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具體闡述或舉例說明,這三重境界的意思或意境


見天地而見自己,見自己而見眾生。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總體來說這三者之間成互相遞進的趨勢。雖說這九個字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被教條化了,但人生境界與生命視野的開闊與此難捨難分


你怎麼看待這片天地,舉個例子,我曾經是個憤青,看待事物只是一面,例如一位醫生的兒子與另一個人的兒子同時遭遇車禍,但意思同時只能救一位,另一個人的兒子先到不了多長時間,醫生選擇救自己孩子,你如何評價?現在我不參與,因為我不是當事人,沒有資格評價,因為你很難說他們都沒錯也不能說有錯,這就是見天地,你如何看世界,見眾生,眾生百態,就是你自己去經歷那些酸甜苦辣,見自己就是你歷經百態後回歸的初心。


我感覺天天都在做啊,下意識就會分析,比如看著太陽大天氣熱,會想到在室外的人是怎麼樣的,自己出去又是怎麼樣的。應該就會在大環境下,對照參照物,思考自己怎麼做…


見天地即肉眼心眼開始觀察這個至真至朴的世界開始即見天地,見眾生是從萬物萬事的觀察汲取到觀察的方式與方法後來觀察眾生 ,明晰眾生的貪嗔痴。見自己即明晰勇於面對自身的慾念,這時以明晰自身境界與層次。先是見天地沒錯,但見自己與見眾生,沒有先後順序的,即悟道過程。即一與萬千的關係,大眾皆是認為看遍生靈萬態才可領悟最真最本的一,其實不然,釋迦牟尼,耶和華,老子,達摩等人皆是領悟了一以後才明晰萬千。望早日明心見性,共勉。


原諒我連見自己都沒有做到 ,所以不能草率回答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