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認為所謂的素質是要因地制宜的。

假如你所在的地方,人們普遍認為吧唧嘴可以吃的更香,是對主人家飯菜美味的認可,那你大可吧唧幾下。但若與不喜吧唧嘴的人一桌吃飯,那吧唧嘴自然是大忌了。

習慣和慣例總是遵循多數人的,既然大家都不喜歡這樣,那就閉嘴好了,回到自己的地盤當然要按自己喜歡的來。

同樣遇到不合自己飯桌禮儀的人,少約不約,眼不見心不煩就是了。利益相關的話,比起所得利益,你還在乎這點禮儀?

這件事比起隨地吐痰,插隊加三,不是小多了。


察覺自己吧唧嘴影響到同桌就餐者的食慾和情緒,不收斂反而故意更大聲地吧唧嘴,這叫沒素質。

自己私下也吧唧嘴,出去聚餐特意收斂,然後指責嘲笑同桌不自覺吧唧嘴的人,這也叫沒素質。

私下放飛自我,不影響到他人,不叫沒素質。


我被教育閉嘴吃飯,長輩說吃飯發出吧唧的聲音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不能因為一個人吃飯吧唧嘴就判斷他有沒有素質,但就進食吧唧嘴這個行為確實是沒有教養的。

一個人在自己的房間,吃飯發出吧唧聲是正常的。但在公共場合還是要注意一下。吃飯不可能完全沒有聲音,也不可能完全閉著嘴咀嚼,有一點點吧唧聲都是可以接受的。可吃飯忘我吧唧到噪音的程度,被提醒之後依然不改的人,那確實欠缺素質了。


一早參與這個話題的還挺多

補充一點:我從頭到尾也沒說吧唧嘴就是沒素質。只是覺得在公眾場合下,從自身而言,應該為了尊重他人而盡量約束自己,因為反感吧唧嘴的人還是挺多的。且,我個人也沒有聽見別人吧唧嘴就當眾斥責的習慣,自己忍一忍也就過去了,畢竟尊重是互相的!

以下是原答案

謝邀

坦白講,我是真受不了吃飯聽見別人吧唧嘴!就像很多人受不了撕拉膠帶或者是劃拉盤子發出的刺耳聲音。

有的人會說,吧唧嘴感覺吃飯香啊,自己獨處時想怎麼吧唧都行,可是公眾場合,是不是應該具有起碼的公共意識?你自己吃飯香了不顧別人的感受是不是很自私?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影響了他人尚可理解,明明知道自己行為讓人厭惡還不注意改正,就有些過份了。


謝邀,

我現在的生活習慣受姥爺影響比較大,姥爺作為滿族大家長要求晚輩做到的規矩比較多。

吃飯的時候不能發出咀嚼的聲音,吧唧嘴更不要說了。

咀嚼的時候要閉著嘴,所以在做飯的時候食材都會切的比較小。

筷子和碗接觸的時候不能發出聲音,敲打更是不可以。

筷子不能插在米飯上。

夾菜的時候不能扒拉,看準下筷子,拿回來的時候如果有湯水要用碗接著,無論夾到什麼都不能再放回去,就算是一塊姜也要放在自己碗里。

擺桌的人會給每個人盛一小碗飯,如果不夠要加飯,只要能動必須自己去加,加了的飯必須吃完,碗里不準有一個飯粒。

吃飯的時候盡量不要說話,說話的話要擋住嘴,不能噴口水。

先吃完可以先下桌,但要說我吃完了,之後把魚刺,姜這類吃不了放在桌子上的廚餘垃圾扒到自己的空碗里,自己倒在垃圾桶里,之後把碗放在水池裡。

不能抱怨飯菜不好吃,不能抱怨伙食不好。

我現在還是這樣做的,而且也是這樣要求我兒子的,他大部分都能做到。但是我丈母娘老丈人幾乎一樣都做不到,所以在要求兒子的時候會有些抵觸,他會說外公吃飯的時候就吧唧嘴,外婆夾菜的時候就會把整盤菜翻一遍,為什麼我不行?

所以我覺得用沒家教會比較合適,家教算是個中性詞,吧唧嘴確實是缺少家庭教育,這是個事實,不算褒貶,至於喜歡不喜歡那就看個人好惡了。


不能證明這個人是否沒素質,但是這個行為並不好,算沒素質的行為,是個扣分項


我男朋友,吃飯吧唧嘴,我正好相反,從小被教育不能吧唧嘴的,也挺受不了別人吃飯吧唧嘴

第一次跟他吃飯我聽到聲音隨口問了一句,你怎麼吧唧嘴吃飯呀,他疑惑的問我什麼叫吧唧嘴,我給他解釋了一遍,說我覺得聽你吧唧嘴挺難受的,於是後面吃飯他都特別安靜,而且吃飯速度也放慢了很多

後來跟他一起參加飯局,飯桌上都是他從小玩到大的兄弟,他又開始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過了一會兒突然反應過來,小心翼翼的看了我一眼,嘴裡的動作也放慢了

那頓飯他們吃了兩個多小時,我再沒聽到他吧唧嘴

我不覺得這和素質有什麼關係,但是這是他對我愛的


比起吧唧嘴,我更認為那些欲以私德替指公德,將自己個人習慣或者社區(地域)習俗奉為普天的道理的人--這些人可能需要提高下素質,他們這些人甚至讓人感到可怕。

對了,順便一說,肆意去指責別人家教的,可能是真不清楚南方的家教與北方的家教可能習慣是迥異的,中國人的家教與日本人的家教也有很多相反,妄想用自己的家教標準去指責別人家教不達標,是可笑的,也正是我上述所提到這類人群。


我不知道你們怎麼認為。

我本人是受不了吧唧嘴,吃東西就吃東西,你還發出聲音?為什麼不能安安靜靜的吃呢?

如果我吃飯的時候,對面坐著的是一個吧唧嘴的人,我會吃不下飯。

所以在我看來,吃東西吧唧嘴不文明。

沒素質這個說法的程度有點過,如果有的人從小就這樣,也不能怪他呀,你說是吧?


啊,看到評論有問為什麼吧唧嘴不對或者每個人家教不一樣的問題。

這裡回答一下我的看法

吧唧嘴發出的聲音會讓別人聽到,對於這個聲音,有的人在意,有的人不在意。但不發出聲音,不影響那些會在意的人,是不是會好一點。吧唧嘴這個事情嚴格來說沒有對和錯的。

但重點是,有的家庭就連這點看似微不足道、無關緊要的小事,都非常重視,他們覺得:無論如何,你不能影響別人,哪怕別人不在意。

這才是所謂「不同家教」本質上的區別。

不會做更新線,隨便來一個好了

。。。。。。。。。。。。。。。。。。。。。。。。。。。。。。。。。。。。。。

這個更主要是和從小的家教有關。

沒素質是已經知道這樣不對,但依舊會這麼做。

家教是從小家裡沒有教導過,長大一起吃飯,同桌的人可能會嫌棄,但不會說出來,所以吧唧嘴的人自己一直會意識不到這樣很煩。

注重家教的人家,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會告誡孩子。

總的來說,這個行為其實無傷大雅,但一個人的家教如何,就體現在最細微的習慣里。



好吧,我更改一下用詞,有人指出教養這詞分量有點重。那麼餐桌禮節比較合適吧~

首先,說沒素質有點過,但是說沒禮節就差不多了。所謂的禮節,就是不會讓身邊的人感到不適對吧。看了那麼多人對於吧唧嘴的厭惡,怎麼好意思說「雨女無瓜」?對於中國人來說,餐桌上的禮儀是什麼?筷子不插在碗里,不拿著筷子指人,不去翻菜,不吧唧嘴,不含著飯菜說話。這種無論南北無論富貴,不都是統一的嗎?諾是在桌上吧唧嘴,也就不要覺得人家用筷子指你很沒禮貌。


是時候祭出我收藏很久的截圖了~

文字出自「大家」公眾號,後來我發現每一篇讓我有感覺的文字都來自一個作者:閆紅。她有個公眾號:閆紅和陳思呈

喜歡閆紅寫的《紅樓夢》解讀,因為很有溫度;喜歡她們公號裡面講育兒,雖然沒有孩子但是站在老師的角度也受益匪淺;還很喜歡看她們說最近流行的劇集,總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我覺得自己像是在粉小仙女小鮮肉然後瘋狂安利別人…


希望我的室友能看到這條回答。

我吃飯不會吧唧嘴,一般都是閉著嘴吃飯,但是我可能是咀嚼聲音太大了,又或者是吃到很辣的東西了,忍不住會哈幾口嘴(這種情況也很少)。但是和吧唧嘴的聲音不一樣好嘛?!我室友第一次就會問我,你吃飯吧唧嘴啊?怎麼說呢,聽了很不好受,我們倆關係挺好,她可能也是和我很熟了才會問我,但是就是不舒服,畢竟從小的教育就是吃飯不能吧唧嘴。我第一次就和她說清楚了我閉著嘴吃,只是咀嚼的聲音可能大了。從那之後,她又陸續說了我幾次,我反覆解釋,她可能不信(看我嘴巴就能知道了啊),後來委婉了一些,說每次看我吃東西都很香,這個暗示也很明顯好嗎??我煩了,就再也沒解釋過什麼了。。。說我我也就不理了。

看到這個回答的郭性女子出來受死!別懷疑就是你了!你吃飯真的有吧唧嘴的時候,我看每次聽到你說我吧唧嘴很不舒服,但從來沒有說過你什麼。大姐,將心比心一點好不好?下次吃飯你坐我對面盯著我吃,看我到底怎麼吃的,阿西

最後:我不討厭吧唧嘴,我討厭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的人。


你好,是的 ,沒素質。

其它方面的為人不能講,但就飲食禮儀看,就是沒素質。

當然,有些人生理原因就是會發出聲音。但是有意壓低聲音和肆無忌憚吧唧嘴完全兩碼事,兩種表現。大家都是清楚的。

這些肆無忌憚毫不顧忌他人感受的人只能說沒素質


吃飯吧唧嘴有沒有素質我不能確定。

但我知道,「吃飯吧唧嘴沒素質」這個觀點很沒素質。

在不了解對方「個人習慣」、「風俗」、「生活經歷」、「文化背景」等的前提下,武斷的憑主觀臆斷判斷一個人,嗯,這麼主觀的人估計難有素質。


很多人說到了「吧唧嘴的聲音打擾到了其他人」。這點上的確有影響,但不是作為「沒素質」的證明。

餐桌上大聲說話不合適對吧,那小聲說話呢?

吧唧嘴覺得煩了對吧,那你提醒他了么?

沒有?沒有你在背後這麼叨咕?有素質了?

有,那他有安靜下來么?經提醒,安靜下來了,是有素質還是沒素質呢?


看來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不夠清晰,導致有些朋友對我的答案產生了不同的看法,這也無可厚非,既然你有說話的權利,就要承受他人的評價。

那麼我再一次重申一下:我的回答並不對吃飯「吧唧嘴是不是沒素質」進行評判,因為畢竟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成年人,我無法在沒有環境設定和風俗文化習慣的設定前提下來評判這件「小事」

為什麼我說「吃飯吧唧嘴」是一件「小事」呢?因為它確實是一件小事,太小了,簡直小到不會對任何人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損害。也從來沒有聽說過任何一個「討厭他人吃飯吧唧嘴的人」因為這種行為使自身受到傷害的。

那麼,這樣一件「小事」為何會在知乎上,長久的、持續不衰的引發議論呢?

我個人覺得,因為「吧唧嘴」這件「小事」是絕大多數普通人之間進行相互比較和層次劃分上最簡單也是零成本的評判標準了。

現實生活中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極其普通的人,相互可以比較的事物並不多。房、車、收入、子女教育等等又是顯性的,簡單點來說,像上述這些東西,你有就是有,好就是好,差異化明顯,無法出現「吧唧嘴」這種模糊的,介於個人素質和社會普遍道德之間的行為。你家買國產十萬檔車,你的鄰居喜提寶馬5系,這種差距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儘管你的鄰居開著寶馬5系,吃飯時仍然「吧唧嘴」,這時的情況就很微妙了,你是否會在心理泛起一種「開寶馬5系頂個屁,還是一個沒素質的土包子」優越感呢?

有心的朋友,可以翻閱一下這個問題以下的答案,其中毫不掩飾,肆意透露出對「吧唧嘴」,乃至吃飯吧唧嘴的人的厭惡、鄙視、唾棄,生理厭惡的有,心理摧殘的有,上升到個人素質、家教的也有,其中的原因,各位不說心理也略知三分了。

可能是我們的生活都太平凡了,太不出彩了,才會拼盡全力的尋找一切可以和身邊其他人劃分層次的「小事」來提高一下自己的身份吧?

我並不討厭吃飯吧唧嘴的人,也不提倡在公共場合吃飯吧唧嘴從而影響他人,我只是對一些「因為別人與自己的生活習慣相悖,就輕易的對他人妄下定論從而來展示自己的優越的人」感到不適而已。而且這種優越感的提升和比較,幾乎是零成本的,何樂不為呢?

結合最近爆發的冠狀病毒疫情,這些道德高尚,素質優雅的人士,不如去關注一下公共場合不加遮掩咳嗽、打噴嚏的人。要知道噴嚏帶出的飛沫能在幾秒鐘之間傳遍一整節公交車廂,但是為什麼從來不見有人抵制呢?難道是成本太高,怕挨打么?

以下是原答案

你吃飯不吧唧嘴,不代表你可以隨意批判其他吧唧嘴的人的個人素質。

素質是用來約束自己的,不是隨意評判他人的標準。

我個人吃飯不吧唧嘴,在家吃飯的時候我媽就批評我吃飯不像個男人,一點不大方。

看,在有些人(我媽)的觀念里,吃飯吧唧嘴代表的是飯菜美味,享受食物,性格開朗豪爽。

我曾經的一個同事,吃東西必吧唧嘴,聲音之大,辦公室外的走廊都能聽見。

我也從來沒有覺得他沒有素質,討厭。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在因為吧唧嘴之類的一些事來隨意評判他人的素質高低的時候,其實也是拿自己的生活方式硬生生的「套用」在其他人的身上從而獲取存在感和優越感。

覺得別人吃飯吧唧嘴是沒素質,你可以遠離就行了,別輕易給別人貼標籤。

什麼時候國家立法,禁止公共場合吃飯吧唧嘴,再抵制也不遲。

總要求別人十全十美,做活聖人的人,自己肯定不是聖人。


我感覺有時候很多東西都是上一輩告訴我們的,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就比如吧唧嘴。我吃飯不吧唧嘴,因為從小就就被教育過,但別人在我旁邊吧唧我也不會覺得他沒有素質。

因為我根本不覺得他會影響到我。

他吃他的,我吃我的。他又不搶我碗里的

而且,吧唧不就是個聲音么,這麼小的聲音遠不如飯館裡的大聲吹nb的嘈雜聲讓人感到厭煩。


小時候家長說,吃飯的時候、最起碼是跟客人吃飯的時候不能吧唧嘴,後來我就養成了吃什麼都沒有聲音的習慣。

上了大學之後,發現大部分人都吧唧嘴,可能是他們當地有這種吧唧嘴的習慣,我可以理解,雖然可能會影響到我的胃口,但不可能也做不到出聲提醒或是因此對他們的個人素質產生懷疑。

當然我還是習慣吃飯沒有聲音。有關素質的規則因人而異,但終歸應該限制自己而非他人。


是,建議判刑,立即執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