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邀

個人經歷:

18周歲開始獻血(現在25周歲,初老路上……),截止21年元旦,獻血11次,累計4100ml,4000ml可申報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江蘇省內有三免卡(免公交地鐵、國家園林、公立醫院掛號))。

20年11月初開始參與無償獻血志願服務,截止21年3月初,服務時長120.34h,120h可申報全國無償獻血志願服務一星獎。

言歸正傳,個人認為獻血大致分以下情況:

1、獵奇心理

出現該心理的多為學生、年輕人、男女朋友結伴等,自身沒有獻血經歷,覺得好奇或者想證明「男友力」來嘗試獻血。

2、800ml——免費用血心理

科普一下:無償獻血未達800ml,獻血者按獻血量3倍免費用血,直系親屬等量用血;無償獻血超800ml(包括800ml),獻血者終身免費用血,直系親屬等量用血。

一部分獻血者以800ml為目標,參與2-3次無償獻血,以備不時之需。

3、甘於奉獻

這個分類不夠準確,怎麼跟你形容呢?就好比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在經常性獻血的人羣中,每個人的想法也是不同的,但是畢竟他們實實在在的在參與獻血活動,姑且就都歸到甘於奉獻吧!

下面來詳細說說,

(1)有一部分獻血者,是真的大公無私,想為社會做貢獻,不計較得失與報酬,在這類人中,還分為認為獻血有益於身心健康和獻血對身體健康影響不大的兩種情況;

(2)還有一部分獻血者,也挺有奉獻精神的,但是目的性又極強,比如我自己,會定期獻血,不在乎獻血到底對身體有利還是有弊,時而因為獻血救人開心,時而又想快點獻到一定數量,這種獻血者可能對比第一種,要稍微差一些,但是也蠻不錯的,起碼也是一種付出;

(3)最後這類讓人費解的獻血者,可能也是甘於奉獻,但是因為世人的個人修養或者習慣脾氣千差萬別,導致時而出現讓人費解的情況,針對我做志願期間遇到的情況,舉兩個例子,有一個經常獻血的男士,獻血量超過16000ml,但是在一次獻血過程中,因為機器故障導致他此次不能獻血,該男士一怒之下打砸機器,導致終身不能在當地獻血。還有一位男士,獻血量超3000ml,一次酗酒後來到獻血車,五馬長槍的說自己沒喝酒,要獻血,說自己是老獻血員了,巴拉巴拉一大堆,還和一個小朋友飆起了英語,讓我這個末流985的研究生汗顏自己的英語口語……最後該男士在大家勸說下,加上我一直給他灌開水解渴,逐漸清醒後倉皇離開。對這些出現特殊狀況的獻血者,你也不能說他不甘於奉獻,但是他的一些不當舉措會讓大眾對他們的奉獻精神大打折扣

說一千道一萬,回歸主題,獻血目的。

你說有目的,最多的無非就是無償獻血奉獻獎的金銀銅獎,獻血小板會有交通補貼,可能個別單位有硬性規定要求職工獻血或者個別學校獻血和學分掛鉤,我覺得除了上述的情況,也不存在什麼目的了吧(家屬急用血情況除外)!

你說沒目的,但是大家又總愛頭頭是道的分析解釋,包括我自己也是時而好為人師。

最後,針對我個人獻血經歷和獻血心理,我是為了申報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銀銅獎、全國無償獻血志願服務一星獎及二三四五終身奉獻獎。

我有目的,目的極強,甚至可能達到目的後不想再參與獻血了,但是從我身體裏抽走的一袋又一袋血液是真的,志願服務獻血者所做的工作也是真的,目的也是真的。

僅此而已。

最後的最後,呼籲能看到這個答案的小夥伴們,無論出於什麼心理或者帶著什麼目的,勇敢的伸出手臂,奉獻一下自己的愛心,哪怕獻一次也是好的,因為血液是不能人工合成的, 只能靠獻血者的無私奉獻。而且各地在報道參與獻血活動時的新聞大多都是多少人次而不是多少人,所以很多事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獻血和捐款類似。帶著利己類目的,可能會失望。

1.獻血和捐款類似,談不上對自己有多好。心理暗示及榮譽除外。

2.身體健康者獻血和正常人每年捐100元類似,談不上對自己有明顯壞處。

3.獻血和捐款又有不同。不捐款,社會上多數人還是正常過。不獻血,則全部人無血治病。

4.獻血可能會得到一些社會福利。

獻血如果指望用血,往往失望。問題在於:獻血者太少了,血不夠用。無法兌現優先用血的承諾,但在本地(市級)報銷是確實的,雖然有一點麻煩(先自費,後報銷)。在乎錢的,這個麻煩應該忍得了。不在乎錢的,麻不麻煩的又有什麼所謂呢。

多獻血,多宣傳獻血,血液儲備充足,纔有在自己使用時便利的可能。

獻夠一定量(4000毫升),在本地申請一個榮譽證,則很實用。公交地鐵免費(常用的話,可省兩三千元每年),公立景點免費,醫院掛號免費,及子女入學的(微小)優先。還有一個每年一次(相對全方位)體檢。血液中心在血液方面的檢驗等級,遠高於一般醫院(含三甲醫院)。血液中心檢測沒事兒,那就真沒事兒。

下面是本人獻血榮譽證。

現在獻血者及直系親屬優先用血方面,面臨以下問題。

如果在同等條件下,有5人等待用血,但該5人並非立即用血不可而導致該5人所處等級無血可用,則優先用血其前提便不成立。

核心問題在於血液儲備不足,前推便是國民獻血不積極。

比如某地100單位血,留30單位急用,70單位很快用完。某獻血者家屬需用血,但不緊急,不適於動用30單位救急用血。這時候該家屬應排隊等血。但很多家屬不願等待,而醫院也不想惹是非,便形成了建議家屬親人去獻血互助。這裡相當於親人獻血,家屬插隊用血,從而保證救急用血量。

倘若一人車禍重傷,需立即手術且需輸血,那麼有無獻過血、有無直系親屬獻過血,都不是問題。醫院會加急申請,血站會優先供給。該人所用血液,便是救急用血。與此同時,另有一曾獻血者做手術需用血,但手術並非必須立即實施,那麼該獻血者便不適於使用救急用血而可能導致暫時無血。

獻血者多了,該問題纔有解。

異地用血也是如此。


有目的也可以被接受啊,只要獻血者合理合法保證血液安全。

血站能讓大家有目的的目的,就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獻血,保證血液安全啊!


正好健康,正好有時間,正好有心情就OK.目的也許就是想喝一杯採血車上的奶,也許想要一把作為紀念品的雨傘,也許是好奇,也許是為了用血返還,也許是為了奉獻後感動自己的崇高感,也許就是習慣……


我想應該需要吧!

每次點進來看到這樣就感覺很擔心!

我想獻血的目的一開始是覺得很新鮮,想嘗試一下,反正也沒什麼壞處。後來參加組織了學校的獻血活動,從小白到對血液的半個「磚家」(這個是和朋友自嘲的)逐漸的也轉變了認知,所以現在如果說獻血要有目的的話那就應該是「愛」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