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可以標明工作年限~


謝邀,10年前端,優勢自己總結幾點,希望能幫助到一些人。

領域經驗:

行業經驗還算豐富,做過社區,圖片,IM,hybrid,電商,新聞,視頻,數據平台,SDK,各種工程化工具,所以上手各種業務項目都不發怵。

技術優勢和劣勢:

只說優勢有點過分了,我先說說劣勢,業務代碼寫的不多了所以可能對實際產品需求的實現不敏感導致真的性價比不如4,5年的前端,但是代碼質量可以保證不掉隊,救火沒問題。對框架無要求,是js寫的我都能看懂。

優勢在於可以幫業務人員快速定位和理順一些需求邏輯和實現思路,幫大家提高代碼的設計感,有後端服務開發經驗,和運維後端人員交流合作無障礙,和客戶端的團隊交流也沒有技術瓶頸,領會能力強,喜歡和善於交流。

還有一個優勢,就是遇到問題不服軟的精神,能做攻關項目,善於做超前的技術改造和自研的技術方案。

綜合能力相關的:

有帶團隊經驗,4-5人,10-15人,15-50人的team都帶過且都超過1年,也帶過後端team,能總結和給team要資源,能處理上下級關係,有實際真正的開發團隊管理經驗。給hc,可以快速從零建立一個專業的前端team,因為經歷過多次,知道什麼階段做什麼事。

技術方案能拍版,敢於決策,可以對決策負責。

非常強的自驅力和責任感。(不是很虛的那種,和我一起工作過的人都知道,無論何時,對方找我我都能基本秒回,無論我在哪什麼時間,並且能協調和處理好問題)簡單來說就是靠譜和可信任。

缺點也說說吧,對新技術的了解和研究不如一些年輕人,因為自身精力以及業務是否需要,我更多是按需學習。編譯原理,演算法能力一般,不是科班出身,路子有時候比較野一點。

重感情,管理的時候唱不下去黑臉。

個人覺得最大的一個優勢是敢於和有能力把技術方案做落地吧,這個在幾個公司和部門都有實際案例,在大公司也比較難。

差不多這樣吧,還有在社區混了個臉熟。


六年開發經驗,三年在阿里工作經驗。

我個人認為自己最大的優勢是業務分析能力,其次是技術能力。說實話,我的技術並不是最好的。但我可以全鏈路分析業務,看到重點,並且利用自己的技術經驗做出比較好的選型和方案。因為前端處於一個中間地帶,面向實際消費者,需要跟產品、設計、後端、測試打交道,如果都熟悉一些可以更好的看清大圖做出更合理的方案設計並落地。具體 case 可以看我之前的回答以及我的專欄文章,不再贅述。

再多說一點見解,業務能力我認為是對程序員做重要的能力。畢竟業務才能賺錢,需要想辦法利用自己的技術能力彌補別人的短板促進業務發展。技術是好學的,但如果僅僅專註技術本身沒法落地業務產生價值,即便是再高的技術其實價值也不算大。然後就是項目管理和團隊管理能力,一個人可以跑的很快,一群人才能走的更遠,這個道理應該很簡單了。最後是技術能力,但是這個很容易被淘汰,年輕人學習能力強多了,腦子不笨都可以學會,而且前端技術換代速度超快的,千萬不能止步這裡啊。


工作9年(實習一年),大前端現在的範圍已經很廣了,從軟到硬,從 web 到 app 到部分的服務端,如果真的可以在這些領域紮下根,相比傳統的服務端優勢反而明顯,如下:

服務端的那些領域能力,我們也在慢慢涉及,雖然行業積累差得好遠,但是做做普通web應用的架構和開發還是問題不大,時間長了別人不會單純的把你看做前端,大家都是 web 開發。

前端的領域門檻越來越高了,現在 java 開發來看前端的這些概念,腦子會冒星,以前一個 html css 就搞的人頭疼,現在這麼多框架這麼多模式,還有這麼多設備和端,真的是個很高的壁壘,這值得換取團隊對你的強需求和信任。

大前端的邊界,現在往硬的走有各種智慧硬體(IoT),往傳統設備上走有 機頂盒、pos 機,往桌面走有 electron,往手機上走有 各種混合開發技術、小程序。這些都是我們可以玩的邊界,而服務端,職責邊界就不含這些,技術棧更是千差萬別,這些都是前輩們為你們打下的江山

不過這些都需要有廣泛的技術棧和紮實的基本功,江山是有的,能不能佔一席之地還是要看自己的修為。


工作近 5 年(ThoughtWorks 5.5 年經驗,0.5 年實習)。

我的優勢大概就是持久(手動滑稽),不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 xx 上。

其實主要是:持續性地練習、總結和改進,我相信我可以讓一切變好。

技術能力、業務能力、溝通能力、架構能力,風險管理,編碼技能,管理能力等技能,無一不是通過練習、總結和改進就能提高的。對於這些技能而言,我覺得最簡單的相關的技法就是買書,看書,練習,輸出——比如文章、演講、書籍。國內的書對於程序員來說,真的已經很便宜了——少買個鍵盤,就有一打了。

如最近我正在策劃一本 Tech Lead 相關的電子書,因為我是一個 Tech Lead(在 ThoughtWorks 里,Tech Lead 是一個角色,不是真實的崗位,而是一個技術背鍋俠。對應的管理工作,是由項目經理承擔。Tech Lead 主內,PM 主外)。所以,在這之前,我已經從 http://Amazon.cn(可惜要關了) 上尋找相關的好評書籍——架構設計、軟體流程、代碼管理、軟體質量、溝通等,然後在項目上練習,再總結出自己的練習經驗。

那些關於技術,相關的總結可以見:https://github.com/phodal/summary 。

當前我掌握的三大優勢是:編程、寫作和設計,哈哈。


當我從 」山溝溝「 里出來,成為村裡僅有的幾名大學生(西安文理學院),我就發現我的起跑線,落後了人家很遠,很遠,很遠。哪怕是現在,也仍然是如此。所以,我並不怕再落後上個幾年——畢竟人生是一場長跑,而不是一時性起。輸了那麼多,還有什麼怕的。

意識到這個差距之後,我倒是能沉得下心來,去規劃一些想做的事情,去長期的做一些事情。為了這些喜歡的事情,我放棄了更好的報酬、職位,選擇了現在這份工作——靠自己買房還很遙遠。畢竟,我年輕,我有時間,可以變得更好。所以,我會以年為單位去做一些事情,以月為單位去做一些事情,以星期單位去做一些事情。

而以更長的年限為單位,我會有更長遠的規劃。

比如:我正在執行寫作方面的第二個五年計劃。Part 1,在 GitHub 上寫作一本技術書籍——對於考兩次英語四級沒考過的人,這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為了執行這個計劃,我:

  1. 『免費』為 Packt 審閱一些技術書籍,以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2. 兩年前,通過創建 玩點什麼 來翻譯文章,以提升語言轉換的能力。
  3. 在我的一些 GitHub 項目上,提供雙語版本。
  4. 合作翻譯了兩本英語技術書籍。

對,就是要下這麼大一盤棋。


補充一下練習,給大家參考

編程

以年為單位,我會做一些編程上的規劃,工作前三年目標是每日提交 GitHub。結果,我成了 GitHub 上的 」大 V「:

對應的練習計劃有:

  • 創輪子
  • 閱讀開源軟體代碼,再造個精簡的輪子
  • 練習 TDD、重構、測試、代碼規範等
  • 練習架構

去年和今年的目標都是做一些日常用的工具,產出的工具有:

  • Code。分享代碼的小程序
  • Phodit。Markdown 編輯器
  • 各種小工具。諸如於 TLA,新項目檢查清單 等。

於是,我總結出了大量相關的文章,還有一種 GitHub 漫遊指南。

博客

以星期為單位,每周我會寫上一二篇技術文章——可以在我的博客(https://www.phodal.com) 上看到,或者我的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hodal ,所以到了今天(2019 年 5 月 18 日)我的博客上有 738 篇文章,700+ 是技術相關的文章:

因此,我總結了一系列的電子書在 GitHub 上,我也出版了三本書,哈哈:

作者

  • 《全棧應用開發:精益實踐》 電子工業出版社(購買:亞馬遜、噹噹、京東)
  • 《自己動手設計物聯網》 電子工業出版社(購買:亞馬遜、噹噹、京東)

合翻

  • 《物聯網實戰指南》機械工業出版社(購買:京東 、噹噹、亞馬遜)
  • 《Arduino 編程:實現夢想的工具和技術(亞馬遜)》

設計

繪畫也是前端的優勢,笑~。以天為單位,我現在每天會畫一張畫(0.5 小時,找圖練習觀察能力、色彩等,目前計劃期間是一年),以此來提升我的繪畫和設計能力。所以到了今天,今年我至少畫了 31 + 28 + 31 + 30 + 17 張畫:

精彩內容見:https://phodal.github.io/daily/

(PS:不要和我說 GitHub 不能放照片,我只是 GitHub PRO 用戶)。


作為前端,其實談不上什麼優勢,但我做過(或者見過)的領域比較多,可以跟很多人盤盤道兒。

以下領域我都有實際項目經驗:

web應用(react/vue等等,自研框架也干過)

移動應用(android,ios)

桌面應用(mfc,qt,delphi)

視頻編解碼(其實只做過解碼,編碼太複雜了)和渲染

圖像處理

工業上位機應用(windows,linux)

嵌入式應用(ucos,linux)

c++ socket 服務(雙機熱備,負載均衡,服務框架,mq,流媒體分發)

嗯,我就是傳說中的板磚程序員,哪裡缺人點哪裡。可惜完美的避開了web後端相關領域,大數據之類的東西也沒玩過,而且我完全不懂資料庫,基本上屬於一行正經sql都寫不出來的水平。

所以還是比較尷尬,在互聯網這個圈兒里,除了前端,別的還真幹不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