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十幾年前看過他的《文化苦旅》,真是好啊,今天突然看到討論東野圭吾的問題,就突然想到了他,說實話,我腦海里想來想去,暫時好像還沒有人能超越他給我的感覺,當然,僅指偏傳統點的作家哈。


謝邀

余秋雨的學術著作我沒看過,散文作品最近看的也是差不多四年以前,只好憑藉僅有的印象勉強作答。

諾貝爾文學獎自1901年頒給法國普呂多姆以來,獲獎者都是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其中絕大多數哦都是小說家。中國的新文學發生髮展,於今也有一百餘年,從當時至今,在無論何種意思形態下的文學史,同樣無一例外的都是小說佔據著主要的位置,其次是詩歌和戲劇,而散文一直處在很邊緣的位置。

這裡插入幾個小事。一是關於新文學的開山祖師魯迅的,那時他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在雜文的創作上(寬泛地來講,這也算散文),旁人都勸他,寫小說能讓他在文藝殿堂里有一席之地,寫這些精力則是在浪費才華。

張愛玲二十多歲蜚聲文壇,一部《傳奇》夠她名垂青史,而熟悉她的人當知道同時期的《流言》是何等分量的散文集。如果讓我在《流言》和《文化苦旅》之間選一個,我肯定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包括很多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們都寫作散文,然而在獲獎介紹里絕不會提及他們的散文作品。難道是因為他們的散文作品不夠好,看過就知道,顯然並不如此。

只有自己投身在創作中,才能明白寫一篇小說、一首詩歌、一幕劇,比一篇散文難多少。

中國當代文學史有很多版本,裡面有餘秋雨的部分,並不很大的一部分,但無疑是一個很重要的散文作家。

這裡還可以提一些學者型的散文作家,比如季羨林,張中行,金克木等等,比如張中行的《負暄瑣話》,讀完之後你才能知道它的分量,或者是季羨林《另一種回憶錄》里的《站在胡適之先生墓前》,這些文章里的歷史感和溫度,比起余秋雨文章里的來,我覺得深厚的多,但這些人又絕不是因散文寫作而稱名。

而且二周這樣的斐然大家,文學史上對他們的散文著墨的也不算多,況其他人。

但我並不是說散文不重要,只是談及貢獻,就得細細掂量。

下面一些是我自己僅有的閱讀感覺和印象。

其實余秋雨如日中天的時候我沒能讀到他,那時候韓寒也挺火,我在後來的閱讀中讀到韓寒對他的調侃,大意是為自己不能抱著一塊磚嘆息涕零而懺愧。當然,他也肯定過他,在提及認識的人模仿余秋雨文體的時候。

我最開始讀的是《文化苦旅》,驚異讚歎。後來又讀了《千年一嘆》,覺得有些簡樸草率了。後來又接觸《山居筆記》、《霜冷長河》、《行者無疆》、《借我一生》,已經有些為看而看的意味了。

後來我又接觸了余傑,然後了解到了雙余之爭,這些細節可以和《借我一生》里的對比著讀。

慢慢地,周邊開始聽到反感余秋雨的言談,包括大學裡的教授。

我那時候又看了他的兩本書,《何謂文化》,這感覺就像讀謝冕的《論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一樣,如果你讀了,就知道我是什麼意思。然後偶然又接觸到《中華文化四十七堂課·從北大到台大》。講真,我喜歡那些謙虛的人,哪怕才華橫溢,但他不是。坦白講,這本書的記述里,也並沒有十分深刻和獨到的觀點。

我回憶起一些他作品裡的細節,這裡那些人所共知的煽情和浮華的修辭我就暫付闕如。《文化苦旅》里那些渲染餘姚人傑地靈的故實,《借我一生》里那些渴望名垂青史的喟嘆,《行者無疆》里以知天命之年寫出樂樂「我默默地拼出了那是Shakespeare」…我真的難以再讀他的書。

關於他的人品之類,留給爭論和猜疑,如果真有文格這一說,我在字裡行間感受的是顧影自憐和有些矯揉造作的文化之殤,總之,他不是我心中的大家。

看過一本薄薄的集子,林賢治的《中國散文五十年》,犀利深刻,裡面談到余秋雨,不小的篇幅,有擲地有聲的誇讚,也有毫不留情地對文格的批評。

不過我自己對他也是十分矛盾的,成長是個不斷背叛的過程,我想我已經背叛了他了,而有些人還原封不動地安放在那裡,所以從前在一片倒罵之聲中寫出的是這樣的文字:

對余秋雨極度討厭的時候,心內的評價是,誇張的修辭鼓動著虛浮的感情,落筆而成的是掩卷難藏的矯揉造作,只是後來情緒過去,回憶過來的平心而論,換一種說法也可是,精心的雕篆浸潤綿長的深情,塗以撫今追昔的深沉底色,也自成文苑的卓然豐碑。

至於他是不是近20年來最有分量的傳統作家,答案顯然是不是。


你這麼問是來搞笑的嗎?


應該這麼評價吧,余秋雨算是當代作家裡最暢銷的散文作家吧。作為一個80後,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他的影響。和現在這種到中小學授課簽書不一樣,我們那時候但凡自詡文藝青年的,都會自發買書來看。從最表象來說,余秋雨的語言很優美,而且自戀又敏感,很符合小女生的審美情調。但是長大一點,讀的書多一些,就會發覺評判文章好不好 除了語言,格局也很重要。恰恰余跳脫不出作為小知識分子的那份自恃清高。但我依舊認為他算是散文界比較重要的作家,至少他的普及度蠻高,以他的文章作為文學的入門,也不算太壞。


文化地位有待斟酌,但文化影響絕對無可爭議。

至於其他的,咱也不懂,咱也不敢亂說。


不是很喜歡他,主觀感覺勿噴。感覺他的文章太油膩,有點消極。


余秋雨是20世紀除魯迅外最重要的的散文作家


不知道你的「分量」是什麼意思,余秋雨論作品質量無疑不如余華(銷量大概也不如,今年作家榜余華排第二,1600萬版稅,余秋雨則是600萬)。

他應該是屬於賣得好的散文作家,但是散文在文學領域的地位比較邊緣化。

總體上說,很難認為余秋雨是近20年來最有分量的中文作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