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火G3的庫里(如何評價庫里在勇士火箭 G3 中的表現?)

2017年對馬刺最後一場的哈登(怎麼評價2017年季後賽火箭vs馬刺G6的哈登?)

當然還有2011年總決賽的詹姆斯。

還有哪些比較經典的球星低迷案例?


加內特。

季後賽最高分35分,這作為一個球隊老大來說無論如何都是不合格的。有多不合格呢,這麼說吧,03-04賽季來輔佐他的外星人卡塞爾,就那個賽季的季後賽,就有兩次40+了。


11年總決賽的詹姆斯,低迷不足以形容,可以說是完全迷失自我


謝邀。

既然是NBA歷史上季後賽表現突然低迷的球星案例,那麼就不限於非得是球隊核心這一檔了。

所以很顯然,即使只算其中的經典案例,也非常多。

為了讓大家更清晰地認識NBA季後賽歷史,因而本回答下所有經典的球星低迷案例均來自退役球員,按照時間正序排序。都只是我隨手想到的。

偉大的奧斯卡-羅伯森這輩子吹過很多逼,不過他有一句話卻被各路NBA磚家奉若經典——大O曾經在人們鄙視威爾特-張伯倫時面帶嚴肅地回應道:籃球數據不會說謊

至少對於本問題而言,大O說的肯定不錯——要證實每個案例真的扣題,最直觀的辦法就是看各種數據怎麼一個下降唄。

這次不同以往,每一則球星案例都不會顯得多麼冗長。因此每一則割裂地看也是完全可以的——遇上不想看的就直接跳過唄。

為了照顧這樣的讀者,這篇回答我寫個人物大綱——會涉及到的球星案例有:

I.內爾-約翰斯頓(1951年入行,未經過選秀大會)

II.威爾特-張伯倫(1959年入行,地域選秀)

III.比爾-沃頓(1974年入行,狀元秀)

IV.尼克-安德森(1989年入行,首輪第11位)

V.賈馬爾-馬什本(1993年入行,首輪第4位)


I.內爾-約翰斯頓(Neil Johnston)

拿一個名人堂級球員作為開胃菜,夠不夠猛?

這位身背勇士6號、生涯奪得過得分王和籃板王、比拉塞爾還小隻的大C爺爺,對勾手這一技術動作有著里程碑意義的貢獻,在1978年去世的十二年之後,1990年入駐名人堂。終於在籃球世界,功德圓滿。

當然恐怕沒人知道,約翰斯頓在5859賽季因傷退役時留下的生涯場均數據,從常規賽輝煌的場均出戰35.5分鐘砍下19.4分11.3板,變成季後賽縮水的場均出戰30.5分鐘砍下15.0分11.2板。

曾在5253~5455連續三季領銜得分榜、在5253、5556、5657領銜總命中率榜的一代內線砍分梟雄,麥肯時代與拉塞爾時代之間那段時間內實際上的聯盟第一中鋒,約翰斯頓是怎麼經歷季後賽斷崖式下滑的?

除了最終迫使他退役的嚴重膝傷以外,另一點是這樣的。

1965年比爾-拉塞爾接受SI採訪,透露了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我進NBA的前一年,內爾-約翰斯頓在全聯盟得分榜上排第三位,我從一開始就對他有所忌憚。

我擔心的並不是他的投籃——內爾有一手低弧線、軟綿綿的勾手,這種球,我覺得自己能蓋掉10個當中的9個。

但這又為我製造了一個新問題:如果我把它們全蓋了,內爾跟我交手,肯定會改變他的進攻方式,拿出一些可能沒那麼好對付的招式來。

於是,我就選擇了一條心理路線——我有時候會故意不管他,讓他繼續蒙在鼓裡;蓋掉他的一些球,同時又不把他惹急了,不逼他去嘗試新東西。

我會有一個自己心中的技術統計表,確保得分最終對我有利。或者,不管怎麼樣,試試看。

現在知道隱藏在拉塞爾鈴鐺響一般的鬼畜笑聲背後,其實有著一顆怎樣高端、腹黑的心靈了吧?

能做歷史級超巨的,那心理可都非常人啊。

2009年菲尼克斯全明星周末期間的比爾-拉塞爾——總冠軍獎盃被當作了背景的一部分,拉塞爾在笑,這個鏡頭抓拍得真心到位。當時我在電視上看到他,總會聯想到科菲-安南、摩根-弗里曼或者納爾遜-曼德拉之類的公眾人物

據我考證下來,拉塞爾透露的故事應該是發生在1958年東決系列賽之中。在那輪系列賽上,約翰斯頓被拉塞爾徹底限制住了——拉塞爾的蓋帽把約翰斯頓折騰的不輕,搞出心理陰影來了。當然之後,約翰斯頓極力否認過這一點。

於是再加上膝傷逐漸加重,由此,約翰斯頓的生涯才出現了斷崖式下滑,打完後一季5859賽季(因傷只出戰了28場,而且從前一季的場均33.9分鐘掉到了14.0分鐘)退役,退役後隨即開始執教勇士。

話說1958年季後賽期間,拉塞爾才打二年級、才剛滿24周歲不久,這時候就已經有這麼成熟的場上心理了(奧爾巴赫教的好哇)。


II.威爾特-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

同為名人堂級球員,張伯倫的案例是不是比上面約翰斯頓的更猛?

從總體上來看,相比起常規賽各種震古爍今的表現,張伯倫的季後賽表現簡直堪稱跳水一般的慘——這應該都知道吧?

這其實屬於考證類球迷圈裡的老梗了——縱觀張伯倫十三年季後賽生涯,相比起他常規賽動輒拿下得分籃板雙王的驚人數據表現力,季後賽張伯倫雖然籃板王仍然不少(共8次),但只拿過一次得分王(1964年)

那麼張伯倫有各別典型案例嘛?

畢竟有著那麼多年份的季後賽歷史,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就比如上面配圖所在1966年季後賽東決。

當季是張伯倫加盟家鄉球隊76人後的第一個完整賽季,常規賽,張伯倫場均出戰47.3分鐘(闊別一個賽季再次引領全聯盟)砍下33.5分24.6板5.2助,不僅拿下得分籃板雙王,還帶隊打出聯盟第一戰績55勝,於是,生涯第二度榮獲常規賽MVP(開啟三連MVP的壯舉)——過的那叫一個肆意瀟洒。

然而季後賽一輪游(1966年季後賽一共三輪,因而當季的張伯倫即使是一輪游,說得好聽點那也是分區決賽),說到底還是不光彩的帶隊戰績,不過,張伯倫領銜的76人碰到了在此之前屢戰屢敗的老對手凱爾特人——所以,輸給老對手不丟人吧?

可,還是很丟人。因為比起一年前大戰七場的波瀾壯闊、最後只是輸給了哈弗里切克就是放到現在算起來超過七十年的季後賽歷史也仍然是數得出的神偷之舉、死在了隊友哈爾-格里爾的大意上,對張伯倫來說屬實是天要亡他;一年後卻淪落到五場速敗早早釣魚……到底發生了什麼,需要場均祭出近雙30這種宇宙級數據的張大帥背鍋?

請大家睜大眼睛,因為考驗大家對數字的敏感度的時候到了:

6566賽季常規賽,張伯倫的基礎數據
1966年季後賽,張伯倫的基礎數據

不過至少,76人速敗給的是當季總冠軍、完成空前絕後的八連冠偉業的凱爾特人——所以魚釣的理所應當?可惜的是,事實上,季後賽阻止76人晉級的凱爾特人當季的八連冠之旅相當地不平坦。

在常規賽開打之前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是拉塞爾的內線老搭檔海因索恩宣布退役,內線瞬間變得青黃不接起來——其實海因索恩與拉塞爾是同在1956年選秀(海因索恩被凱爾特人以地域選秀提前挑走,拉塞爾則高居榜眼秀),他之所以早在30歲就退役,遠不如拉塞爾持久,主要是因為他是個老煙槍,導致體力不濟;

二是球隊主帥奧爾巴赫宣布當季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不影響當季為執教生涯的最後一季。

於是凱爾特人當季常規賽不僅斷了連續九季稱霸東部的記錄,老對手張伯倫所在的76人也稱霸了東部、收官階段更是打出了21場比賽中贏下18場的驕人戰績,於是凱爾特人不得不比76人多打了一輪系列賽(答主註:當時季後賽賽制不同於現在季後賽首輪所有季後賽球隊都要打,而是東西部第一跳過首輪,比其他球隊少打一個輪次——1966年是最後一個沿用這一賽制的季後賽年份)。

即使是凱爾特人的第一輪系列賽,晉級也並不容易——他們一度被皇家逼得陷入大比分1:2落後的生死邊緣(當時第一輪季後賽都是大比分逢三晉級),別說是八連冠的美夢被扼殺在搖籃里,差一點一輪游可是稱得上陰溝裡翻船;所幸系列賽接下來連板兩場、釣魚的皇家連續痛失兩個局點,凱爾特人才有驚無險地宣告晉級。

都說冤家路窄,比爾-拉塞爾之於奧斯卡-羅伯森是如此,比爾-拉塞爾之於威爾特-張伯倫就更是如此——據說當時外界看好76人終結凱爾特人王朝的佔據多數:這麼想也不無道理,畢竟在此之前凱爾特人可是被皇家逼到搶五才延續了八連冠的爭冠之旅,而東部第一76人的季後賽尚未開打,體力上的優勢不言而喻,76人可謂以逸待勞。

可是系列賽真的開打起來,費城人猛然發現:MMP啊,波士頓人這萬馬奔騰的景象哪像是疲憊之師?分明是一群在拉塞爾的帶領下脫韁了的野馬!

76人輸的四場里竟然有三場凱爾特人是酣暢淋漓的大勝,全場下來分差都基本大到20分上下了。

按說張伯倫華麗地祭出場均28.0分30.2板3.0助這種宇宙級數據,相比常規賽也未見得倒退太多,本不用他背鍋;然而被凱爾特人這般慘痛的吊打(凱爾特人場均113.6分,76人場均104.0分,不僅是凱爾特人場均凈勝近十分,而且——對比常規賽,凱爾特人場均112.7分,76人場均117.3分,差距更是顯著)……emmm,張大帥,你是球隊領袖、是常規賽MVP,卻帶領常規賽東部第一的球隊季後賽一輪游,怎麼可能不用你背鍋呢?

嗯,所以76人很明智地讓執教球隊只三個賽季的主帥、隊史功勛多爾夫-謝伊斯下課,背鍋了——這樣的故事結尾,是否帶上些許的黑色幽默?

話說黑色幽默這一文學流派,就是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

我想,至少對於當季才榮膺COY的謝伊斯教練來說,的確如此。


III.比爾-沃頓(Bill Walton)

有著帶隊奪得隊史唯一一座總冠軍的老沃頓,怎麼有在季後賽表現突然低迷的案例?

答案呼之欲出:傷病。

若要算老沃頓及其所在球隊被他的傷病所累最典型的一次,莫過於1978年開拓者身為衛冕冠軍卻短暫的季後賽之旅。

7778賽季常規賽的老沃頓可是很叼的,場均數據表現力是這樣的:

所以從老沃頓這個這個案例上就知道了:看數據切記不要忘了時間單位——出戰58場,令人髮指的低出勤吧?

知道我為什麼要形容得這麼狠么——即使這樣的低出勤,當季的老沃頓還是榮獲了常規賽MVP,以及一陣一防,賽季榮譽大贏家有木有?

其實也不是聯盟和球員們眼瞎。因為講道理,老沃頓帶隊的開拓者戰績與同位置強敵們各自帶隊戰績,真心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賈巴爾——湖人45勝;吉爾摩——公牛40勝,季後賽沒打進;麥卡杜——尼克斯43勝。

老沃頓和開拓者呢?

58勝,聯盟第一——至少這一點,老沃頓足夠拿得出手了。

問題是這還沒結束,老沃頓在季後賽著實坑了開拓者一把:

到了1978年的NBA季後賽賽制,雖然自1975年季後賽以來,已經從三輪制擴展到四輪制;但是依然保留著東西部前二從第二輪(分區半決賽)才開始打季後賽的傳統。

先說開拓者的對手——超音速,當季超音速以47勝位列西部第四。

我不做深入科普西雅圖超音速是怎麼一路成長為70年代後期的季後賽豪強球隊的,只明確一點:

在7778賽季,超音速還完全是一支土鱉球隊——整支球隊在當季沒有一位球員入選全明星或最陣或最防,說白了就是沒什麼星味兒

縱觀賽季榮譽,也只有此時離一代里程碑式的內線腳步大師還遠著的傑克-西格瑪入選了年度新秀陣容(當時年度新秀陣容尚未分成如今的新秀一陣和新秀二陣,理論上全聯盟只有五位新秀可以入選,足見其競爭激烈程度)。

球隊最有領袖氣質的當屬有過全明星履歷的弗雷德-布朗(Fred Brown),不過球隊依然打得非常平均。給大家看一下當季超音速常規賽每人的場均數據:

我沒有特意排列過順序(默認順序是按照場均時間,即MP由多到少排列的),也看得出來幾點:

1.球隊一共多達6人場均得分上雙。即使最高的當季新加盟的格斯-威廉姆斯,也只是不過20.0分大關的場均18.1分。

2.球隊重視陣容的梯隊建設,以達到戰力的均衡。比如內線,有西拉斯這樣經驗豐富的老兵,有馬文-韋伯斯特這樣正值當打的青壯年,也有西格瑪這樣的潛力股,各自分享兩個位置;比如小後衛,有弗雷德-布朗這樣日漸老化的前輩,也有格斯-威廉姆斯和丹尼斯-約翰遜這樣正值朝陽的後輩,各自分享兩個位置。

3.球隊的發揮並不特意依賴誰,而是奉行高度的平均主義——從場均得分或者從場均時間來看是最明顯的。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超音速不僅在首輪淘汰了西部第五、賈巴爾帶領的湖人,還在西半決淘汰了沃頓帶領的開拓者……呃,說是老沃頓帶領的開拓者,很大程度上不太準確,因為他在G2遭遇腳部傷病其實只出戰了系列賽的前兩場:

在老沃頓受傷、只出戰15分鐘隨即離場並再未回歸的G2,頑強的開拓者拼到3分險勝超音速

然而畢竟開拓者失去的是攻防支柱,損失慘重的他們接下來被超音速以大比分3:1淘汰。在接下來的比賽中,開拓者唯一稱得上的亮點是G5在主場24分吊錘了超音速,製造了六場系列賽中最大分差的一戰,終於展現了一把衛冕冠軍應有的氣質。

那麼問題來了:老沃頓唯一健康的一戰G1,開拓者被超音速以9分擊敗,沒能保住主場優勢,他儘力了嘛?

並沒有——開拓者隊史最偉大的主帥傑克-拉姆齊不是吹老沃頓「比爾-拉賽爾是一名偉大的防守型球員,威爾特-張伯倫是一個偉大的進攻型球員,但是比爾(沃頓)能夠做到拉賽爾和張伯倫所能做到的一切」嘛?

然而在G1中,老沃頓在防守端,既沒有有效限制住韋伯斯特(運動戰18中10砍下24分),也沒有有效限制住西格瑪(運動戰13中7砍下16分),兩人的表現都遠遠超過了各自常規賽時;

在進攻端,運動戰只是9中6砍下17分——不止不如常規賽,9記出手也是開拓者先發5名球員中的最低;

再加上被超音速成功偷到了一個客場,主場優勢不再。

常被視作偉大的、飽含如果論的,健康版比爾-沃頓,您這樣的表現對得起入選一陣一防、榮獲MVP這種常規賽最大贏家的榮耀嘛?


IV.尼克-安德森(Nick Anderson)

看完了上述三位名人堂級球員,接下來換換口味,說一下其他稱得上球星的案例。

談及這哥們……我想,恐怕已經有讀者知道我要說什麼了。

尼克-安德森雖然不是名人堂球員,但他的故事細節遠超以上三位

這位故事的主角尼克-安德森,身高6尺6寸、慣用手右手、為球隊幾次改變常見打法——一切合起來可以如此總結:非常正經的鋒衛搖擺人。

然而他的籃球人生,充滿了大喜大悲:

1.1984年,安德森背負著後來威斯布魯克式年少經歷的故事——他的高中摯友、當時已經身為全美籃球希望之星的本-威爾森在他的面前被槍殺,倒在血泊中大口喘氣、逐漸失去意識;威爾森雖然很快就送往了當地醫院治療,但在第二天還是傷重不治身亡。威爾森的籃球夢全部落在了安德森身上——從此,安德森改穿威爾森生前的25號打球,從就讀威爾森生前嚮往的伊利諾伊大學,到入行NBA加盟魔術,再到被魔術拋棄四處流浪,安德森自始至終都穿25號打球。

摯友被槍殺的這個場景,直到多年之後仍然困擾著安德森——他後來接受採訪承認:無數個晚上睡覺時他都會夢到這個場景,驚醒之後就再也睡不著覺,坐在床上一直發獃,直到看到太陽升起,開始新一天的生活。

2.1989年,安德森所在的伊利諾伊大學以big ten聯盟2號種子球隊的身份(聯盟戰績14勝4負,位列第二;NCAA總戰績31勝5負,位列第三)打進NCAA錦標賽,最終殺進final four。實際上,伊利諾伊大學也只是在全國半決賽上輸給最終奪冠的密歇根大學2分的惜敗而已。

數據可參見:

Michigan vs. Illinois Box Score, April 1, 1989 | College Basketball?

www.sports-reference.com圖標

同為側翼,這場比賽主打SG的尼克-安德森對位過最終榮獲final four MOP、主打SF的格倫-萊斯,結果安德森當然佔下風了。

當季常規賽,尼克-安德森可是榮獲了中西賽區的MOP;貴為伊利諾伊三少之一(另外兩個是肯尼-巴特爾肯德爾-吉爾)。

3.1993年,這場以魔術替補出戰的安德森狀態出奇的好,砍下了單場50分(包括第二節砍下20分、上半場結束前的壓哨三分和全場12罰全中),締造了NBA替補得分記錄(雖然本賽季克勞福德的單場51分打破了這一紀錄,然而克勞福德所在的太陽被獨行俠贏了11分輸了球——所以如果嚴格到替補所在的球隊必須贏球的話,安德森的單場50分仍然是NBA記錄)。

退役後,安德森從未忘記過這場球,他如此回憶道:

直到今天,我還是不能解釋為什麼這場球出現了,我真的不能。

我只是感到雙腿一點不疼,一點不累。

這場比賽甚至嚇到了我自己,我處在一種特別的節奏中,球差不多都投進了,而且每個人都把球餵給我。

截止到本賽季結束為止,安德森的單場50分仍然可以排在魔術隊史單場得分的第五高——排在安德森這場球之上的麥蒂也好、奧尼爾也罷,均為先發出戰(排在之後的魔術替補出戰的單場高分秀出現在兩年以後,由安德森的隊友丹尼斯-斯科特締造的單場38分——整整差了12分,這位老哥如今成為了一名場邊記者;而安德森進入了魔管公共關係部,如今已是一名高管)。

數據可參見:

Orlando Magic at New Jersey Nets Box Score, April 23, 1993 | Basketball-Reference.com?

www.basketball-reference.com圖標

騰訊視頻有這場比賽的集錦,參見:

尼克安德森替補暴砍50分 打漏籃網至今無人超越?

v.qq.com圖標

4.1995年東半決G1貢獻致命搶斷,賽後嘲諷籃球之神:

以下這張圖、這幅場景,作為喬迷深入我的腦海。

關鍵時刻,喬丹持球,不料身後安德森突然現身,從喬丹背後成功搶斷,直接扼殺了公牛追分乃至反超的可能性。

賽後接受採訪時,安德森這麼說道:

45號不是23號,我是不可能從23號邁克爾-喬丹的手裡搶斷的,他似乎不像去打棒球之前那樣有爆發力了。

安德森的言辭帶有嘲諷,外界基本上都是這麼解讀的,喬丹似乎也是這樣。於是在G2,喬丹不僅穿回了23號,還真的帶隊贏了魔術……

然而公牛主帥菲爾-傑克遜不是像外界一般的看法,後來他如此回憶道:

我們今年有點為他(喬丹)感到痛苦,當他經歷季後賽那些戲劇化的事情的時候。

我很了解邁克爾,所以在對奧蘭多的第一場比賽中他丟球之後,我摟著他,說『我們在你的帶領下取得了那麼多勝利,我從來沒預料到會看見這種事。我們把它變成我們的武器吧。我們用它建立一些積極的東西。你的身後有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你之前從來不會想到你必須要對邁克爾說這些話。

由此可見,菲爾-傑克遜當主帥時非常關注手下球員們,尤其是核心球員們的心理狀態。作為教練,他的偉大可不是只建立在歷史級超巨們幫助他成為教練指環王這麼淺薄的層面上。

可是這輪系列賽並沒有結束,最終公牛還是輸給了魔術——這是喬丹自1990年東決以來,在公牛第一次、最終也成為唯一一次輸掉季後賽去釣魚。

最後一件事才是尼克-安德森季後賽表現低迷的核心故事——1995年總決賽,魔術被火箭直落四場、火箭以場均多過魔術7.0分的形式輕鬆奪冠。至今,這支火箭仍然是常規賽分區排名最低的總冠軍球隊(西部第六)。

然而,其實魔術本不會被火箭「欺負」得這麼凄慘——總決賽G1,魔術本有望主場拿下,就此改變系列賽的走勢,甚至改變魔術隊史。說到這裡應該懂了吧:顯然,這個堪稱魔術隊史「千古罪人」的球員就是他,尼克-安德森。

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G1大部分時間(不僅僅要排除第四節關鍵時刻和加時賽,其實之前的比賽已經有端倪),安德森的表現如往常一般,很正常——進攻端的作用主要有三點:

①作為奧尼爾-哈達威內外體系的過渡,幫助他們傳導到處在空位的隊友那裡(二傳)。

②兩翼找空位埋伏,等隊友傳過來,接球進攻——三分有一手,突破上籃最擅長,拋投也有一定的準頭。

③兩腰背打(左腰居多,畢竟慣用手是右手)的技藝很全面。能突破(走底線上籃居多,畢竟走上線更容易被協防干擾,總體上成功率尚可)、能投籃(往上線翻身跳投居多,後仰幅度不是很誇張)、也能分出去(視野很不錯,分球手法稱不上頂級,但也夠用了)。

G1第一節2分鐘時,安德森背打德雷克斯勒,這球最終安德森走上線突分給埋伏在右翼的大個子射手傑夫-特納,後者穩穩接球三分命中

安德森在進攻端,球權雖然在當季早已經被削弱不少,但也是排在奧尼爾和哈達威之後的第三;同時也是球隊第三號單打手(僅僅當季而言,是奧尼爾第一、哈達威第二、安德森第三)。

安德森在防守端的作用不是很大,一如進攻端一樣,很正常,沒什麼存在感——他基本上防不住德雷克斯勒的背打(屢屢被滑翔機的假動作騙得起跳);因此他盡量在進攻端消耗對手——德雷克斯勒也防不住他的突投結合(火箭不惜進一步犧牲籃板穩定性,會讓霍里主防他)。

除了以上這些以外,安德森通常還是陪奧尼爾/哈達威帶二陣的兩大先發球員之一(另一個是前文提到的丹尼斯-斯科特。同為1968年生人、同為側翼的兩人基本上輪流與奧尼爾/哈達威一起帶二陣)。

----------------------

具體到每一節的表現上:

第一節,安德森基本上在攻防兩端打得中規中矩,既沒什麼高光也沒什麼大錯。

第二節,安德森外投內突連得8分,尤其是他與奧尼爾的inside-out配合造成安德森從籃筐正面裸突進來,在火箭三人協防圈之下上籃得分,逼得火箭主帥湯姆賈諾維奇暫停。

安德森接奧尼爾分球突破霍里,在查爾斯-瓊斯和奧拉朱旺的合圍下完成風車上籃

魔術隨後正是藉助安德森的三分在臨近上半場結束前(還剩3分鐘時),將分差第一次拉大到20分的(事實上,安德森這時候的手感已經養肥了,這球他頂著霍里拼了老命的撲防命中)。

順便一說,火箭在上半場的餘下時間之所以追到差11分,與奧拉朱旺帶隊關係不大,其實正是與安德森對位的德雷克斯勒單獨帶隊完成的——相比於德雷克斯勒的老辣和在快節奏轉換中的遊刃有餘,安德森的青澀稚嫩可謂暴露無遺,這也為他在系列賽差勁的表現埋下伏筆。

以上這些以及雙方之間臨場狀態的趨勢變化,光看基礎數據不看比賽可看不出來,基礎數據甚至反而會誤導你對比賽做出錯誤的判斷(如以下兩張圖所示,這是NBC給出的半場數據)。

----------------------

第三節打到臨近一半時,火箭通過肯尼-史密斯的連續兩記三分(他在上半場沒投中過)和德雷克斯勒在轉換進攻中的活躍,將分差幾乎完全抹平(期間比分上漲是火箭23:6魔術)。

所以網路上傳的類似【火箭終於在第四節才追上分差】的話其實是不對的。火箭第三節就有機會反超比分,魔術主帥布萊恩-希爾暫停後,火箭又通過挨利的三分和德雷克斯勒的一條龍上籃實現比分反超(火箭71:69魔術)

同樣是這段期間,便士哈達威打得不好——作為PG,他只顧著自己出手卻沒有顧忌隊友(何況在火箭攻擊波期間哈達威一度運動戰5中0,他執著於弧頂三分卻沒投進過,甚至情願自己高位擋拆三分也不傳給隊友),斯科特和安德森的手感涼下來,哈達威要負主要責任。

火箭也「投其所好」,執行三大防守戰略:

1.不管哈便士達威在外圍的籃子如何,始終只派自家身高不如便士的PG單防他。

2.,每每等便士在外圍投不進發急了想突破的時候,他一突進來就給他布置疑似聯防的協防網(全隊鋒線內線為了造便士的進攻犯規或者走步違例,紛紛爭先恐後地站住身位、然後倒地)

以上這套防守戰略也應用於彼時在場上還顯得脾氣毛躁的奧尼爾。

3.不管在進攻端投不投得進,堅決、迅速、有序地回防,盡量不給魔術外線們推轉換的機會。

而隨著奧尼爾在搶板時被霍里打到眼睛不得不下場後,內外雙核均被限制,魔術一度落後4分——在當時主打陣地攻防的節奏下分差只要大於2~3分(即正常情況下一次進攻的得分)後,比賽局勢就會對落後方不利起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魔術第三號單打手安德森站了出來。

我們先看他在這回合是怎麼背打德雷克斯勒的:

安德森背身接到球的起始位置距離油漆區在2米開外
等到安德森拱到他的熱區時已經到了油漆區外,最終他往底線翻身跳投命中,德雷克斯勒已經被他的晃肩假動作晃出兩個身位

那麼同為重型後衛的安德森是怎麼做到的呢?

先做出走底線突破的假動作,防守人勢必不敢用全力拱而要調整身位、防他的底線;再做出走上線突破的假動作,防守人又要調整身位、防他的上線——這一來一去就給了安德森往裡拱再好不過的機會,於是他最終選擇往底線翻身跳投。

這種靈巧的背打打法我雖然不知道安德森是如何學來的,不過1993年入行NBA不久之後,安德森的隊友安芬尼-哈達威也逐漸熟練這種打法並從二年級開始(即9495賽季)逐漸成為他的招牌之一倒是不爭的事實……

安德森嘗試站出來,然而等到第四節初,火箭已經領先魔術多達9分。

是安德森的一記三分吹響了魔術追分的號角(當然,霍里完成了answer ball)。

8分鐘時,又是安德森快下接奧尼爾的長甩扣籃得手——跟在他身後不遠處的,正是這個晚上對位不休的德雷克斯勒,由此可見奧尼爾的長傳有多麼精準。

接下來就是雙方的核心對決了——奧拉朱旺+德雷克斯勒VS奧尼爾+哈達威,基本上就是這四人在剩下的時間內支配球了。

火箭之所以被魔術追上,主要是其賴以生存的insde-out體系總是被魔術的防守破壞。要不是大夢在低位走上線背轉身勾手地連得4分(順便一說,面對羅賓遜的防守時,奧拉朱旺的勾手不見得有多麼精準,各種上籃才是大夢更有效的進攻手段;但面對奧尼爾防守時,奧拉朱旺的各種勾手密集而精準,在G1奧拉朱旺關鍵時刻一記跑勾打進之後,身為本場NBC解說的老沃頓甚至誇讚奧拉朱旺的勾手堪比賈巴爾的天勾——打過球的,請好好體會一下,為什麼在面對身板更強壯且看起來更不容易被晃起的奧尼爾,奧拉朱旺的勾手反而密集而精準。因為這樣或許會讓你明白,為什麼能限制或激發奧拉朱旺打出更高層次比賽的是羅賓遜而非奧尼爾。這個問題能不能體會得明白,會成為不錯的真/偽懂球帝鑒定器),恐怕在整體上先達到體力瓶頸的火箭會崩潰地輸掉這場比賽,系列賽的走勢就此改變。

最後,就是尼克-安德森的這出悲劇了——發生在比賽還剩下1分鐘以內時:

火箭進攻,奧拉朱旺低位接球,開始他的大夢舞步;然而意圖走底線突破上籃的時候卻意外摔倒——當時可沒有對持球人進攻無限有利的體毛哨,裁判吹罰的是奧拉朱旺走步。

魔術進攻,布萊恩-肖先把球按照慣例一般交到低位的奧尼爾手裡,瞬間吸引包夾分出去,球最終到了位於右翼的便士;便士哈達威持球,順步向左突破,拉杆不中;霍拉斯-格蘭特搶到了前板,又親自運出去交還給布萊恩-肖手裡,他控制節奏,策動擋拆,撤步三分(在魔術手握領先,但領先優勢不夠大,而又搶到前板的情況下,布萊恩-肖這個決策顯得青澀有點莽,後文在談到魔術G1敗因時我會談到);溜底線的便士又搶到了前板,魔術終於開始拖時間,火箭無奈只能逼搶——最終球落在了安德森手上,霍里眼見時間不能再拖下去只好對其犯規,安德森走上罰球線

第一罰不中,安德森並沒有任何負面情緒,他習以為常。

第一罰不中後,負責轉播的NBC像往常一樣,給出的數據是安德森當晚已經貢獻的運動戰命中/出手、得分、助攻。

第二罰也不中,安德森沒來得及為自己的罰球手感感到意外,他與火箭拼搶籃板,爭到了前板;德雷克斯勒只好再對其犯規,把他送上罰球線。

搶到關鍵前板的安德森坐在地上捶胸頓足,顯得欣喜若狂

其實不止是安德森自己相當亢奮,恐怕魔術全隊都被不同程度的亢奮情緒中所包圍——前板隨隨便便就能搶到,進攻機會比對手多那麼多,這不是幸運女神都站在自己這邊的明證嘛?

奧尼爾在拉起安德森前與其耳語

第三罰砸籃筐後沿,還是不中,這時候安德森已經有些不好的情緒了(根據安德森自己後來的回憶,他當時滿腦子想的都是: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第三罰又打鐵之後,安德森的臉上先是看得到些許沮喪,但之後他還是做出吐舌頭的動作——通常NBA球員在場上死球的時候做出這個動作,可以解釋為緩解自己尷尬的場面,這表明安德森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的罰球了

第四罰又砸後沿,又雙叒叕不中之後,卡塞爾搶到籃板,火箭暫停,走向魔術替補席的安德森臉色鐵青。

通過NBC的回放,我們可以看到,安德森在後兩罰的時候,便士甚至都不敢面對籃筐、面對安德森的罰球;而第四罰打鐵,又讓卡塞爾搶到籃板,火箭暫停後,可以看到安德森在走向魔術替補席臉色鐵青之前,他仰天長嘆,過後掛著比哭還難看的笑容,待收斂了這幅笑容之後才臉色鐵青地走向魔術替補席——因為魔術替補席上有看飲水機、身穿魔術訓練服的隊友在笑話他(我查得到是哪些球員,不過如今已成往事,恐怕連安德森自己都早已不在意,故我還是不點名了)。

關鍵四罰都打鐵、仰天長嘆的安德森

暫停回來,橫向帶球的肯尼耐心到先用投籃假動作晃起便士之後,才張手命中三分——這是肯尼-史密斯NBA球員生涯最偉大的進球,也是歷次官方評選1995年總決賽十佳球肯定會佔有一席之地的名場面之一。當時肯尼的總決賽單場7記三分(至今可以排在第三。先被雷-阿倫在2010年總決賽G2的單場8記三分打破,後被斯蒂芬-庫里在2018年總決賽的單場9記三分又一次打破)、單節5記三分(至今仍然是總決賽記錄,但被雷-阿倫在2010年總決賽G2第二節、斯蒂芬-庫里在2015年總決賽G3第四節、斯蒂芬-庫里在2018年總決賽G2第四節紛紛追平)都破了總決賽記錄

如果要為便士的這幅表情配上文字的話,我認為最匹配他此時內心真實寫照的,兩個字足矣:完了——就算沒看具體數據,親身經歷的便士也明白,下半場肯尼的三分有多准

魔術暫停,還剩1.6秒。暫停後,被遺忘的斯科特重新上場,雙方的目的都昭然若揭——他在弧頂接球隨即出手三分,被霍里結結實實地蓋掉,110平進加時。

----------------------

加時賽和第四節關鍵時刻一樣,屬於雙方核心的對決;雖說如此,但是核心容易被過度防守,出來的空位還是會讓角色球員出手——魔術第一個沒被火箭破壞的運動戰出手就來自奧尼爾吸引夾擊分給弧頂空位的安德森(在此之前安德森當晚的三分達到9中4,屬於當時頂級),然而投籃自信心已經喪失的他臨場狀態大跌,三分自然是打鐵告終。

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還有一點,我會在魔術敗因里講到),以持球突投結合見長的安德森在進攻端的作用聊勝於無,他的拉開空間起不到有效作用,湯姆賈諾維奇教練對他的防守策略是掐住他所在的罰球線一端即可——因此,當魔術被火箭逼到118:115落後三分時,布萊恩-希爾教練執行關鍵三分的選擇並不多(外線只有斯科特投三分最可靠內線只有特納投三分最可靠)。

而火箭的防守主要針對的是全面鋪開的防接球和弱側三分——湯姆賈諾維奇不認為在強側的防守會出問題,這是火箭在賽前準備中就早已經做過的功課。

確實,火箭防下了魔術的第一次接球,逼得魔術用了所剩兩次短暫停的其中一次;而第二次,魔術才勉強讓處在弧頂的奧尼爾接球(他可沒有三分威脅),卻想不到強側還是漏了人——開球給奧尼爾的斯科特再次在強側三分線外接球即出手,非常漂亮的空位,斯科特也確實把握住了,整個安利中心陷入沸騰。

在斯科特命中關鍵三分使比分扳到118平後,安利中心的主場球迷舉起「GREAT SCOTT」的標語牌慶祝

還剩下5.5秒,火箭暫停歸來,德雷克斯勒從底線出發,利用奧拉朱旺在罰球線的掩護,接球後沒作任何遲疑直接持球突破安德森,在奧尼爾的補防下上籃不中;但奧尼爾為了補防他使得籃下長人空虛,奧拉朱旺佔據有利位置補籃完成准絕殺(只留了0.3秒,這種情況下魔術只能選擇發空接傳球,在火箭嚴防下成功率渺茫;結果被火箭直接破壞,連禁區都沒傳進去,全場比賽結束)

根據安德森的回憶,他當時從淋浴間出來的時候還聽到外面退場中的球迷們還在嘴裡振振有詞,在安德森後來的魔術生涯期間,「鐵匠尼克」(Nich the Brick)、「鐵匠安德森」(Brick Anderson)之類的外號可能在每個有魔術比賽的晚上都有可能在安利中心響起,尤其是在他的籃子不準時或者罰球時。

2009年魔術打進總決賽接受採訪時,有記者問他現在還會不會想起十多年前的那個晚上,安德森敞開心扉:

那件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我總是嘗試將它遺忘,但是我仍然無法忘記那個晚上。

(原本)在籃球場上我從未質疑過自己。

但在那之後的賽季我卻喪失了自信,我失去了侵略性。站在罰球線上的時候,我總會想,我會罰丟的;而不是去想,這球肯定會進。

它改變了我打球的方式,它改變了我生活的方式,它在我的腦海中一遍又一遍地重放,就像錄像帶那樣。

----------------------

魔術輸掉1995年G1的敗因真的是因為安德森在常規時間最後的連續四罰不中嘛?

這只是魔術輸球的導火索而已。事實上魔術更重要的敗因是這幾點:

①對雙核的使用,魔術遠不如火箭來的節省

在1995年季後賽中,火箭面前的對手球隊都會顯現出「落後時知道怎麼追上,但領先時不知道怎麼保住優勢,防止火箭搏命式反撲」的毛病,而其中最嚴重的對手球隊,就是火箭的總決賽對手魔術。

僅僅G1來看,魔術在第二節一度領先火箭達20分,怎麼會被火箭僅僅依靠差不多一節的時間徹底蠶食,在第三節被反超呢?

上半場奧拉朱旺三犯被逼得下場期間直到半場結束僅僅大約3分鐘的時間,在德雷克斯勒只能單核帶隊的情況下,魔術反而被火箭成功縮小近一半的分差(分差從20分變成11分)。

火箭的秘訣就是用鋒線群疑似聯防對付魔術的inside-out體系,盡量縮減陣地攻防的時間,多打轉換攻防。這麼做的結果是成功讓魔術雙核的作用最小化,迫使奧尼爾疲於奔命、沒法有效地處理球,進而讓魔術雙核怠惰縮短成哈達威單核帶隊。

既然大家都變成了外線單核帶隊,那麼作為天下第二SG,德雷克斯勒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火箭這套臨時戰略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兩點:一是論臨場應變,有著總決賽經驗的火箭教練組有自信可以穩壓魔術教練組,足夠讓魔術教練組沒有及時反應過來了;二是因為主打這套戰略的維持時間不長,才3分鐘,畢竟當時的大背景是舉起慢節奏陣地攻防的大旗,長時間這麼打只可能會吃虧。

在上半場第二節後半段,火箭主要限制的是奧尼爾的作用;在下半場第三節前半段,火箭限制的就是哈達威的作用了——不用急慢慢來,雙核總會全輪到的。

火箭在上半場的臨時戰略能成功,契機是奧拉朱旺三犯下場;下半場的臨時戰略能成功,契機就是哈達威「主動配合」了。

口袋陣,請君入甕……這些當代NBA球迷熟悉的字眼很適合第三節陷入單打怪圈的哈達威。他在三分線外持球,一旦發現防守人退後得比較大,他就會一個墊步直接拔起三分;甚至他策動擋拆,為的不是隊友順下或者自己突破,而是後撤步三分——這些是便士哈達威當時的進攻招牌手段嘛?

②打關鍵時刻,布雷恩-肖的迷之決策

關鍵時刻,肖有兩個進攻回合的選擇很迷——這兩個回合他犯的錯還是同一個:明明時間還有,魔術也佔據優勢,你為什麼不把球先交到奧尼爾手中,卻急著出手

一是出現在火箭107:108魔術時(約1:50左右),肖一看肯尼吃了奧尼爾的掩護(其實只是稍微吃了一下,肯尼完全可以撲防到位),投了一記快攻干拔三分。

結果自然是打鐵——就算是擺到當代NBA,同樣的情境下給勇士的海嘯兄弟處理,他們會有多大的可能在只領先對手1分的情況下玩快攻干拔三分

恐怕可能性都不大。

當然,同類型的錯誤霍里下一回合也犯了——區別在於,之後的暫停期間奧拉朱旺罵了他一個狗血淋頭(奧拉朱旺罵了他一個狗血淋頭的往事不見於NBC轉播畫面,而見於霍里退役後的某次訪談),因此彼時才打三年級的霍里沒有再犯同類型的錯誤,而是堅決地把球先交到奧拉朱旺手中。

但這時候肖打六年級了——比資歷,在新秀季之後去義大利打球的肖明顯在奧尼爾和哈達威之上,關鍵時刻他犯了錯,誰來罵醒他?

於是在接下來,肖真的又犯了同樣的錯誤——這就是安德森的悲劇所在回合,也是我在前文說到要講肖決策錯誤的回合:

肖是先在左翼把球交給了奧尼爾處理,奧尼爾吸引夾擊分給安德森,安德森在遞給處在右翼弧頂的哈達威處理,哈達威見時機成熟,突破拉杆卻不中,不想格蘭特搶到了前板。

格蘭特自己運出去,交給跑位到右翼的肖。

肖是怎麼決策的?

策動擋拆,格蘭特掩護到位之後,他居然投了個撤步三分……

打關鍵時刻,一個替補後衛被主帥信任,得以上場與一陣配合——這表明這個替補後衛有多麼重要,是事實上的第六人;然而布萊恩-肖在G1就是用這樣的表現來辜負希爾教練的信任的。

希爾教練信任肖的原因很容易得出:

彼時的安芬尼-哈達威雖然天賦和潛力可期,但他打關鍵時刻太不穩了、容易掉鏈子(便士是有前科的,東決打步行者,多數時候他的籃子就已經很不穩了,典型如G6——在季後賽球隊中,步行者的後衛線上可沒什麼出了名的防守悍將,而步行者把魔術拖進搶七,更多的依靠的是進攻而非防守),因此,魔術需要在後場有一個經驗豐富的搭檔分掉便士的球權;

尼克-安德森抽風屬性有餘,打關鍵時刻也不靠譜;

丹尼斯-斯科特當季受困於傷病,從3月復出以來直至季後賽前兩輪,他都以替補出戰,先發出戰後的籃子也不穩。

所以,希爾教練除了信任肖,還有更好的選擇嘛?

----------------------

那麼在這支青年軍里彼時算的上經驗豐富的肖,為什麼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這樣外行人都看得出來明顯不對的決策,他這麼打有什麼目的?

肖肯定是知道希爾教練重用他的意圖的,他這麼做是出於他認為就算自己外線打鐵魔術也有前板可圖,以再次得到進攻機會——雙方的前板差距確實相當明顯,肖這麼判斷也不算是無憑無據。

可惜肖低估了火箭打關鍵時刻的能力——火箭是怎麼一路打到1995年總決賽的?

是在全程沒有主場優勢的情況下做到的——在60年代凱爾特人王朝之後這是第一支做到的球隊。在火箭奪冠、湯姆賈諾維奇說出如下圖這段名言之後,東西部所有季後賽對手回想起來,恐怕沒有一支敢說自己比火箭更會在關鍵時刻打成功率。

湯帥名言完整版——我們一路走來都不被看好,對於那些不相信我們的人我只有一句話要說:永遠不要低估一顆總冠軍的心

當然,在所有魔術角色球員中,肖的心態調整能力是最好的,要比正常情況下比他外線籃子更準的安德森、斯科特好得多。

所以,雖然他在G1的三分很不準,作為魔術射手群的一員尷尬到只有5中1,但在接下來的3場總決賽里他還是投出了21中9、42.8%的三分。

順便一說,比肖的心態調整能力更好的魔術外線球員只有哈達威,在接下來的3場總決賽中便士投出了18中10、超五成五的三分——這就是為什麼在輸掉1995年總決賽後,便士仍然被廣泛看好他的NBA球員生涯前景。

③布萊恩-希爾教練對場上外線配置的疏漏

其實縱觀1995年總決賽G1的臨場發揮,全程下來希爾教練可挑的毛病並不多——比對雙核,魔術雙核的揚長避短本來就要比火箭雙核來得更大、教練組需要做得工作更多。

以此前季後賽發揮出來的實際戰力來判斷,1995年魔術輸給火箭其實本來就是大概率事件——大眾球迷過於看重常規賽時期的排名和戰力,因而太容易對火箭的實際戰力判斷失誤了。某種程度上,湯姆賈諾維奇教練的名言也是出於一種自己長久以來憋屈心理的釋放。

那麼實際上,希爾教練在G1值得挑出的毛病有哪些?

找來找去我也只能找出兩點

a.第三節沒有及時制止哈達威犯錯,以至於徹底葬送領先優勢,不得不與火箭打比分犬牙呲互的僵持戰。

b.第四節又過於信任肖、而不信任哈達威的持球能力和在比賽中自我成長的能力,逼得哈達威主打無球。

第二節哈達威帶隊被德雷克斯勒帶隊壓制可算不上希爾教練的錯誤。因為那充其量也只維持了3分鐘,再怎麼說,魔術半場對火箭的領先優勢還是維持住了兩位數——即使是當時的火箭球迷,頂多也只能認為火箭下半場還有的打,但也不敢保證在人家的地盤妥妥地翻盤吧?

最後的最後,與安德森罰球有關的事件我還要講的是——巧還真是巧,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

2009年G4第四節關鍵時刻,湖人82:87魔術,湖人進攻,最終科比助攻大加索爾扣籃得手,還剩下31.9秒。

湖人84:87魔術,魔術進攻,球最終傳到霍華德手上,科比砍霍,還剩下11.1秒。

霍華德罰丟第一個,他開始緊張,接著罰丟第二個。

籃板最終被阿里扎搶到,隨即湖人暫停,還剩下10.8秒。

費舍爾持球推進到前場,在距離籃筐26尺遠的弧頂就出手,和他對位的尼爾森有些沒想到這麼遠,然而魚主席手起刀落,87平。

魔術暫停,所幸這一次比賽還剩下4.6秒。

湖人的防守迫使魔術再次暫停,沒想到這還是干擾到了魔術眾將的情緒。

皮特魯斯的接球位置很理想,是他的熱區,然而這一次他的持球中投不進——比賽就此還是拖進加時。

加時期間,又是霍華德兩罰一中,於是在比賽還剩31.3秒時,費舍爾再次命中超遠三分,魔術主帥大范甘迪叫了全暫停,湖人94:91魔術。

暫停回來,湖人的攻防戰略都改變了——防守端,不給魔術留空位三分,於是特科格魯只好一次次地頂著人強投三分,一個都不中;進攻端,打成功率,於是大加索爾連續扣籃得手。

魔術眼見湖人逐漸拉開分差,只好送大加索爾上罰球線——91分也成為魔術的終場比分,在費舍爾大心臟的又一記超遠三分之後,他們再未漲分過。

賽後,費舍爾如此評價自己的超遠三分:

我一直都保持了自信,很感謝隊友們對我的信任,這是最關鍵的。我也希望能夠回報他們。

給我就能投進,當時我有很多的空間,當球到我手上的時候,我感覺很好,知道自己肯定能夠命中。

嗯,一股【魚主席指著自己的光頭表示,用XX,就是這麼自信~】的即時感。

這場比賽的戰報可見於:

費舍爾兩記奪命三分 湖人加時勝魔術3-1拿到賽點?

sports.sina.com.cn圖標

沙奎-奧尼爾、安芬尼-哈達威、特雷西-麥克格雷蒂、德懷特-霍華德

——縱觀魔術隊史,超巨已經有四位了。

魔術這支球隊,下一次打進總決賽會是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會迎來隊史首冠?


V.賈馬爾-馬什本(Jamal Mashburn)

小牛時期身披32號的馬什本——最終,小牛成為馬什本在NBA唯一一支穿32號球衣的東家

對於此人,先來看一段視頻吧。

徹底殺紅眼了!馬什本瘋砍50分擊退公牛?

v.qq.com圖標

數據請參見:

Dallas Mavericks at Chicago Bulls Box Score, November 12, 1994 | Basketball-Reference.com?

www.basketball-reference.com圖標

馬什本生涯一共兩次狂砍50分,這是第一次,是還未受過大傷的馬什本打球的樣子——因其在進攻端侵略性之強,所以有著怪獸馬什(Monster Mash)的外號。

世人都以為馬什本的背打多麼牛叉,但僅限於90年代,他的背打強勢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他對背打對象的合理選擇——他很會挑選背打的防守人,多數時候他的背打只佔便宜不吃虧;只有在便宜占夠了的情況下,他才會挑戰防背打的高手。

馬什本是上世紀90年代SF代表人物的其中之一,90年代SF三大巔峰:論進攻巔峰,看賈馬爾-馬什本;論防守巔峰,看斯科蒂-皮彭;論全面巔峰,看格蘭特-希爾。

大傷之後,馬什本打球是什麼樣子?有什麼變化?

這就要說到他第二次50分了。

也是進攻萬花筒!馬什本單場砍下50分+制勝球?

v.qq.com圖標

數據請參見:

Memphis Grizzlies at New Orleans Hornets Box Score, February 21, 2003 | Basketball-Reference.com?

www.basketball-reference.com圖標

是不是變化很大?

馬什本在進攻端的侵略性已經不那麼強勢了;但他的接球三分變得更穩定,背打趨於翻身跳投,也更犀利;當了球隊老大之後,面筐背筐都有一手傳球策應,也更有效。

2017年在入駐名人堂的公開採訪上,有記者問麥蒂,認為在自己的球員生涯里,誰是最難防的對手時,麥蒂的回答沒有任何遲疑,正是馬什本。

視頻可參見:

麥迪談最難防之人:在他心中竟然比科比還難纏?

video.sina.com.cn

回顧馬什本的NBA球員生涯,他時常會得到這樣的謬讚:如果不是因為傷病困擾,馬什本有可能會成為NBA歷史上最優秀的小前鋒之一

這就揭示了:雖然巔峰馬什本有這個名人堂級球員的實力,但由於他沒有名人堂級球員的榮譽和貢獻而且差的比較遠,因此他不可能入駐名人堂。

----------------------

那麼,我為什麼我在季後賽表現突然低迷的球星典型案例會選到這麼一名球風tough的硬漢?

因為馬什本第一次打季後賽(1997年),尚處在身體巔峰期的他卻打出了屎一般的表現。

一個時代的最強SF得分手,一年季後賽一場不落,每一場都先發出戰,卻是球隊四個季後賽全勤的球員里場均得分最低的一個,只有10.5分,相比常規賽縮減近3分
一個時代的最強SF得分手,一年季後賽一場不落,每一場都先發出戰,卻是球隊四個季後賽全勤的球員里場均得分最低的一個,只有10.5分,相比常規賽縮減近3分

當季的熱火可是打出了全聯盟第三戰績的61勝,全聯盟唯三勝場數達到60+的球隊之一。

從上圖看到這些名字也看得出來,這支熱火兵強馬壯——預測戰績是57勝,而他們實際打出了61勝。

雖然是通過賽季中期交易才加盟熱火,但再怎麼說在熱火隊史最終榮獲球衣退役的蒂姆-哈達威和阿朗佐-莫寧身後,三當家的定位也夠了。

我還是找隨大流的素材——1997年東決G1,馬什本面對王者之師是如何表現的。

馬什本在第一節的表現總體上就不好——他在進攻端連著兩記CS打鐵不說,還在防皮彭的左腰背打時,被皮彭的後轉身連投籃假動作輕易晃跳,隨後皮彭做出完整的upunder連上籃,輕鬆打進。

被皮彭後轉身連投籃假動作輕易晃跳

在第一節馬什本的三處高光表現:

其一、開場不久後,轉換進攻,二傳給跑位到位的沃什-萊納德,後者三分命中。

其二、左翼面對皮彭突破,轉背筐,前轉身勾手命中(如下圖)。

其三、背身錯位單吃哈珀。

他的缺點也在第一節就完全暴露開:

其一、進攻端無球的時候容易被公牛外線們防得存在感卻無,找不出恰當的無球接球機會。

其二、防守端弱側輪轉容易犯暈,擋不住公牛的交叉跑位,漏人一級棒(別說第一節了,這一晚跟著喬丹皮彭們的無球簡直要了他的命。比如喬丹隨便一個無球跑,強弱側換一下就跑出一個空位,接下來就全看喬丹自己的跳投準不準;再比如皮彭一個後門切接球上反籃,馬什本會去犯規白送給皮彭打三分的機會)。

其三、打球腦子還是有的。但僅限於各種小聰明上(比如背身錯位單吃比較有譜,比如防跑位犯暈歸犯暈,該給的防守強度一個不差),毫無大局觀可言(這時候的傳球視野還很差,不太懂得如何通過自己的進攻威脅打球)。

其四、這時候的馬什本在進攻端最大的弱點是無球跑動直接接球投籃的能力算不得多好(但凡遇到優秀的外線防守者——比如這輪系列賽的哈珀、喬丹和皮彭,馬什本的CS就會變得大概率打鐵),他只有在被對位防守者忽略時埋伏在三分線外,接球投有一定準頭。

第一節,公牛讓莫寧帽爽了,而熱火讓羅德曼搶爽了。

第一節邁阿密熱火的6記蓋帽之中莫寧貢獻了5記
第一節芝加哥公牛的7個前板之中羅德曼貢獻了5個

其實第一節結束前還發生了有趣的一幕:

馬什本錯位單吃科爾,由於熱火隊友們把空間拉得夠開,公牛隊友們沒法幫科爾協防(尤其是上線的哈珀和皮彭),然而,面對這麼懸殊的錯位單吃馬什本卻大意了,在轉身時被科爾切掉

第二節不久,轉播的TNT給出數據顯示今晚自開賽以來,莫寧在進攻端各種春風得意。

比賽打到第二節7分鐘時,莫寧又是面筐跳投,又是走底線突破上反籃,又是背轉身跳投,又是罰球蹭分,運動戰已經是7中6

馬什本在第二節或許是得益於更少地與皮彭對位(第二節從中期開始直到半場結束,與皮彭對位更多的是丹-馬爾利),他有一個這樣的高光時刻:

一次熱火的轉換進攻機會,在左翼埋伏的他接球後先是三分不中,沒想到公牛眾將懵逼他又撿到前板,再背身碾進去上籃打成。

不然就憑公牛鋒線對籃板的強勢把握和皮彭對他的總體防守佔優,馬什本幾乎不可能搶到前板並能一路背打碾進籃下直直地面對籃筐上籃。

TNT給出的半場數據是這樣的:

----------------------

公牛為了避免下半場再像上半場這樣,因為自己的進攻不給力導致落後熱火兩位數,更改了攻防戰略:

其一、針對上半場在個人進攻上予取予求的莫寧,不再為了顧及熱火外線火力而只給單防;而是做出極具針對性的調整——要麼不給莫寧過深的低位,讓他遠離籃下,減小他的進攻威脅(莫寧的舒適區既不如三大中鋒遍及三分線內,又不如奧尼爾在要位階段就夠深,因此這樣的防守戰略能成功);要麼給莫寧過深的低位,但強側堅決夾擊,弱側積極輪轉不給莫寧隊友後門切的機會。

其二、萊利向來是個對弱側進攻布置細膩的教練,針對熱火的弱側連續掩護或拉開單打,一邊加強輪轉跑位,一邊不惜犯規代價破壞。於是下半場熱火的弱側進攻陷入癱瘓,萊利也沒有太好的臨場調整。

其三、加大轉換進攻力度,爭取更多的easy ball而不是每次都要落陣地讓喬丹解決。

對於萊納德,比如這個回合。

在上半場尤其是第一節,萊納德各種從弱側切出、埋伏,等哈達威或者莫寧分球,一接球就是一個空位三分機會,再加上轉換時的空位就更多了(第一節光三分他就投進兩記)。

對於馬什本,比如這個回合。

哈達威第一次策動與馬什本的擋拆,注意皮彭哈珀兩人的站位
馬什本往上線移動企圖第二次擋拆
造成錯位後哈珀放棄沒有進攻威脅的馬什本,往底線移動,想與皮彭返位
皮彭見狀,在哈珀移動的同時,悄悄往籃下走,企圖堵塞禁區,不讓哈達威走底線突破,在此期間位於弧頂的馬什本被皮彭晾著,但哈達威根本沒法及時出球
皮彭等到哈珀佔據有利位置才返位弧頂,但眼光始終緊盯持球的哈珀,站位也卡在哈達威對馬什本的傳球路線上方便隨時下手搶斷,於是馬什本見狀,企圖第三次與哈達威擋拆
這次馬什本很聰明,往底線移動改打虛掩護,意圖快速背身接球單打節省進攻時間,皮彭見狀出腳搶位延阻哈達威移動到弧頂傳球給馬什本的時間,同時哈珀也積極擠過馬什本的掩護意圖返位防守哈達威
結果哈達威和馬什本來回折騰了三次,擋拆打實掩護和虛掩護都用過,結果被哈珀和皮彭一一聯手化解

公牛下半場三大戰略中的第二條對馬什本和萊納德的影響很大。於是馬什本上半場砍下9分,下半場只得1分;萊納德上半場砍下12分,下半場一分未得。

畢竟馬什本好歹有很強的單打功力傍身,還有辦法盡量減小雙方體系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從而得分(其實也只有1分),而得分依賴體系的萊納德就毫無辦法了。

第四節

我認為馬什本唯一的高光是:利用皮彭協防沒有及時返位的疏漏,內切接哈達威妙傳,轉身面對籃筐遭到皮彭犯規罰球。

另外,在生死時刻喬丹單打馬爾利後仰跳投打鐵後,在比賽還剩下1:57時,馬什本在與皮彭的爭搶之中搶到一個關鍵後板,幫熱火叫了暫停——此時的比分是熱火74:77公牛,熱火只要投進一記三分即可扳平。

熱火的意圖如此明顯,萊利在暫停期間也布置了打多點突刺最終找到空位,投三分。於是在接下來的進攻回合中,馬什本接弧頂哈達威傳球,轉身橫向突破皮彭卻並沒有直接攻筐,而是突分給馬爾利;然而球被庫科奇直接搶斷,庫科奇持球直接一條龍上籃得分

還是熱火進攻,哈達威意圖突破,不過因為籃下推搡,羅德曼六犯畢業,然而莫寧兩罰全失其實自從熱火季後賽以來,莫寧的罰球本來不太好,從常規賽的64.2%降到了東決前的51.0%;而之前進入第四節關鍵時刻,莫寧就曾兩罰一中)。

公牛進攻,喬丹藉助高位擋拆突破,在莫寧封蓋到之前將球拋出,打進

熱火進攻,哈達威強投三分三不沾——TNT轉播鏡頭給到萊利,他正低頭掩面:

最終,熱火輸了G1。

其實熱火本來破了季後賽單節最低得分記錄而且是單節得分只有個位數:

是馬爾利進了一記三分,使得熱火在第四節得到11分——但記錄還是破了。

----------------------

眾所周知,1997年東決一整輪都是肉滾肉、各種投籃打鐵三不沾的泥沼戰,是熱火主動邀請公牛大玩肌肉碰撞;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幾乎每場比賽強度陡升的下半場其實都是公牛教育熱火怎麼在泥沼戰里打贏——能主動打泥沼戰算什麼,能贏下泥沼戰才叫有本事。

三節打完,TNT打出的數據很有意思,揭示了為什麼公牛反超了比分——回合數熱火57:74公牛,出手數熱火51:69公牛,二次進攻得分熱火4:14公牛。回合數、出手數、二次進攻得分其實都是泥沼戰里雙方誰佔優的關鍵數據指標

其實隨著系列賽的演進,總體趨勢上,馬什本逐漸適應了與公牛對陣的節奏,總體上他是越打越好的(系列賽最後一戰G5馬什本貢獻了系列賽唯一一場20+);然而,熱火卻是被公牛越打越慘的——倒不是馬什本遊離於體系之外打球,而是熱火內外雙核——莫寧和哈達威帶頭不給力。

這就像是馬什本的NBA季後賽生涯寫照:在他越打越好、越打個人前景越大的時候,他所在的球隊反而越打越差、季後賽前景越來越差(熱火、黃蜂無一不是)。

暫時寫完上世紀的部分,有空再補本世紀的,以上


威少....

杜蘭特走後,氣貫九天。

奧拉迪波走後,自我證明。

我覺得威少季後賽的表現,絕對看愣了喬治和安東尼。

本以為是帶我飛,怎成我是大腿了?

威少,迷少。


非引戰。

2010年綠軍和騎士的天王山之戰,勒布朗表現低迷,只有15+6+7+1的表現,球隊輸掉了比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