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家差距本來就很大,只是大學把彼此距離拉近了。


因為差距是家庭背景一開始就定好的,和大學沒有任何的關係。

大學之後,準確的說是進入社會後,每個人的身份是不一樣的,在大學裡,人人的身份都是學生。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誰生活費多一點,但是進了社會,可能有些人的身份還是大學生,有些人的身份就直接轉變為

XXX的兒子之類的。

這差距可大了去了,以我自己舉例子吧。大學裡我就挺混的,跟那些學習好有志向的人在一塊總會覺得慚愧,但是當時我一點也不慌,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我家底是真滴厚。。。

後來大學畢業也沒去國外讀研究生,就在日本生活了半年(就是單純在那玩了半年),看有的同學工作了,有的同學考上了C9,那時候感覺我自己也挺廢的。

然後後面就跟著我爹去歐美東南亞去做生意,逐漸了解和接受那種思維方式,慢慢就上道了(有懂的人教是真的快)

收入說了可能也沒人信吧,反正後來見同學他們都比較震驚和詫異為什麼我能變成這樣?我能怎麼說,運氣好加努力唄(雖然是假的),不過他們現在打著工,聽了我的話感覺會更努力吧。。。

天壤之別。。。呵我生的好罷了。

更別提那些生的好還努力上進的了,我這樣的都能成為普通人眼裡的「成功」。。。

離譜的世界


大學以前,成績優先,很多人的其他特長家庭背景等一系列優勢表現不出來,大學之後,這些逐漸凸現,成績不再是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有句話不好聽,但特別實在,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媽!


這樣說吧

要是說高考是一道分水嶺,那大學就是一片荒原,無數人散落在荒原上,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走出去。

有些人吧,上了大學就認為自己進了保險箱,覺得自己未來前途無憂,這種人一般是把大學當成步入社會前在象牙塔最後的狂歡。

但是有些人呢,他們知道,大學還有個「學」字擱那兒杵著呢,要讀書的,他們願意起早貪黑,白天教室,晚上圖書館,他們吹響的是步入社會前的號角。

這都是選擇,當然還有無數無數種選擇,在高中剛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大家其實普遍水平都差不多,但是越往後,差距越大,也正是因為這樣,大學約束得少,需要你自己去做的就更多。

就像開頭說的那樣,這不像高中,高中是一場馬拉松,有既定路線,一路上有人給你領跑,有人給你遞水,有人給你助威吶喊,你知道終點就在那裡。但是大學是一片荒原,你漫無目的的走,不知道方向是不是正確的,沒有人給你指路,甚至你一路上會看見很多人告訴你:「你走不出去的。」但是還是那句最俗套的話:你可千萬別放棄啊。

一定要吹響衝鋒的號角啊


因為上高中的時候差距顯現不出來


其實你們的差距一直都是天壤之別,只是大學誤讓你覺得你們差距很小


因為有人在大學的時候選擇繼續努力,設定目標不斷前進,努力去充實自己;有的人荒廢時光,沉迷於遊戲和睡覺,慢慢的差距就越來越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