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就產口罩,870一天工人都雇不上,整個生產成本上去了,下游不讓漲價,昨天有一部分藥店開門都在微信說明沒口罩賣,詢問原因進貨價貴,賣貴了舉報賣便宜了不賺錢。有良心的不賺錢也進,平價賣,一般不到十個人進店就全掃光。本身價格適當提高口罩會進去一百個家庭,這樣十個家庭就買完了,剩下的沒地買。


發生全國重大疫情的時候,國家是可以直接徵用產能的,退一步直接簽巨額訂單企業也會接受,口罩數量不足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平時口罩需求沒那麼大,全國所有口罩廠的機器人員全力開工也只有那麼多產能。

這個時候市場規律早失靈了,如果說漲價可以刺激口罩廠投資多建設生產線(且不論生產線建好要幾個月,疫情說不定都過去了),如果來得及,國家完全可以自己投資建生產線,直接繞過漲價的刺激。

(合理價格不算漲價,因假期期間和疫情期間帶來的人工成本的上升,這部分當然是合理價格)

您感興趣的是漲價抑制需求,大家減少購買,減少出門,減少口罩需求。然而如果放任不合理的漲價,就給口罩產業鏈上過多的利潤,使他們減少生產,浪費產能。同時,很多經濟能力低的人放棄購買口罩,或者不做好100%的防護,就給病毒留下了傳播空間。要抑制需求,可以通過計劃經濟中的配給制來實現,每個家庭限定多少只口罩,提前復工的優先發放/售賣。

我認為最有利於控制疫情的,就是充分發揮口罩產能,儘可能地多生產,同時限制口罩的價格和人均購買量,優先供給復工崗位,建立透明監督制度,讓儘可能多的人必要時有口罩用。最大限度地阻斷病毒傳播,就能最快恢復大多數地區的經濟生產。

最重要的,還是平時儲備,全民儲備,打疫情預防的人民戰爭!


不是。

價格機製作為信號的調節作用在於,如果價格上漲,說明市場供不應求,超額利潤吸引更多生產者進入市場提供更多產品,從而壓低降低成本,價格下降。

在現實中:

從供給的角度:如果有新的生產者想要生產口罩,機器上哪兒買?廠房在哪兒?能否通過衛生部門檢疫標準?等這一系列流程都走完,流感早就結束了。

從需求的角度:口罩暴增的需求是很短期的,說不定最多半年後需求又恢復到了平時的水準,生產者對這個需求情況有所預期的話,就不可能在短期加大固定設備投入提高產能。

所以現在口罩供不應求的根本原因就是短期需求出現了不可持續的暴漲,在絕對短缺的情況下,市場機制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解決了買不起口罩的人。口罩作為一種利潤率很低的產品,目前的產能上限也就是每天2000萬,這個產能上限的限制因素是長期需求。

其實這種意外衝擊帶來短時間內需求不可持續暴增的現象不只是口罩,每次出現天災人禍時都會有一些產品面對和口罩類似的困境。我倒覺得這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短期絕對稀缺時怎麼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

我個人的想法如下:

1.對於涉及醫療、軍工、教育等行業,可以按照戰時狀態國家徵用,提高產能;

2.對於涉及醫療、軍工、教育等行業的產品,國家可以進行一定的戰略儲備。


現狀:全國口罩限制漲價,普通人根本買不到,只能等政府協調限量供貨,各地是排隊或者線上搶預約、搖號。

觀點:限制漲價弊大於利

1、每個人對口罩的需求緊迫性是不同的,比如有人這個時期生病了想去個醫院,沒有口罩不敢去,真的是想100塊買一個口罩也行,但是就是買不到,急死人。而運氣好買到限量口罩的人,可能只是用來去樓下丟個垃圾。

2、限制漲價也限制了口罩廠高薪吸引工人回來加班加點生產,也限制了口罩廠買漲價後的原材料的動力,實際上肯定導致了部分口罩廠也像一般企業那樣停工休假。


國家會直接控制生產的……


不是。就是產能不足。

工信部說中國口罩最大產能一天2000萬隻。

這點數量,全國醫院的醫護人員都不夠用。

更不要說十幾億人的需求。

特別是現在很多城市要求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這個消耗量太大了。

現在放假還好,一旦假期結束,大多數人外出只能裸奔,或者一個口罩長時間使用,達不到防護要求。

~~~~~~~~~~~

題主竟然覺得只要口罩大幅漲價,可以減少需求。

口罩是一次性用品,如果要達到防護要求,就算大幅漲價,也不能有效降低需求。

就像饑荒的時候,糧食漲一萬倍,大家就都不餓了??

最多是讓大多數人吃不起飯,只能吃土等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