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又上火 ,已冷靜,想問問大家的看法:

(1)做不做得到不打罵孩子?(都是親爹媽,這裡的打當然不是往死里打)

(2)如若真的跟所有教育專家所言,只能用情感溝通、誘導情感宣洩、曉之以理來教育,會否:

a) 孩子缺乏情感挫折磨鍊,長大後從兔子窩一下子走入狼群,面對粗暴的語言暴力,或者失敗的親密關係,不知如何自處?

b) 如何區分後果預告和威脅控制,溫柔但不失原則的教育是否在孩子每個成長階段都能起到立規矩、強自律的作用?

不想探討理論,就想知道從大家的實踐效果來看,更推崇一定程度的打罵和專制,還是父(母)慈子孝的模式。小孩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否真的如同專家所言如此脆弱很容易就有陰影(例如大家小時候被打罵受委屈真的有影響到現在嗎)?


我的答案:

  1. 打過,大兒子6-8歲期間打過4-5次。如果時間可以倒退,我寧願從沒罵過,從沒打過。
  2. 現在做得到完全不打孩子,不罵孩子。
  3. 個人經驗,打孩子幾乎沒有任何好處,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糕。
  4. 溫柔不失原則的教育不能在每個成長階段都能起到立規矩,強自律的作用,換句話說,等問題出來再管什麼都不會立刻有效,只有在問題還沒發生之前零敲碎打的教育才有意義。等有問題了,早識別早處理是關鍵。而且切忌想立即見效的想法。
  5. 預告,威脅,控制這些手段都是臨時制止破壞性行為的,不是教育手段,不具有教育作用,只有對破壞性後果的防範作用。就像警察抓捕,拘禁這些手段都是制止破壞性行為的,而不是教育手段一樣。
  6. 專制的結果就是下層的無能。公司員工如此,孩子也是如此,適當放權才是核心。只有從小能夠自主,才能建立責任心。目前看來,反正我家孩子的很多行為,實際上是對專制行為的抵抗,而當放權之後,效果就好很多了。
  7. 建立互信和深厚的親子關係,在能力和學識,見識方面保持強勢,讓孩子信服,發自內心的尊重,認可,甚至崇拜這才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的核心。
  8. 當孩子有事情不跟你說的時候,說明親子關係已經出現問題了,其他的問題都植根於此。這是根本中的根本。
  9. 在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講什麼都沒用,在孩子情緒好的時候什麼講才有意義。沒有在未發生衝突之前裝作不經意的刻意的引導,到時候說什麼都沒用。
  10. 對孩子無條件的信任是必備的。要相信他想做好,本質是好的。
  11. 想要讓孩子服你,就要從能力上,行為上碾壓他。要展現出身為強者的氣概與胸懷。強者讓弱者服氣是靠氣場,而不是打罵。

例子時間:

說這種問題不講自己的例子就是耍流氓了是不是?

我家老大在一年級開始出現寫作業拖拉的問題。問題的起因有很多,比如家裡老輩管寫作業的時候有惡語相向,然後孩子反抗時立刻不敢管了之類。

我媳婦用的就是溫柔的強制。但效果甚微。

我是發生不寫作業+生氣,別人管不了的時候就去跟孩子談,談啥都行最後只要他開口了,基本上半個小時之內就能平復並且順利完成作業。

但就在這個時候,二兒子到兩三歲了,纏人到幾乎讓我不能和別人說話的地步。家裡其他人接不過手。所以我只能和孩子媽媽分工一個管大一個管小。這是錯誤的第一步。

我媳婦人性格非常好,從來不打不罵,總是採用溫柔的強制,說實話沒人在這方面能比過她。但她不擅長交談,和孩子的深入對話很難開展,而且在孩子激烈反應,比如像復讀機一樣重複幾句對抗語言(非髒話)的時候選擇讓他獨處冷靜處理。所以問題還是逐漸升級。

這段經歷有如噩夢一般,不僅引發婆媳問題,甚至在十年婚姻中頭一次引起相對頻繁的爭吵。

然後我就覺得孩子要是但凡懂事一些,這些問題都不存在(實際上是非常自私且無能的想法)。這是後來動手的前因。

最終發展到完不成作業,早上裝病,不想去學校的事情。頭一天我們沒送,爺爺送的,結果說不舒服請了一天病假,第二天還要照此辦理,被拖去學校(字面意義上的),見老師。

到過了一個周末還是不願意去,這才了解到問題所在。

中間我媳婦,我,我父母的耐心已經耗盡,我打孩子他們都沒有阻攔(這之前不可能),大家都認為這是唯一的管教手段。

打了(產生疼痛,不受傷的地步),服了(當時去寫作業了而且完成質量不低),沒屁用(不能防止事情再次發生)!

然而真正問題是什麼呢?他為什麼不寫呢?

  1. 他寫了一篇作文,平時作文成績都不錯的他寫了一句類似於一顆是棗樹,另一顆也是棗樹的句子,原句可能用詞更錯一些。老師認為是糊弄,然他重寫。他不願意改。
  2. 後面幾天作業其實是正常完成的,但這個始終沒改,因此他不願意去學下挨罵。

不寫英語改錯:

1.錯的多了(單詞背的不好),從錯題上看不出原句是什麼,沒辦法改。

作業拖拉:

本來我要寫,你催我我就不寫。

所以一旦解開心結,告訴他你這句話寫的確實不好,並且指導一下如何重寫。 家長跟老師要下聽寫原句,給他一份。或者寫作業前後不催促這個問題就全然沒有了。

如果和孩子的交流能多些,能花點兒時間搞清楚問題的根本,可以說這場持續兩三天之久,讓人認為孩子完蛋的事情根本就可以在5分鐘之內解決,甚至這場折騰了三年的持續作業對抗(一年級到三年級),就不會發生。

所以打嗎?

寫作業這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呢?

先是送作業託管班,避免祖代管理。託管班解決了隔代管教的問題,但帶來孩子完全逆反託管班的問題。後來託管班屢次告狀,而孩子(以及他所有被送託管班的同學一起)對託管班深惡痛絕,以至於不願意去任何補習班。

然後是每周五下午他媽帶到單位寫作業(趕周末作業)。有一定效果,但是效果不佳。

問題開始明確出現轉機是某一天,他又拖拉不寫,情緒激動(他總說你管我,我本來要寫的現在管了我就必須拖一個小時),我說咱倆打賭,你現在去寫完了我再也不管(不問這個問題,不催促)。你不去以後我還管(非打罵)。之後立刻寫完了。

從那時候開始到現在至少一年半了,我真的沒催促他寫過作業,他也能主動寫。雖然有幾次我早上起來看見他在補作業,但最起碼學校老師沒有反饋任何沒完成作業的情況。說明孩子是能自主安排作業的,管他反而造成了他不寫作業。

對,沒錯,他忘寫作業的原因是記作業太草,而故意拖拉的原因是家長催促導致的情緒反應。而家裡應該幫助的是幫他記作業,告訴他有哪些作業別忘了,檢查完成結果就行了(就像秘書那樣,而不是老闆那樣)。是提醒」數學作業做了嗎?別忘了!「,而不是說「趕緊去寫吧!」

現在回想起來,孩子最開始抵觸作業,是因為一邊寫我媽一邊看著他,然後有錯立刻指出的同時還批評他。而且他要是完成的早,我媽就會加碼(父母都是老師)。

而我在他寫完的時候檢查,發現錯誤讓他改一下,不批評從來沒有被抵觸。為什麼要抵觸呢?錯了的話第二天要挨罰的,要多抄好幾遍的,這點兒道理他會不明白嗎?

而後來拖拉,完全就是催的。催促而沒有幫助,孩子完全處於長期壓力之下。對家長採取自我傷害式的對抗。他知道完不成的後果,也不希望後果發生,但又需要用這一手來對抗家長的催促管理(甚至不是打罵的所謂的溫柔而堅定的管理),所以實際上孩子才是承受雙重壓力的事情。

而家長呢?孩子完不成作業家長不受任何懲罰,但會被告狀,會被老輩嘮叨兩句。這時候家長都焦慮了,綳不住了,何況孩子?孩子沒有情緒反應才不正常。

沒錯,孩子就是在故意對抗,而且這種故意對抗是有代價的,代價他還很清楚,即使這樣他也要對抗,可見已經把孩子逼到什麼地步了。

所以說,打罵,訓斥、督促都是沒有任何幫助的。真正的幫助不是讓他建立主動的意識,而是為他的主動意識保駕護航,提供幫助。主動意識和責任心是你越管,越灌輸越差的。而孩子的主動意識的對立面其實不僅僅是惰性,還有困難。解決困難才是家長應該做的。

當然,我敢讓他自己管理自己有幾個前提。

  1. 老師說上課聽課回答問題特別好。我知道厭學的孩子不可能上課好。所以我堅定的反對任何說他厭學的說法。
  2. 他成績很好,弱項都在需要在家裡重複練習的內容上,比如背單詞,側面反應上課沒問題。

這就足矣說明他想好好學,有好好學習的意願。

其實我很早就注意到這點,甚至在比較頻繁打罵之前就注意到了,而甚至在打罵過程中這些情況都沒發生變化。所以打罵這些行為的發生,矛盾的激化,不是孩子變壞,罪責全部在我這邊。

至於心理建設,自從不打罵之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強太多了。現在很少因為家庭管教而出現嚴重衝突,和最難管的那段時間已經是天上地下的差異,根本原因是那段時間他一直是情緒緊繃的。稍微刺激就會爆發,現在是情緒放鬆的,即使稍微刺激也能忍耐。


當然,我家老大是比較有主見的那種,一個是小時候我們教育他比較自主,重視他的意見。沒有從一開始就強壓。到了小學,很多事情有deadline,家長就過於焦慮了。

另一個是,老一輩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太弱。誇獎孩子的時候會說「比我強,知道的比我還多,好厲害」孩子自己都飄了怎麼會服你?

孩子怎麼可能比家長強呢?開玩笑。你可以說,不錯,像個大人樣了。也可以說,不錯,快趕上我了。但你不能說,你做的比我好!除非他真的比你還強,各方面都強,而且能夠完全自主。否則家長家長,沒有實力碾壓他,人品,道義,見識,學力,體力,能力不能全面碾壓孩子,怎麼可能讓他服?再家就是要指點江山,談吐有方。散發霸王之氣,給孩子一個榜樣,不用武力壓服,而是用氣質征服。

用武力使別人臣服,仔細想想low不low?小人不小人?想想當年打孩子罵孩子的嘴臉,無地自容!

這段經歷裡面還有很多,但我的教訓就是:

  1. 仔細觀察,深入交流,容忍錯誤。不要扣孩子的字眼兒,要找動機。像「我就不寫!我不聽!我一寫作業就累!」不代表他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而是情緒表現。
  2. 孩子才是主體,自律才是關鍵,而自律,捫心自問,被催促督促是最摧毀自律意願的。就像更新數據,本來要更的,客戶突然問了,然後哪怕5分鐘之內就更新過去了,客戶的觀感不好,自己的心理也不好受。所以我對公司內部的要求是,給客戶報一個更新時間,然後確定在給的更新時間之前半天更新,就是要刻意避免客戶催問。既不增加工作量,效果也好。對於孩子也一樣,提醒未完成的事情可以,但不要催促。完不成他自己會承擔後果的。做家長這個甲方不容易。
  3. 和睦的親子關係和充分的交流是一切的基礎。沒人會跟總是打罵自己的人搞好關係的。即使是偶爾發生,也會嚴重破壞兩者之間的感情關係。女人不是總說,家暴一次就必須離婚嗎?工作場合吵一架,能和好至少也是幾周以後,還不一定保證是否心存芥蒂。憑什麼小孩子你一天罵三遍他還要愛你?是吧?
  4. 不要在孩子面前裝孫子藏拙。你比他強,處處比他強,見識比他強,交際比他強,禮貌比他強,道德比他強,情緒控制力比他好,遊戲都比他玩的好。平時處處表現出自己的風範能力,他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引導。在孩子面前,別慫!人格魅力連個幾歲小崽子都征服不了是不行的。


問題(1):做不做得到不打罵孩子?

僅以我自己的個人經歷而言,做得到。

問題(2):如若真的跟所有教育專家所言,只能用情感溝通、誘導情感宣洩、曉之以理來教育……

教育孩子不是只能用情緒溝通、誘導情緒的方法。這類方法的好處是副作用很少,但壞處是實施難度很大,對孩子對家長的要求都很高。在多數情況下是無法實施的。

但儘管如此,打罵孩子是副作用極大的方法,會破壞親子關係和孩子的安全感。縱使它有其積極意義,也無法與其巨大的副作用相匹敵。

問題(2-a):孩子缺乏情感挫折磨鍊,長大後從兔子窩一下子走入狼群,面對粗暴的語言暴力,或者失敗的親密關係,不知如何自處?

恕我直言,這是個偽命題。如果孩子缺乏挫折鍛煉,也不應使用打罵的手段。該手段對磨鍊意志幾乎沒有任何正面作用。人先要有安全感和自信,然後才會有抗壓性。用暴力摧毀孩子的安全感,只會讓他們應對壓力的能力越來越弱。

至於社會的各種暴力和污穢,只要家長不過度保護、不有意欺瞞,孩子遲早會見到。但不應讓他們從父母這裡見到。

問題(2-b):如何區分後果預告和威脅控制,溫柔但不失原則的教育是否在孩子每個成長階段都能起到立規矩、強自律的作用?

對多數孩子來說,溫柔但不失原則的教育能起到立規矩、強自律的作用。

如果它起不到作用,一般是由於:(1)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存在問題;(2)父母在孩子這裡缺乏信用,或者只用規則約束孩子、但不約束自己;(3)孩子的認知發展程度不足,缺乏理解能力,無法正確溝通。對99.9%的孩子來說,這三種情況都是家長可以設法避免的。

但如果這三種情況已經出現,修復起來難度也很大。此時父母需要設法重新建立和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此外,「溫柔但不失原則」說著簡單,實際很極難做到。它要求父母有很強的自省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

不想探討理論,就想知道從大家的實踐效果來看,更推崇一定程度的打罵和專制,還是父(母)慈子孝的模式。

單純地討論「專制」或「父慈子孝」其實意義不大,因為「專制」分為「情緒化的專制」和「有規則的專制」;「父慈子孝」也分為「無原則的溺愛」和「有原則的關愛」。

關鍵不在於專制多一些還是愛多一些,而在於家長是否能在保持良好親子關係的情況下維護規則的權威性。

最佳的教養模式題主其實已經提到了,就是「溫柔而不失原則」。

小孩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否真的如同專家所言如此脆弱很容易就有陰影?

不是脆不脆弱的問題,而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他們身處於什麼樣的環境,就會認為世界是什麼樣子。他們看到周圍都是暴力和辱罵,就會認為世界是悲慘而殘酷的。而現實的世界或許沒那麼美好,卻不是沒有任何溫暖;最終在暴力下長大的孩子會用錯誤的方式與世界相處。他們很難成為受人尊敬、環境的人。

例如大家小時候被打罵受委屈真的有影響到現在嗎?

僅以我自己的個人經歷而言,有。我一生都在努力擺脫陰影。

要不要打罵孩子,這其實不是個早教問題,而是情緒控制的問題。

絕大部分的父母打罵孩子,並不是因為打罵能起到什麼作用,而是孩子有的時候確實很氣人,而父母的情緒需要宣洩的出口。


其實什麼話都沒必要說到絕對,我只說對我們普遍情況下,我們能做到不打罵孩子。

我從小就沒有被打過,目前來說不算啥成功,但是也不是個壞人。我兒子我自己時間比較方便所以陪伴更多,實際說他可能在目前嬰幼兒階段的表現還不如我小時候,有時候也挺讓人生氣,非常生氣,吼過他,但是提不起打他的心思,不因為別的,就是成長經歷形成的(相對的老婆小時候被打得多,也更容易發火)。

育兒先育己。暑假了,忙著教育孩子的間隙,想想自己學習一下吧


打罵孩子,使孩子一時表面服從,心裡反感,甚至也學著以打罵對待別人。用這種方法,不但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反而損傷孩子的自尊心,養成自卑、膽小、孤僻、撒謊等不正常的性格。 其實,生活中孩子遭遇打罵主要不是孩子該不該受罰,而是有些父母認為這種方法簡單方便、見效快。孩子回來晚了,把水潑在地上了,作業做錯了,考試考砸了,上課沒注意聽講,都可能被父母打罵一頓。

「打孩子不能提倡,但如果『會打』(指時機、輕重適當),也能收到好的效果。」而且還往往舉出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打學生的例子作證明。但是,這種觀點是不可取的。一方面,它會助長那些打孩子的父母繼續濫施懲罰,使打孩子的行為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本來不打孩子的父母也可能受這種觀點的影響想試一試打的作用,走入誤區。

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受傳統教養觀念的影響。不可否認,傳統的教養觀念對許多為人父母者仍然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打是疼,罵是愛,氣極了,拿腳踹」、「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因為在傳統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就是上對下,沒有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

二是有些父母自己小時候就常常挨父母的打罵,於是在教育自己孩子時繼承了上一輩的「光榮」傳統。儘管他們也深知被父母打罵的滋味,心裡也會產生怨恨、反抗,但畢竟自己已長大成人了,於是就糊裡糊塗地把打罵當成了教育孩子的一種順理成章的措施。

三是有些父母覺得教育孩子是個「苦差」,再加上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懶得思考其他的方法來管孩子,認為打罵教育最方便,見效也最快。因此,一旦孩子犯了錯誤有了問題,就直接動棍棒,特別是脾氣暴躁的父母更會容易這樣做。

四是父母自己的生活狀態。有的父母自己不成功,在社會生活中相對失落,往往會把全盤控制孩子作為一種逃避和滿足,甚至把自己在社會中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比如要求孩子一定要出人頭地等。 也許有的父母打孩子,是出於一時衝動,但是,也會造成不良的後果。 孩子遭打的時候,沒有心裡舒坦的。皮肉之苦,使他們產生怨恨、逆反、畏懼等心理。

打的結果,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情日益淡漠,隔閡越來越深,個別孩子甚至會產生報復心理。 會造成孩子失去自信,悲觀厭世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希望得到別人包括父母的尊重,而別人的尊重、信任,會使孩子產生自信,這是他們前進的重要動力。經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損害,產生自卑,極容易走上自暴自棄、破罐破摔之路。父母本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經常遭父母的打罵,孩子會感到人世間沒有溫暖,活著沒有意思,於是悲觀厭世。現實中,由於遭受父母打罵,出走者有之,自殺者有之,造成的家庭痛苦是難以言狀的。 經常挨打的孩子會變得脾氣暴躁,心驚膽戰,產生對父母、對學校、對社會不滿的情緒。

現代父母必須拒絕打罵孩子,改變以打施教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循循善誘,以理服人,給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和一片快樂的天空。


做得到。

盡量用負懲罰代替正懲罰。

負懲罰的特點,程度輕,時間長,非強制。非常適合對方反省。


不要在生氣的時候管教孩子,那樣會讓孩子感覺你討厭他;大人應該沉靜處理,畢竟你是大人不能跟孩子一般見識,在愛中打孩子,會讓孩子感覺到你確實是為他好


親密關係都需要平等,父母與孩子也不例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