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應該就是頭陀行吧,這是佛教修行中的選修課,是專門針對從家庭優越沒有吃過苦的修行人的選修課。修頭陀就是要斷除對外界環境的依賴,去除因為環境不好而升起的嗔恨之心,以免因此影響修行。苦行在佛教修行中並不重要。


佛教就得苦行是誰說的?阿含經里,釋迦摩尼佛講他修行成佛的經歷,他跟著那些印度修行者進行過各種自我折磨式的苦行,不吃飯餓得不行了以後決定不能這麼下去,接受了牧羊女的羊奶。結果被他的侍從鄙視,五個侍者都離開了他。佛祖吃飽身體恢復後,在菩提樹下終於得道。

整個阿含經里,佛祖都不贊成當年流行的各種苦修方式。佛教反對縱慾,要求持戒,但也反對自我折磨,宣揚的是中道。

仁清法師:釋迦佛的教法 是要有吃苦的精神 不是自尋苦吃

  「殺父、殺母、殺阿羅漢」這個好理解。釋迦牟尼佛的叔父斛飯王有個兒子叫提婆達多。咱們已經提到過。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釋迦牟尼佛的父親叫凈飯王。他(釋迦牟尼佛)有個叔叔叫斛飯王。斛飯王有個兒子叫提婆達多。提婆達多,這是根據《佛本行集經》說,他自幼就嫉恨未成佛時的悉達多太子,結下了仇怨。悉達多就是佛陀出家成佛之前做太子時的名字。奉釋迦為師以後,他拜釋迦佛為師以後,就搞起分裂活動來了。拐走了,誘騙走了五百名比丘,另立僧團,並自稱大師,另立五法。居然說,他所立的五法比佛陀提出的八正道修行的層次還更高明,可以速得涅槃。

  他提出的五法是什麼呢?終生穿糞掃衣。糞掃衣就是我們說的百納衣。終生穿糞掃衣,百納衣怎麼來的呢?古代印度,人死了以後,就把人抬到一個相對固定的地方,有的就餵了鳥了,餵了狼了。叫屍陀林。屍陀林,就是在人死了之後,把他放在那個地方不管了,或者自然地爛了,或者餵了狼了,或者喂鳥了。火化的也少,埋葬的也不多。人死了的時候,裹屍體的布,就隨著風化了。有些修行人呢,為了降服自己的貪念,他的衣服怎麼來的?就是用這種布,裹屍體的布,一條一條的,一點一點的,他把它湊起來,通過針線縫起來,自己穿那個。就是自己破除對世間的一些貪慾。穿糞掃衣,也叫百納衣,是這麼來的。提婆達多呢,為了顯示他比釋迦佛還聰明,故意的提出了五種偽法律。偽法律也叫邪戒律。為什麼叫邪戒律呢?他跟釋迦佛的戒律是不一致的。為什麼不一致就叫邪戒律?釋迦佛的一切戒律不是故意的、故弄玄虛搞一些名堂,而是建立在因緣果報和慈悲平等的基礎上制定的戒律。我們如理如法的受釋迦佛的戒律和持釋迦佛的戒律,都有很大的功德,都有了脫的功德。那麼,其他人作的一些與了脫無關的所謂的戒律,稱為邪戒律。他們也是修行人必需遵守的類似我們說的法和律,就是一種規章制度、規則。所以說,跟釋迦佛的戒律不同的戒律,稱為偽法律,就是這個含義。

  說他提出了五法:終生穿糞掃衣。如果說這一條是成佛的因緣的話,那麼我們所有的出家人都要終生穿糞掃衣。因為出家人的意思,就是息滅貪嗔痴,勤修戒定慧。捨棄世間的貪慾、恩愛,然後走向出世間的修持。這是出家的行道人的一種規則、一種目的。那麼,出家人如果說終生穿糞掃衣是成就的一種因素的話,我們出家人都會穿那個,因為我們的目的在於了脫,不在乎所謂的衣服漂亮不漂亮。還有一條是終生乞食,終生乞食是指終生的托缽要飯,終生保持每天只吃一頓飯。釋迦佛在世的時候,有日中一食的先例,也有日中一食的行者,但不是說因為了脫,你必需日中一食。釋迦佛有一個戒律,說過午不食,他是有他的因果關係和他的了脫因素的,而不是說必需日中一食。有的人只是日中一食,那值得讚歎。但是有的人不能日中一食的話,他過午不食,也是在持釋迦佛的戒律。但是,提婆達多就制定了五種法,其中有一條是終生保持每天只吃一頓飯。終生不居屋室,露天打坐;不住房子,在露天打坐。以打坐為睡覺。

  頭陀行有類似的修法。頭陀行是一種苦行(xíng)(也叫苦行(Hèng))。但是釋迦佛的教法,是要有吃苦的精神,不是自尋苦吃。釋迦佛的教法,那種吃苦是精進帶來的苦。因為精進我們自認為的那種苦。那一種苦是了脫的正因,不是自討苦吃。如果說我們不住房子,每天晚上住在樹下打坐就算是睡覺了,提婆達多的戒律是這樣的,釋迦佛的戒律沒有這個。還有一個,終生不吃鹽,不吃葷腥,不吃葷腥是佛的戒律,他給加了個不吃鹽。那意思就是我比你的戒律還嚴格。他顯擺他要比佛的戒律嚴格、他要比佛聰明。他是顯擺。但是佛陀所制定的戒律,還是那話:是為了了脫,是建立在因緣果報和慈悲平等的基礎上的。那麼,提婆達多所制定的這些呢,他的發心就是為了搞僧團的分裂。前一段時間,我們看到網上有很多很多所謂的講經的講義,包括世間的善法,也拿來當作了佛教的東西。很多心靈雞湯也當作佛法了。那是不對的。所以,有的人吃飯怎麼吃呢?我見過有這麼一個人,濱州的,多年以前。他是紡織廠退休的。紡織廠退休的一個老工人。講到這了,我們講一講邪法律。他持邪法律。日中一食不算邪法律。但是把終生日中一食當作是佛的要求,那就成了邪法律了。如果有的人辟穀,辟穀七天、十幾天……。辟穀不是佛教要求的,但是你有那個能力可以,不吃飯可以。如果你進入了甚深的禪定狀態,十天半月沒有出定。沒有出定肯定是沒有吃飯,那個是可以的。因為你進入甚深的禪定,有那個水平。但並不是說,只有半月以上不吃飯才能夠了脫,那樣的話,就理解錯了。

  剛才講到濱州的一個老居士。修行好多年了。他呢,退休了。退休後天天在家打坐,天天在家誦經。到什麼程度呢?他一個月的生活費你們猜一下多少錢?很簡單。他一個月生活費多少錢?你們能不能猜出來?好多年以前。一個月的生活費兩元花不完,兩元還花不完。他在市裡住,下午到菜市場揀爛菜葉。把那個爛菜葉摘吧摘吧,能吃的,拿回來。拿回來幹什麼呢?不炒,不放鹽,生吃!他認為他修的好!但這不是釋迦戒律,不是釋迦教法。如果他長期這樣,那是個例!那對身體健康並不好。就這個意思。日中一食,而且是揀爛菜葉,不炒、不煎、不熬、不動鍋,就喝點涼水,水都不燒開。晚上絕不點燈,晚上在那裡打坐。白天誦經,晚上打坐不開燈。有時候那個收電費的問:「你們家沒人住嗎?電不跑字」。

  所以他認為修的好,認為他是在嚴持佛陀的戒律,這是錯會佛陀的戒律了。他,持的是一種偽法律。

  ——摘自《地獄與天堂》之地獄篇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佛教修行方法就是八正道。佛教沒有苦行。

世尊在入滅之前,告誡弟子,要以苦為師,以戒為師。你對佛法里苦刑可能有一些誤解,這裡苦刑不是叫你去自虐。主要有兩層含義:

1.不要貪圖物質的享受。你貪圖的東西越多,就越難以生出真正修行,離苦得樂的心。生活簡簡單單,慾望淡薄,不僅是最有利於修行的,而且也最有利於養生和長壽。慾望重而且也更容易造作惡業。貪慾重的果報就是死後墮餓鬼道。

2.有條件的,要多身體力行的多做有利於眾生,有利於社會的事。對內我們要認真的孝敬老人,把子女教育好,夫妻之間相互包容理解;對外我們要常懷利人之心,樂於向困難中的人伸出援手。在寺院做義工,護持三寶是苦行;在社會裡積极參加志願者,遵守社會公德。


苦行屬於受虐法。其實還有施虐法。經云:

寒山問習角:「世間有人忍我、讓我、避我、由我、耐我、敬我、不要理我,如何處置乎?」習角曰:「你只要謗他、欺他、辱他、笑他、輕他、賤他、騙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禪乃心中之禪,凈乃心中之凈,密乃心中之密。

佛教的法門數不勝數,太多太多了,禪凈密是比較熟悉的法門,無論哪一種法門都是針對我們的身心所開設。若無眾生的八萬四千煩惱,也無需佛門的八萬四千種法門,法門千千萬,有多少種類型的眾生,就會有多少種法門。佛教最高法門是法無定法,一切法皆是佛法。


很多很多,而且佛陀不贊成過度的苦行。我不能說出全部的修行方法,有顯宗修行方法,如數吸,參話頭,念佛,念經等。密宗修行方法,打坐念咒觀想等。
苦行一般都是外道的修法。普及一下常識。
佛自己提倡的是中道,即不提倡苦行。佛開始苦行六年,結果發現這個不能令人解脫。於是後來就放棄苦行接受牧女供養的牛乳,然後在菩提樹下悟道。佛教追求的是解脫,其他的禪定等等都是工具。對於初學者來說,還是先拜師跟著師父學習為好。
從來不是任何辦法教人解脫,唯有內在恆久的意願,這是解脫之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毗婆尸佛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如是念。一切世間皆入生死。自生自熟自滅自沒。而彼眾生於老死之上出世間道不如實知。即自觀察。何緣有此老死。如是正思惟觀察。得如實無間等起知。有生故有此老死。緣生故有老死。復正思惟。何緣故有此生。尋復正思惟。無間等起知。緣有故有生。尋復正思惟。何緣故有有。尋復正思惟。如實無間等起知。有取故有有。尋復正思惟。何緣故有取。尋復正思惟。如實無間等起觀察。取法味著顧念。緣觸愛所增長。當知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譬如緣油炷而然燈。彼時時增油治炷。彼燈常明。熾然不息。如前來嘆譬城譬廣說。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不提倡苦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