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有穩固的技術體系才能更好的應對進階。前端知識龐雜不可能面面俱到,若是有自己的體系,再系統學習是不是能更有效呢?


已經有好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了, 那就在這裡簡要說一下,其實所謂的技術體系,說白了就是視野,通過4年+的 有目的 的學習成長,視野會逐漸從淺到深,窄到寬,到最後,就會逐漸跳出前端思考領域的問題。那麼,怎麼有目的的去學習呢?

還記得我初二的時候,目的就是搞個周杰倫粉絲網站出來,然後可以給妹子炫耀,就開始研究asp/flash……

還記得我高中的時候,目的就是好好學習,打籃球,順便泡泡妹子……

還記得我大一的時候,目的就是趕緊脫離家庭經濟束縛,順便泡泡妹子,就開始學php…

還記得我大二的時候,發現寫頁面太特么費勁了,不了解前端技術根本沒法搞,正式開始學前端,一邊學,一邊接接外包,但是越到後面發現不懂的東西越多,然後決定系統化學習,每周跑圖書館十幾次,每次回來就帶一堆書。

大二到大三,接了十幾個外包,同時也把圖書館裡的前端書籍看了個80%,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還有當然就是犀牛書和高級書,不過還有一個就是我超級喜歡的&&>,就這樣,讓我大四去了天貓實習……

工作第一年,機會難得,讓我開始接觸DSL領域,開始有目的的研究解析編譯相關的知識……雖然我是計算機專業,但大三的時候因為忙接外包,我居然把編譯原理這門選修課給忽略了……沒報……

工作第二年,繼續研究DSL,對AST生成原理了解的也算可以了吧,開始產出解決方案,並拿到了一些結果,但是一直令我放不下的東西,卻是表單……工作兩年,被表單虐了無數次……

工作第三年,正式開始投入表單領域,產出了一個UForm的前身方案,那個時候,基本上已經有一些思路了

工作第四年,產出了UForm,個人認為這個時候是我的技術體系初步建立的標誌,當然,不代表現在就是個很完美的狀態了,還有好多東西還得持續學習……

可以看到的是,我工作期間已經再也沒有系統化學習了,全是碎片時間,碎片學習,各種研究源碼,看大佬的博客文章,所以總結下來,其實技術體系的視野格局,還是需要建立在系統化學習的基礎上,而且系統化學習需要持續2年左右,之後就要學會碎片化的高效學習,怎麼碎片化的高效學習,基本上就是跟結構化思維相關了,善於總結非常非常重要,這樣就能慢慢的步入正軌,慢慢提升


保持不斷的輸出,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能把一種你不會的知識完整的講給一個不懂的人,並能讓對方也聽懂,越簡潔越好,那你就學會了。

看似這麼學習很雜,但是萬事都是量變引發質變,人不是計算機,體系再複雜,自身索引做得好,也能成為百曉通。


風清揚道:「五嶽劍派中各有無數蠢才,以為將師父傳下來的劍招學得精熟,自然而然便成高手,哼哼,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了人家詩句,做幾首打油詩是可以的,但若不能自出機杼,能成大詩人么?」


搭建技術體系這件事,按照別人說的辦法來是沒有用的,

因為各人的體系不同,最好的辦法是活學活用,甚至自己發明。

所謂成體系就是建立聯繫,而聯繫無非以下幾種,

(1)前驅後繼關係(2)兄弟 / 父子關係(3)類比關係

1. 前驅後繼關係

看到一個知識點後,要想辦法知道它的來龍去脈,(這裡並不特指因果性,可以是相關性)

這個知識點,前面跟哪個有關係,後面跟哪個有關係。這將有利於建立知識點之間的線型關係,有點類似於數據結構中的雙向鏈表。

例如,我在進行軟體開發,就得考慮我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後繼)

為什麼社會需要有人做軟體開發這件事?(前驅)

2. 兄弟 / 父子關係

理解了來龍去脈之後,我們還要學會分析跟當前知識點並列的知識有哪些?

它與哪些知識點是同級的,同層次的,擁有共同祖先?這將有利於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樹型關係

例如,跟軟體開發並列的工作有哪些?

是不是有產品設計,項目管理,等工作?(兄弟關係)它們是不是都屬於軟體相關的工作?(共同祖先)

3. 類比關係

學會了找同級 / 父子關係之後,思維結構就已經很清晰了,

我們知道來龍去脈,知道很多同級概念。

但是這還不夠,因為我們發現多棵樹的葉子節點之間是有聯繫的。

例如,項目管理中要求的軟體質量,跟軟體開發是有關的。(類比)

做產品需要影響用戶,做管理也需要影響他人。(類比)這就有點類似於數據結構中的圖了。

這是我去年畫的一張圖,放在這裡,應該能體現出知識之間的三種結構:

(1)線型:前驅後繼關係(2)樹型:兄弟 / 父子關係(3)圖:類比關係

軟體思維結構


結語

當然,如果套用本文的思維方式的話,還可以將思維方式本身形成知識體系。

這種思維方式有什麼用?怎麼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同層級的思維方式還有哪些?有沒有更高級的指導原則?除此之外,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還能人為添加一些。(書上沒有,就不能自己發明么)例如,時間維度的聯繫,某個概念出現之後,它產生了哪些影響?或者社會維度的聯繫,某件事的利益相關者是哪些人?誰會最終受益?

照這個方式就可以無限擴展了。

希望你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2年前曾寫過一篇文章介紹我們團隊的技術體系(美團點評酒旅前端的技術體系)。技術體系指社會中各種技術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繫、按一定目的、一定結構方式組成的技術整體。技術體系是科技生產力的一種具體形式。技術體系和知識體系不同,知識體系面向的對象是人,技術體系面向的對象是公司或團隊。

構建技術體系的方式有多種方式,可以靠自上而下的設計,也可以靠自下而上的演進。無論如何,技術體系的建立都是漸進式的過程,靠團隊一點一滴的積累和完善。

而知識體系的建立路徑,就像是一座大廈的建設過程,首先你得有充足的建築材料,即各式各樣的知識點,然後需要將這些知識點有機有序的編織在一起。獲取知識的過程有許多的渠道:

  • 興趣驅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孜孜不倦的從各種渠道保持信息獲取
  • 問題驅動:從問題中學習和思考,日積月累,你會發現可以連點成線、由點及面
  • 上帝視角:從規模的公司、優秀的團隊中學習,從「空中俯瞰」是一種快速提升認知的方式
  • 靈魂碰撞:走出去和行業中的優秀同學接觸和溝通,互相碰撞、互相激勵、互相成就、知識共享
  • 實踐出真知:這點最為重要,找到合適的團隊、合適的機會,從0到1構建一套技術體系

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立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處」。此第三境也。

這三種境界也是建立知識體系的三重境界,說到底,就是認知不斷深化的過程。


路過

啥是體系啊,這玩意的解釋是」由若干互相關聯的事物或思想構成的整體「

先得有若干事物吧,然後相互關聯吧,最後才是構成的整體。

肯定是若干事物先系統的學習了,然後不同知識內容存在交疊或引申擴展後,建立的聯繫。

先有體系了,若干事物也沒系統的學過,那中間的相互關聯怎麼來的?隨心而動的么……

這些聯繫內容穩固了,有自己掌握的知識脈絡了,自然而然就有了體系了。

這過程不是系統學一把,就是靠日久天長慢慢積累(熏)出來的。

前者是科班啥的打的基礎,然後通過工作等實踐後培養來的。

後者是非科班等沒有很好的基礎,純通過長時間訓練實踐總結後得來的。

哪兒有什麼捷徑可以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