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书籍内容完全可以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越是学得通透的学者,越能用生活化的语言去解释社会理论。

另外,任何高深的理论,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内里。那些说不清道不明、概念来回绕的理论,多半是蒙人蒙己的。他们之所以无法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理论,是因为一旦脱离了自己创造的术语网路,就难以自圆其说。


两难哦。

如果用很不普及的术语写,那么多数人连字都会看不懂。

如果用很普及的白话写,那么多数人就会把所写的内容引申滥用到他亲爹妈都不认识。

社会学又有点危险,比起被拿去boom boom boom,还是稍稍让人看不懂比较好。

再说了,你如果真感兴趣,去查查维基百科,也不费多少力气。

何苦非要执著于懂那些你没有能力把握的观点呢?


入门社会学并不难,只是研究的东西杂而多。首先要分清普通层次的社会学和社会哲学/理论,后者因为发源于各种现代哲学流派,所以难懂是正常的。但如果要大概理解也不难。

学习社会学,我的建议是,先找一两本课本去看,了解一下基本概念,而且最好是国内的课本,不用有水平,要的就是简单易懂。然后就在找一两本介绍理论的书,这个就要找好的,因为好的理论书意味著讲得明白。不过之中的一些理论仍然不好懂,因为要一些哲学基础。

你会发现社会学理论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东西,批判的,实证的,解释的。这三个之中,最为普通人熟知的是批判的。早期就是马克思传统,后来的法兰克福、后现代(这个可能大多数人知道某些人但不知道是这个流派和传统)。但这个流派却恰恰是最难懂的,也并不是现在大多数研究社会学做的。反而偏向于所谓的『哲学家、思想家』做的东西(争议较大)。

至于实证、解释学派,里面当然也有东西不好懂,但大多数都是你只要看个一两遍,和理解中学课本没什么区别。

误区就是上来就看什么名著,什么社会学的想像力。每个人都有社会的想像力,但要加上个学,你至少要知道他是什么。社会学的想像力其实是个模糊其词的东西,怎么大家都在想,普通人也会考虑宏观的东西,到你米尔斯这里就不行了?而且不是普通人,他批判的其实是其他训练有素社会学家,所以要搞清楚他的基本价值取向。

大多数人读的所谓社会学书,其实都不算比较专门的社会学,而是偏政治、经济、心理学,或者人类学。你当然可以广义地包涵进来,社会学本身就是杂七杂八,但这对于初入者来说并不好,读这些你会不知道社会学究竟是什么。

那社会学是什么呢?

社会学研究的重点,就是人的社会行动。社会的,就简单意味著这里有不止一个人,而且这些人会相互影响。当然,一个自然环境也是一个社会的必要条件。

由社会行动引申出来的,就有研究行动的整体模式的、行动者交流所运用的语言/符号的、研究行动者如何理解语言和符号的…… 而批判学派则想告诉人们一个好社会,一个好的人类应该是什么样的(价值感强烈)。

那么,似乎仍然没解释明白社会学是什么。我觉得,要知道社会学在干什么,不要从他的定义的出发,而是,从社会学要解决的问题出发。

这其实是个人类学诞生时的问题。当欧洲人初次来到其他大陆,发现世界上竟然有如此不同的人类。这不同当然不是说身体不同,而是社会行动的不同。在这番震惊中,文化人类学诞生了,就是研究是不同文化中的逻辑,什么造就了这些不同的文化。

以往的学科中,其实已经有历史学在干这个事情,所谓『历史原因』。但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差别是很大的……

社会学的独特之处可以参考一下马克思的观点:人不仅收到自然界、性格缺陷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

在自然条件、心理学以外,社会关系如何导致了人/群体之间的不同?这就是社会学的核心。

而社会关系中的重点,就是合法性问题,这听起来似乎是个法律问题,也确实可以理解为法律问题。不过,这些是大家没明说、没书写出来,甚至都不甚理解,说不明白的法律/规范。但是却是他们在行动(包括身体的行动和语言)的时候会体现的东西。

社会合法性是一个模糊的地带,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试图去澄清这个地方。合法性会有很多解释,这里可以当做比较广义的一种。一个需要提及的问题就是,合法性一般是与暴力区分的,这也是其为何是『合法』的原因。有时候这两者也可能会有交集。

最后说一点,社会学中批判传统只是社会学流派中的一种而已。而且其实是不太社会学的一种。马克思的社会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屁股决定脑袋』。而我们的任务是理解具体是怎么决定的?

人类学/社会学不仅在那种跨文化的震惊中被发现,在日常中高度相似的两个人/群体之间也可以找到这种奇异的震惊。把这些差异/相似往所谓的社会心理学上靠,你会发现社会心理学/心理学似乎能解释好多,但为什么每一次的解释内容都差不多?既然(心理学)原因是差不多的,为何人们之间的差异还这么大?

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合法性,就可以当做社会学中三位一体的东西。


分享一点读社会学书籍的想法。

首先,很多社会学的书籍很难读,一是因为真的是目前的认知水平还读不懂,难理解,这个会很正常,我相信,很多在校学生认真读过老师推荐的必读书籍,也未必能读懂,关键是,老师们也不是真的要你读懂,只是要大家感受下这个氛围,找点感觉,二是很多书籍是翻译的,你很难捕捉原生的语境,读起来难上加难。

第二,有没有浅显的?个人有碰见过文字看上去很接地气的,但是没遇到内容很浅显的。不过不同人的对什么书属于社会学的书,可能有不同的判断。比如梁漱溟、费孝通,文字就很平易近人,接地气,但真的太深奥。

第三,其实读不太懂是好事,一方面,书只是介质,是穿越时空传递思想的介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不存在谁全懂,或者谁更懂。另一方面,感觉太深奥,读起来很难,是我们继续探索和进步的动力。当然,也有人直接劝退。劝退也没什么,人应该多尝试适合自己的东西,包括知识。


可以

请移步unequal childhood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