了一個非常傳統的中國男人,那就不要要求人家覺悟能達到西方世界的爸爸那樣了,該多付出的就別放在嘴上。

給一點耐心讓孩子和爸爸一起成長。

其次,多放手給爸爸。

中國家庭最大的親子障礙不在於「爸爸不願意動手」,而是「爸爸不需要動手」。

大多數家庭放眼望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圍著帶孩子。

要是爺爺奶奶來帶孩子,順便都能把爸爸所有事情做完,爸爸還需要做什麼?

當然就是去刷抖音了。

孩子的爸爸,在孩子的爺爺奶奶面前本身都是大寶貝,爺爺奶奶寵爸爸都還沒寵夠,帶孫兒,只是寵爸爸順便為之的。

我們家是和老人家們分開住的,所以孩子爸爸別無選擇。

家裡有碗沒洗,也不能就這麼堆著啊。

孩子沒人哄,媽媽太累了,那也就只能爸爸去哄啊。

孩子要人看著睡覺,媽媽工作太多,那就是爸爸上啊。

一個家有那麼多事,但是只有兩個人可以做的時候,當然只能是互相理解和遷就了。

最後,媽媽要會欣賞爸爸。

很多爸爸其實都很優秀,往前能衝鋒陷陣,往後能陪娃做飯。

可是並不是媽媽們都會欣賞爸爸。

本國女人的一大特點就是挑刺兒,永遠都能找出讓自己不滿意的事情。

我一個姐姐,每次老公做飯,抬上來她都說:實在是太難吃了。

老公給孩子做飯,就問孩子:這麼難吃你怎麼能吃下去的。

對老公永遠都是挑剔和指責,覺得自己男人什麼都做不了。

最後是成功包攬了所有家務,然後還不停吐槽老公這也不做,那也不做。

當然,也延續到後來對自己的孩子也是挑剔到靈魂深處。

其實沒有必要,家庭是兩個人能過日子的地方,不是PK的戰場,沒有必要證明誰比誰強,誰付出的更多。

日子過得舒服,吃一兩頓油膩的菜,吃一兩口糊了的飯,不會要親命的。

4

媽媽們有實力付出,又有容人雅量,才能看出問題的關鍵,才能維護好小小的家庭。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好像基本上一提到教育孩子,說的比較多的就是媽媽該怎麼做,包括說,在有的家庭里也是,媽媽是教育孩子的主力,爸爸參與的比較少,甚至這些年還出現了一個詞,叫做「喪偶式育兒」。


就像電視劇《我們都要好好的》裡面,女主角尋找,為了孩子在家裡做全職媽媽,男主角向前,工作特別的忙,經常忙到回家拿一下換洗的衣服,就又走了,他對於孩子的付出,就只有提供經濟上支持,對於孩子的其他方面幾乎一概不知,也一概不管。


電視劇里有這樣一個橋段。因為向前經常不回家,夫妻倆也很少有交流,那可想而至,感情肯定會出現問題。出現了問題怎麼辦呢,向前就讓司機去買一束百合花,替他送給尋找,而且還交代司機一定得買一大束。


但是當尋找收到花之後呢,她就直接就把花扔了出去,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家孩子對百合花過敏,但是向前一直都不知道,還是一次次地往家買百合花。可見,向前對於孩子的情況,真是不太上心。


像這種「喪偶式育兒」的情況在生活中也挺常見的,比如說,有的爸爸下班回到家,就一直玩手機看電視,很少花時間陪孩子玩;或者明明孩子都上初一了,但是爸爸還以為孩子在上小學,好不容易能有一次去接孩子放學,結果還跑錯了學校,等等。甚至現在還有了對「父愛如山」這個詞的新解釋, 如山嘛,就是像山一樣呆在那裡啥也不幹,就那麼一直杵著,一動不動。


在有的爸爸的傳統觀念里,覺得養孩子是媽媽的事,男主外女主內嘛,爸爸呢,掙錢回家就行了。可是爸爸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就真的只是拿錢回家這麼簡單嗎?肯定不是的。爸爸的參與程度,還有爸爸跟媽媽之間的關係,對於孩子心理層面的成長影響很大,聽我慢慢來講。


我們知道孩子跟媽媽會發展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關係,這是一個二元的關係。如果說,媽媽一直把孩子照顧的很好,那麼孩子就會跟媽媽形成安全的依戀關係。那當孩子走過了二元關係之後呢,他必然會遇到一個很大的挫折,是什麼挫折呢?


就是他發現,原來這世界上還有個人叫爸,更可怕的是我媽跟我爸居然還是一夥的,在這個時候,孩子就開始進入到多元關係了,也就是說,至少是 3 個人的關係。


我們來想一下哈,當孩子發現爸爸媽媽原來是一夥的,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孩子會覺得:本來我跟我媽是一起的,她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人,而且她最愛我了,能給我想要的一切。但是她居然還跟另外一個人有關係,她會不會不要我了?這個就是孩子潛意識中的感受,他會非常的恐懼,害怕自己被媽媽拋棄。那這個時候孩子會怎麼做呢?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23 節內容

鹽選專欄

破除原生家庭魔咒:走出命運輪迴,塑造全新自我

彬彬幫 作為專註幫助女性全面成長的組織和平台

23 小節 | 3 小時

¥99.00 會員免費

發佈於 2019-10-24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大問號大問號出來賣的,歡迎詢價。

品牌特邀本文由品牌邀請撰寫

利益相關,兩娃他爹。

老大八歲,老二四歲。

要命的是,是倆兒子。

所以,你可以想像,要伺候好這倆怪獸,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一般情況下,只要不出差,我送老大去上學,我老婆送老二去幼兒園。但是,有時候,老二會心血來潮,點名讓我送他去幼兒園。

送老二去幼兒園的路上,他有時候會考我英語(每天看一些繪本學一些單詞,有一些動物或者水果類的單詞我自己還真不知道),很享受我我答不出來的樣子;有時候,他會問我切土豆的時候,土豆會不會疼之類的問題。我說土豆是植物,不會疼,他說,你又不是土豆,你怎麼知道。我說土豆會疼,他說,你傻了吧,土豆是植物,他怎麼會疼呢。

很多時候,感覺沒法和他正常交流了。但是,又非常喜歡和他一路走著一路陪他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或者說,我比較享受和他早上聊天的七八分鐘。

從我家到老大的小學,最多五百多米,走五六分鐘就可以到。

在這五六分鐘的路程中,有時候,他會和我聊一些歷史(他最近一年一直在看中國歷史相關的書),有時候會和我聊他的樂高計劃(家裡有不少小顆粒的樂高,對於樂高,他現在最大的興趣是根據自己的「設計」搭建他的dream house或者dream car),有時候會和我聊他們可愛的數學老師(貌似是一個剛畢業一兩年的老師)。

近半年來,覺得和老大溝通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壓力,這種壓力主要來自於他吸收的新知識越來越多,但是,有些新知識我真的不知道或者不懂。所以,我老婆經常說,如果想要更好的陪他成長,你就得做好不斷被他挑戰和不斷學習的準備。

最近他在看學而思的老師布置的繪本,有一章講的是中世紀歐洲的圓形穹頂的建築的設計和建造。其中,會有一些比較不常見的專業辭彙。我這種大學畢業而且平時工作中會用到英語的達人都不太能看懂,還在上二年級的他就更不懂了。

碰到不懂的單詞,在之前,老大有兩種解決的途徑。第一,問我或者他媽媽。第二,查平板電腦或者手機上的英語詞典。

對於老大不懂的單詞,我和他媽媽有時候也不太懂。所以,也是先查詞典然後再告訴他。或者有時我和他媽媽沒空時,他就智能設備上的英語詞典,查著查著單詞,有時會忘了自己的任務,打開遊戲玩起來。

我之前就在想,在孩子查單詞這個場景下,應該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近一年來,收到的一些數碼類的體驗產品都不是沖著我來的,而是沖著我家倆娃來的。對了,除了詞典筆,兒童手錶,投影儀,平板電腦等數碼產品之外,也有人和我溝通過紙尿褲的使用體驗。我說,我家倆娃早就不用紙尿褲了,對方說,您可以試試手感,是不是側漏等。我給我老婆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她說,可以考慮再生一個。

之前與糖貓合作過兒童手錶K1之後,可能小公關和搜狗都誤以為我是個母嬰圈的育兒小小V,所以,我有幸又成為了糖貓詞典筆的首批體驗用戶。下一次,我要和與我對接的小公關暗示下,我是一個橫跨母嬰圈和數碼圈的小小V,能不能體驗下羅老師給帶貨的S1錄音筆。

我目前和我家倆娃(主要是和老大)正在體驗的這款糖貓的詞典筆是這樣子的:

對於這款糖貓詞典筆的外觀,我們家四歲的老二的看法是,不可愛。我老婆的看法是,可以做的更漂亮一些。我這個鋼鐵直男的看法是,符合我的審美觀,但我對白色不太感冒,對太空灰或者深空灰之類的顏色一直情有獨鍾。我們家八歲的老大的看法是,還不錯。

畢竟,這是一款面對K12的詞典筆,得迎合他們對顏色的需求。所以,希望糖貓詞典筆之後的產品能在顏色上給用戶多一些選擇。

當然,詞典筆好用與否,不在外觀,主要還得看其內在的本領——各種功能怎麼樣。

糖貓這款詞典筆的功能比較多,除了查詞典之外,還有練口語,生詞本,歷史記錄,對話翻譯,錄重點,問百科等。

對於查詞典,如果是單個的單詞,糖貓詞典筆給出的結果和發音都沒有任何問題,準確率非常高。至少,通過我測試的十幾個單詞來看,全部都是準確的。

但是,如果多個單詞連在一起,特別是一些比較生僻的單片語合,更能考驗詞典筆的能力。

我試了下糖貓詞典筆對「Schneider electric」的翻譯,哈哈,竟然真的準確無誤的翻譯成了「施耐德電氣」,而不是施耐德電力或者其他的翻譯結果。所以,我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

vedio-01大問號的視頻 · 581 播放

然後,又試了試其他的多個單片語成的短語,效果還都不錯。

有時候,可能需要將一些單詞作為生詞存起來,以便以後查詢或者複習。所以,這款詞典筆也有「生詞」的功能。

詞典筆識別到單詞之後,點擊屏幕右上角的星星圖標,就可以輕鬆將需要存起來的單詞加入到生詞本中。

糖貓這款詞典筆還有一個「練口語」的功能,內置了一些用來練習口語的視頻。我自己看了看,這些視頻還不錯。但是,我老婆覺得美中不足的是,對於孩子而言,看視頻的話,屏幕可以再大一些。但是,她對這款詞典的「對話翻譯」功能卻誇讚不斷。

這款詞典筆支持63種語言的互相翻譯。所以,對於出國遊玩但對當地語言不熟悉的人而言,完全可以把這款詞典筆當成翻譯筆來用。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這款詞典筆的中英文對話翻譯的效果如何。

糖貓詞典對話翻譯大問號的視頻 · 219 播放

現在的兒童手錶等針對兒童或者學生的數碼類產品,都有相應的「百科」功能。所以,糖貓詞典筆也內置了「問百科」功能。

對於問百科這個功能,我們家老二的興趣貌似比老大更濃一些。或許,因為8歲的老大覺得自己已經知道的夠多了,而4歲的老二還處於對很多東西都很好奇但又有點懵懂的年齡。

糖貓問百科大問號的視頻 · 848 播放

詞典筆,我覺得不一定會像平板電腦一樣,成為每一個孩子的必備的數碼產品。但關於是不是需要給孩子買一款詞典筆,得看孩子學習的實際情況和父母能給到孩子陪伴和解決問題的時間。如果,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並且有時間和能力解決孩子學習英語中遇到的一些不認識的單詞或者翻譯句子等問題,完全沒必要買詞典筆。但是,如果父母比較忙,或者自己沒辦法解決孩子學習英語中遇到的生詞等問題,就可以考慮給孩子買一款詞典筆。

無論是孩子學習英語還是學習其他東西,家長的陪伴更多的是解決孩子遇到的學習相關的問題。但是,學習之外的陪伴,應該更重要。

我老婆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有什麼樣的的父親,就有什麼樣的兒子。

我自己不怎麼愛運動,各種球類運動都不擅長,只是偶爾打打羽毛球,但也打的很少。但是,為了讓老大能增加運動量,就得督促要帶著他打羽毛球,帶著他去跑步等。

作為兩個男娃的父親,我希望他們未來比我更有擔當,在各個方面都能做的不錯。作為一個平庸的父親,我現在能做的,除了讓他們吃飽穿好之外,就是多一點陪伴,時刻警醒自己,盡量做一個好的榜樣給他們。

搜狗糖貓teemo詞典筆 掃描翻譯電子辭典 離線翻譯點讀京東¥ 799.00去購買?


利益相關,兩娃他爹。

老大八歲,老二四歲。

要命的是,是倆兒子。

所以,你可以想像,要伺候好這倆怪獸,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一般情況下,只要不出差,我送老大去上學,我老婆送老二去幼兒園。但是,有時候,老二會心血來潮,點名讓我送他去幼兒園。

送老二去幼兒園的路上,他有時候會考我英語(每天看一些繪本學一些單詞,有一些動物或者水果類的單詞我自己還真不知道),很享受我我答不出來的樣子;有時候,他會問我切土豆的時候,土豆會不會疼之類的問題。我說土豆是植物,不會疼,他說,你又不是土豆,你怎麼知道。我說土豆會疼,他說,你傻了吧,土豆是植物,他怎麼會疼呢。

很多時候,感覺沒法和他正常交流了。但是,又非常喜歡和他一路走著一路陪他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或者說,我比較享受和他早上聊天的七八分鐘。

從我家到老大的小學,最多五百多米,走五六分鐘就可以到。

在這五六分鐘的路程中,有時候,他會和我聊一些歷史(他最近一年一直在看中國歷史相關的書),有時候會和我聊他的樂高計劃(家裡有不少小顆粒的樂高,對於樂高,他現在最大的興趣是根據自己的「設計」搭建他的dream house或者dream car),有時候會和我聊他們可愛的數學老師(貌似是一個剛畢業一兩年的老師)。

近半年來,覺得和老大溝通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壓力,這種壓力主要來自於他吸收的新知識越來越多,但是,有些新知識我真的不知道或者不懂。所以,我老婆經常說,如果想要更好的陪他成長,你就得做好不斷被他挑戰和不斷學習的準備。

最近他在看學而思的老師布置的繪本,有一章講的是中世紀歐洲的圓形穹頂的建築的設計和建造。其中,會有一些比較不常見的專業辭彙。我這種大學畢業而且平時工作中會用到英語的達人都不太能看懂,還在上二年級的他就更不懂了。

碰到不懂的單詞,在之前,老大有兩種解決的途徑。第一,問我或者他媽媽。第二,查平板電腦或者手機上的英語詞典。

對於老大不懂的單詞,我和他媽媽有時候也不太懂。所以,也是先查詞典然後再告訴他。或者有時我和他媽媽沒空時,他就智能設備上的英語詞典,查著查著單詞,有時會忘了自己的任務,打開遊戲玩起來。

我之前就在想,在孩子查單詞這個場景下,應該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近一年來,收到的一些數碼類的體驗產品都不是沖著我來的,而是沖著我家倆娃來的。對了,除了詞典筆,兒童手錶,投影儀,平板電腦等數碼產品之外,也有人和我溝通過紙尿褲的使用體驗。我說,我家倆娃早就不用紙尿褲了,對方說,您可以試試手感,是不是側漏等。我給我老婆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她說,可以考慮再生一個。

之前與糖貓合作過兒童手錶K1之後,可能小公關和搜狗都誤以為我是個母嬰圈的育兒小小V,所以,我有幸又成為了糖貓詞典筆的首批體驗用戶。下一次,我要和與我對接的小公關暗示下,我是一個橫跨母嬰圈和數碼圈的小小V,能不能體驗下羅老師給帶貨的S1錄音筆。

我目前和我家倆娃(主要是和老大)正在體驗的這款糖貓的詞典筆是這樣子的:

對於這款糖貓詞典筆的外觀,我們家四歲的老二的看法是,不可愛。我老婆的看法是,可以做的更漂亮一些。我這個鋼鐵直男的看法是,符合我的審美觀,但我對白色不太感冒,對太空灰或者深空灰之類的顏色一直情有獨鍾。我們家八歲的老大的看法是,還不錯。

畢竟,這是一款面對K12的詞典筆,得迎合他們對顏色的需求。所以,希望糖貓詞典筆之後的產品能在顏色上給用戶多一些選擇。

當然,詞典筆好用與否,不在外觀,主要還得看其內在的本領——各種功能怎麼樣。

糖貓這款詞典筆的功能比較多,除了查詞典之外,還有練口語,生詞本,歷史記錄,對話翻譯,錄重點,問百科等。

對於查詞典,如果是單個的單詞,糖貓詞典筆給出的結果和發音都沒有任何問題,準確率非常高。至少,通過我測試的十幾個單詞來看,全部都是準確的。

但是,如果多個單詞連在一起,特別是一些比較生僻的單片語合,更能考驗詞典筆的能力。

我試了下糖貓詞典筆對「Schneider electric」的翻譯,哈哈,竟然真的準確無誤的翻譯成了「施耐德電氣」,而不是施耐德電力或者其他的翻譯結果。所以,我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

vedio-01大問號的視頻 · 581 播放

然後,又試了試其他的多個單片語成的短語,效果還都不錯。

有時候,可能需要將一些單詞作為生詞存起來,以便以後查詢或者複習。所以,這款詞典筆也有「生詞」的功能。

詞典筆識別到單詞之後,點擊屏幕右上角的星星圖標,就可以輕鬆將需要存起來的單詞加入到生詞本中。

糖貓這款詞典筆還有一個「練口語」的功能,內置了一些用來練習口語的視頻。我自己看了看,這些視頻還不錯。但是,我老婆覺得美中不足的是,對於孩子而言,看視頻的話,屏幕可以再大一些。但是,她對這款詞典的「對話翻譯」功能卻誇讚不斷。

這款詞典筆支持63種語言的互相翻譯。所以,對於出國遊玩但對當地語言不熟悉的人而言,完全可以把這款詞典筆當成翻譯筆來用。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這款詞典筆的中英文對話翻譯的效果如何。

糖貓詞典對話翻譯大問號的視頻 · 219 播放

現在的兒童手錶等針對兒童或者學生的數碼類產品,都有相應的「百科」功能。所以,糖貓詞典筆也內置了「問百科」功能。

對於問百科這個功能,我們家老二的興趣貌似比老大更濃一些。或許,因為8歲的老大覺得自己已經知道的夠多了,而4歲的老二還處於對很多東西都很好奇但又有點懵懂的年齡。

糖貓問百科大問號的視頻 · 848 播放

詞典筆,我覺得不一定會像平板電腦一樣,成為每一個孩子的必備的數碼產品。但關於是不是需要給孩子買一款詞典筆,得看孩子學習的實際情況和父母能給到孩子陪伴和解決問題的時間。如果,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並且有時間和能力解決孩子學習英語中遇到的一些不認識的單詞或者翻譯句子等問題,完全沒必要買詞典筆。但是,如果父母比較忙,或者自己沒辦法解決孩子學習英語中遇到的生詞等問題,就可以考慮給孩子買一款詞典筆。

無論是孩子學習英語還是學習其他東西,家長的陪伴更多的是解決孩子遇到的學習相關的問題。但是,學習之外的陪伴,應該更重要。

我老婆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有什麼樣的的父親,就有什麼樣的兒子。

我自己不怎麼愛運動,各種球類運動都不擅長,只是偶爾打打羽毛球,但也打的很少。但是,為了讓老大能增加運動量,就得督促要帶著他打羽毛球,帶著他去跑步等。

作為兩個男娃的父親,我希望他們未來比我更有擔當,在各個方面都能做的不錯。作為一個平庸的父親,我現在能做的,除了讓他們吃飽穿好之外,就是多一點陪伴,時刻警醒自己,盡量做一個好的榜樣給他們。

搜狗糖貓teemo詞典筆 掃描翻譯電子辭典 離線翻譯點讀京東¥ 799.00去購買?


什麼影響?我告訴你有什麼影響。

贊同 @皮實妞 的回答,她已經在理論方面把這個事講清楚了,我想再補充一些實例。

作為爸爸,不陪幼小的孩子玩,不與孩子互動,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www.zhihu.com圖標

我小時候父母對我就比較漠視,物質上確實沒虧待過我,家裡雖窮但都盡量讓我吃飽。當時北京的牛奶還是憑票供應,一瓶根本不夠我喝,為了我能每天喝到牛奶,我父親會騎自行車到市裡比較寬鬆的地方再多搞一瓶回來,每天如此。

父母在物質方面真的對我很好,但是精神方面也確實對我很漠視,情況和你差不多,比如:我父親答應帶我去游泳,卻遲遲不兌現,問急了就大喝一聲,走!然後騎車帶我到遊樂園門口給我買了票,他自己坐在門口乾等,晚上散場再帶我回家。那個時代也沒手機可玩,寧可自己在外邊干坐幾個小時也不願意和我一起度過一個愉快的下午。

這是他們性格使然,我不能怪他們。而因此對我造成的影響也伴隨了我的一生,我就舉幾個小例子。

為了讓您對例子的情境有充分了解,每個例子的鋪墊可能有點多,但請盡量去了解。

最近的例子就在前天。

我的朋友很少,初中高中大學的同學早就沒有聯繫了,學生時代唯一這麼多年了還有聯繫的,只有5個人。

我們6人(算上我6個)真的很神,我們之間沒有任何職業、生活上的關聯,當年都不是一個專業的,愛好也半搭不搭的,大約每年見一兩次,大學畢業17年了,沒斷過。

朋友分地緣、血緣、業緣,就說是,要不然住鄰居、要不然沾親帶故、要不然有共同職業和愛好,否則成不了朋友,我們之間的共同點到底是啥呢?真的沒什麼具體的共同點,就是會扯淡,而且是太會扯淡。

扯淡能扯出花兒來,聚到一塊就是即興群口相聲大會,就因為這個我們跨越了地、血、業緣,多少年了仍然有聯繫。我們也試過合作些什麼事,結果都作鳥獸散,最後能在一起還是靠純扯淡,在我看來這是比一般友誼更獨特也更牢固的一個境界。

前天就是一次久違的聚會,除了一個哥做手術去了,其餘人都到齊了。

我不用坐班,所以下午早早地就到了平安里滿恆記,銅鍋涮肉,拿了個號,附近咖啡廳一坐,開始畫畫。

看我這麼詳細地敘述這麼平常的情節不要感到奇怪,記得我的前提,我真的沒啥朋友,為了朋友周五下午跑市中心,路邊蹲一下午,我樂意,也有歸屬感。這在我看來是很稀有的心情。

晚上大家都到了,開始扯,扯夠了吃飽了,換了個酒吧繼續扯,大家都很開心。

這是一種熟悉的、安全的感覺,不需要避諱,不需要鋪墊,不需要保留,我想每個人都體會過吧,就是那種讓人感到安心的關係,放鬆地相處。

酒過五味,盡興之後已經過了半夜12點,今天大家都沒開車,就在路邊叫滴滴。

最近一年車開得比較多,很久沒坐滴滴,我的會員等級下降,沒有快速通道了,只能幹等。

等了一會兒,兩個人在我前邊坐車走了,只剩下我和另外兩人,一問他們住的很近,準備一會兒騎共享單車回去。

重點來了,就在這時,我心裡湧起一股感覺——這兩個人在等我。

剛才五個人時,他們兩個等我們三個——等我們走了他們就可以騎小車兒回去了——大家說說笑笑還沒有感覺。

前兩個人一走,需要等的人只剩下我一個時,這個感覺就來了。

有人肯等我嗎?有人肯為了陪著我而花費自己的時間嗎?

我假裝沒事,還是繼續聊天,但心裡已經有了隱隱的不安。

看我叫的車已經排到第二位了,我就對他們說,你們先找小車兒吧,我這排隊快排到了。

於是哥倆一個往南,一個往北,去找共享單車,一時間把我一人留在路口。

我看看南邊,又看看北邊,那一瞬間,我覺得他們不會回來了。

我有什麼值得等的呢?誰會等我呢?

暫短地擔心了一會兒,哥倆都回來了,跨著小車兒繼續陪我等。

車來了,倆人才走。

回家一想這件事,也覺得不可思議。

一個成年人,37歲了,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夜晚,這都不夠當定心丸的,僅僅一個小情景就觸發了擔心被拋棄的心理,這是小時候受了多少委屈才能形成這麼脆弱的性格?

真沒多少委屈,只是小時候父母比較漠視我而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最開始只是一個小雪球,以後也會越滾越大。

再說兩個例子。

我另一個朋友,是我的同行,就叫他丁大師吧,認識有十年了,我們之間的友誼也是非常獨特的。因為我們之前是互相通過作品認識的——我喜歡他的作品,他也喜歡我的。

我一直覺得漫畫作者或者說創作者的友誼很容易建立,因為只要看看作品,這個人之前幾十年都在做什麼想什麼就全都知道了,可以省略很多世俗的寒暄。

有一年我應邀去他家鄉玩,在煙台,直接住丁大師家裡——煙台房子便宜,他有個自己的小複式。

這幾天也是四處逛四處吃,很愉快,他還特意帶我去他父母家吃了一次飯,並對他媽媽說,這位就是我常提起的ic老師。

第三天,丁大師叫了另一個朋友來一起玩桌游,他們都很喜歡玩桌游。

我們在寬敞的客廳,遊戲在愉快地進行中,第一局我輸了,丁大師說換一個吧,家裡還有很多桌游,說著就要起身去裡屋取新桌游。

我說,再玩一盤吧?丁大師看了我一眼,又看了另一位朋友一眼。

當另一個朋友和丁大師目光相對時,我心裡就湧起一個感覺——他們倆要把我扔在客廳,一起去裡屋玩新遊戲。

我的需求有人肯聽嗎?誰會在乎我的想法呢?

然後丁大師就坐下說,好,再來一盤!

理智地想,我這種念頭真的很荒唐,我也能感到它很荒唐,以至於表面上別人不會感覺到我有什麼心理活動——它會被我直接否定。

它一定要出現一下。

理智地想,非常欣賞我的老朋友,再三邀請我去他家鄉玩,我到了之後直接請進家裡,全天陪著我玩、聊天、一起畫畫,還在父母和朋友面前多次提到我,這麼好的朋友,可能無端地把我曬在那嗎?絕對不可能。

但那個想法就是要出現一下。

第三個例子。

我和另一個朋友合作漫畫,我們認識也有十年了,他就是孫渣老師。

不過相識的前幾年一直沒有合作機會,那時候大家都是小弱弱,孫渣老師比我們混得好多了,至少連載機會很多。

那時候大家微博粉絲都是一二百,孫渣老師戰鬥力4萬,我們畫個什麼破玩意兒都會找他幫轉,他也很樂意幫轉。

有時候去同人展,渣總在那賣書,看到我們來了,也會塞兩本給我們——其實大家關係很好。

但我心裡總覺得:人家願意理我嗎?我是不是很礙事?

後來14年底,渣總找我說,想接一個長篇連載,但是量比較大,問我能不能幫他做描線。

我說行,就沒把這事當回事。

半年後他又來了,說已經全部談好,可以開始做了,我這才知道他不是隨便說說。

往後的三年我們一直都在畫這個漫畫,就是《無敵勇者王》(民工勇者)。

每個月至少也有200格左右的量,還有大量的廣告分鏡的活,渣總也會丟給我做,以至於很多15年以後粉上孫渣老師的讀者都以為我的畫風就是他的畫風了。

我們平時除了工作不怎麼說話,也不在一個群里,但偶爾我心情受阻,情緒不好,他會鼓勵我,過年時也會發個幾千元的紅包,號稱年終獎。

就是這樣的合作關係,我從開始做的第一天,直到三年後的2018年年中,只要超過3天渣總沒聯繫我,我就會覺得他不用我了,找別人合作了,而且不會通知我。

這期間經歷過無數次被他肯定畫得不錯,以及多次感謝我幫了他大忙,都無濟於事,只要3天沒聯繫,就會那麼想。

「我可能做得並不好,人家可能已經找到更好的了,而且沒必要告訴我這件事,直接就走人了,反正也是朋友合作,也沒個合同啥的。」

當然同樣地,這樣的想法從理性上講很荒唐,我會假裝什麼都沒有,大家繼續合作。

隨便說了三個例子,如果您覺得它們夠小夠瑣碎的話,那就說明在更大更重要的事情上,我其實一直在經歷這些惡劣的心境。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我認為自己很卑微,不值一提,不配被人在乎,不配和人有親密關係,即使有也都是硬撐著的,我內心其實非常虛。

就是這個東西給我的學生生涯和社會生活帶來了無窮的麻煩,錯過了無數的機會、無數的關係,而且直到近年才被我意識到,並開始嘗試改變。

遇到該爭取利益的時候、該進取的時候,我就會縮,覺得自己不配,機會讓給別人。這也是近些年通過回憶分析出來的,當事時我並沒有具體的心理活動,只是不知不覺地滑下去,錯過各種各樣的人和機會。

所以你看,我一把年紀了,女朋友都找不到,親密關係中,人會把原生家庭習得的「生存本能」都暴露出來。我和父母一樣,對另一半也很好,會關心她生活得好不好,但其實內心對對方相當漠視。

組成了一個家庭,遇到需要頂住的時候,我往往也頂不住。認為自己不重要,低自尊,就不會為自己而戰,進而也不會為家庭而戰。

我不能為我們的家庭爭取利益,也把自己不當回事,那麼其實很在乎我的另一半一定會非常失望:「我那麼在乎你,你卻一點都不在乎自己,搞得我好像很蠢。」最後就是分開。

要說因此衍生出來的其它破玩意兒就更多了,比如走在路上誰咳嗽一聲,我第一反應就是對我有意見;誰突然笑一下,我就得看看是不是在笑我。同樣地,我表面上還要裝作什麼都沒發生。

我總是本能地在遇到的所有人面前強裝懂事,這個「懂事」不是說「討好別人」,而是要讓對方覺得我「什麼都懂,跟我交流沒有障礙」,不給別人嫌棄我的機會。遇到警察、保安、穿制服的人,就要表現得很明白事,不給對方添麻煩(其實誰愛管你啊)。

活得很累。

您可能會問,這都是不陪孩子玩搞出來的?我不敢說全部,也有非常強的相關,甚至導致我對養育後代都產生了恐懼心理——人生如此艱難,如果不能保證後代身心健康地長大,真不敢帶他來這個世界。

最後分享一個我之前的回答,也是說我和家裡人關係的,說得比較詳細。

成長過程中是什麼導致了孩子不願再跟家長溝通??

www.zhihu.com圖標

希望題主多陪陪自己的孩子,孩子是一張白紙,7歲之前父母以行動教給他的能力、塑成的性格,會伴他一生,與君共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