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投降?天皇、軍官和財閥,有誰還能從抵抗中得到好處?

日本最後的堅決抵抗原本是為了談條件,是為了讓美國知難而退,然後幻想蘇聯從中調停。但到45年夏,美國投核彈、蘇聯進兵滿州的田地,日本已經沒有可談之條件了。儘管普通日本人還在努力為「一億玉碎」作準備,但繼續抵抗毫無意義了,不投降也無事可做了。


有人不想投降,並上演保留項目:兵變。

但是昭和天皇再不投降,就要真招核了。


原子彈,兩發,廣島長崎就沒法住人了。

凝固汽油彈,火燒東京,李梅喜提燒烤大師稱號。

日本的700萬軍隊(數據存疑)(1945年日本人口7198萬左右)能有什麼用?這兩個一次性殺傷十幾萬。

同時還有奧林匹克計劃

第一階段的代號為「奧林匹克」。計劃在日本四個大島之一的九州島登陸。登陸總兵力將達70多萬,包括1 4個陸軍師和海軍陸戰師,5500艘軍艦及兩棲登陸艦,5000架各類作戰飛機。參加此次行動的軍隊除英國海6軍特遣艦隊外,全部為美國軍隊。第二階段的代號為「花環」。定於1946年3月進攻日本列島的主體本州島。此次行動需要的兵力比「奧林匹克」行動更多。同「奧林匹克」行動一樣,參戰部隊幾乎全部是美軍。

估計還要用芥子氣之類的毒氣。

蘇聯:北海道計劃

基本上只有威脅作用,日本1945年8月19號投降,而22號斯大林取消這一計劃。


抵抗是為了談條件,沒得談了還不投降?真以為是開控制台玩遊戲呢,憑空變出來人口跟資源


這又是個釣魚問題,真當人是地里長出來的,誰都能撒豆成兵爆出700萬人力?


不投降下次就有可能原爆東京了


先不說還有多少軍隊。300萬也好 400萬也好 700萬也好。如果把「投降」看成一個純粹的軍事勝敗問題那只是問題的表面。

而天皇最終選擇「投降」是一個90%佔比的政治問題。裡面有4方勢力:陸軍,海軍,政府,天皇。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絕大多數決策都是以陸軍意志為核心,軍部挾持政府為行動。而天皇就是一個投機份子,陸軍瞎搞搞出成績了,那天皇就支持,如果搞砸了那陸軍對於天皇來說只要保住皇位一定可以被犧牲掉。

所以1945年戰況如此情況下陸軍高層都知道鐵定是死,而一旦戰敗陸軍就是戰爭第一責任人,一大票陸軍高層不是死在美軍手裡就一定會被天皇清算。

左右都是死,陸軍當然要和美畜血戰到底,搞一個比較體面的「終戰」,陸軍開出停戰的要求其實就是他們自身的利益:天皇制保留並且自己清算戰犯。

這樣最起碼不會團滅。至於到底挨幾顆原子彈死多少民眾在陸軍核心利益面前p都不是。

至於海軍和政府本來就不服陸軍,在他們看來都是被陸軍拖下水的,御前會議他們也是力主接受波茨坦公告。最後投降那也是陸軍當替死鬼,都是陸軍乾的,海軍和政府責任最小。他們已經沒有談核心利益的條件了。

天皇最終決定投降是因為天皇本質利益得到了保證:避免自己成為戰犯同時天皇製得以保留。

和陸軍一樣,挨幾顆核彈對於天皇來說無所謂,只要自己能夠保全自己,多少人死天皇都不在乎。

美國的照會是:日本政府和日本天皇的權利隸屬於駐日盟國最高司令。

天皇決定不再打下去。

在我看來裕仁十足的懦夫


德軍投降時兵力也不少,最後還不是降了。而且日本也算是及時止損,看到形勢不妙,借著原子彈就順勢而下,不然再打下去,盟軍固然是傷亡慘重,日本又能剩下啥?


700萬戰鬥力近乎為0,唯一的戰法是利用坑道在必敗的結局前儘可能的給美軍殺傷。。打仗以戰敗為目的,這仗打的實在是。。。


你不是還考了20分嗎?怎麼會是不及格?


精銳已經讓中、美、俄三國耗完了,國力枯竭了。再打,就要亡國滅種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