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挑出版社和翻译的人的时候很是为自己捉急,不知道那一个版本好。


没有万无一失。但通常看封面和内封的介绍。

几个原则:

1. 最好原文直译

2. 译者的经历,什么林xx翻译村上就走开。3. 看书名的文法水准如何4. 看豆瓣读书上的人如何吐槽

5. 网购不是可以有试读嘛!


我的阅读习惯是:读外国文学时,把重心放在在一本书上面。

译本方面:相关的几种主要译本,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我会选择全部阅读。在这一时期,进行此书的系统性吸收式阅读。从作者的信息到译者的信息...从作品的年代背景到译者的年代背景。丰富全面的知识涉及能让一本书的阅读完成度达到比较高的地步,也就是阅读质量很高。

当年读《百年孤独》时,黄本和范本我都仔细著读过,自己更喜欢的是黄本,但范本同样贡献了一些好的东西给我。

不过这样的阅读是有前提条件的,这本书必须有与之匹配的迷人之处才能展开这样系统的阅读。因为系统深入的读书,对脑力来讲的确是个不小的开销。精简至上。

所以在普通海量阅读时,我一般在网路上搜索出各种译本的节选篇章(即使是没有资源的书籍,片段大概还是有的)。

若是在图书馆,可以找出不同译本,翻阅相同的篇章进行初步阅读,选出自己想要的那一本书。进行选择对比的标准就是:翻译风格、字词运用、还有朦胧的整体感觉....以能打动自己的译本为佳。

在网路上参考其他读者的意见也是可行的。但是我还是坚持认为,自己看的书非得自己选才行。

出版社方面:

国内的主流出版社,说多也不太多的。自己读书的同时,顺便留意一下出版社的信息,在心里画个底。长期下来,对出版社的选择也会有你自己的考量。我也曾经看过论坛上网友归纳各出版社的排名,列出优劣。结果仅凭这些名单,我不仅没能轻松做出选择,反而在选书选出版社的时候,产生了更多的杂念。倒是弄巧成拙了。现在当我挑书时,发现自己对每个出版社,先入为主的会有一些看法。这就是我慢慢培养起来的「出版社观念」,自己适用,口味完美。

final report:

1)网路检索。

2)图书馆翻阅对比。3)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不是别人喜欢的。4)培养自身的出版社观念。5)适当参考其他读者意见。6)有条件可以多读几种译本,系统阅读。7)读到糟糕的译本也是一种...成长。tips:这里我没有考虑特别小众,甚至市面上难以寻索的版本。因为我懒,找不到的版本,我就不看了嘛。

主要还是看出版社,记得我语文老师说过,像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三联书店的版应该都挺好的,他们都会请德高望重的译者翻译,基本上信、达、雅。一些不入流的二三类出版社的译本通常译者水平有限,句子晦涩难懂,印刷还有错误。总之,一般情况下印刷出过很多版次的书都是广为流传的本子。豆瓣读书上应该不同版本的优劣也有人评价。


看出版社 看翻译者 看图书策划

推荐 北京燕山 人民文学 上海文艺 上海译文 南海

暂时 简略回答


我是看出版社。像译林这类比较靠谱。或者买双语的。

商务翻译比较好,不过它们都是一些哲理的书籍比较多,另外人民文学翻译的也挺不错的,比较权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