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幾個關鍵詞,理論天體物理學科,一作?唯一通訊作者,懂的人自然懂。而且查了幾篇他的pub list里的文章也有一作+唯一通訊的。大三暑假開始交流,18年就開始發出多篇文章,這篇文章去年提交的,意味著大量思路和研究計算來源於他大四時期,水平確實相當了得。也許如果進了少年班,展露頭腳會更早,不過也真不一定。導師也是個牛人,繼續加油!!


身邊真實案例,研二小朋友直接發了Cell主刊,讓我這種7年老博士情何以堪。不過話說回來,即使發了cell,其實也不能說明什麼,因為老師、選題等別的因素在一起才能發表。據說也沒評上當年的獎學金,因為被評委吐槽知識背景理解太差。我們私下說這小朋友還需要第二篇Cell讓其他人閉嘴


雖然不是主刊,但一作加通訊的子刊也足以證明其水平。

上面的回答也提到過Nature的編輯每天接受的稿子成千上萬,大家都聲稱自己有重大發現, 誰知道是不是真的?所以投稿後編輯第一步就會看文章作者列表,文章出自哪裡?有沒有領域大佬?就拿這篇論文來說,最後一名作者是其導師Lazarian教授, h-index 74。

不明白h-index的朋友參考:

導師的h因子41是什麼概念??

www.zhihu.com圖標

大概標準(不同學科間有差異,生化一般較高):

h-index超過10,就有當博士生導師的能力。

h-index&>30,傑青水準。

h-index&>40,院士水準。

而當h-index&>50的時候,參考楊振寧為77,你就知道74代表什麼了。

對於博士生來說選一個好的導師,加一個好的課題比什麼都重要。站在風口浪尖上,豬都能飛起來。


不小心翻到了大佬的個人主頁

對沒錯,是個狠人(笑出聲)。

很欣賞他寫在主頁的一句話:「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摘自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

有梯子的朋友在谷歌學術上就能搜到。


你走的多遠,玉溪一中的疆域就有多遠


通常發表nature人物多是成名的大師,在一個領域耕耘很多年。據我這幾年的觀察,基礎學科的新星們都紛紛嶄露頭角,從去年開始就有中科大曹原的石墨烯,接著清華姚瞬宇,再到今年同濟的胡越。

同時任正非在採訪中也提到基礎學科對一個國家已經其工業的重要性。 短時間內基礎學科確實很難轉換為有用的成果,但基礎研究真正重要的是其如燈塔的作用,給工業界指明了一條可能成功的道路。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整個社會,然而少有人知道互聯網其實是歐洲高能物理研究帶來的副產物。

個人認為這些學術新星除了學術上的成就,更重要給後來的學子樹立了信心,並不是所有人都投身於cs的浪潮。


非常漂亮和深刻的結果,星際磁場的測量一直是近年來天文最熱門的的方向之一。對比胡越的年齡和成果的水平,堪稱鳳毛麟角。學術界除了第一作者,也非常看重通訊作者,一般通訊作者是導師或團隊負責人,負責為整個研究指引方向和劃定範圍,很多時候一項科研工作的原始思路和創新是由通訊作者提供的。胡越自己有實力,但在肯定他成績的同時,別忘了他的導師和團隊。


原以為這個答案早火了,沒想到才這麼點人關注。。


忽然感覺在巨大的世界中自己的渺小


本人也是非常謙虛的一個人


這讓我想到了少年強則國強


人和人就別比較了,儘管每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不一樣,但普通人有普通人存在的意義。


不奢望我能成為像他那樣的人才,只希望能對得起各位長輩的期望。


沒啥好說的,只能膜拜一下大佬然後繼續努力。


就需要這樣的人才來推動人類的進步。


這充分說明了我們多數人還要加油啊,儘管都是普通人。


和他相比忽然感覺自己真的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真的很有天賦哦哦!給你點贊 ,繼續努力


作為校友,當然是驕傲自豪咯;

作為同行,膜拜,捂臉(羞愧),膜拜;


朋友圈被刷屏,沒想到是我濟的校友。23歲現在是PhD第一年。專業問題不敢評價,但是看到新生代仍然能這麼優秀,以前還想著現在生源不如二三十年前不知道還能不能湧現傑出人才,現在看來並不需要擔憂,真的很開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