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各位能從整季來談,不要拘泥於成團結果


以下,純屬個人感受,勿撕勿懟。節目時間跨度長,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或有記憶偏差,如有冒犯,都是您對。

1??從兩靜姐談「傲慢的人早晚要栽跟頭」。

寧靜和伊能靜兩大靜姐,應該是30位姐姐里的「大咖」,這一點估計不光曉明這樣覺得,第一期就說兩靜姐是他的前輩是偶像,兩姐自己也是這麼覺得理所當然,伊能靜出場的時候,一見諸位姐姐就說:「大家不要把我們當德高望重的前輩」。嘿嘿,自我感覺德高望重的很。

倆靜姐都自帶著功成名就天生王者風範,進場之後,當然覺得自己是隊長,寧靜不用說,從開場秀就在琢磨自己的隊員,第一期的字幕很好玩,不斷彈出「靜選之女」之類的話,蔥花開始到最後一次選隊長,寧靜投了自己兩票,她這個我就是老大就是領導的自我認知是貫穿始終的。伊能靜一公選人也露出我可以去當隊長的信心,本來她選了和萬茜一組,並和萬茜說:「跟著你走。」萬茜也回她:「穩穩的」。但是她看到那一組叫什麼來著有當隊長的可能,就改變了選組。

伊能靜以前輩、導師、老媽子的心態當隊長,帶王智和王麗坤確實辛苦,但是這回沒有出彩也沒有撈著好,還被網友罵的狗血淋頭,而她辛苦帶的隊員,王智和王麗坤也完全沒有散發出個人的魅力,跌跌絆絆的好像沒有長大的孩子。但是伊能靜是一個十分敏感細膩的人,她栽了這個跟頭後,心態轉變的很快,傲慢自負之心從此收斂,慢慢開始承認自己很不足,別說教別人,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變的謙虛低調起來,到最後最後都有自知之明,不再選組,而要謙卑的被選了。

寧靜確實是個強大獨立的女人,用她自己的話評價應該是這娘們是個狠人。鮮亮的履歷,傲慢的態度,這姐不是不應該成團,是應該獨立成團。因為她是不會錯的,如果她錯了,那就是節目組的錯,是規則的錯,是你們的錯,本宮是不會錯的。這個「自以為是」的宮范兒不獨立成團,誰能HoLd住啊。

寧靜帶隊員,有人形容說是大國企,很貼切,經常開會統一思想,強調個人權威,我覺得看見類似的表情,是在董明珠的臉上。這樣的領導就是,我必須是一把手,而且你們必須聽我的,要不我來幹嘛來呢?有鋒芒且有攻擊性。這很好,如果在商場上戰場上都很好,但是,這是綜藝節目,30個姐姐,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要散發出獨立的光茫,而不是幾個衛星圍著恆星周轉啊!每個姐姐都是來提升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人氣,資源,都需要被看到啊!

我覺得寧靜在節目中的挫敗,不在成團夜,而在五公,集中表現在《蓮》,寧靜求勝欲太強,把這歌舞台做成了大雜燴;不是要把自己舞台做到最好,而是直接去破李斯組一隻手跳舞的「功」,這種決策混亂與過於功利,其他姐姐聽從多,發揮自己能動性少,而靜姐本人畢竟是專業演員,又不具秀導的能力,得分墊底情理之中。至於成團夜靜姐小組少個名額,最後發飆,不過是前期各種挫敗的積累,集中爆發罷了。

寧靜在成團夜的表現和成團後采里的彆扭,後采時對二組~她們穿團服,她們還是很有凝聚力,所以我很慫,乃至主動站的遠遠的,摟住郁可唯和孟佳等等樣子,不像48,像18歲的小女生鬧彆扭,不過是18歲的小女生這麼做可能讓人覺得可愛,48歲這麼做有點像撒潑。

2??從各個舞台表現談「優秀的團隊大體相似,不優秀的團隊各有各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第一季里最優秀的三個舞台是:蘭花草,大碗寬面,情人。

這三個演出團隊的共性是每個舞台都沒有所謂的「C」位,每個演出者都煥發出獨有的魅力,然後組合起來又非常和諧,這大概就是有「團魂」的演出吧。當每個參與者都忘我的參與,沉浸式的演出,團魂就有了,舞台就真正好看起來。

蘭花草是一公,沒有隊長,在三人小組裡,袁詠琳是優秀的全能擔當,阿朵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這個舞台是兩個王者帶一個青銅。阿朵本人是優秀的秀導,又大氣而善於溝通,寧靜沒有很彰顯她霸氣的一面,而是服從大局投入三人集體,專註演出,實踐證明,當大家都把節目當節目,而不是「權利的遊戲」,是可以乾的很出色的。

大碗和情人團隊不用說,大家有目共睹,整個團隊氛圍平等和諧,每個人歡脫而努力,誰不願意在這樣開心的環境里努力呢?即使再辛苦,得到尊重和激勵,辛苦也變得珍貴了吧。

反觀其他幾個隊,艾瑞巴蒂組被嘲諷為群魔亂舞,亂在姑奶奶們主意太多。萬茜和張雨綺當隊長有共性,倆人都夠努力的,想把事干好,但是也沒有那麼成功突出,我覺得和這倆人的先天條件有關,這倆本職都是演員,你硬要按人氣推領導,外行領導內行,她們倆趕鴨子上架,不是不努力,但也不是不痛苦,結果就沒有那麼高光。伊能靜當隊長那期前面說過了,她當隊長的心態就是以上率下,以老帶新,不過靜姐很快調整了心態和定位,這也令人欣賞。

一個團隊是否優秀,我認為取決定作用的是「平等和尊重」,尤其是隊長(領導)對隊員的平等對待和時刻尊重,說到底大家都是獨立人格的人,都有獨有的才華和光芒,就好像阿朵姐姐說的「唯一」,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唯一,團隊里有暫時的分工不同,崗位區別,從人格上並無高低之分,誰不是自己爸媽掌心的寶,誰不是自己愛人的心頭肉,誰不是自己孩子崇拜的偶像呢?

在平等和尊重這個基礎上「共同努力」,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潛力,這是最好的管理,最好的團隊。反之,試圖經常開會「教誨之、統一之」,都是泯滅人性的,必然走不遠。

3??從姐姐們的表現談「自信獨立、內心強大的女人自帶光芒」。

節目的淘汰自有規則,有幾個姐姐讓我很意難平,袁詠琳,阿朵,王霏霏,金晨,張含韻,這幾個姐姐我覺得都該成團啊!尤其是阿朵,舞台水平明顯高出一大截,直接上春晚也夠了啊,為啥早早淘汰了,哎,是這個舞台不夠高格,配不上朵姐吧。

另外陳松伶和鍾麗緹姐姐,雖然在節目中曇花一現,但我也很喜歡她們努力,活的真誠自然洒脫的樣子。陳松伶姐姐看起來是有點對舞台力不從心的樣子,但是這個姐姐真好的是大氣,從第一個登台為大家探路,到受傷還堅持演出,坦蕩離開,言行舉止沒有多少勝負心,完全沒有攻擊性,真的讓人覺得溫暖踏實。人工AI是不多話很努力的,這些女人真的讓人從不同角度,看到女性的努力和堅持,真正的「女性力量」。

節目里有幾個內心特彆強大的人,張雨綺,萬茜,這兩個女人,不管有多少風浪波折,我真心敬佩她們內心獨立和強大。

縱觀整個節目,最欣賞的是這兩個女人,不管遇到什麼質疑,比如初評,初評的時候,評委的評價真的很給姐姐們壓力,能做到看破評委也是人,不必把他們的評價奉為聖旨就是很不容易的事。但張雨綺的X牌,萬茜彈錯了等等,她們都會不受外界他人的影響,不會自我懷疑,而是堅定自我的判斷做自己,這很了不起。

成團夜張雨綺的成團宣言,有些令人心酸,但也是她的高光時刻,真是喜歡張雨綺一手舉起獎盃,自信洒脫的走向高台的背影,無論踩過多少荊棘,她都堅定的認為自己不僅風華絕代,而且可以繼續乘風破浪。

至於萬茜,她每次發言都不緊不慢,聲音穩定有磁性,這大概是演員的優勢?哎,她領獎後走向領獎台的背影也好美,這光背,不拔罐真可惜了!這姐姐乘風破浪倆月了,目前還在風雨顛簸中,但是我相信她可以坦蕩做自己,比如成團後采時,寧靜當場開撕,張雨綺努力打圓場,李斯嚇的當場要下跪(玩笑),萬茜基本看也不看寧靜,只是在嘴角保持一個若有若無的微笑,這個態度很值得學習,撕吧,撒潑吧,我根本不理你,您隨便。所以我說萬茜值得佩服就在這裡,最好的反擊不是出擊而是無視。

碼字不易,您都看到底了也不容易,客官點個讚唄。


寫在前面:

實話實說,作為一個25+、30-的年輕人,自己幾乎從來沒有如此認真地追過一個綜藝——提前有期待,專門開會員,日日盼更新,處處都關注,不僅不用倍速,還反覆回看節目。小時候專心學業,當年的超(快)女(男)沒看過比賽,現在工作繁忙,近年的創造營、青你、練習生等也從未追過,不過通過這些選秀出道了的藝人如果一直在娛樂圈發展,倒也是通過各種宣傳報道了解過,所以看第一期30位姐姐集結進行初舞台展示時,完全不認識、沒聽過名字的明星姐姐倒也真是一隻手就數得過來,這對有輕微臉盲症的我來說,實在是個利好;但如果說我對這些明星有多深了解,那還真沒有,有的我只聽說過名字,有的我只是認識這張臉,有的名字和臉都對得上可又說不出她的作品,當然了,那些就算名字、樣貌、作品都知道的,也只是停留在知道而已,畢竟,我不是個追星族。這樣講,倒不是為了表現自己多客觀,事實上,隨著節目的進展,姐姐們與氣場相合的隊友們合作得越來越緊密,而觀眾也在她們那裡看到了自己的內心,在內心裡有了自己選擇的偏好。

只是,當夏去秋來,回顧這一季「浪姐」時,我這樣一個路人,想從節目已有的呈現內容出發,談點自己的感想。

第一部分:當我們在談論「姐姐」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在上船之前,沒有人知道會駛向何方……

這檔名為「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綜藝節目自開播之日起,節目立意與價值就始終是討論的焦點,從百萬文案的誕生、主題曲的傳唱,到高開低走的批評,再到節目組瘋狂拉回口碑的努力,「讓30位30+的姐姐們自信歸位、勇敢出發」,「呈現追夢歷程、現實困境和平衡選擇」等等詞條和表述成為了它的標籤。但是,這些是從策劃節目的角度來看,如果換個角度,從這個節目的實際製作和呈現來看,我們又可以有怎樣的思考呢?

一、年份

據說浪姐的節目早在去年第四季度便已有所設想並開啟了嘉賓邀請的程序,預計於第二年春節之後開始錄製。但是偏偏遇到了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遇到了新冠疫情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整個國家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抗擊疫情這一件事情上,包括娛樂事業在內的其他事情都停下了腳步。抗疫不成功,一切都將不存。好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春暖花開之時,社會開始重啟了,一切慢慢恢復正軌,但這僅僅是我們國家,從國際社會上來看,直到今天形勢依然嚴峻複雜,而且並不知道這場戰爭的終點在哪裡。

從綜藝節目來說,我記得,在疫情剛剛緩解的時候,是一些歌手、音樂人開始在線上開音樂會,用這樣的方式延續事業同時鼓舞人心、貢獻自己的社會價值,後來漸漸有了一些遠程真人秀或者無觀眾的現場錄製綜藝,再到大部分地區解禁以後,生活類慢綜藝的開播。在將近半年的時間裡,熱鬧的綜藝節目是少有的,然後,「浪姐」終於起航了。

可能很多人疑惑,為何要從疫情開始講起?事實上,恰恰是突發事件帶給「浪姐」更多的不確定性以及更多的可能性。疫情之下,平時忙於趕各種通告的明星也有時間陪伴家人了,而相對工作機會不多的藝人甚至發愁是不是接下來只能賦閑了,疫情緩解後,娛樂圈全面復工復產也晚於其他一些行業。從這個角度上講,這個節目的準備節奏也變了,戰線拉長了,而嘉賓也悄然發生了變化。不是行業中人,更不認識任何這個節目的相關人士,但是可以揣測,全球疫情還在蔓延,國外的秀、紅毯也都取消了,明星也基本不會隨便出入國門了,是不是恰恰是這個時間裡,以前不能來的嘉賓可以來了?以前談好的嘉賓可能來不了了?在面對同類型嘉賓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誰上誰下的挑選?當然,疫情也會潛移默化改變所有人的心理,當然具體影響到了誰誰誰、怎麼影響的、結果是什麼也講不清……反正最後,我們看到了節目呈現的30位姐姐。

二、行業

我的專業與工作離這個行業甚遠,但是我們所有人都是這個行業的觀眾,我們總會或多或少以路人的視角在旁觀。我個人觀察到的分兩方面。

首先,分工的細化與形式的綜合。娛樂在往豐富性和多樣化發展的過程中,很明顯的特徵之一是,現在雖然仍然會籠統地講,唱歌類、跳舞類、語言類節目,而且也的確仍然有外延相對較多的王牌節目,但是更吸引眼球的早已不是簡單的唱歌、跳舞、小品、相聲等,而是改變為說唱、樂隊、街舞、脫口秀……這就是這個行業更細的工種分化。而與之並不矛盾的是,呈現形式的更加綜合。現在絕不僅僅是歌詞朗朗上口、旋律動人或者舞姿曼妙就可以贏得喝彩的時候了,服化道怎麼安排,舞台怎麼呈現,互動怎麼展開等等,這一系列都成了評判的因素。包括 「男團」、「女團」開始盛行,想必也是有更多人更多種排列組合的可能性因素吧。

其次,准入門檻的降低和專業水平的提高。現今,好像隨便什麼人在哪個平台有點名氣就都成了藝人,有的開始在一些視頻直播,成了網紅,後來就開始唱歌跳舞拍戲了,有的純粹素人因為一些什麼節目就出道了,儘管成團即巔峰,後來糊得不知有其人,但也並不影響藝人的標籤。以前是有作品被大家知道,現在是被人知道(流量)然後有作品。藝人越來越多,雖然大部分廣大群眾也不認識。而與之並不矛盾的是,明星想做到路人皆知、深入人心卻越發難了。比較欣賞知乎用戶Red Vintage在評價第十期節目時的回答,不說分市場蛋糕和資源集聚的事,但至少,她的回答里告訴我們,想要在這個行業里行穩致遠,必須保持努力和敬業、不斷提高綜合能力,「優質藝人來身負流量」,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應該是這個行業的進步。

三、女性

節目為什麼選擇的嘉賓是女性而非男性?很多人脫口而出的答案是,因為社會開始更加關注女性的現實困境巴拉巴拉。對嗎?對,也不對。有時候我們光顧著講更高的價值定位了,而忽視了更簡單的考量。首先,現在有不少綜藝主打的都是男嘉賓,女嘉賓是點綴,所以做「姐姐」的創新性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似乎「浪姐」還真是個挺原創的節目,不像其他節目向國外買版權、改編甚至涉嫌抄襲,聽說最近鄰國倒是想做一檔類似的姐姐節目。其次,在「男團」、「女團」這樣的團體真人秀中,成熟女性之間的張力要比成熟男性之間的張力強,能夠呈現出更多的可能性。我個人總有種感覺,男性之間的友誼好像挺穩定,可是不具有想像力,好的特單一,女性之間的友誼有時候「塑料」有時候「鋼鐵」,好的特豐富。開播前不是大家都等著看互相撕逼嗎?雖然最後沒有。而且即便沒有撕逼,姐姐們之間的互動也是極為精彩和多元的。但是,你看「披荊斬棘的哥哥」只是提出個概念,就不被看好。再說了,姐姐們都這麼好看,多養眼。

四、這30位姐姐

這部分本來想揉進去寫,想想還是單拎出來吧。一季「浪姐」只有30位,相比龐大的女藝人群體來說,實在是滄海一粟,可是每個人又是各不相同的,身份不太一樣,年齡更是從三十歲跨越到五十多歲,足足是兩代人了。有人說她們是想來翻紅,這個帽子蓋得還真錯了,這裡有的早就紅透了,有的正當紅,有的即將紅,即便有的真是小透明,我們也得先講明白兩點:一是明星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和普通人不能比的,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所以接這個綜藝節目是為了賺錢,但也不缺這倆錢;二是現在綜藝節目這麼多,每年也就火那麼一兩個,來之前她們不會預想這個節目不錯,但也不會把因此而紅當成理所當然。作為藝人,她們需要流量、關注、市場,否則也就失去了這個身份的意義,成為了一個庸常的「有錢人」,所以會來,但來之前就考慮太多會發生什麼也不現實。

第二部分:當我們在談論「乘風破浪」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上船後,沒有人會知道遇到什麼……

如果沒有了「乘風破浪」這個定語,似乎30歲以上的姐姐這個概念也就只是個性別和年齡劃分了。但恰恰是這個定語,規定了她們要做的事情和我們可以看到的東西。毫無疑問,這個節目里姐姐們確實是來渡劫的,哦不,乘風破浪的。給他們風浪的人很多,社會的大環境,30位姐姐的小環境,節目組的折磨,還有場內場外「浪花」的苛求。主題曲《無價之姐》裡面還寫了個詞叫「弄潮搏浪」,不過在我看來,「乘風破浪」和「弄潮搏浪」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不是一個量級,前者是應對風浪的勇氣和行動,後者則是掌握了風浪的起落來去。如果按照這個解釋,姐姐們或者所有女性也只能努力做到前者了,實際上也如此。(此處點到為止)

一、得有無限可能的業務能力。

女性不容易,就不容易在,得做到特別優秀才能脫穎而出。

前面講行業的時候講到了對專業水平的更高要求,姐姐這檔節目體現對這點體現得是淋漓盡致。因為是姐姐,因為是已經出道、有了自己標籤的藝人,所以不可能再以未出道的素人小妹妹的標準來要求她們。而事實上,姐姐也確實比妹妹做得更出色。這個綜藝採用了比賽的形式,是有排名、投票和淘汰的,姐姐們拼盡全力,不敢有任何懈怠,她們的努力、堅持、敬業貫穿始終。而僅有態度是不夠的,得有能力,就算起點低也得通過勤學苦練迎頭趕上,能力不行的就真的離開了。初舞台時候的「X牌」一下子讓「無限可能」成為了這個節目的關鍵詞之一,而且姐姐們也把「無限可能」這個詞當作了自己的座右銘。以前我們講某某某是演員,是歌手,而現在,我們要求藝人一專多能,得會演會唱會跳有綜藝感會說相聲(哈哈)。好多姐姐把這個節目看成是業務集訓班,去訓練就是去上學,四個月下來,留到最後的姐姐們眼見著瘦脫了相,各項業務能力也增長了好多。

二、得有處理好幾種關係的心態

1.人氣與實力。「浪姐」是最現實的修羅場,在人氣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評判標準的情況下,這30位姐姐的「地位」本來就「不平等「——出道時間長的比出道時間短的知名度高;演員的知名度更高,而歌手等其他藝人能夠被很多人知曉的概率相對少——或許工作不少,但被看到得少,更何況個別主要做幕後。實力嘛,有標準,但又沒有唯一標準,所以這個節目過程中,姐姐們也在人氣與實力之間左右搖擺。先不說節目組的操作,不過「觀眾喜愛度」這個事情還是個謎,最後姐姐們都知道了是玩人氣。

2.舞台與投票。以往的演出只需要對舞台負責,但「浪姐「的演出需要500位浪花現場投票。當然了,還是暫且擱置舞台那艘怪異的大船和兩側啥也看不太清楚的觀眾,單說舞台設想與投票結果的差異,前兩公可是讓不少姐姐吃了苦頭,後來大家聰明了起來,都開始用最炸的場子換取安全,雖然不全都應驗了,可是差異不大。電視機前的觀眾為那些質量也很高的舞台鳴不平,但也無法扭轉現場投票的結果。

3.紅與「黑」。隨著節目開播,姐姐們是真的火了,身價漲了、代言多了、流量來了,可是個人的爭議甚至非議也來了,誰讓這個節目不只是表演節目,而是從訓練、生活、採訪到宣布結果、選擇隊長、選擇隊員、選擇歌曲,全過程呈現,姐姐們也不知道自己被怎麼剪輯、怎麼拼接,更不知道吃瓜群眾們是如何「列文虎克」地解讀與分析自己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甚至有的就是故意歪曲。姐姐們面對這些東西有時也會手足無措,心情會隨輿論起伏,有時候回應得不好反而招惹更多非議。其實,看得多了,才能不那麼偏聽偏信——姐姐們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節目,在面對很多情況時的反應都是真實的,邏輯是自洽的,我們要懷著善意去看待她們。

4.資源與風險。姐姐們在這個節目火了,邀約和工作機會越來越多,資源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這對需要曝光度的明星來講,絕對是必要的。但是機遇越高,風險越高。不僅僅是隨著歌舞難度的提升、姐姐們在完成各種高超技巧的時候身體需要承受的壓力,還有在其他工作過程中需要面對的各種挑戰,眾所周知的是,有好幾位姐姐都受了傷,甚至是不算輕的「小意外」。不是這個節目有毒,是客觀的結果。

三、得一定程度上進行個人價值觀的重塑

30位姐姐都是自己的女王,都在這個行業里頗具分量,這點毋庸置疑。不過相比舞台本身,節目的亮點更多來自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碰撞。同吃同住同訓練的過程中,姐姐們既在與不同的人合作,也在互動中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與他人。為什麼許多姐姐都會寫下小作文,除了工作需要之外,一定有真情實感,有的姐姐還強調過,這個節目給自己帶來的巨大的改變,在其他人的身上學習到了很多東西,這段經歷的重要性云云。節目里那些相互講出的「金句」,除了影響觀眾,首先感染的是彼時彼地親耳聽到彼此。我們還看到了姐姐們的相互欣賞,因為節目結成的真摯友誼,讓擁有了她們人生中新的財富。

第三部分:當我們在談論「乘風破浪的姐姐」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船在航行,有人想上岸,有人要下船。可是它不靠岸,它要海葬。

現在的觀眾向來挑剔,節目越紅,節目組就被狙得越狠,「浪姐」絕對如此。路人立場,不是想主動給節目組辯護什麼,但也的確覺得有些指摘未免有點過分了。

一、關於節目初心

節目組自己給自己戴了頂高大上的帽子,這無可厚非,誰不得往好里宣傳呢?最開始搞得也確實可以,主要是靠姐姐們撐起來的。但是觀眾接受了節目組的價值觀,開始用這頂高帽子去套,結果發現越來越偏,或者從是走向非,於是謾罵開始了,說節目組的初心改了、丟了、沒了。但是我們也必須明白,綜藝的根本是娛樂,社會價值是一種附加其上的嚮往和追求,而非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不能苛求娛樂承載過多的使命。這檔節目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價值,關注30歲以上女性的價值已然應該被讚賞。這個節目的時長已經算是相當可以了,但無奈展示得還是太有限,連所有內容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就連姐姐們都有微詞。有時候也是剪輯的鍋,因為怕被說有的不敢剪,但剪出來的沒準更會被罵,再怎麼小心謹慎,這個度也拿捏不準。不過,專業的節目製作有它們的各種規範與要求,絕不是我等普通路人能夠隨意置喙的,在我看來,怎麼吐槽節目組是觀眾的自由,但只要這個節目組沒有原則性、底線性問題(肯定不會有,否則根本看不到),這種批評也只是娛樂的一部分。

相比其他那些真的「男團」、「女團」選秀節目,這個節目的觀眾群體更廣泛,雖然主力是30歲上下的女性,但還是網羅了更多的男性以及不在這個年齡範圍里的女性。蘿蔔青菜該有所愛吧,即便粉絲流量體現不出,路人基礎還是豐厚的。至少,更多人開始接受團的審美,評判節目的好壞也從單純的歌曲是否好聽,開始轉變為欣賞整體。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什麼都要,雖然舞台上的《蘭花草》是我永遠的心頭好,但我也願意為《大碗寬面》的任何綜藝買單。

二、關於比賽規則

每一輪比賽的規則變來變去,讓姐姐們自己都搞不懂。姐姐們有話語權去提出自己的方案,節目組可能會採納;而由於節目是邊拍邊播,節目組一定也是隨著外在評價的改變而改變,好不好先不說,但這是流動的。感覺設計一套更完整、更「公平」的賽制似乎成了一種「政治正確」,就像政治哲學會把追求「正義」當成最高善一樣。可是,真實的場景下,制度設計不可能完美無缺。B站有些相對專業的up主也會提出自己的想法,聽上去的確比現有節目的合理,可是是否真的能落地呢?一個更好的idea未必能形成更好的project,而設計與執行之間又永遠存在落差。500個浪花的投票來決定留還是走,或許是有些諷刺,不過除了疫情防控需要(前後呼應了),它也是人間真實的體現——評價我們的人永遠都是相對無知而有限的,不是嗎?此外,有時候又不得不承認,恰恰是這種不完美也創造了許多美好,比如一些環節設置最大程度彰顯了姐姐們的人生智慧與人格魅力。當然,不論是節目還是整個社會,不斷變革才是符合發展要求的,哪怕有些變革是向更好的方向完善,有的是失敗的試錯機會。

三、關於節目未來

第一季還在進行中,同類型節目也想上線了,下一季設想也提上了議程。隨著這一季的完結,心情也逐漸恢復了平靜。以後是否還會這麼投入地關注它的第二季,我是猶豫的。於我個人而言,真情實感追了三個月的「浪姐」不是選秀,是個真人秀。我珍惜所有綜藝節目的第一季,就像初戀為什麼總讓人念念不忘,那種青澀、稚嫩、怯懦、試探乃至混亂才是最珍貴的。試想一下,第一季的樣板有了,有些套路固定了,哪怕舞台更炫酷了,歌舞難度更高了,可是精彩程度就一定更高嗎?比如,第二季姐姐們的初舞台的呈現是不是就不那麼可愛了?是不是選隊長選隊員就完全成了結果導向?是不是姐姐們會過早地破解遊戲規則?

不敢想,也不想想了。最後,真的希望姐姐們不是夏日限定,是來日方長。

後記:

這篇文章起草於六公播出之後,但是在看完成團夜直播後,只能陷入深深的困惑。罷了,船終於靠岸,浮華落幕,可是新的航線再次展現,你,我,她們,又將駛向何方?


怎麼看呢,雖然也想說高開低走,可是想想這可能是最好的一季,後面的期可能不如這個。

這一期在探索期,姐姐不懂套路,節目組不懂套路,觀眾也不懂。於是,不是首選姐姐們的大碗寬面意外爆火。於是,本來姐姐已經發現熱門都是快歌以後,還有了逆襲反套路的這是因為我們能感受到疼痛。於是,萬茜意外的車禍後,情人組拍出了一二樓兩層同時演出的情人,讓這首歌都出圈了。

這一期的賽制迷惑,可就是迷惑賽制下,有了能讓觀眾共情的畫面。袁詠琳因為知道靠投票淘汰姐姐,覺得自己是小透明哭了。阿朵安慰她,和袁詠琳後采說自己再堅持一次就換個方式從事音樂的時候,我哭的稀里嘩啦,決定看下來這個節目。袁詠琳當隊長,或許是為了這種賽制下能給自己多一個展示機會,卻在面對資歷深姐姐隊員害怕承擔不了重擔,阿朵一句這是你的功課,足夠美好。袁詠琳淘汰時,李斯讓她穿著高跟鞋走出去,自己幫她提拖鞋,可能真的劇本也寫不出來。孟佳一公開始就是盤腿的坐姿,隨性還有些小孩子。她二公當隊長,也是為了多一個展示機會吧,結果被迫只能在慢歌中選擇。她的桑桑的,卻又會積極改善節目的感覺,像極了穿著大人衣服的孩子,讓人心疼憐愛。金晨給她蓋上的衣服,張含韻那句不哭的孩子需要被心疼,大概是編劇也想不到的台詞。想到孟佳的隊長被破賽制帶到了第三期,在選歌沒有優勢情況下,安慰著一眾姐姐,像是個強裝大人的小朋友。也是那一期,王霏霏因為孟佳走,哭的不能自已,這種惺惺相惜的感情絕對不塑料。

我不知道以後的第N季里,在經紀團隊反覆看往期找套路和規律以後,還有沒有渾然天成的搞笑。還有沒有張雨綺拿了X牌還能自得其樂的場景,還有沒有沈夢辰摔倒就會自嘲的畫面,還有沒有一聽其他姐姐講故事就感動的哭的海陸,還有沒有李斯吃了萬茜泡芙噴了一腿的搞笑,還有沒有一開始不肯整齊劃一後來真香的寧靜。

這個節目前半部分有很多不合理剪輯,可是後半部分的過於和睦,也是受到各路經紀人和廣告方的壓力吧。於是少了職場pua、如何任務分配(歌詞表演分配)、如何選隊換隊等方面探討。不曉得以後N季,姐姐和廣告商簽約時候,會不會直接給節目組布置剪輯的要求,那麼就更沒意思了吧。

其實,這個節目本就配不上成熟女性的節目。第一期三個評委打分,前幾名都是30出頭的,這等於告訴觀眾,即使是沒了20多女性比賽,40以上的還是比不過30的。只不過40的阿朵格外給力,有了緣分一道橋,只不過寧靜恰好能撐的起若干期的隊長罷了。這個節目本來也就是流水線的演出。只不過姐姐們格外較真才有了後來質量。王霏霏說過,姐姐們會對舞美、燈光等等的要求,這些專業要求恰恰是後來青春女團沒有的高品質。朱婧汐微博說過,萬茜一次次磨已經設計好舞台節目組終於爭取下來了節目最後的朱婧汐想的文案。這也鋪墊了後來複活賽玫瑰少年的開場的文案,讓我聽歌從頭哭到尾。這個節目也給姐姐們提供20+統一的服裝,只不過恰好有剪刀手黃齡,才有了多樣化的美。

創意,是姐姐們探索出來的。搞笑,是姐姐們不熟悉節目,無意中碰撞的溫情,是姐姐們共同披荊斬棘中不自覺流露的。這一季期後半段都多了套路,那麼這一季以後,不知道還有沒有這麼自然的真人秀感覺。另外,就沖這個節目走了莫名其妙的粉圈投票,拋棄了成熟女性的觀眾群體,非常不看好,以後了。


1:立意很高,創意很好,弄得我這個不看內娛也不看綜藝的人也追了起來

2:但是開始搞之前並沒有想清楚自己到底要搞個什麼東西出來,又有各方力量牽扯,導致時不時要臨時調整劇本和比賽機制,弄出很多槽點

3:還是謝謝它給了很多姐姐被看到的機會,也給了我了解很多寶藏可愛姐姐的機會,但是請記住是因為這些姐姐本身好而不是節目做得好

4:騷操作太多了,水票能不能也稍微做做面子功夫水的體面一點?第二季不會再看了,除非能同時請到周迅和范曉萱

5:不要搞男性版,不要搞男性版,不要搞男性版,男的請不要來吸血


高開低走。好多自媒體給的評價。我很同意。

弄了個百萬開頭,整了個一地雞毛的結局。

每個姐姐都被消費了。雖然有合同劇本這回事,但這樣的結局顯然是簽合同的時候大家都沒想到的。

我們確實看到了姐姐們的努力和舞台,良心說,很驚喜。雖然水平參差不齊,但已經比想像中的好很多了。

節目剪輯一定是有劇本的。衝突對峙也出現了。大型撕逼現場在成團夜也沒有缺席了。

基本上每個小姐姐都紅黑紅黑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關注。感覺本質上就是一大型資本角逐場。贏的人一舉承擔了所有的大型火力炮轟,輸的人也賺了一些商代和關注度。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同時也付出了代價。

我不說姐姐們不好,確實是jmz不好,你做了個看似高大上的節目把人忽悠來,訴說所謂的30+女性力量,結果最後變成資本名利場。你的百萬PPT開頭就是一個笑話,結局和30+的女性力量有半毛錢關係嗎?難道只是小雨的成團宣言給你拔高節目立意?去掩蓋你資本運作的本質?

整個節目里,所有的姐姐們真的都是乘風破浪,然而你又不把她們怎麼完成舞台的過程放出來給大家看,我想看到的是姐姐們的創意,怎麼討論舞台和音樂,怎麼和jmz溝通協調,不是只看她們練習的一個個瘦的不成樣子,滿臉疲憊而已。你是把她們送進去改造,不是讓人家展示自己真正的魅力。選的歌曲都是按照韓團標準,迎合所謂的市場大眾,你能不能做一個像《聲入人心》一樣的節目來提升一下觀眾的審美?好的東西一定會有人看見的,憑你馬桶台的宣傳實力加上小姐姐們的話題度,完全可以做成品牌項目。結果呢?你把不公平做的赤果果,讓人怎麼能接受?

不要再有第二季了,如果還是不改這種噁心人的規則和審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