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不是很清楚音樂中為什麼要分各種調?

我的疑惑在於,各個調中的音節可以相互轉換,為什麼還要分成那麼多調。呃,打個比方,在不改變原曲的條件下,降E調的一些音階,我完全可以用降B調的裡面音階,或者其他調裏的音階來替換..為什麼還有分那麼多的調呢?在作曲的時候用不同的音階不就好了嗎?PS:沒有正式,系統的學過樂理,所以對這個問題很好奇。


我最近在研究一些初級的合唱樂譜和初級的爵士樂理,專業辭彙很繞口,實在是不想徒增煩惱了。我舉個例子吧

比如說:

鋼琴上4和5中間那個黑鍵,既可以叫做升4,又可以叫做降5.彈在琴上都是一樣的,為什麼譜子都寫得不一樣呢?原因就是,這個音在不同的調子裏,和其他音符的關係是不一樣的。這個音,在D大調裏應該被叫做升4,D大調的音階要寫成2.3.升4.5.6.7.升1.2.之所以要寫成升的,是因為音階中第二個音和第三個音按規矩是要隔一個全音的,而鋼琴鍵上的3.4兩個音是半音的關係。如果想把這兩個音變成全音,4必須要向上移一個鍵,移到的這個就是我們說的45中間的黑鍵,於是為了保證音程之間的關係是正確的,所以要寫成升4而不是降5.~~~~~~(有點跑題)~~~~~~~基於這樣的原因,所以在寫譜子的時候,調子一定要把它訂好,雖然說音怎麼寫都可以,可是五線譜所針對的是那些專業在音樂上的人來看的,他們所需要的就是:譜子讀起來迅速,簡單,寫出來譜面是乾淨的。我曾經測試過一個常年學琴的孩子,給他兩個譜子,其實彈奏出來是一樣的,可是一個譜子是按正常的寫法寫,另一個是按題主說的,我就用了c調,升降號臨時標在譜子上(就是您說的沒按照正常的寫法寫)。他都能演奏的對,可是明顯的,第一個譜子要比第二個譜子讀得快速很多。對於他們來說,這種定調在五線譜上標出升降的做法更有助於他們理解音符之間的關係。也使得譜面乾淨更容易閱讀。~~~~~~~~5月7日更新~~~~~~~~~關於業餘學習音樂有幾句話要說音樂樂理知識裏有一些很深奧,雖然看了書,瞭解了專業辭彙,還是會有一知半解的時候,私以為是不能進行自學的。可是加入合唱團之後,看合唱總譜之後覺得以前看的書沒白費。短暫的學習過幾堂鋼琴課,看譜子這件事因為不是童子功,所以肯定不會一下子反應過來,所以我上課的時候都是靠記老師彈的音和手在鋼琴的位置記住怎麼彈的。現在忘得一乾二淨。不過聽歌聽了這麼多年,看音樂類的書看了這麼久。我還是覺得興趣很重要,多參加合唱團,多聽現場演奏。你看的書總有一天會在適當的時候得到印證。說不定就是某一天豁然開朗無師自通。也因為有了看書的基礎,所以大致能講出所以然來。這對於一個喜歡音樂的人來說,是一件多麼有成就感的事!

媽蛋,混賬題主在QQ上給我說的,謝不了邀了……

業餘而簡單的說說,僅從一方面解釋,存在很不專業和不準確的地方:

我們小時候學音樂都是從Do Lei Mi開始學的,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準確的將Do準確的發在C調上,但無論是以什麼音調發出Do,我們都能順利的以這個Do為基準調接著發出與之相符Lei Mi Fa,也就是說,無論起調是什麼,只要符合一定的頻率規律,就能發出其它相符的音,這個稱為自然音階……舉個例子同一首歌,在沒有伴奏的情況下,我可以任意起調,而且完全不會影響歌的旋律,一首歌不會變成另一首歌,但我們該如何準確描述這些差別呢?

首先我沒得確定一個基準調(姑且這麼稱呼),那就是我們所謂的「中央C」,它的「Do」音是一個振動頻率為261.6Hz的聲音,這個基準調包含7個音節,也就是對應Do到Xi這七個音,我們把它們分別命名成C、D、E、F、G、A、B。然後呢?如果我想升一個調,以D為Do來演奏或編曲是不是可以呢?當然可以,但我們發現原來所指定的基準調中的7個音並不能滿足以D為起調的7個音節,其中的Mi 和Xi的音分別介於F、G和高八度的C、D之間,於是就多出了升C調C?(或降D調D?)和升F調F?(降G調G?)這種半調,很神奇的是,在原基準調的基礎上,只需要再添加5個半調,就可以滿足以包括半調在內的所有12個調為Do音的7個音階,不禁感嘆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既然我們有了基準調,為什麼還要分CDEFGAB調呢?

然後呢,假如一個首曲子以B為Do,則7個主音分別是B、C?、D?、E、F?、G?和A?,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寫出來的譜子別人(時間長了也包括自己)不容易知道究竟是以那個音為Do來寫的,這會對掌握旋律的速度和準確度造成影響(而且這些音升調太多,寫著井號會寫的手痠),於是音樂家們就會在譜子上標明起調(表明調之後還可以少寫井號XD),於是就有了從C到B調共12種調,至於每種調為什麼又分為大調小調這裡就不細說了。總之,你暫且可以理解為為了方便確定起調、創作和演奏,所以纔有了不同音調之分,但音樂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若欲深諳,還請躬身細探。

人為什麼要分三六九等呢?

音樂也是如此阿。音樂的中的每一個調都有不同的感覺。大調和小調就有很明顯的差別。

舉個例子:

在全能星戰總決賽的時候,胡彥斌改編了黃小琥的「沒那麼簡單」,就是把大調改成了小調的感覺,整體的感覺就是從先前很大氣主流的感覺變成了一種小情調,這就是調性存在的差異。

各種調除了男女聲的音域不同的需要,對於樂器來說,不同的調性也適應於每種樂器所發出的樂音也都是。

好像也沒翻到一個定論。大概幾個方面大家都有說到:

1.不同調的音樂色彩不同

小調是相對於大調而言的,現代音樂兩種調性之一。特色是音階的第一音到第三音是個小三度音程。通常用以表達負面的情感,常用來表達悲傷、陰沉、恐怖的情感,在動畫或電影當中的背景音樂,則使用在懸疑或血腥等劇情上的使用,遊戲當中則是戰鬥曲或是遭遇敵人魔王等。

from:wikipedia 小調

小三度音程應該是小調音樂風格傾向悲哀、緊張感的原因。

從歷史上來看,我們的兩個主要調式,大調和小調,是源出於各種教會調式。三個大調似的調式(伊奧尼亞、裏第亞和混合裏第亞)的音都被集中在一個大調中。同樣地,三個小調似的調式(多利亞、弗利季亞和愛奧利亞)的音被集中在小調中。

由於這種來源,小調中就包含著兩種音階形式。下行形式的音和它的關係大調的音並無區別。上行形式用升高半音的第七級來代替自然的第七級。為了平順地導向這代替的第七級,自然的第六級也用一個比它高半音的音來代替。。。。小調中如包含代替音,就可產生十三個三和絃,而大調中只有七個。

from: 勛伯格《和聲的結構功能》 P11

我認為,結構上的略微不同,可以提供音色組合的多種可能性,因此各種調性都有存在價值。

調性音樂中每個調子裏最重要的便是主音(tonic),樂曲通常由主音或主和絃開始,結束時又將回到主音或主和絃。此種模式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使音樂進行具有強烈的方向感

from:調性_百度百科

我的理解是,每個調的主音不同,最後樂曲整體音律的回歸感、溫度感也不同。

就像C大調和a小調,C大調音色明亮、積極向上而a小調音色灰暗情緒壓抑,也許G大調的旋律因為以sol為主音所以sol會經常出現而且4還升了半音,這樣旋律聽起來的感覺就會和C大調完全不一樣,作曲家總是非常清楚每個大調或者小調的特點和它們擅長表現的情境,然後他們作曲時就會根據他們要表現的情緒而選擇不同的調式,就像填詞選擇不同的詞牌名一樣。我們外行聽所有的歌曲都是1234567幾個音的組合,而內行卻聽得出來那裡面蘊含的調式以及他們表現的情緒。

from:大調小調的區別;為什麼要有那麼多調式?

有趣的是作曲家們常常有純屬於個人的對調性的感覺。有人一寫到憂傷的音樂,就要用降號多的調,而寫到明朗單純的音樂,C大調或G大調之類的就常常是首選,甚至還有人認為各個調都有不同的顏色,有紅的、藍的、綠的、白的等等。這種感覺太微妙了,不是專業搞音樂的一般來說不會有這種感覺。 在一部大型的作品中,作曲家往往要使用多個調式調性,以造成音樂色彩的變化。這就是「轉調」。

from:音樂要素漫談--調式和調性

對調性的感覺可能很主觀,但大家應該都同意,如果在一首作品裡善用不同的調性特徵(不和諧和絃、變和絃、遊移和絃、領域內的變調以及無調性樂曲)能造成聽覺上的跌宕衝突,使音樂表現更為豐富。

2.演奏、演唱難易程度不同

古典音樂寫的時候當時更多的考慮是樂器的演奏簡易程度,哪個音域比較好聽,或者哪個音域最能凸顯當時的歌唱家或者演奏家的技巧(協奏曲,因為當時很多協奏曲都是作曲家致某個樂手的)。

from:其實各個大調之間有什麼根本的區別?

銅管樂器由於特殊的構造和泛音,它吹奏帶有降號的調比較容易,比較好聽,如降B、降E調等等,而弦樂則更喜歡帶升號的調,如D、A、E調。作曲家在寫器樂曲時,選擇調性是一定會考慮到樂器性能的。

from:音樂要素漫談--調式和調性

附豆瓣小組的探討:調性的色彩(你有沒有自己最喜歡的調?)音樂色彩方面最好是自己去感受~可以用一首曲子的不同調來比較~
今天上作曲課 老師看我一首類似葬歌的曲子用了a小調就把我教育一番 後來和我說 其實同樣的旋律用不同的調色彩會不相同 裏姆斯基甚至還把不同的調用不同的顏色表示 當然那是極度敏感 其實說的通俗點就是 降號調顯得較憂傷柔緩音色暗像肖邦的作品就多降號 升號調音色較亮 像很多小提琴協奏曲都是升號 一個方便演奏 另一個共鳴好 聲音大而亮 我問老師說這是為什麼 他說和黑白鍵共鳴有關

那些扯什麼調式、色彩的,我覺得你們要不在裝逼,要不就是照本宣科沒走過腦子,老師說啥你也就人云亦云。

你們看清楚題主的意思了嗎?

題主的意思,一段旋律或一首曲子,D調的do,我用C調來記,記成re,不就行了嗎?絕對音高沒變啊,只是記譜的符號變了嘛。絕對音高未變,你扯什麼色彩啊?我覺得你就在扯淡!

其實回答題主很簡單,瞭解一下「主音」的概念和作用,以及「自然音階」就清楚了。……

我有一個疑問就是,為什麼要定調如:1=E,為什麼不直接全部用1=C,然後就不用定調了。

感覺提問是不是這個問題?有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其實題主您自己已經悟到了呀。

"在不改變原曲的條件下,降E調的一些音階,我完全可以用降B調的裡面音階,或者其他調裏的音階來替換"

說得很對!那麼到底是用 "降E大調"還是"降B大調"呢? 對99.99%的人來說,總的定個準吧,不然你讓他怎麼練呢?這不就"分各種調"了嘛。事實上只要你用五線譜記譜,則自然而然地『定調』了,因為五線譜上記錄的都是絕對音高。

剩下還有一類人,抄起一首曲子,隨便平移個幾度演奏出來,這叫「移調演奏」,就連職業演奏家也不是人人都會的。

然後再補充兩點:

1. 「移調演奏」的soloist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能「移調演奏」的管絃樂團是不存在的,不是技術上做不到,而是沒有辦法去協調那麼多演奏家陪你玩「移調演奏」。

所以,對於合奏的作品,定調絕對是必要的。2. 不能在調式之間搞「移調」.大調只能移到大調,小調只能移到小調 ^_^

和我想問的差不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