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道好孩子是別人家的孩子,在潛意識中就給孩子打下了分數,貼上了標籤。

殊不知,決定孩子好壞的最大因素是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對好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自然也不會差。

那麼,怎樣纔算好父母呢?

卓訓發現,好父母都有以下這些標準——

01

活到老,學到老

時代在不斷地發展,世界是日新月異的,每天都有新鮮的事物衍生出來。

要記住「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下一句,是「樂到老」。

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用前進的步伐跟上時代的潮流,才能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才能與孩子之間沒有代溝。

02

尊重孩子

尊重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最基本的素養,一個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家長,自然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

尊重孩子的身體,把私密部位留給孩子;尊重孩子的隱私,給孩子心靈留一個自由的角落;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有決定人生的權利。

當你懂得尊重孩子之後,換來的會是孩子同等的尊重。

03

不冤枉孩子

被人冤枉已經極度委屈,被自己最親的父母冤枉便是雪上加霜。

當我們被人冤枉時,內心的苦楚都已經無法言說,更何況心智更弱的孩子呢,一次冤枉造成的傷害可能就會影響一生。

好的父母一定會捋順事情的原委,弄清事實的真相,不會因為自己的失誤而錯罵孩子。

04

不溺愛孩子

愛子之心,父母皆有之。

適當的愛是養料,過量的愛是廢料,好的教育,從來不怕愛給的太少,而怕給的太多。

科學的愛孩子才能讓孩子正常成長,溺愛只會讓孩子變成一個巨嬰。

05

經常鼓勵孩子

人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認可,孩子也不例外。

當孩子做的好的時候要表揚,做的不好的時候要給予孩子鼓勵。

如果說表揚是錦上添花,那麼你的鼓勵就是雪中送炭,你送的這些「炭」,就是在為孩子下一次的成功添磚加瓦。

06

獎罰分明

事情的結果有好壞之分,結果的反饋也要有獎罰之分。

當孩子犯錯誤時,要讓他自己承擔責任;當孩子做的好時,要給他適當地獎勵。

只有你把獎罰分明後,孩子才會為了得到甜頭而努力,才會為了不想食惡果而控制自己的行為。

07

不拿孩子和別人比

孩子最討厭父母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然而這句話99%的家長都說過。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不和別人相比,對孩子也是一種尊重,希望各位家長記住:「他就是他,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08

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誰都會犯錯,但不是每個人都會承認自己錯了。

勇於承認自己的過錯,也是好父母必修的功課。

面對錯誤,你的每一次惱羞成怒都是在教孩子強詞奪理;而你的每一次承認錯誤,則是在教孩子如何承擔責任。

09

少吵架,給孩子一個和諧的成長環境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幸福童年的基礎,是給孩子一個和諧、溫暖的成長環境。

生活有「柴米油鹽醬醋茶」,人間瑣事,爭吵必然。

家長避免不了爭吵,但是可以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更要避免每次爭吵都逼著孩子「站隊」。

孩子的感情很純凈,父母之間的糾葛,不應該帶到孩子的世界裡。

10

把健康放在孩子成長的首位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期盼,但是「成龍」的載體是「成人」。

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前提是孩子長成一個健康的人。

對孩子的要求不用太過苛刻,孩子多喫一碗飯比多做一套試卷強,孩子少生一次病比少錯一道題好。

11

言而有信

誠信,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

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輕易許諾孩子,答應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你的出爾反爾不僅會讓孩子難過,還會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一個在孩子面前沒有威信的父母,談再多的教育也是徒勞。

12

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語

語言在表達愛意時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在表達傷害時卻又鋒利無比。

好的父母懂都會控制自己的嘴,不說一些傷害孩子自尊的話語。

最傷孩子的從來不是拳頭,而是你的舌頭。

13

讓孩子獨立

人生在世,悲歡離合很常見,父母對孩子也不能常伴一生。

孩子是一隻等待翱翔的雄鷹,總有一天要離開你的懷抱。

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就是培養他生存的能力。

當孩子具備了獨立的能力,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夠自由生長。

14

以身作則

孩子是一面鏡子,照出的是父母的影子。

言傳不如身教,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你讓孩子多喫飯,你得先不挑食;你不讓孩子玩電子產品,你得先放下你的手機;你要求孩子懂禮貌,你得先保證自己對人彬彬有禮...

最好的教育從來都不是說給孩子聽,而是做給孩子看。

15

給孩子陪伴

不缺席孩子的成長,才能不遺憾孩子的未來。

放下你手裡的手機,陪孩子做做遊戲;減少不必要的社交,多陪孩子喫幾頓飯;別只顧手上的工作,多和孩子聊聊天,聽一些他成長的趣事。

因為,孩子通常在你的不經意間,就長大了。

做到以上這些的父母要繼續保持,沒有做到的父母要反思、改正。

好父母的標準很多,包括但絕對不侷限於卓訓列舉的這15條,它值得我們一起去思考。


當事人能感覺到,哎呀做人真好,怪不得都願意投胎做人呢。


我認為一個成功的家庭教育=媽媽的認知+爸爸的陪伴+全家的努力!

那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算是好的呢?父母們需要知道以下三點:

1、爸爸陪伴成長,孩子更具安全感

不得不說,現時社會中,大多數爸爸是作為家庭經濟來源的頂樑柱,承擔著「養家餬口」的重任。

所以接送孩子上下學、帶孩子上輔導班,去學校開家長會等活動,似乎理所應當成為媽媽們的責任。

工作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錯過了。父親角色的缺失,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童年,更多的是性格養成。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無法重來,錯過了陪伴的最佳時期,後悔也來不及了。

如果缺少了父教,對孩子的性格、情感、學習、品質,甚至體質上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男孩性格懦弱,膽小怕事,缺乏男子漢的氣概,而女孩則容易變得自卑、缺乏安全感。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陪伴,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孩子眼中的「透明」爸爸!

2、媽媽亦師亦友,孩子品學兼優

亦師亦友的媽媽,能給予孩子的不僅是成長的陪伴,更多的是言傳身教的行為影響。

每一個讓人稱羨的優秀孩子,背後一定有一位懂得教育的媽媽。

而每一個當媽的人,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都會對孩子的成長寄予希望。陪伴不是一味的溺愛寵愛,教育也不是對孩子無休止的「控制」。亦師亦友的親子關係,更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3、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與孩子一同成長

早教家教,不如父母言傳身教。孩子是張白紙,父母們在上邊塗塗畫畫,塗的方式不對,自然就變成了廢紙。

教育拼的不是誰更用力,誰更勤奮,方法不對,就算傾盡全力那也白費。

父母作為家長是一種需要不斷自我修行的職業,育兒終育己,所有成功的家庭教育,都離不開父母的自我成長。

孩子單方面的成長會讓孩子感覺到很累,只有家長們也擁有終身學習的態度,認真對待自己的「正確」身份,與孩子一同成長,纔是給孩子最大的幫助和成長空間。

好的家庭教育,就像一鍋濃湯,需要濃淡咸宜、營養全面,這樣才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滋養。

千萬不要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偷工減料,父母今天偷的懶,將會成為孩子身上一輩子無法彌補的遺憾。


「父親守道,母親守德」

父親和母親扮演好這個角色和自己的定位有很重要的關係,父親定在什麼地方,纔像一個父親?母親定在一個什麼地方,纔是一個母親?

這裡面有兩個字,也就是我們平時講的,道和德,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守理,母親守禮。

父親守「道」,用自己無聲的表達明確孩子的發展方向。

父親要堅守著「道」這個字,很多家長給孩子鋪路,孩子能走多遠,走到什麼方向去,這個「道」,是通過父親無聲的語言傳遞給孩子。

有的孩子走著走著沒路走了,這個孩子一看,就知道是父親教育的缺失。我們成年人也一樣,之所以走出來,是父親無聲地給我們鋪就了一條路。父親在平常的生活裏,在教育的細節裏,守的是哪個字呢?守的是理,道理的理。

父親守「道」,體現在日常的教育細節中就是要守「理」。

理多了,就變成道。理強調的是有來有回,理通了,才叫路。

父親守道,講道這一個字,其實我們家庭教育講多了,也是守這麼一個教育之道。有四個字,叫「大道無形」。但是很多父親在用語言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都是行不通的。講的道理都是直的,直路都不會太遠,包括樓梯裏,走一會兒就要拐彎,不拐彎會怎麼樣?會撞牆。大道無形,大道低迴,這就是父親要守的東西,所謂低迴是什麼意思呢?父親要在孩子面前顯示出你的低勢,因為男性的表達都趨向於一種力量,而女性的表達都趨向於一種情緒,一般男性很少盯著對方的眼神去講話,而女性在表達的時候往往盯著對方的眼神在表達,她關注的是情緒,而男性表達的是力量。所以父親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低勢,要善於迂迴,避免歸於直白。

迂迴是一個人自然成長的規律,我們都知道黃河是彎彎曲曲的,九曲十八彎,為什麼這麼走?假如這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的話,這個地方水為什麼回來了,這個地方就是你的所在。理存在於這個地方,如果這個地方沒理,水就一直流下去了,所有的河,如果河道是直的,河水是流不動的,也是死的。

孩子成長也是一個迂迴的,彎彎曲曲的過程。如果讓孩子在這個彎曲的地方不出去,不偏離成長的軌跡,那這個地方就是父親所在。父親的理要放在這兒,如果父親的理不在兩邊,孩子很容易離開成長的規律。有些孩子突破了這個理的存在,突破了做人做事的原則,他都會被正常的成長規律所放棄或擱置一段時間。所以父親要守著這個道,平時以理給孩子,孩子的成長就不需要太多的東西。

母親在家庭教育中要守「禮」守「德」。

我們如何解讀「德」這個字?禮數多了便成德。父親是力量,是一種精神,鋪就的是一條路,而母親把握的是人與人之間最天然最清晰的距離。禮節的「禮」就是人和人之間最恰當的距離。這個距離是讓孩子和家裡所有的人面對你的時候,很舒服。禮節,禮貌的存在就是讓對方覺得很舒服,母親守著這個禮,就是禮數達到一定程度,達到忘記自己的利益存在的時候,或者是一種無私狀態的時候,便是「德」。德字很了不起。我們去掉雙立人看,是心上面的三個數字的疊加,十、四、一。這個字就要求人做到心中有數,有什麼數?禮數!

母親內心要平和,滋養孩子內在的「德」。

母親內在的一種平靜,滋養孩子內在的「德」。要讓孩子將來承擔起更大的責任、走得更遠,有更大的力量去走。

母親要培養孩子內在的「德」。厚德載物,只有具有很厚的道德標準,將來才能承載更大的期望和寄託。

我們用門當戶對這個詞來解讀父母這兩個概念,我們去參觀古剎,進門的時候,門兩邊有石墩子,門的上面是不同的板子似的的東西。下面這兩塊石墩子就叫門當,上面橫著的表示家庭官位的板子就叫門戶,過去講的是一種外在的社會地位,其實講的是一種父親的內在高度。

我們父母的存在實際上是給孩子設置了一道門,孩子每天進進出出的門,也是引領孩子去看世界的一道門。這道門有多高,下面能承載多重?

母親到底給孩子的是什麼東西?或者母親要表現出來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才能把自己的定位解讀清晰,在解讀母親這個概念的時候,提到兩個字:母親能夠做到情緒的平和,「平和」這兩個字。

孩子成長中起伏是正常的,母親情緒的平和是對孩子最有力的支撐,母親需要對自己的情緒把握,做到「平和」。

父親提供的是什麼?是一個高度,一個空間。父親平時要表現的兩個字是「寬容」。母親的平和其實是用情緒在解讀寬容。父親提供的空間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

父親和母親自己的定位要準,只有這樣,才能把有價值的東西傳遞給孩子。否則我們用外在的東西放到孩子身上,往往達不到或和我們期望相反的教育效果。

父親、母親和孩子是一個概念,而不是三個概念,家是一個概念,離開誰都是殘缺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完整的。

歡迎關注我的訂閱號:安爸親子


成功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

什麼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有一位教授到山西做完一場關於家庭教育的講座後,有一位熱情的家長找到他,希望他能幫忙管教自己的孩子,並開出了驚人的酬勞:「我給你50萬,然後在北京給你買一套平方米的房子,你幫我帶孩子,你兒子在哪兒上學就讓他也在哪兒上學,等我兒子高中畢業後,那套房子就歸你了!」後面經過瞭解,原來,這個家長是一名「富足的煤老闆」。在他的觀念裏,只要捨得花錢就能為孩子「買」來好的教育。「煤老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但在我國,「只生不養」的現象卻又屢見不鮮了。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大,不少年輕人把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孩子則被交給家中的老人撫養,甚至也有一些孩子每天都是和保姆度過的。有人說,在咱們中國,很容易就能夠認出誰已經為人父母,尤其是上學孩子的父母就更好辨認了。因為他們總是愁眉不展,他們有太多的不解和壓力。「雖然不同的家庭、面臨教育孩子這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出現的問題也是多種多樣的,但大家都想知道,我們怎麼樣做纔能夠幫助孩子獲得真正的成功。」教育學專家謝琴說。什麼是人的成功?是不是把孩子培養成高智商、高學歷的人就是成功的教育?我們現如今就有很多家庭很多家長被套牢在這樣的理念中不可自拔。「在一切高度社會化的今天,父母的角色是沒法社會化的,家務活可以請人來幫忙做,但我們沒有辦法請人來做孩子的爸爸媽媽,同樣,家庭教育也無法社會化。」北京師範大教育學院教授錢志亮的話,會讓不少家長陷入沉思。在一篇報道中身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的陳向東開誠布公地說:「我就是一名教育的失敗者。」有一天晚上,他11點左右回到家,剛進門就聽見大女兒寧寧的哭聲。「怎麼這麼晚了還不睡?」「我難過,我想媽媽了!」「媽媽不在家,爸爸在呀!」「爸爸你在家有什麼用呢?你知道我的作業是什麼嗎?我的語文課本是哪本嗎?你知道我在上什麼培訓班嗎?」聽完女兒的傾訴,陳向東當時就傻了。所以說在家庭教育中也會遵循這樣的原則: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父母在早期不盡職盡責,就會在將來的某個時候加倍去彌補。但是為時已晚,往往事倍功半。我們做父母的雖然忙,但是也要給孩子有質量的時間,來伴隨督導他們的成長,而不是一陣冷一陣熱的隨著自己的心意來。還總是盲目的堅信自己給予的是最好的。古語說得好「一日三省」我們為人父母這麼重要的職責,還是個不允許出現失敗的職位,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一日多省呢?其實孩子的幸福就掌握在我們爸爸媽媽手中。您今天是否覺醒就意味著您孩子未來人生的方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