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創業,我們公司也沒有裁員,還給員工漲薪了。因為我們本身團隊比較小,人數緊俏,業務也在上升期。然而身邊有在上市公司的朋友被裁員了,上一周才還和我請教業務上的問題,到了新一周突然就告訴我被裁員了,我也挺驚訝的。因為她們公司主要從事金融方面的貸款業務,規模體量很大,在疫情期間無疑是需求增長的狀態,而且她們公司一直盈利良好,現金流也不錯,沒想到也要裁員。

仔細分析了一下,我朋友是在他們公司的品牌部門工作,這種部門一直都是花錢做pr,並不能直接幫助到業績,主要是提升公司形象,非要說能帶來多少對公司的正面影響,是個未知數。這種部門就是和平年代裡錦上添花的角色,無關業績,無關後台核心技術,在經濟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公司要開源節流,第一個就會想到這種輔助功能的部門。就算公司現在現金流無憂,但是基於對長遠經濟情況的判斷,也會想到要優化結構。

所以說做找工作的時候,也應該考慮一下不同崗位對於所在公司的職能作用吧。如果擔心會因為受到經濟的衝擊遭遇裁員,應該盡量選擇和核心業務有關的部門,在部門中也要盡量做有績效指標的崗位或者是和公司核心技術打交道的崗位。


謝邀請,裁員再正常不過,疫情不過是加速了公司的轉型,有些公司是盲目擴張人數,滿足老闆「大公司」的虛榮心,有些公司是常識新業務,有些是本來就想裁員。裁員會導致公司人心不穩,結果是,留下的核心骨感心寒,也會離職,疫情過後,國家再干預經濟復甦,那麼公司裁員過後,自然就是招聘旺季。所以,不必焦慮,持續學習和成長,好工作,不愁。值得反思的是,每個人應該增加副業,睡後收入,要做其他投資。不能完全依靠工作,那是最沒有保障的做法。


1. 守飯碗為主,謹慎選擇新機會,不要因為壓力隨意跳槽

2. 遭遇裁員並不可怕,關鍵是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之路上,如何把這段故事講圓滿

我們發現,與很多人料想的「保飯碗」的保守策略不一樣,現在的人才市場處於嚴重的供過於求的階段。經濟的震蕩非但沒有讓人才市場變的寂靜,反倒激發了大家看機會的熱情。這背後的邏輯是,當企業面臨更為嚴峻的生存環境時,他們願意儘可能的壓縮人力成本,提高單個人工效率和勞動價值,反映到每個員工身上的就表現成為:業務目標設置的更為嚴苛,一個人開始承擔多個人的工作,曾經只抓管理的高管,現在要開始做更多實際執行的工作。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很多人開始轉而向市場尋求幫助。但是,有必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或許並不是一個跳槽的好時機。其原因主要有兩個:

1. 如果你是因為上述列舉出來的原因而選擇跳槽的話,那麼在這個時候,新公司可能很大程度上並不能解決你的痛點。因為造成你壓力大的主要原因不是某個具體公司的問題,而是一個更加宏觀和普遍的經濟問題。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之下,企業都會尋求更激進的管理方式,提高單人單產將是每個崗位都會面臨的一大挑戰。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完全杜絕外部機會,如果這個機會本身可以幫助你完成向某個更有發展前景的領域的轉型的話,那自然值得我們牢牢把握這樣的機遇。所以,我們在選擇是否跳槽的時候,一定要問自己,這個選擇是否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我們某一個職業發展訴求,謹慎做決定。

2. 還沒有過試用期的員工在裁員潮中是非常脆弱的一個群體。原因很簡單,因為企業不需要給被裁掉的未過試用期的員工支付賠償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公司裁員都會拿新入職的員工開刀的原因,因為成本最低。我們不確定這次疫情會給市場造成多久的衝擊,但是常見的試用期多在3-6個月。在這期間還會發生什麼我們真的不好做預判。

如果你已不幸成為這波裁員潮的受害者,我們為你提出以下5點建議:

進行心理建設,重建信心。

當得知自己被裁員的時候,震驚與沮喪之餘,覺得不太體面很可能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但是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迅速調整心態,將自身能力和被裁員這件事本身進行解綁;並作出3-6個月職業空窗期的心理準備。我們要承認,當經濟疲軟的大環境下,這件事確實是職業發展過程中遭遇的一宗不幸事件,但並不意味著你的能力不被認可。所以這充其量是一段短暫而顛簸的旅途,但絕不是無路可走的懸崖峭壁。有朋友聯繫到我們,擔心這件事情會不會給自己的職業發展減速,或者造成很大影響;而我們想說的是,我們的一生有30-40年在職場里度過,當30年後的你回過頭來看到今天,這或許只是我們在一個十字路口遇到紅燈而已,減速或許有,但是影響可能真的要遠低於你的想像。所以,首先做好心理建設是第一步,接下來步驟的起點都源於你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梳理自身優勢,講好故事,拒絕墮入裁員污名化的陷阱

當我們自己的心理建設完成之後,接下來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我們要把這段經歷背後的故事講完整。這個故事要達到一個核心目的,即裁員與個人的能力沒有關係。所以這個時候你需要梳理在過去這些年的職場生涯里你有哪些業績?以及你建立起了哪些有效經驗?所謂「有效經驗」通常包括:自我突破的經驗、海外工作或學習/交流的經驗、帶領團隊的經驗、引領或推動變革的經驗、危機管理經驗等。通過從這幾個角度梳理過去的經驗和業績,總結出自己的核心能力素質,發現自己履歷中的閃光點。

及時止損,利用這段時間提高自我,變不利為有利

充分利用這段時間,通過網課、培訓、參加執業考試,甚至志願者等活動為自己的履歷加分。我們建議大家最好選擇最後可以拿到官方認證或可以被記錄在案的課程或者培訓,因為這樣在履歷上回更有說服力。大家不妨瀏覽各大高校或者MBA學院的官網獲取更多信息。

這一步至關重要,因為它是你講述這段經歷時的一個加分項:這一步在上一步的基礎之上不僅證明了裁員和自身能力沒有關係之外,還印證了通過這段經歷,你有了新的收穫,變不利局面為有利局面。

穩定心神,不主動自降身價。

遭遇裁員之後,很多人可能因為急於尋找下一個機會,加上擔心自己被裁員的經歷帶來的不利影響,而主動自降身價。關於這種做法我們並不建議。原因有二:

1. 經濟有下行期也必然會有上升期,疫情終歸會有結束的那一天。但是如果你現在面試新機會的時候主動降價,等到一年之後、三年之後經濟復甦的時候你再次談判的籌碼是什麼呢?

2. 在談判之後作出讓步,和自己主動降價是兩個概念。前者讓別人覺得你在幫他一個忙,後者則讓別人覺得他在幫你一個忙,哪種對你最有利自不必多言。所以我們的建議是,在看新機會的時候,你可以調整自己的心理預期和底線價位,但是不要主動或者過於爽快的接受壓價。

張開社交觸角,盤活資源,了解市場行情。

很多人在職場面臨轉折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獵頭,身邊有一個靠譜的好獵頭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有時候我們忽略了一個群體:那些和我們保持弱連接的人脈關係。實際上,那些和我們保持著弱連接的熟人(acquaintance)可能會比你的朋友給你帶來更多職場助益,因為你們的互動更商業化,也更為專業,它可以成為一次人情的交換和對人脈資源的長期投資。所以,何不趁著這個時機盤點現有的資源,主動邁出第一步,發條信息打個電話約這些許久未聯絡的acquaintance出來喝一杯咖啡。你或許會在他們那裡得到更多的市場信息,甚至是一個內推的機會。找工作需要你動用周圍可以動用的所有資源,不要擔心面子問題,因為沒有「里子」,面子也不過是一張空殼而已。

遭遇裁員並不可怕,關鍵是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之路上,如何把這段故事講圓滿,並且讓這段經歷發揮價值反敗為勝。它可以是一段關於職場失意者苦尋出路而不得的悲傷記憶,也可以是一段勇氣者接受挑戰扭轉局面的光輝戰績。當然,這一切的核心在於你有一個堅不可摧的內核和一個富有彈性的外在。這段經歷或許可以成為你跳出舒適區、探索自我的難得機遇。我們一起期待看到一個全新的你!


這要看公司原來的經營情況如何了。如果本來就是存在冗餘部門,趁著這個機會裁員是再好不過了,如果不是,那就是不得已之舉了。

身在疫情的中心,遲遲收不到復工的通知,身為設計行業,尚可在家中解決一部分事務,但昨日仍收到了公司的通知,並未明確提出裁員,只是說工資按照原來基本工資的60%發放,之前的獎金更是不談,對於我們這個基本靠獎金活著的行業來說,基本上就是變相裁員了。

心裡很塞,但是事情還是要做,哪怕是已經開始物色新的單位也不敢貿然提出離職,時運不濟,只能暗度陳倉。趁著機會好好看書,既然這個時節不適合乘風破浪,唯有低調蟄伏。


其實這次疫情對於很多公司來說只是一個借口,其實都是自己垃圾沒辦法才倒閉的變成了有一個體面的借口說再見;

裁員亦是,本來就想裁,無奈找不到借口去應對內外輿論,平時裁你還要爭論賠償,現在有疫情這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後,呵呵,此時不裁,更待何時!


企業裁員降薪,受傷的是企業員工,對企業本身並沒有太大影響,就事論事,還有降薪問題,拿電商來說,雙11的時候電商公司一天賺上千萬,都沒給員工多發一分錢,疫情期間企業困難了就來這扣員工工資。多賺的時候提成都沒有,虧的時候又憑什麼去扣錢


他是做諮詢的,一時半會我還真介紹不到工作,不過指點他開了家網店。我做副業開網店有幾年

了,收入有時候比主業工作都高。這個平台上有一鍵裝修鋪貨的工具,還有特別便宜的一件代發貨

源,隨便哪個人隨隨便便就能把店開起來。


和疫情沒有關係,本來這些就是缺乏競爭力的公司。即使沒有疫情,這些公司也依然會裁員最後倒閉負債坐牢。

疫情只是借口,我們做一個比喻,武士在黃金時代是家養打手,中期是僱傭打手,後期是臨時打手。武士被火藥代替了,沒有了職業但他們可以做的職業有浪人、軍人、強盜、農民。

不是沒有路走,這些被裁員的人被時代淘汰了,不敢當浪人,怕死不去當兵、不敢去搶劫,不想當農民。

這還有什麼好說的,膽小又不想勞動,那幹什麼都不行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