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想玩,寫作業的時候心不在焉,寫兩分鐘就想玩,管厲害了就說我不是親媽嗎,是壞媽媽,好心累我


為什麼人要自律?

《少有人走的路》給出了答案: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

自律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如何讓孩子更自律?

1、 父母先做好榜樣

幾米在繪本《我不是完美小孩》中說:大人天天哭窮,卻天天購物。

大人整天抱怨時間不夠用,卻花很多時間看電視。

大人只會管小孩,卻從來不好好管管自己。

如果你每天玩手機,卻告訴孩子不能碰手機。

你刷劇沒完沒了,卻要求孩子關掉動畫片。

你熬夜睡懶覺,卻讓孩子早睡早起。

你本身就做不到自律,卻一味要求孩子自律,孩子又怎麼能做到?

我妹妹從小到大就是個超級自律的人。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晚上十點鎖手機睡覺,睡覺前讀一會書。

每天堅持健身。

她給自己立的所有flag都在一樣一樣慢慢做到。

她的自律也影響了孩子。

每天早上六點半準時起床,很有規劃地開始背單詞背古詩。

晚上放學回到家先寫作業,然後開始練琴,再看半個小時的名著,九點半準時睡覺。

寒暑假時會自己認真地做好時間規劃表,並嚴格執行。

記得她有一次和我說:「你知道有一個自律的孩子有多爽嗎?

我可以干我想乾的,遠離陪讀。

讓我免去學習小學課程!」

2、給孩子自我管理的機會

尹建莉曾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寫道:一個沒有機會進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學會自我控制。

演員孫茜曾在一檔節目中自曝,因為小時候被爸媽管得太多,徹底放棄了自我管理。

很多次她正準備要開始寫作業的時候,就聽見媽媽在外面催「你寫作業了沒有?快去寫!別耽誤了!」越這麼說,她越不想寫。

但是媽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不妥,這樣的場景經常會上演。

她乾脆就每天等媽媽催了以後再拖拖拉拉開始學習。

所以父母要給孩子機會,不包辦替代,這樣只會打破孩子的自我管理,讓孩子無法獨立,更別談自律了。

3、 立規矩,「狠心」不妥協

《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一書中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

晚餐吃到一半時,小約克留下才扒了幾口的食物,從餐桌溜出去玩了。

晚餐結束後,媽媽安妮瑪端出了巧克力冰淇淋作為餐後甜點。

小約克一看到是自己最愛吃的甜點,便伸手去拿,但他的手很快被打了回來。

安妮瑪說:「你還記得媽媽的話嗎?晚餐沒有吃完,就不能吃甜點。」

小約克自知理虧,百般央求媽媽分一些給他。可是安妮瑪不為所動。

有人問她: 「你為什麼不給小約克一點呢?他只是個孩子,沒必要這麼認真吧?」

「沒有吃完飯就沒有甜點,這是我們家的規矩,他不能打破。」安妮瑪回答。

「孩子是會得寸進尺的。如果你今天答應他吃甜點,下次你再要求他吃完飯就很難了。」

「對待孩子,有兩個原則:一是事先約法三章,二是事後毫不妥協。

否則,你以後說什麼,孩子都不會聽你的。」

小約克眼見沒什麼希望,悶悶不樂地去一旁玩了,再也不提吃甜點的事了。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自律,都要先從父母的「他律」開始。

所以,面對孩子「不自律」行為,父母要懂得立規矩,「狠心」不妥協。

非常贊同網友的一句話:

熬夜看電視劇、泡酒吧、逛夜店、紋身、買醉……這些事看起來很酷,其實一點難度也沒有,只要你有點兒錢、有點兒閑就能做到。

但更酷的是那些不容易的事情,比如讀完一本書、堅持早起、有規律地健身、穩定體重等。

這些在常人看起來無聊且難以長久的事情才更加考驗一個人,也能更加鍛煉一個人。

懂得自律的孩子,才能創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願孩子們都能在走心父母的教育中,變得更自律,更優秀。

發佈於 2020-04-23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月亮媽媽畢爽月亮媽媽畢爽心理學研究生/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諮詢師/最好聆聽者

謝邀@醉卧花叢懶回顧

家長與青春少年之間的理想界限應該是,

床,管叫不管起。

飯,管做不管吃。

書,管繳費不管念。

榜樣,管接觸,不管模仿。

經驗,管提供不管吸收。

就像大夫包治不包好,

養雞包飼料不包肥,

種樹包打葯不包參天。

這就是自主學習第一步!


家長與青春少年之間的理想界限應該是,

床,管叫不管起。

飯,管做不管吃。

書,管繳費不管念。

榜樣,管接觸,不管模仿。

經驗,管提供不管吸收。

就像大夫包治不包好,

養雞包飼料不包肥,

種樹包打葯不包參天。

這就是自主學習第一步!


你好,首先做為媽媽,要明白,孩子貪玩,不自律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現象,所以不要著急,要學會找到合適的方法引導教育孩子!那麼具體如何做呢?

首先,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比如看電視、吃糖果,這時候就需要來自父母的「他律」。

比如孩子想要玩iPad,那麼就規定時間,和孩子講好每次只玩15分鐘,時間到了後,就讓孩子去做別的事,如果孩子還鬧著要再玩一會,父母也別輕易放棄執行。

通過制定符合孩子認知水平的規則,讓孩子知道,想不想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是另外一回事,每個人的行為必須在一定的規則和邊界內。

其次,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時間計划去做事,給孩子制定時間表,比如當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願意做的事情時,讓孩子自己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規定時間內做完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要學會,先「苦」後「甜」,延遲滿足,不要總是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要求或慾望,給他們一個等待的時間或是通過做事情來交換,這是一個意志力鍛煉的過程,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抵禦誘惑的能力。

比如已經上學的孩子,讓他放學回家先做完功課,再去玩。

或者帶孩子逛商場,孩子總是要這要那,那麼出門之前,父母就該提前告訴孩子「一次只能買一樣」,其他東西等到下一次再買。這個等待的過程中也能讓孩子逐漸學會自我控制,學會等待。

當然,如果父母承諾了,就一定要兌現。

最後,如果你做事拖拖拉拉,經常拖延,但是要求孩子自律的話,這是沒有說服力的。尤其家長是孩子模仿的對象,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孩子也可能會成為那樣的人。

所以,想要孩子自律,不妨自己先做到自律。這樣家長能為孩子起到一個表率作用,有時候不用你說,在耳濡目染中,孩子已經成為自律的人了。

要想培養優秀的孩子,父母要做智慧的家長,所以要多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其實我挺討厭這類話題,因為總是在說如何讓孩子怎樣,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這樣;當出現此類情況就證明你的學習已經趕不上孩子成長的步伐,你需要加快腳步了,讓孩子提前明白而不是「讓孩子學會……「

孩子是家長的鏡子,我希望家長可以記住這句話

孩子從出生一直是被動學習狀態,一直是需要外界引導的;所以,孩子能不能自律的學習不取決於孩子自己,而是作為父母,我們有沒有以身作則去引導孩子

我們先可以找找孩子不自律的原因,大部分的孩子是因為想要玩,家長不讓玩,每天給孩子說的就是該學習了,準備什麼時候學習等等,都是在催促孩子學習。

據數據顯示中國孩子比國外的孩子數學能力好太多,但是長大後創造力卻不如外國人,這是因為什麼?因為我國的孩子他們童年在學習,沒有機會玩,只能長大了在玩,可以創造力是從小到大一直衰減的,不可逆的。

如果12歲以下孩子真的是因為想要玩才不想學習,那麼我的建議是你就可以和孩子商量讓他去玩,學校你給他請假,玩夠了再開始好好學習;回來後每天玩的時間讓孩子自己規劃,後果自己承擔就好

然後送你訓練自律的三個要素

這三個要素,簡單說就是有目標、有監督、有方法。

有目標才有動力。根據不同的年齡和孩子學習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目標。

可以制定幾個小目標,比如學完這一課再休息,學不完不休息。

也可以制定稍大一些的目標,比如到學期末,我的各科分別達到什麼樣的成績,在班級里達到什麼樣的名次。

有監督才有保證。人,尤其是孩子,意志力往往不夠,很容易放棄。這就需要監督。

一方面是外力監督,比如來自家長、老師等。

一方面是自我監督,比如定鬧鐘、寫提醒自己的紙條等。

監督,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往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因為一是孩子很容易自我放棄,一是家長的監督更容易堅持不下來。

所以,家長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放鬆要求,堅持監督;也要教會孩子學會自我監督,比如定鬧鐘、寫名言警句貼到自己房間、寫紙條貼到自己學習桌等等。

有方法才能不走彎路。世間萬物皆有法,培養自律也有辦法。

如何讓自律變成一種習慣?

延遲滿足。因為自律就意味著放棄眼前的享樂和舒適,去為了一個遠處的目標而努力。沒有延遲滿足能力的人,很難擁有自律能力。

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和願望,可以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比如,孩子想吃巧克力,你可以對他說,如果你能等到明天再吃,我們可以吃兩塊。如果孩子想玩手機,你可以對他說,如果你等到5點再玩,可以給你延長增加30分鐘。但前提是他要同意,而且不能無限制加碼。

彈性計劃。沒有彈性的計劃通常堅持不過三天。養成有效的自律,開始不能貪多,比如用一百天就做跑步這一件事,從一天走十分鐘到一天快走30分鐘,再到每周跑步三次,循序漸進。不能計劃單調、死板。

要有適當的激勵。自律一般分成3個階段,前期是興奮、躍躍欲試;中期是痛苦忍耐,甚至是瓶頸期;當自律讓生活發生好的變化後,自律的後期就變成了享受。

尤其是中期,痛苦忍耐階段,可以適當給與獎勵(口頭的、物質的),尤其是一些物質激勵,會促使孩子堅持下去,最終得到後面那個巨大的獎勵。

現實中,很多家長就是在這個時候放棄的,孩子堅持不下去,家長又不懂得適當的激勵,反而打罵訓斥孩子,導致孩子逆反放棄,家長無奈也放棄了。


我一直覺得想讓孩子做什麼,作為家長要少說,多做,你想讓她看書,那麼你先看,然後因為書里有趣的內容,或者沒有有趣的內容也要裝著有趣,捧腹大笑也好,跟老公老婆聊這裡內容也好,這樣吸引孩子。都說什麼環境造就什麼人。父母的經驗教訓這種口頭上的教育和嘮叨,孩子是沒有體會的,所以說很多都沒有效果。就是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這個書有意思,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書確實比電視有意思


先區分一下是孩子專註力不行,還是對寫作業不感興趣。

專註力不行,就要做專註力訓練。

對學習不敢興趣,就要讓他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以下方法供參考

1,引導孩子自己設定細分計劃。打出計劃表,對應時間,做一件勾一個。

2,設定獎懲措施。

3,多鼓勵表揚孩子的進步,包括在祖父母那邊,親戚朋友那邊,心態上要允許循序漸進。


我們家孩子現在五周歲,從二周歲開始認字,四周開始可以自主閱讀,從小不玩手機,電視一周可能可以看一集奧特曼。

我一直覺得快樂的童年並不是什麼都不學,我會和他一起看繪本,會和他一起做手工,會帶他去科技館,生態遊樂園玩耍,而且他認識字後,自己也能在出去遊玩的時候,自己發掘很多快樂

現在他一個人的時候自己會去會剪紙,拼圖,看繪本,自己把故事機放起來當背景音樂,做APP上的數學。

如果是重複性枯燥的讀英語,需要叫他讀,但是坐下來後也能一個人把課程都讀完,並且在讀的時候會自己點開關聯課程把單詞和對話背一背。

我們全家在他在的時候,不看電視,不看手機上的視頻,從他小時候到現在一直這樣。並且給他充足的陪伴,在他小時候,我媽媽能給他讀繪本讀一天,我們現在已經讀過將近2000本繪本,從來不會說現在忙,就打開電視或者丟個手機給他。

孩子不會一天就變好,需要家長長期堅持,我旁邊朋友也會羨慕為什麼我孩子可以自己剪紙剪好幾個小時,能集中注意力自己看書一本接著一本,能坐在那裡一個小時就讀英語,這些都需要長時間家長的堅持,一點點一點點的教,改變他的生活習慣,遠離電視和手機,固定時間做做業。

特別是一開始的時候,我一直覺得孩子在小的時候,自己並沒有自控能力,需要家長引導,包括他做作業時候的態度,最開始我們學習的時候,我是拿一個筷子在手裡,嚴格要求,幾次過後,他就有習慣了。平時要求上課坐端正,認真聽講,從小灌輸給他書是寶貴的,能看書是最幸福的一件事,在書上能學到很多東西,如果不乖就不給看書了,潛移默化讓他愛上學習新知識

然後要求他每天課前課後複習預習,家長要每天督促到他習慣成自然,回家第一件事先做作業,強制性必須先做作業,這樣過半年應該他就會自覺了。小孩子不能全隨他的喜好來,該強制還是要強制,慢慢他的知識豐富了,學習比別人強了,他也會很開心的自己學了。

最重要是家裡的環境,如果在一個每天電視手機玩樂的環境,那她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破壞,其實孩子如果不滿意,就多反省自己,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看你怎麼在他上面畫。


自律很重要,畢達哥拉斯說過:「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不能稱他為自由的人。」而約束自己不就是自律嗎。

什麼是自律

自律是指行為主體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是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積極向上的改變自己。

自律不是束縛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動創造一種井然的秩序來為我們的學習生活爭取更大的自由。

每個人的成功背後除了天賦那就是自律

鑿壁偷光,頭懸樑、錐刺股等這些家喻戶曉的故事,他們背後所反映的無一不是自律,他們無視周遭惡劣的環境,奔著自己內心的目標,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

鑿壁偷光的匡衡因為自己的自律成為了一代文學家,頭懸樑的孫敬因為自己的自律成為了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錐刺股的蘇秦因為自己的自律成功宣傳了自己的「合縱」主張,六國諸侯簽訂了合縱的聯盟,他也成功地掛了六國的相印,成了顯赫的人物

自律的作用

自律和意志是緊密相連的,意志薄弱者,自律能力較差;意志頑強者,自律能力較強。加強自律也就是磨鍊意志的過程。

自律的人是會合理規劃自己的一切行動的人,是會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是做事情有條不紊,有計劃有目標有始有終的人,也必然是守時守信、可靠、值得信賴的人。長期的成功是由多個短期的小目標堆積起來的,多個短期小目標的完成是由我們的自律去堅持的。

如何讓孩子變得自律

01讓孩子自己處理他有能力做的事

孩子什麼事情,父母都要親歷親為,催促孩子干這個,教孩子做那個或者更乾脆自己親自動手去做,久而久之便會養成孩子依賴的性情,很難發展他的自律性。父母總要記得,你的孩子是天天在長大中,昨天他不懂做的事,今天他可能已學會。去學會放手,逐步的放手,並且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作出正確的判斷,並避免自己代替孩子做他現在已經有能力做的事,剝奪他嘗試的機會,這樣才不會阻礙子女發展責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02家長要學會鼓勵嘗試

孩子嘗試做從沒有做過的事情,第一次都難免會出現些錯誤,家長不要一味的指責,打消孩子的積極性,應當放寬心態,適當的鼓勵和指引,讓孩子更加成長

03不要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

現實中有很多這種情況發生:商城裡,孩子想要玩具,軟磨硬泡家長,最後實在坳不過就給買了,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決定,過度的滿足孩子要求會致使孩子對自己的約束越來越松,反倒離自律越來越遠了,正常的方式應該是家長在適當的對孩子進行一定的約束,讓孩子通過你對他進行的一定行為約束懂得學會自我約束,從而學會自律

最後借用魯道夫·斯坦納在《童年的王國》中的一句話「孩子在七歲前實際上是一個觀察者。在年幼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們觀察和模仿的對象,他們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懂得自律、自製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會心領神會,並奉之為最高準則,最終通過模仿和學習,成為和父母一樣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