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覺得自己還是善交朋友的,每次認識新朋友都聊的很好感覺,玩的也比較來,可是為啥沒有朋友主動約我出去玩?每次都是我主動約別人,有時候約了朋友朋友總是說有事什麼的,就很費勁。。。難道是我的問題?


我可以從反方向回答你....

大多數朋友對我來說只是「階段性朋友」,意味著一旦脫離這個環境我再也不會和他有交際。同時我也沒有興趣繼續和他們把關係維持下去,因為很麻煩,他們也沒有這個價值。

可能大家真的都很會逢場作戲吧。我和高中同學大學同學在一起的時候大家真的聊的很嗨,我和我的室友每天一起吃飯打遊戲聊天,但是一畢業我就幾乎不想理他們了。因為我們的生活很難有交集了,我們的靈魂也並沒有共鳴的地方。甚至他來找我,我都因為宅男屬性拒絕見面了。可能我有點無情吧,不過對我來說也只是值得不值得的問題。


我一個發小,比我小一屆小學,初中,高中(高中的時候我們都搬家了,也不算遠)都會在一起玩吧,大學後兩個城市,漸漸的現在都不怎麼聯繫了,要是有啥需要幫忙的,也會幫

另一個發小,初中畢業後,他去學了廚師。便早早的進入了社會。我還是個墨守成規的學生,他已經是為了掙錢的打工仔了。聯繫的話也不多,就是一次寒假去他店裡打工。

生活,環境,工作,職業,想法,夢想,地域

常在身邊的,會更親近。越來越遠的,就淡了

就好像小學畢業,初中畢業,高中畢業,大學畢業,那些同學有多少還在聯繫。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要想長遠維繫 必須有雙方的相互付出和相互給予 當一段關係不平衡時 兩個人在這段關係中就註定是不平等的 不想卑微 那就知趣地收起那份熱情吧 不要去刻意巴結任何人 用人情做出來的朋友只是暫時的 用人格吸引來的朋友才是長久的 豐富自己比取悅他人更有力量


人都是會變的,從小到大,無論是性格還是外貌。

十歲的時候,你想要的是遙控玩具車,二十歲的時候你就想要一輛真車了。

上學的時候,大家差距不是這麼大,又沒有什麼大的利益衝突,也不用為未來的事太過發愁。

越往後,個人需要的東西越多,欲.望越大,自然就會和以前玩的好的朋友產生距離。


你描述起來給我的感覺是

你不是他們心中有事情或者約飯最想找的人,也不是隨時隨地都值得赴約的人

關係是互相的

當你真心實意對一個人的時候,她或者他都是有感覺的,朋友不是玩的好就叫朋友了,要不然那裡分得出酒肉朋友 泛泛之交 知己好友。

一開始玩的很好就是一種新鮮感,一種之前沒有遇到的鮮活的感覺,滿滿的彼此卻會覺得鮮活散去,餘下的性格的稜角,處事的方式,或許都不那麼契合,也就漸行漸遠了。

總之啦 你一定會遇見那個你們是互相的最後一顆稻草的那個人。


因為有了各自的朋友,生活。以前總是一起,有說不完的話題,現在你會發現,說話,完全找不到彼此共同的話題,你想說你現在的生活,但是我並沒有參與過。所以不會太想了解,這樣就造成了彼此的距離


首先要知道一點

是維繫一樣關係是要成本的

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呢精力成本甚至金錢成本精神成本

但當你對一個人的感興趣程度

或者說喜歡程度

低於這個成本的時候

也就維繫不下去了

而這還是沒算上鬧矛盾啥的扣分的

所以這麼一想感情其實也很容易被衡量

就像做生意

收入(包括跟朋友在一起是的快樂,收到的關愛,或者其他物質)

與支出(付出過的物質或者精神,不被理解的,朋友那些扣分的點)

收入大於支出

維持

支出大於收入

崩盤

就這麼簡單


人和人之間想要保持長久舒適的關係 靠的是共性和吸引 而不是壓迫捆綁奉承和一味的付出以及道德捆綁式的自我感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