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擎教授寶藏書單

1、20世紀思想史:從弗洛伊德到互聯網

作者:[英] 彼得?沃森(Peter Watson)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9-10

20世紀思想史:從弗洛伊德到互聯網京東¥ 124.00去購買?

2、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作者:[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6-08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36.10起2

3、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作者:[美] 漢娜?阿倫特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7-01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關於平庸的惡的報告¥ 33.60起2

4、尼采(中文版)

作者:[英] 邁克爾?坦納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3-05

尼采¥ 28.60起2

5、現代性與大屠殺

作者:[英] 齊格蒙?鮑曼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1-02

現代性與大屠殺 人文與社會譯叢¥ 22.60起2

6、觀念的力量(伯林文集)

作者:[英] 以賽亞?伯林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9-04

伯林文集:觀念的力量 [英]以賽亞·伯林,胡自信,魏釗凌¥ 42.80起2

7、哈貝馬斯(中文版)

作者:[英] 詹姆斯?戈登?芬利森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3-01

哈貝馬斯:關鍵概念京東¥ 38.50去購買?

8、精神分析新論(譯林人文精選)

作者:[奧地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8-04

精神分析新論¥ 25.70起2

9、精神分析引論(譯林人文精選)

作者:[奧地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8-04

精神分析引論 夢的解析性學三論同一作者弗洛伊德著 系¥ 27.40起2

10、論革命

作者:[美] 漢娜?阿倫特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6-01

現貨正版 譯林人文與社會譯叢:論革命 [美] 漢娜阿倫¥ 20.20起2

11、浪漫主義的根源(伯林文集)

作者:[英] 以賽亞?伯林[英] 亨利?哈代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9-10

浪漫主義的根源 伯林文集 以賽亞伯林京東¥ 28.20去購買?

12、個人印象(增訂版)

作者:[英] 以賽亞?伯林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20-08

電子書個人印象(增訂版)(伯林文集)作者 [英國] 以賽亞·伯林會員專享¥ 58.99去查看?

13、卡爾·馬克思:生平與環境

作者:[英] 以賽亞?伯林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8-10

現貨 卡爾馬克思:生平與環境 以賽亞伯林,李寅 伯林對京東¥ 43.00去購買?

14、現實感

作者:[英] 以賽亞?伯林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5-10

電子書現實感:觀念及其歷史研究(人文與社會譯叢)作者 以賽亞?伯林會員專享¥ 14.99去查看?

15、自由及其背叛

作者:[英] 以賽亞?伯林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6-12

自由及其背叛¥ 21.40起2

16、啟蒙的三個批評者

作者:[英] 以賽亞?柏林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4-11

電子書啟蒙的三個批評者(人文與社會譯叢)作者 以賽亞?伯林會員專享¥ 18.99去查看?

17、伯林書信集(卷一)?飛揚年華:1928—1946

作者:[英] 以賽亞?伯林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20-08

伯林書信集 卷一 飛揚年華:1928-1946(全2冊) 全新正版京東¥ 136.20去購買?

18、以賽亞?伯林書信集(卷二?啟蒙歲月:1946—1960)

作者:[英] 以賽亞?伯林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9-04

伯林書信集 卷2 啟蒙歲月:1946-1960(2冊)¥ 94.10起2

19、伯林書信集(卷三),建業年代:1960-1975

作者:[英] 以賽亞?伯林 著[英] 亨利?哈代[英] 馬克?波特爾 編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20-08

伯林書信集(卷三),建業年代:1960—1975 全新正版京東¥ 136.20去購買?

20、現代社會想像

作者:[加] 查爾斯?泰勒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4-02

現代社會想像/人文與社會譯叢¥ 14.20起2

21、後形而上學思想

作者:[德] 哈貝馬斯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2-04

正版現貨 譯林人文與社會譯叢:後形而上學思想 [德]¥ 30.00起2

22、悲劇的誕生

作者:[德] 尼采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2012-08

悲劇的誕生京東¥ 33.10去購買?


很喜歡聽劉擎老師的課,收集了他的一些書單:

馬克思.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音樂社會學》《儒教與道教》

馬克思.韋伯: 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包括社會學、經濟學、宗教、政治、哲學、歷史、音樂。 25歲就獲得法學博士學位,30歲就成為正教授, 因為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離開了大學,有幾年的時間完全停止了學術工作,病情緩和後才恢復學術研究。 1918年, 重返大學。可是回到大學才過了兩年,韋伯就染上了當時肆虐歐洲的西班牙流感。1920年的6月,剛滿56歲的韋伯英年早逝。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韋伯曾前往凡爾賽會議代表德國進行談判,並參與魏瑪共和國憲法的起草設計,在當時德國政界影響很大。同時,韋伯也是公認的古典社會學理論和公共行政學的創始人之一,被後世稱為「現代社會學奠基人」、「組織理論之父」。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韋伯認為,制度的產生是偶然的,但制度的演變、制度能不能向理性的方向發展與文化有很大關係。在這本書中,他致力於解釋不同宗教所包含的經濟、政治倫理,以及它們不同的理性化程度。而他所論述的新教倫理,其核心就是一種理性化的能力。

如果要了解馬克思.韋伯建議先去讀一下美國作家萊因哈特·本迪克斯的《馬克思.韋伯思想肖像》

馬克斯·韋伯思想肖像 社會科學 [美]萊因哈特·本迪克斯¥ 55.90起2

彼得.沃森《20世紀思想史》

劉擎老師推薦語:在歷史背景中呈現思想發展的脈絡,一張極好的地圖。

彼得.沃森這位英國的心理學家在1966 年發明了一種測試,現在叫「沃森選擇任務(Wason selection task)」。幾十年來,幾代心理學家不知道拿這道題做過多少次實驗,現在它是最常用的認知心理學測驗題。有一種紙牌,它的正面是一個數字,背面是一種顏色。現在桌面上有四張牌,它們向上的一面分別是 :

* 第一張牌是數字 3

* 第二張牌是數字 8* 第三張牌是紅色* 第四張牌是棕色

規則:「如果紙牌正面的數字是偶數,那麼背面的顏色就必須是紅色」。現在我們想知道桌上這四張牌中有哪些牌違反了這條規則,那麼你至少需要掀開哪幾張牌?

答案是你應該翻開寫著數字 8 的那張牌和棕色的那張牌。8 是個偶數,根據規則它的背面必須是紅色,我們要查看一下是不是紅色,這沒問題。棕色那張牌,我們需要查看它的正面是不是偶數,是的話就違規了。而另外兩張牌,3 是個奇數根本不在規則討論範圍之內,怎麼都行;紅色那張牌其實也不可能違規:它的正面就算是個奇數也不違規,規則只要求偶數的背面是紅色,沒說奇數的背面不能是紅色。當時答對率只有 10%。

錯誤的原因就是題目問的是哪張牌違規了,而人們想要驗證的是有哪些牌合規。這是兩碼事,這是邏輯錯誤。

彼得.沃森在藝術、文化、科學和哲學等領域的思想智識非常豐富多彩。

他還有一本書《思想史:從火到弗洛伊德》 也值得讀一讀,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彼得·沃森的另一種發現,他發現人們思考歷史時,經常會用到「三分法」,比如三個思想、三個時期或者三項原則。所以在這本書中彼得·沃森選擇「靈魂」「歐洲」「實驗」這三種觀念,作為自己的研究原則,重新組織了複雜的歷史材料。

例如第一種觀念——靈魂

為什麼選擇靈魂,不選擇「神」(God)呢?

一個理由:如果沒有來世,那麼任何類似靈魂的獨立存在的意義都會減弱,實際上並非所有宗教都信奉來世;

另一個理由: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會關注自己的內在世界,這說明靈魂的概念可能會比神更豐富。 彼得·沃森認為隨著歷史的發展,神的觀念開始搖搖欲墜,但靈魂的觀念卻沒有經歷相似的危機,人們仍在尋找更好的自我,這種努力也延續了下來。

20世紀思想史 從弗洛伊德到互聯網 彼得 沃森人類思想¥ 180.90起2

布萊恩.麥基《思想家:與十五位傑出哲學家的對話》

這本書彙編了50位哲學家在英國廣播公司《思想家》節目上的對話,是1975至1977年編排錄製、1978年1月至4月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播放的十五集電視系列節目。 從中可以了解20世紀西方哲學思想的源流、發展與現狀。

作者Bryan Magee曾就讀十牛津大學,獲得過史學、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學位,做過牛津公學的主席。1956年,他獲得了耶魯人學哲學系的獎學金,之後,他離開學院,成了一名獨立撰稿人、批評家和播音員。1970年,麥基重返大學,當上了牛津人學巴里奧學院的哲學教師,同時在媒體領域繼續勤耕不輟(包括為《時代》寫專欄)。1984到1994年,他成為倫敦大學國工學院 思想史的榮譽高級研究員,如今,他還是這個學院的客座教授。

這本書以BBC節目為基礎,融合了以下四個問題:

  1. 回答一些問題:那些著名哲學家是什麼樣的人?他們正在做什麼?他們所做的工作為什麼很重要?
  2. 介紹有地位的思想學派,如法蘭克福學派、存在主義、語言分析學派。
  3. 對哲學學科的某些相對獨立的分支做一番介紹,如道德哲學、政治哲學、科學哲學等等。
  4. 提供許多相關的背景知識,尤其是涉及到馬克思、維特根斯坦和邏輯實證主義的知識。

本書的角度獨特,可以讓我們通過人物了解那些影響世界的思想。

正版 思想家:與十五位傑出哲學家的對話(第2版)布萊拼多多拼團價¥ 367.78去購買?

錢永祥《縱慾與虛無之上: 現代情境里的政治倫理》(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

劉擎老師推薦語:錢永祥先生的一部文集,其中許多篇章討論了我們課程的主題:現代性問題、韋伯、伯林、馬爾庫塞、羅爾斯、桑德爾等。錢先生能夠用對讀者非常友善的文字,探討複雜的學術思想問題。20多年前第一次讀到錢先生的文章,心想,有一天我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就好了,在今天這仍然是我努力的目標。

錢永祥,1949年生於蘭州,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政治哲學、政治思想史、黑格爾及馬克思主義哲學,旁及動物倫理學。著有多篇學術及評論文章,譯有《學術與政治》、《動物解放》等書。

《縱慾與虛無之上: 現代情境里的政治倫理》

庸俗者沒有懷疑,所以無所擔當 ;無聊者缺乏熱情,所以不求擔當。庸俗者以為意義與價值的問題業已解決,生命不過是隨著主流逐波弄潮;無聊者則根本不識意義與價值的追求包含著徒勞的悲劇成分,以為生命本身原是輕鬆幸福的盡興一場。

——錢永祥【目錄】序 第一編 袪魅之後——現代式倫理的艱難 黑格爾——西方古典哲學傳統的最後一位大宗師 走出神話國之後——讀劉大任《走出神話國》 空氣中的叛逆精神——馬庫色與1960年代的消逝 歷史與傳記——讀瑪麗安娜?韋伯的《韋伯傳》上冊韋伯與盧卡奇——消散在時代風暴中的友誼 水晶般的精神——喬治?威爾與西班牙內戰 馬克思主義的原始動力與現代課題 在縱慾與虛無之上——回顧韋伯的《學術與政治》 紀念伯林之死 美國自由主義的髑髏地 「我總是活在表層上」——談思想家伯林權力與權利的辯證——《聯邦論》導讀 第二編 自由主義——平等與多元的倫理 個人抑共同體?——關於西方憲政思想根源的一些想法自由主義與政治秩序——對《自由中國》經驗的反省「分而治之」——從黨派與代表試論《聯邦論》中政治領域的獨立性格社會整合與羅爾斯自由主義的政治性格 社群關係與自我之構成——對沈岱爾社群主義論證的檢討霍布斯是自由主義者嗎?——談自由主義的一項必要成分 自由主義的政治性格——殷海光與羅爾斯的對照 自由主義為什麼關切平等?——當代的一個看法 自由主義與國族主義——兩種政治價值的反思現代性業已耗盡了批判意義嗎?——汪暉論現代性讀後有感 第三編 眾生平等:迴避不得的動物倫理 動物福祉與社會進步 貓與我——一段道德啟蒙的經驗一個「論述」的里程碑——《我的猩猩寶貝》序言 第四編 責任與自製——知識分子的倫理 417學術權威如何善盡社會角色

縱慾與虛無之上:現代情境里的政治倫理¥ 53.90起2

略談「公共型」的知識分子 邁克爾·桑德爾《公正》(中信出版社,2012年)

劉擎老師推薦語:這是桑德爾教授著名的哈佛公開課的講稿。同時推薦這門課程的視頻「公正-該如何做是好?」

作者在書中將與「公正」有關的觀念歸納為三種:

  • 追求福利最大化的功利主義
  • 族中個體權利的自由至上主義
  • 提倡公民德性和共同善的政治觀

桑德爾說:「我的目標不是試圖用什麼理念去說服學生,而是把他們訓練成有頭腦的公民」。

桑德爾教授關心的問題是:

  • 在一個社會中,我們如何對公正做出道德評判?(這一問題之所以重要,一是關係到每個公民的道德自省)
  • 關係到每個公民對社會分配的看法,即你覺得在一個社會中應該怎樣分配財富、權力、機會等。

書中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 功利主義思想在面對現實事件時,往往可以從多個方面對一件事情的未來發展進行推論,那麼,功利主義考慮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結論就會不同嗎?
  • 快樂能否被量化?是否存在更高級的快樂?如果存在,我們如何(以什麼標準)區分高級與低級快樂?
  • 如果人們更偏愛低級快樂,從中收穫到更多的滿足感,我們追求高級快樂的意義又是什麼?
  • 如何做到理性,理性是否存在標準?
  • 幸福的標準是什麼?
  • 如何理解「允許大多數人使持異議者保持沉默或抑制自由思考者,可能會使目前的功利最大化,可是從長遠來看,這會使社會變得更壞——更缺乏快樂?」

......

《公正》最後一句話:

「與迴避的政治相比,道德參與的政治不僅僅是一種更加激動人心的理想,它也為一個公正社會提供了一種更有希望的基礎。」

公正 ——該如何做好?京東¥ 41.00去購買?

威爾·金里卡《當代政治哲學》(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年)

這本書對什麼是政治哲學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作者金里卡在書中詳細地考察了活躍在當代政治哲學舞台上的各派理論,批判性地分析了它們對於平等、自由以及建立在兩者之基礎上的正義社會的各不相同的論證和詮釋,不僅闡明了各派理論產生的複雜背景、它們在相互論辯的過程中不斷地超越原點向前發展的歷史過程,同時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澄清了各種撲朔迷離的正義理念背後的不同利益指歸。

什麼是政治哲學?

哲學所關心的,可以總結為「我應該相信什麼」和「我應該做什麼」這兩大類分別涉及認知與實踐的問題。不過,面對這些問題,哲學的主要責任倒不在於提供實質、具體的答案,告訴我們去信任這種或者那種知識(例如應該相信感官知覺,還是理性推論),或者去根據這種原則或者那種原則行動(例如應該追求最有利的後果,抑或不必理會結果而是嚴格遵循規則),而是追問:一種有關知識性質或者行動原則的主張,因為什麼理由才是「對」的或者「好」的,是應該相信或者遵從的?在這個意義上,哲學乃是一種後設性兼評價性的思考:面對一個問題,與其說哲學要提供實質的正確答案,不如說它更關心這個答案為什麼是「正確」的、是應該認可的、是講理的人所不得不接受的。

哲學接連上政治,管道即在此。在政治領域,一個極為根本的問題,就是要求對各種現實的(或者理想中的)體制、政策進行排比評價,作出好、壞、對、錯的分辨。即使最功利現實、最講求機巧策略的政治人物,只要他還需要為自己的作為找理由(所謂找理由,當然就是認定所找到的理由是「對/好」的),就不得不介入這種涉及比較與評價的思考。評價當然需要標準,標準就是各種政治原則與政治價值。可是這些原則與價值為什麼是對的?是大家應該接受的?是政治制度與政策之所以成為「正當」的好理由?這些考量,構成了政治哲學的核心議題。 西方古典政治哲學,不僅界定了這個核心議題,處理這個議題的方式也有其獨特處。一般而言,古典政治哲學預設了人的生命有一個應然性的目的狀態,或者來自本性(自然),或者來自某種超越的旨意(天、神),代表一種終極的理想目標,人的完成(perfection)在焉。政治生活在人生里有其位置,正是因為政治生活跟達成該一目標有某種特定的關係。在這樣的思考架構里,政治體制、政治價值的正當性,可以由政治生活與該一目標的關聯導出。 古典政治哲學的任務,即在於發現這種關聯,進行這種推導。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奧古斯丁的哲學和政治觀點雖然迥異,卻都體現了這個思考架構。簡單地說,這是一種用「目的」來檢討政治體制與政治價值的思考架構。目的論式的思考要有說服力,當然取決於它所標舉的目的狀態能不能取信於人,是不是對的。而目的狀態的說服力,又取決於有關人的天性或者超越的旨意的說法,能不能取得說服力。不過,目的論的實踐性格,是很明白的:以它為典範的政治哲學,始終關切著政治與人生的價值關係,到了近代,這套思考方式逐漸喪失力量。近代人不再從目的論的角度去思考政治問題,因為近代人不再敢預設一個明確、客觀、完美的目的狀態,具有無可置疑的權威,可以直接回答政治領域裡的評價問題。 奠定近代政治哲學基礎的霍布斯,一口斷言沒有所謂的終極目的或者最高善可言,人的幸福不過在於慾望的不斷滿足。而慾望所指,自是由個人自行判斷的。我們不必接受霍布斯,一口斷言沒有所謂的終極目的或者最高善可言,人的幸福不過在於慾望的不斷滿足。而慾望所指,自是由個人自行判斷的。我們不必接受霍布斯的極端說法,不過到了今天,事實上人類已經沒有理知資源,去主張一套完美的目的狀態;人類在利益、理想、認知上的多元化,事實上也已經無可挽回。不敢面對這樣雄辯的歷史事實,甚至妄想加以改變,當然有失政治哲學的切事踏實職責。 但是在近代,哲學的評價責任並沒有解除。隨著目的的個人化與主觀化,政治哲學如果還想善盡原先的評價職責,勢必需要另闢蹊徑,改而訴諸程序:政治體制與政策,無論其建立的方式,或者其運作、分配的方式,須要在程序上滿足某種標準,即使人們各自的目的與利益不同,卻都會同意這些制度與政策是對的。可以想像,要找到並證明這種關於程序之正當的標準,並不是很容易的事。近代政治哲學的複雜、豐富與多樣,盡在於此。但我們會發現,這種從目的到程序的轉折,並沒有改變政治哲學對於政治與價值之間關係的關切。

當代政治哲學 (加拿大)金里卡京東¥ 258.45去購買?

周保松《自由人的平等政治》(增訂版)(三聯書店,2013)

劉擎老師推薦語:周保松老師對羅爾斯有精深的研究,但他一點也不「學究」,能把堅硬的哲學概念「溶解」開來,因為他的追求,特別是對自由主義及其相關辯論的思考,來自對生命和社會現實的關切。他的文字也非常好,前年出版了一本《小王子的領悟》,真是美妙的讀物。

建立一個自由人平等相待的社會,是現代政治的根本問題。羅爾斯《正義論》對這一理想做了更為系統、深入的論證,《自由人的平等政治》解讀和評價了羅爾斯的理論,對羅爾斯正義原則背後的道德基礎進行了全面深刻地論析,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自由主義的道德和政治內涵。作者提出「自由人的平等政治」這一構想,回應了對自由主義的若干主要批評,並參與中國當下重要的哲學和社會討論。

作者提出如果人人自由平等,我們應該如何活在一起?這是現代政治的根本問題。法國大革命以降,自由和平等,成了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任何合理的政治安排,均須充分體現這兩項價值。

自由和平等,是道德理想,是政治實踐,而非自有永有之物。人類的歷史,充滿奴役壓迫,充滿對自由和尊嚴的踐踏。自由主義的理想,是建立一個自由人平等相待的社會。我稱此為「自由人的平等政治」。在自由主義傳統,羅爾斯的《正義論》對這個理想作了最系統、最深入的論證。本書的目的,是解讀和評價羅爾斯的理論,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自由主義的道德和政治內涵。

自由人有幾個面向:

  1. 自由人有自我意識的能力。人的特別之處,是能意識到「我」的存在,意識到「我」是獨立的個體,並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人生。人的自我意識,構成人的主體性。
  2. 自由人有自我反省和規劃人生的能力。人活著,便有慾望,但人不是慾望的奴隸。人可以憑理性能力,對當下的慾望進行價值評估,並選擇認同或放棄某種慾望。人有能力構建、修正和追求自己的人生計劃,自主地活出自己的生命。
  3. 自由人有道德意識,能夠知對錯明是非,並願意服從道德的要求。對自由人來說,道德規範既非外在權威強加於己身的結果,亦非自利者理性計算後的博弈平衡,而是基於良知和對他人的尊重與關懷而得出的合理判斷。道德意識的發展,使我們不僅能從自己的觀點看世界,也能代入他人的觀點看世界,並意欲過一種合乎倫理的生活。

自由人是具有理性自主(rational autonomy)和道德自主(moral autonomy)能力的個體。要成為自由人,我們必須充分發展這些能力。這些能力界定人的道德身份,並且是我們活得幸福的重要條件。

  • 如果我們不是獨立主體,沒有屬於自己的信仰和價值,沒有完整的人格,我們談不上過著自己的人生,並很容易在各種「大我」論述中淪為集體的工具。
  • 如果我們欠缺理性反省能力,不問緣由便接受社會主流價值,不加質疑便服從外在權威,並任由當下慾望支配自己,我們談不上活出自己的人生。人不能沒有信念而活。信念結成意義之網,人在其中安頓。但這些信念必須是真的、對的和好的。沒有人願意活在虛妄錯誤無聊之中。要知道什麼是真、是對、是好,我們必須反思。經過反思的人生,才是「我」的人生,才值得過。
  • 如果我們缺乏道德能力,將難以展開公平的社會合作,建立彼此信任和互相關懷的倫理關係。要合作,便必須有強制性的人人遵守的規則。

什麼樣的規則才是公平合理? 自由人的平等政治為什麼值得追求? 資本主義最能促進自由嗎?自由主義、寬容與虛無主義是什麼? 等等,這本書還是值得去反覆研讀。

自由人的平等政治(第二版)¥ 41.40起2

周保松的《小王子的領悟》

這本書很喜歡,這是一本關於文學的哲學札記,是周保松寫給五歲女兒的成長禮物。周保松用他的哲思和童心,每章以小王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所面臨的不同的困境與際遇為切入點,結合當下的社會現實,對馴服、夢想、生命、責任提出新的思考與解讀,思索生活的意義與美好,也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內心世界。

開篇第一章是:夢想可以飛多遠

或者到某一天,

你不再想做這個夢,沒關係,那就將它放下,順著你的心去追尋另一個。至於夢想有沒有前途,有固然好,沒有……也沒啥大不了。 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這些夢想,寄託了我們對世界對人生最早、最美好的想像。很可惜,這些夢想往往在萌芽不久,就被大人擊碎。我們於是逐漸忘記發夢,並步入所謂的「正途」。大人告訴我們,這叫成長;而成長的另一個名字,叫面對現實,叫循規蹈矩,叫識時務者為俊傑。《小王子》的作者聖埃克蘇佩里便有類似的經歷(這裡讓我們假定他就是書中的飛機師)。讀者應記得,他在書的一開始就告訴我們,他小時候熱愛創作,曾繪了兩幅蟒蛇吞食大象的作品,並渴望得到大人的欣賞,誰知「大人建議我把肚皮開開或閉著的蟒蛇圖擱在一邊,還是把興趣放在地理、歷史、算術、文法上面吧。於是我在六歲的時候,就這麼放棄了美好的畫家生涯」。這段經歷,徹底改變了聖埃克蘇佩里後來的人生路,並給他的心靈帶來難以磨滅的影響。......

小王子的領悟¥ 30.20起2

邁克爾·萊斯諾夫《二十世紀的政治哲學家》(商務印書館,2015年)

劉擎老師推薦語:這本書學術性稍微強了些。也是我在學校上課時推薦研究生閱讀的參考書。我們課程中的9位思想家,都在書中有專題討論。

邁爾H.萊斯諾夫(M. H. Lessnoff):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任教於英國格拉斯各大學政治系,專長領域為政治哲學、社會科學哲學以及韋伯的宗教社會學。著有《社會契約》(1986)、《資本主義精神與新教倫理:韋伯主題探究》(1994),以及《恩斯特蓋爾納與現代性》(2002)等。本書的目錄如下:

1.導言

2.馬克斯?韋伯和20世紀的政治學第一部分:對消費至上資本主義的批判3.馬爾庫塞和法蘭克福學派:工具理性的專制4.阿倫特:古典共和主義與現代世界5.麥克弗森:佔有性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民主第二部分:嚴陣以待的自由主義6.奧克肖特:理性主義與公民社團7.哈耶克:自發秩序的理論8.波普爾:批判理性主義與開放社會9.柏林:一元論與多元論第三部分:當代政治哲學家10.羅爾斯:自由主義的公正11.諾齊克:最小國家12.哈貝馬斯:話語倫理與民主13.結語:歷史的終結

這本書的學術性的確很強,就像劉擎老師說的,可以當作參考書。

二十世紀的政治哲學家京東¥ 45.86去購買?

波普爾的訪談錄《二十世紀的教訓》

卡爾·萊芒德·波普爾(Karl Raimund Popper)於1902年6月28日出生於奧地利。他的家庭有猶太血統,但皈依了基督教。他的父親西蒙·西格蒙德·波普爾是維也納大學的法學博士,一個擁有自己事務所的律師。同時,老波普爾也是一個積極的社會工作者。作為當時還處於非法狀態下的共濟會成員,他熱心從事管理孤兒院和收容所的社會福利事業。當時的歐洲處於自由主義和專制主義對立的格局之中,老波普爾是代表了激進自由主義主張的英國哲學家斯圖亞特·穆勒的信徒。他又是一個涉獵廣泛、多才多藝的學者:精通希臘文,在歷史學研究中頗有造詣,對哲學有濃厚的興趣。波普爾家中有一個收藏甚豐的圖書館,裡面既有從柏拉圖到馬赫的著名哲學家的著作,也有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伯恩斯坦等社會主義者的著作。波普爾的母親燕妮出生於音樂世家,擅長鋼琴。兒童時代的波普爾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滿屋書香和音樂的氣氛之中。據他在自傳中所說,他8歲時就開始想到有關空間無限性的問題。從12歲開始,試圖閱讀父親藏書室中的哲學書籍。先後讀了斯賓諾莎、笛卡兒、康德等人的著作。雖然小波普爾對這些著作似懂非懂,但他已經接觸到了哲學的真諦——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波普爾才是12歲的孩子。在舉國上下的好戰的狂熱氣氛中,他也曾經相信自己的國家正在進行正義的戰爭。兩年之後,他通過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結論:這場戰爭是非正義的,奧地利理應在戰爭中失敗。他的父親非常認真地傾聽了他陳述的理由,和他進行了詳盡的討論,最後表示同意兒子的立場。還有一件事發生在他15歲時。當時他按照父親的建議,讀了瑞典劇作家斯特林伯格的自傳。這本書始終強調詞的意義的重要性。波普爾覺得這種過分的強調近乎蒙昧主義。但是,當他向父親解釋自己立場時,他卻不得不澄清自己所用的詞句的意義。結果雙方都為語言糾纏不清,討論毫無結果。波普爾把這場爭論稱為「我在哲學上的第一次失敗」。他由此領悟出一條終生都恪守不渝的原則,這就是:決不要糾纏於詞和意義的問題。這條原則與當代英美哲學的主流——分析哲學對詞義的偏愛格格不入。因此,波普爾即使在成名之後,在英美哲學界都有落落寡合之感。

《二十世紀的教訓》收錄了英國思想家卡爾·波普爾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幾篇訪談錄和演講稿。 早在1945年,波普爾就寫出了《開放社會及其敵人》這樣一部激烈批判極權主義的著作, 波普爾以自由主義思想家聞名於世,但他並不從來便是一個自由主義者。17歲,他就參加了共產黨的活動。幾個月後,又與他們漸行漸遠。根據波普爾的回憶,這首先還不是出於思想方面的原因,而來自實際的交往經驗:他的那些左派朋友變得太快,「只要莫斯科來一通電報,他們的態度就可以有180度的轉變,前一天才說過的話,到第二天可以整個倒過來,對人的態度也是這樣」。在他參加的一次示威活動中,六個年輕的群眾被警方槍殺,這促使他直接放棄了共產主義——不是因為畏懼,而是良心的自責,因為他發現,是那些領袖故意把情勢說得很壞,才促使群眾情緒激奮,湧上街頭,「這是革命、大革命必備的要素之一」,卻使波普爾因此陷入歉疚。他認為,一個人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但即使是「政黨領袖也沒有權力叫別人犧牲,叫別人冒生命危險」。

波普爾不是「純」哲學家,他的思想不是象牙塔里的思辨,因而對知識界有著廣泛社會影響。西方現代社會的精神是科學和民主。波普爾的科學哲學弘揚了現代科學的創新精神,而他的政治哲學以保衛民主制度、批判極權主義為己任,這兩方面都順應了西方社會的需要,鼓舞了人們的精神。這本書記錄的是訪談和演講,可以深刻的體會到波普爾帶來的精神力量。

泰勒的著作《本真性的倫理》

泰勒的書最值得讀的是他講了一個問題:如何成為你自己?

泰勒說,自我無法憑空創造發明自己的價值和意義標準,這個標準離不開我們共同生活的背景框架,你只能依據這個框架來「選用」和「改造」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所以,我們的自主性,無法憑藉孤立的內心來實現。

泰勒的觀點是,一方面我們不應該放棄本真性,本真性的意思是,我們的道德生活不應只是迫於外部的規範壓力,而應該忠實於自己的內心和良知,因此本真性是一種道德理想,這是現代歷史轉變的一個重要成就。但同時如果要更好地實現這種理想,就要避免唯我論的歧途,不應當把自我的意願看成是獨白的產物,這就很可能把「自主」變成了「任性」。泰勒認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依賴一個不可逃避的背景框架,通過這個背景,我們才得以做出有意義的選擇,才有可能做出價值判斷。因此,泰勒認為,需要超越獨白式的自我,在對話和反思中來實現個人的自主性。

保證正版 本真性的倫理(如何成為自己?)京東¥ 162.00去購買?

坦納《尼采》(牛津通識讀本,譯林出版社);

尼采(1844-1900),1889年神智失常。父母都是虔誠的路德宗信徒,祖上五代總共出現20多位牧師。尼采小時候也有成為牧師的志向,但學習神學一年後徹底放棄,後成為最著名的敵基督者。尼采五歲時父親逝世,童年被五個女人包圍:祖母、母親、妹妹、兩個從未出嫁的姑媽。去世前十一年,皆由母親和妹妹照顧。

尼採的哲學觀最重要的一點是,哲學的使命就是要關注人生,給生命一種解釋,這為後來的存在主義奠定了基礎。我們讀尼采,往往覺得他是痛苦的,可是,當讀到,「我們和玫瑰花蕾有什麼共同之處呢? 它因為有一滴露水躺在自己身上就顫抖起來」這樣的句子時,又怎能能說他對生命不多情、不熱愛呢?

尼采是瘋狂的哲學家,是「一個沒有喝過酒的酒神」(木心)。哈羅德·布魯姆在《文章家與先知》中寫道,若要用一句警語總括尼採的美學,那麼該是這一句:我們有藝術,免得被真理逼死。對尼采來說,藝術是一種救助,其中,舞蹈幾乎是生命的必須,「一天中一次舞也不跳的日子是虛度的!」

該書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 生平和著述
  • 日神與酒神精神
  • 偉大與善
  • 永恆輪迴與權力意志
  • 高貴的謊言與理智的誠實
  • 此岸與彼岸
  • 尼采與女人
  • 尼采與基督信仰

尼采生前發表了」上帝死了「的著名宣言。上帝是被人們殺死的。人由此必須成為上帝,才配得上這偉大的功績。然而,後現代哲學已經表明:人也死了。尼采警醒了我們的現代性迷夢,卻仍然沒有給出很好的答案。人必須勇敢忍受現實的一切,這仍然是基督教的殘餘。海德格爾認為尼采是顛倒的柏拉圖主義;洛維特認為尼采是反基督教的基督教。每個人讀尼采應該都有他自己的觀點。

正版 尼采(中英雙語) (英)坦納 譯林出版¥ 21.40起2

韋伯《學術與政治》

尼采《偶像的黃昏》、《超善惡》、《道德譜系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波伏瓦《第二性》

加繆《西西弗神話》

薩特《存在與虛無》

齊格蒙·鮑曼《現代性與大屠殺》、《個體化社會》

阿倫特《極權主義的起源》、《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精神生活·思維》《精神生活·意志》

波普爾《無盡的探索》、《歷史決定論的貧困》、《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負》

伯林《卡爾·馬克思:生平與環境》、《自由論》、《觀念的力量》、《浪漫主義的根源》

馬爾庫塞《單面人》(《單向度的人》)、《愛欲與文明》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羅爾斯《正義論》

諾齊克《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

沃爾澤《正義諸領域》、《正義與非正義戰爭》

泰勒《世俗時代》

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

福山《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政治秩序的起源》

亨廷頓《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

阿倫特麥卡錫《朋友之間: 漢娜·阿倫特、瑪麗·麥卡錫書信集,1949-1975》

《責任與判斷》(再版書名為《反抗「平庸之惡」》)

西方政治哲學史(第三卷:20世紀政治哲學)

建議大家可以先看看米蘭.昆德拉的作品,這些作品還算比較好讀: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米蘭昆德拉作品系列京東¥ 21.26去購買?

米蘭·昆德拉作品系列:玩笑¥ 23.40起2

慢(米蘭 昆德拉作品全新系列)¥ 22.60起2

然後可以看看劉擎老師推薦的一對自由情侶薩特和波伏娃的作品:

【正版】薩特小說選 名家名譯全譯 薩特文集中短篇長篇京東¥ 86.00去購買?

存在與虛無 修訂譯本 現代西方學術文庫京東¥ 46.80去購買?

第二性 全2冊¥ 27.10起2

劉擎老師推薦的書都特別好,但是需要一點通識基礎和閱讀功底,我自己也只是讀了一部份,但是讀後確實很有收穫。


首先推薦劉擎老師的新作《2000年以來的西方》。本書收錄了劉擎老師自2003~2019年撰寫的「西方知識界年度回顧」,追蹤最前沿的思想成果,並致力於從「內部視角」去觀察西方,在過去的18年里,它們已經成為中國知識界不可或缺的年度思想大餐。

不止於記者式的浮光掠影和史學者的編年體記錄,劉擎老師更有深厚的理論學養和認知視野,能對重大事件進行思想史維度的深入剖析:

沿著自由主義民主及市場經濟、技術文明和身份政治三條主線,圍繞爭論(歷史終結論、文明衝突論、中美必有一戰論、政治正確、民主危機、民粹主義、優績暴政、技術宰治、資本主義的困境等等)、事件(911、脫歐、難民潮、維基解密、新冷戰、著名思想家的去世)和重要書籍,為我們呈現西方豐富的思想圖景。

很多人都知道劉擎老師是政治學教授,但很少有人了解,劉擎老師在踏入政治學的大門之前,還是一個情感豐富的「文藝青年」,早年他的名片上寫的是詩人、劇作家,還上台演過話劇。

2000年以來的西方¥ 55.90起2

其次書單依次如下:

1.周濂《打開: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課》

為什麼要讀哲學?

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過。

普通人對日常小事都斤斤計較,但是對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頭等大事——靈魂的健康卻漠不關心。若這樣,豈不悲哀?

或許正因如此,喬布斯才會說:「我願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

因為喬布斯深深地認同蘇格拉底的這個判斷:一個人應該如何生活,這是人生在世的根本大事! 當我們反思生活的意義,仰望頭頂的星空,內察心中的道德律令,追問死後的世界,都是對我們心靈的一次照亮,也都是對智慧和哲學的思考。

領略2500年西方哲學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周濂老師的《打開: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課》,無疑是適合中國人閱讀的最好哲學入門書。

周濂老師在這本書里他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把深刻的思想,講得明明白白。

在鮮活的生活事例和抽象的概念之間建立聯繫,幫助我們一步步拾級而上。 打開我們的視野;打開我們既定的思維模式;打開各種思考的可能性。

周濂老師用生動有趣的方式,相對系統地講述了整個哲學史,是一本很好的入門讀物。

打開: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課¥ 84.70起2

2.【英】彼得·沃森「思想史」(兩套)

一部完備的人類思想全史!

人類的歷史被思想統治著,那人類數千年思想的發展又遵循著怎樣的脈絡?

如果你有足夠的企圖心碰觸這個千年之問,可以讀一讀彼得·沃森的書。他以一己之力寫完人類思想通史,被認為是這個時代的知識英雄。

沃森的成名作,兩部「思想史」,即《思想史:從火到弗洛伊德》《20世紀思想史:從弗洛伊德到互聯網》,一脈相承,從第一個直立行走的人,寫到20世紀,幾乎橫跨了整個人類歷史。《紐約時報》和《衛報》形容:「雄心勃勃」。

這兩部煌煌數百萬言的著作,優點就在於:全面、生動。

沃森的兩部思想史做到了真正的多種學科覆蓋,哲學、物理學、宇宙學、宗教學、文學、藝術學、語言學、數學、經濟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古生物學、考古學、人類學、心理學、遺傳學等等。

沃森的這兩套書,自問世以來,被譽為從當代視角了解人類思想史高水準著作。

20世紀思想史:從弗洛伊德到互聯網京東¥ 124.00去購買?

思想史:從火到弗洛伊德(套裝共2冊)京東¥ 124.00去購買?

3.【美】阿倫特作品集(5本)

熱愛自由與獨立的人,一定是阿倫特的讀者。

1906年10月14日,極權主義的掘墓人、20世紀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漢娜·阿倫特出生於德國一個猶太家庭。

阿倫特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學生時代,曾先後受教於德國最著名哲學家海德格爾和雅思貝爾斯,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她與前者有過一段緋聞,而後者則成為她一生的精神摯友。

1933年,納粹上台後,阿倫特流亡法國。1937年,她因猶太血統被迫再次流亡美國。1959年,普林斯頓大學任命她為教授,這是普林斯頓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性教授。

在二十世紀的世界思想譜系中,阿倫特因其對極權主義、權力的本質、直接民主、「平庸之惡」等關乎全體人類命運的重大議題的討論,而被公認為當世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家之一。

在讓她的影響力遍及全世界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中,她告誡人們:當一個人拒絕思考時,他就交出了最為人類所獨有的特質,因此他不再有能力做出道德判斷。這種思考的無能,讓許多普通人可能犯下駭人聽聞的罪行,這是極權主義下的「平庸之惡」。

阿倫特是自由的守門人,她用一雙無所畏懼的真理之眼,看透謊言,揭穿騙局。其思想,深深影響了一代人的理解世界的方式。誠摯推薦阿倫特4部作品:《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反抗平庸之惡》《人的境況》《論革命》。

阿倫特是極權主義的掘墓人,更是亂世中的思考明燈。凡是熱愛自由與獨立的人,都是阿倫特的讀者。

反抗「平庸之惡」:《責任與判斷》中文修訂版¥ 25.70起2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關於平庸的惡的報告¥ 33.60起2

人的境況¥ 38.80起2

人文與社會譯叢:論革命¥ 42.40起2

4.哈耶克珍藏作品集(6本)

人文與社會譯叢:科學的反革命-理性濫用之研究(修訂¥ 16.00起2

《科學的反革命-理性濫用之研究》(修訂版)一書,描寫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深刻地改變了社會世界和社會意識,在法國,以聖西門和孔德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試圖把自然科學的法則應用於對人類社會的研究。

他們致力於發現社會的「規律」,並希望經由社會科學精英對這些規律的直接控制和運用,使人類社會生活趨於完善。

這種對理性的濫用深刻地影響了此後兩個世紀的歷史進 程,在這本書中,哈耶克對之做出了強有力的批判。

科學的反革命與對理性的濫用,其後果是令人觸目驚心的,「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社會的基礎受到了質疑,歷史宿命論和倫理學相對主義成了主流傳統。」而這最終,將意味著,迎接人類的是極權和烏托邦。

貨幣的非國家化:哈耶克破除逃不開的經濟周期的晚年之京東¥ 24.50去購買?

《貨幣的非國家化》是哈耶克晚年最後一本經濟學著作。他在書中顛覆了正統的貨幣制度觀念:既然在一般商品、服務市場上,自由競爭最有效率,那為什麼不能在貨幣領域也引入自由競爭?他提出了一個革命性建議:廢除中央銀行對貨幣創造的壟斷,允許私人企業發行貨幣,並自由競爭,在這個競爭過程中,將會出現最好的貨幣。

這一天才洞見無疑石破天驚,它一問世,就註定遠遠超越了他的時代。在此之前,很多人把哈耶克視為反凱恩斯的鬥士;在此之後,人們認識到,他的思想不僅能揭破過去的烏托邦遮羞布,同樣也是自由未來的說明書。

今天,區塊鏈技術的誕生和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興起,已經見證了哈耶克的遠見卓識。

哈耶克作品集:致命的自負(珍藏精裝版)¥ 24.80起2

《致命的自負》

人類根本就沒有能力來改造這個世界!

這部著作不同於以往,某種程度上,它實際上是「哈耶克對自己畢生所反對『極權社會主義』的思想努力的總結」。正是由於本書集中體現了哈耶克全面而系統批判他所謂的「社會主義」的主題,認為「社會主義」思想主張是一種「致命的自負」「一種謬誤」,它的譯介出版勢必會在中國讀者中產生影響。

事實上,哈耶克的「所謂『極權社會主義』是指20世紀上半葉出現在歐洲的那種『社會主義』,它與20世紀後半葉在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中崛起的『第三世界社會主義』有本質的不同。歐洲的社會主義,與它的對立物—歐洲資本主義一樣,被韋伯定義為『理性社會主義』,與『理性資本主義』構成一對政治範疇。在這樣的思想視角下,哈耶克以這本書的副標題—『社會主義的謬誤』挑明了對『社會主義』的批判,就應當被理解為是對『理性社會主義』及其思想根源—『建構理性』的批判」。

哈耶克的矛頭所向,實際是指韋伯等代表人物鼓吹的西方國家中的多數「左派」政黨所吹捧的那個「社會主義理想」。

哈耶克作品集:通往奴役之路(珍藏精裝版)¥ 26.30起2

《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的神預言

《通往奴役之路》為哈耶克贏得了廣泛注意,其世界性聲譽由此奠定。他在這本書中論證道,正在計劃中的福利國家不是為個人自由的戰鬥在和平時期的繼續,倒是朝專制方向邁出了一步。這些當時看起來頗為"荒唐"的判斷,若干年後得到諸多國家的野蠻驗證,並且一一驗證。這是哈耶克之所以被稱為大師的卓越之處。

因此,他認為追求計劃經濟,其無意識後果必然是極權主義。為了反對這種計劃經濟,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貫堅持的古典自由主義觀點,同時,也允許適度的政府活動,但這僅限於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動形式。應該強調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義包括對許多有用的社會制度的讚賞,但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發行動的後果,而不能是人設計的結果。由此出發,哈耶克認為,良好的社會不是簡單地依賴於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內追求私利,相反,它應依賴於一套複雜的法律、道義傳統和行為規則的框架,這套框架的特點應該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所理解和認同。

哈耶克作品集:自由憲章(珍藏精裝版)¥ 51.20起2

《自由憲章》

讓人類的基本價值重新獲得力量

本書旨在對自由觀點的哲學基礎做全面闡述,並為那些希望理解自由思想的人提供理論指南。

全書分三個部分,分別闡釋自由的含義、自由的價值、怎樣保障個人自由等,並藉此讓人類的基本價值重新獲得力量!

哈耶克還著重指出:「自由不僅是一種特定的價值,而且是大多數道德價值的源泉和條件。」這是本書另一重大價值所在:通過全面闡述自由哲學的基本原則,來講經濟政策問題講個明白!

哈耶克文選 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 社會科學叢書文集京東¥ 54.87去購買?

《哈耶克文選》

20世紀最傑出的自由主義者

本書收錄了哈耶克寫於20世紀50至70年代的論文和他在各地的演說,共計40篇,其中包括名篇《作為一個發現過程的競爭》《知識的僭妄》《曼德維爾大夫》《建構主義的錯誤》等。這些文章寫於哈耶克思想最活躍的一段時期,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從專業經濟學家變為一個貫通多學科思想家的發展脈絡。與他那些大部頭的專著相比,其中不少文章更為通俗易懂,不失為一個了解哈耶克思想的方便途徑。


碼字不易,路過的夥伴點贊收藏一下!!!


不知道劉擎因為《奇葩說》火的,還是《奇葩說》因為他火才請的他,總之,劉擎火了,火力點很多:高冷哲學教授、特立獨行的哲學家,衣品男神......歸根結底是源於他知識的淵博,沉靜的思考和內心的篤定。

劉擎是大學教授,是學者,和熱門綜藝感覺是不可融合的兩個領域。問其為何要去《奇葩說》,他說:「學者都在象牙塔里寫論文,但這些學術論文的平均閱讀量,大概不超過10個人。需要有人來做一個橋樑的工作,我也許不是最適合的,但願意來試一下。」

效果果然不同凡響,大眾接受高知范的劉擎教授,對他思想背後的系統理論充滿好奇,於是今年新書《劉擎西方現代思想講義》恰大好處,發刊詞中的那句「做一個清醒的現代人」一語激發夢中人。

01、和大師學習哲學和思想有什麼用?

我也是對哲學和思想領域望而生畏,自己本專業領域都沒挖掘深度,不敢去碰那麼高深的領域。言外之意,思想和哲學是脫離現實的,是閑賦之餘高雅玄妙的精神探索。

劉擎說,學習哲學和思想史,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處境,理解和反思我們生活的世界。做一個「清醒的現代人」。

這理由很觸動人,現代社會物質豐厚人們卻更顯迷茫,選擇更多卻更無法選擇,追逐名利卻反被其傷害,到底該如何快樂地獲取幸福?這是現代人的精神困境,困境複雜到無從下手。

所以更多的人到處找理論找工具去「綁架」自己,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可能是「微習慣」,因為「自律讓人更自由」,懷疑是否「假裝努力」,因為沒有達到「一萬小時定律」.....

活在世上,人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越堆積越苦惱,而「哲學和思想」就是提供一種「工具」,追問和思考的方式,幫助你繼續深入思考,而獲得個人的答案。

而面對海量的公共事件和知識理念,我們每天處於不同觀點的割裂中。如何站隊,如何表述自己的觀點,成為了現代社會很重要很急迫的事件,越增加信息量,越發現人與人認知迥異,而自己很容易就迷失在各種觀點中,進而就順勢成為了「不會思考的隨風倒」。

劉擎老師說清醒的現代人具備三個標準:明白自己是誰、自己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會這麼做。

這又是一個現代人的圍城,面對海量信息、百家爭鳴,如何做一個「清醒的現代人」?清醒意味著任何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我們可以保持成熟的思想體系,去解構事件、變化、和辨別。

02、對的書,就是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毛姆說領他進入哲學殿堂的是庫諾·費舒爾,他不是個哲學家,但講的哲學體系生動而浪漫,當時聽他的講座,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毛姆頓時精神振奮,雖然對內容一知半解,但對叔本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後大量閱讀哲學書,從叔本華、黑格爾、到笛卡爾等等。

毛姆海量閱讀,但他卻說:「只有哲學永遠不會讓我失望」

「我從不同的哲學家的自省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我看到了哥學派背後的一個個獨立個體,他們的高尚品格讓我肅然起敬,他們的特例獨行又令我忍俊不禁。」

劉擎老師走向思想探索之路也是源於一次講座,上大學時聽一位美國歷史學家說,1900年初西方人很樂觀,相信現代化的力量帶來光輝燦爛的前景。沒過幾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然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各種危機接踵而來,蔓延至今。

他突然意識自己像生活在水裡的魚,從來沒有反思過這片生活的水。

我們普通讀者,教育資源有限,也許一輩子也難聽到像現代西方思想的通史這樣的課程吧,一次偶然的講座也是難得的,主動去翻看專業的哲學思想書籍,恐怕比中彩票要難。

湖北方艙讀書小夥子的照片上了熱搜,書名是《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作者弗朗西斯·福山是當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這書略顯晦澀的主題和500多頁的大部頭,「勸退」很多讀者,也許這是我們最接近一次接近哲學思想書籍了。

雖然看《奇葩說》被劉擎談笑風生,思維敏銳的形象圈粉兒了,很羨慕在大學他的那些學生們。但是拿到劉擎老師的這本書時還是有點戰戰兢兢,但是看完前言和導論,完全消除了忐忑,簡直欲罷不能。

他就是那麼自然地把哲學思想對於我們個人的影響和關聯徐徐道來,一些藏在心裡的隱痛和困惑也被他戳到,但他像智慧長者輕柔的告訴我們:別急,你的困惑,大師們都曾被難住過。

這本《劉擎西方現代思想講義》是我讀的第一本哲思書籍,雖然書中提到的尼采、弗洛伊德、薩特、福山之前都聽說過,但屬實談不上理解他們的理念。

什麼是一本好書?我認為並非讓人順從認同作者的觀點,而是引導令人去思考書中所論之事,淪陷於精神的海洋,或是揚帆起航,乘風破浪,悠遊大世。

對世界充滿求知慾望,瘋狂地尋著冥冥中的脈絡指引去尋找相關的知識線索。《劉擎西方現代思想講義》就是這樣一本書。

03、為什麼選擇20世紀的思想探索?

20世紀最重要的思想轉變是科學的進駐,計算機互聯網的加入可以說讓人類翻天覆地;20世紀又是一個災難的年代,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改變了人類的命運,攪亂了人類歷史的直線進程,而同時文學、繪畫、哲學思想等等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20世紀第一流的頭腦如何反思和洞察這個時代。20世紀發生的一切,以及它所孕育的現代思想,都能幫助我們理解中國近十幾年來的變革。

認知當下所處的時代,對於中國人來說又是相當困難的,正如英國思想史學者彼得·沃森所說的一樣,中國是一個古老文明國家,總是把目光投向過去,直到最近幾十年把眼光改向整個世界,躋身在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前列。

而此刻的中國人正受到歷史與現代思想相互碰撞後的眩暈狀態,我們急缺的需要認識自己,認識到變化的趨勢,建立起反思性的習慣。

劉擎老師鎖定20世紀「現代思想」,意味著從人類循環歷史宿命的束縛解放出來,成為自由、有目的創造者。自然的秩序被打破後,我們建立起理性的新秩序,新的問題還在不斷衍生,理性計算在不斷快速進展,而後會發生什麼?個人主義的轉變帶來前所未有的自由,而自由為何又成為了現代困境的一部分?

從古至今,思想才是真正的主角,思想改變了我們對20世紀的體驗,思想促使我們行動,思想給予人們勇氣。

跟著劉擎老師去認識19位學者,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分屬於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心理學、思想史和政治學等多個領域大師們們對於現代生活的重要議題。而對於我們來說,最核心的問題,始終是我們自己。

04、奇妙的思想探索之旅與延展書單

我覺得《劉擎西方現代思想講義》書名太正式化了,「講義」讓人聯想到學究氣質沉悶的大學課程,而實際上,這真的是劉擎的研究生課「西方現當代思想」的講義。

只是沒想到,閱讀感受太棒了,應該用前言劉擎老師自己說的「這是一趟奇妙有趣的旅程」來形容更為貼切。

真的就像去歡樂谷或環球影城,乘船進入到一個奇幻的世界,視覺、聽覺、所有感官完全被顛覆,被五光十色玄妙的影像而震撼,這趟旅程玄妙而真實,我們明白當一切結束對於肉身來說沒什麼改變,但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天花板,一個別有洞天的意識世界。

知乎上有個問題「劉擎教授在十三邀里提到的推薦學生必讀的24本書是哪些呢?」這個問題來自劉擎老師在節目說談及現代人被網路束縛,學生很難有主力學習,閱讀力在不斷下降。他曾要求學生在大學期間讀24本經典書,三周一本對學生來說,卻受到層層阻礙,因為他們的時間被網路佔據太多。

不只是大學生,不管在任何狀態的我們,哪一天不都是在網路大量的信息中淹沒,信息接收的瑣碎而快速,沒有咀嚼消化,談不上深入的思考一個和自己息息相關的問題本源。這就是「豐富當中變得更貧乏了」

所以24本書的書單在這本書里就會找到,劉擎老師很貼心地拉了「推薦閱讀書單」,如果加上參考文獻能有100本書了,對於初次接現代西方思想很感性的讀者,有了延展書單,將會少走很多彎路。

擁有「反思的自我」,在現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缺失。做一個清醒的現代人,如果在現代能夠完成,是非常困難而優秀的。

作者介紹:榮榮

每本書都認真讀過,寫書評,推薦好書!歡迎關注~@榮榮家庭關係教育


最近在看劉擎的新書《劉擎西方現代思想講義》,是他在「得到」上開設的課程《西方現代思想40講》的課程稿的基礎上擴展修訂而成的。

全書分析了韋伯、尼采、弗洛伊德、薩特、鮑曼、阿侖特、波普爾、哈耶克、伯林、馬爾庫塞、羅爾斯、諾奇克、德沃金、桑德爾、沃爾澤、泰勒、哈貝馬斯、福山和亨廷頓這19位來自英美德法等不同國家,分屬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思想史和政治學等多個學術領域的大師的學說論述是如何影響現代社會的。

劉擎以通俗曉暢的方式講解了這些思想家的成就,探討他們關切的問題,闡述他們的思想對我們理解和反思現代生活的意義。

劉擎西方現代思想講義 新作品 得到奇葩說 新華自營 新¥ 53.10起2

《十三邀》是我非常喜歡看的訪談節目,許知遠的採訪總是簡單又深入,帶著他的偏見,帶著他的角度,最終成就了《十三邀》的一次次成功。

劉擎的這一期我還沒看,稍後看了來補充。


看完劉擎在《十三邀》中的採訪,和他在《劉擎現代西方思想講義》中反覆提到的要求一致:做一個清醒的現代人,明白自己是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這樣做。

劉擎提到他給學生的24本必讀書,提到學生們現在極其低效的閱讀速度,其實我是可以理解的。

2019年,我開始重拾紙質閱讀習慣,整整一年,我讀完48本書,看完在豆瓣上的記錄,我覺得我的2019年是沒有白過的。

2020年,經過了2019年整整一年的改善,這一年是我有史以來閱讀紙質書最多的一年,豆瓣上標記的有160本,疫情影響了大多數人的生活的這一年,我的精神世界被這160本書填得滿滿的。

之所以說我理解這些孩子們的閱讀速度,是因為我在一開始進行閱讀的時候,也是一個月,甚至兩個月有可能才讀完一本書,記憶里最深的印象是讀《萬物皆數》,熟悉我的小夥伴應該看到過我寫這本書,這本數學科普書,其實作者寫得極其通俗易懂,可是我卻斷斷續續讀了接近兩個月,也就是這本書讀完,改變了我對數學的認知,也拓寬了我自己的認知邊界,到今年我看吳軍的《數學之美》,居然還去找了吳軍的《浪潮之巔》和《大學之路》來碼上,準備假期慢慢看。

閱讀速度的提高,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在當下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被互聯網攜裹著,似乎沒有一點空閑的時間,隨處可見的都是刷手機的人,靜下心來讀書,成了一道不同的風景。

《劉擎西方現代思想講義》中有一份劉擎推薦書單,12本書,拍圖分享給你們,給每個願意讀紙質書的夥伴。

我是宸媽,專註於青少年教育教養,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分享、點贊、關注和評論,原創不易,轉載請聯繫本人!謝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